-
产前诊断与生后治疗一体化管理模式诊治胎儿先天性膈疝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诊治胎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流程并探讨其对诊治CDH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一体化管理模式诊治的胎儿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资料。277例产前诊断疑似CDH患儿中,排除14例生后手术中确诊为先天性膈膨升及5例生后确诊为胸骨后疝的患儿,确诊CDH的共258例患儿,其中,左侧206例,右侧51例,双侧1例。19例患儿合并其他畸形;产前评估轻度141例,中度62例,重度55例。35例家属选择终止妊娠,余223例CDH患儿中,男143例,女80例,产前诊断胎龄(25.4±6.2)周,出生胎龄(38.8±4.3)周,出生体重(3.25±0.53)kg。结果:223例CDH患儿结局中,治愈184例,死亡39例。存活率由2014年的57.50%提高到2017年的81.82%;微创手术率由2014年的0提高到2017年的95.59%,微创术后复发率由2015年的20%降低到2017年的6.15%。39例死亡患儿中,31例(79.5%)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24例因出生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经积极治疗病情无法纠正,术后死亡,5例为术后胸腔积液诱发肺动脉高压,2例为术后气胸诱发肺动脉高压),4例(10.3%)生后严重窒息导致不可纠正的酸中毒,2例(5.1%)术后下肢血流障碍,1例(3.2%)因术中发现一侧膈肌完全缺损放弃治疗,1例(3.2%)因术后两次复发放弃治疗。结论:CDH的产前诊断和出生后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提高轻度胎儿CDH的整体存活率,降低中重度CDH患儿病死率,是CDH患儿的有效管理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治疗婴幼儿胸骨后疝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胸骨后疝的诊断、临床特点、腹腔镜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24例胸骨后疝患儿,男17例,女7例;年龄8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1.87岁;12例伴有其他畸形。所有患儿术前均经胸部X线片、消化道造影获得诊断,均择期行腹腔镜下胸骨后疝修补术。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悬吊腹腔镜组、单部位腹腔镜组和双孔腹腔镜组,比较悬吊腹腔镜组和单部位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悬吊腹腔镜手术治疗8例、双孔腹腔镜1例、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15例。将悬吊腹腔镜组与单部位腹腔镜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由于双孔腹腔镜手术例数少,且为悬吊腹腔镜和单部位腹腔镜手术中间的过渡手术方式,故未纳入比较)悬吊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76.88±29.15)min,单部位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31.47±13.4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悬吊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为(2.00±1.31)ml,单部位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为1.0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悬吊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75±2.12)d,单部位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80±0.8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儿均于腹腔镜下全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均存在疝囊,疝内容物为肝、小肠、结肠、大网膜、回盲部、阑尾。术后随访2~122个月,随访期间悬吊腹腔镜组有1例术后复发,已于我院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愈。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胸骨后疝安全可行,单部位腹腔镜使伤口更为美观,皮下打结法减少缝合疝孔时的张力,操作简化,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策略及其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策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罹患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女性患者27例,其年龄为37~83岁,其中7例患者出现胸部区域明显疼痛。完善各项检查,准确评估有无肿瘤以及放射性溃疡累及深度。排除肿瘤复发后,对溃疡创面行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大小为8 cm×7 cm~18 cm×18 cm),同时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清创后同期或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周后行创面修复手术。根据创面位置与大小、患者年龄与全身情况,以及供区损伤最小化原则,选择最适合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对供区创面行断层皮片移植或拉拢缝合。记录放射性损伤累及层次与组织结构、移植组织瓣类型及大小,统计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疼痛缓解情况、组织瓣成活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组织瓣外形、溃疡是否复发、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腹直肌肌皮瓣供区是否发生腹壁疝。结果:放射性损伤累及肋骨与肋软骨者21例,累及肋骨、胸骨与锁骨者4例,累及锁骨及锁骨下动脉者2例。12例患者移植了腹直肌肌皮瓣,8例患者移植了背阔肌肌皮瓣,3例患者移植了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3例患者移植了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1例患者移植了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瓣大小为14 cm×8 cm~20 cm×20 cm。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肿瘤成分;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25例患者为阳性,2例患者为阴性;7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5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2例患者术后腹直肌肌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行清创与组织瓣修整术后愈合。随访6个月~2年,组织瓣外形均良好,溃疡均未复发,供区创面遗留线性瘢痕,腹直肌肌皮瓣供区均未发生腹壁疝。结论:准确评估损伤程度后彻底清创并行VSD治疗,以及根据患者全身情况与创面特点和供区损伤最小化原则选择合适的组织瓣修复创面,是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较佳修复策略,采用该策略可尽快封闭创面,防止溃疡复发,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创伤性心包膈疝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52岁男性患者,车祸外伤致左胸疼痛数天,胸闷持续加重。胸部CT检查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左侧局限性肺不张,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胸骨后疝。腹部CT检查示:部分胃移行至心包前方,胰腺脂肪浸润。术前考虑外伤后膈疝可能。2022年10月26日在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辅助下膈肌修补术+胸腔镜辅助下心包修补术+左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2月余,无明显胸部不适、胸闷等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修补术治疗成人胸骨旁疝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采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IPOM)修补治疗的13例成人胸骨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发病例。