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ythroferrone在铁代谢与能量代谢中的功能联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Erythroferrone(ERFE)是人体内铁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其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的影响,并通过铁调素调节全身铁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其在贫血、无效造血、铁代谢紊乱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除铁调节功能外,ERFE亦对全身能量和物质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其参与糖脂代谢、心血管疾病及骨代谢的调节,在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中呈现出ERFE复杂功能间潜在的联系。对ERFE功能联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ERFE亦有望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应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ERFE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多种疾病状态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rythroferrone在铁代谢与肾性贫血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Erythroferrone是一种新发现的、调节人体铁稳态的重要因子,主要由成红细胞产生。Erythroferrone响应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并通过铁调素调节血浆铁水平及全身铁的吸收和利用,在铁代谢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慢性肾脏病并发肾性贫血患者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铁代谢紊乱,目前有关Erythroferrone在肾性贫血发病机制、治疗反应和预后中作用的研究尚不足。因此,深入探讨Erythroferrone在肾性贫血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对铁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认识,Erythroferrone也有望成为检测肾性贫血和评估治疗反应的一项生物学标志物。该文综述了