13例患者胸骨旁疝腹腔镜下IPOM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肝脏、膈肌、纵隔及肠管损伤发生;术后疼痛需使用镇痛剂辅助治疗患者2例,使用时间2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1.0)d;所有患者术后3 d时均未见呼吸及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及出血发生。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均未见疝复发、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发生。本研究表明腹腔镜下IPOM修补是治疗成人胸骨旁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ECMO治疗并发急性脑梗死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文献。方法:回顾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例心源性休克接受静脉-动脉ECMO(VA-ECMO)治疗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享治疗经验。结果:例1为46男性患者,因"反复胸闷、气促、晕厥2年余,加重15 d"于2021年9月16日入院。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冠心病三支病变,10月15日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包开窗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股股转流术+开胸探查术+胸骨内固定术。术后心率180~200次/min,血压不能维持,经积极药物治疗后改善不明显,遂行右侧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VA-ECMO支持治疗,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循环仍不能维持,于转入当天又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因发生左侧大脑半球和右侧顶枕叶脑梗死、大脑镰下疝、颞叶钩回疝,撤离ECMO后最终死亡。例2为43岁男性患者,因"发热8 d,呕吐4 d"于2021年6月29日入院,床旁超声示:心脏增大,左心室及右心室弥漫性室壁运动降低。6月30日行经右侧股动脉及股静脉置管,VA-ECMO支持并转入ICU治疗,急诊发生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经治疗病愈出院,有轻度日常生活能力缺陷。结论:加强抗凝监测;对ECMO治疗患者定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病情允许,可实施浅镇静或清醒ECMO,有助于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发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成人Morgagni疝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Morgagni疝又称胸骨后疝,占先天性膈疝的3%[1] ,临床少见,易被漏诊或误诊. 2008年10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们共诊治成人Morgagni疝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86岁,中位年龄60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及呼吸系统症状,首诊均未在胸心外科,均由其他科室转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在老年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在老年食管裂孔疝(H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同期行胃镜及HRM检查的老年患者,从中筛选符合胃镜或HRM诊断标准的HH患者,根据胃镜是否诊断为HH分为胃镜阳性组与胃镜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HRM检查结果.结果 入组66例患者,其中胃镜阳性组30例,胃镜阴性组36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及性别构成比例、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主诉反酸、胃灼痛、吞咽困难或进食哽噎感、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检测结果显示胃镜阳性组与胃镜阴性组比较食管动力障碍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测压参数中胃镜阳性组较胃镜阴性组疝囊长度更长,而食管长度更短(P=0.006和P=0.009).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力、LES长度、4 s完整松弛压力(4 s-IRP)、远端收缩积分(DCI)、远端收缩延迟时间(DL)、食管胃连接部收缩积分(EGJ-CI)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诊断老年HH较胃镜检查更为敏感,尤其是对于胃镜检查阴性但符合HRM 诊断标准的食管胃连接部(EGJ)形态为Ⅲ型患者;而对于胃镜检查阴性且HRM检测证实LES和CD分离距离介于1~2 cm的Ⅱ型患者,需要进一步行影像学等检查排除是否存在H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右颈主动脉弓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男,2 岁,因"行腹股沟疝手术"入院,查体:心前区无隆起,无抬举样波动,胸骨左缘有收缩期震颤,心界扩大,心音有力,心率110次/min,节律整齐,胸骨左缘2~4肋骨间未闻及杂音. 胸片显示:右上纵隔增宽,左侧主动脉弓影未见确切显示,气管向左移位(图1). 进一步行食管钡餐示:食管胸段约T3、T4椎体水平恒定压迹(图2).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生提示:肺动脉无增宽,右位主动脉弓,头臂干及降主动脉显示不清,升主动脉从左室发出后向右上走行,扭曲向下后形成一瘤样扩张的主动脉,最宽处内径20 mm,扭曲处狭窄内径5.7 mm,升主动脉内径13 mm. 胸部CT及血管重建示:右位主动脉弓明显高位,最高达胸廓入口平面,部分迂曲扩张(图3),升主动脉至主动脉弓顺次发出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主动脉弓向左后绕气管、食管后方形成脊柱左旁降主动脉,约平T3水平降主动脉向前压迫气管形成局限性狭窄(图4),并且发出左锁骨下动脉和左椎动脉. 诊断为复杂大血管畸形,血管环畸形:右颈主动脉弓并瘤样扩张,向前压迫气管、食管致气管狭窄,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锁骨下动脉起源异常. 建议行心导管造影明确诊断,但家属放弃检查,签字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形式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在乳房再造和胸壁溃疡修复中的应用经验教训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不同形式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用于乳房再造和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修复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61例患者,其中女58例,男3例,年龄39 ~ 57岁.其中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重建患者37例,术前均接受过多次化疗;乳腺癌术后放疗继发前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24例,均为乳腺癌根治术后辅以放疗后发生,病程12 ~56个月,长期换药保守治疗迁延不愈并有加重扩大趋势,伴有放射性骨损伤8例,范围涉及锁骨、肋骨及胸骨;胸膜损伤3例;肺损伤2例,合并有患侧臂丛神经损伤导致上肢功能障碍伴上肢淋巴水肿2例.采用单纯带蒂TRAM肌皮瓣(31例)、单纯游离TRAM肌皮瓣(3例)、带蒂TRAM肌皮瓣+腹壁浅静脉吻合(13例)和带蒂TRAM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DIEP皮瓣移植(14例).结果 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皮瓣面积为22 cm×10 cm ~38 cm×15 cm,乳房再造皮瓣面积为16cm×1Ocm~22cm×13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3例单纯带蒂TRAM肌皮瓣出现皮瓣远端部分皮肤皮下组织坏死和脂肪液化,其中1例清创后直接拉拢闭合,另外2例清创后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其余5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 ~ 108个月,溃疡及肿瘤无复发,重建乳房及胸壁外形功能满意.供瓣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腹壁疝形成.结论 TRAM肌皮瓣是乳房再造和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的首选皮瓣之一.根据所需皮瓣大小及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的TRAM肌皮瓣术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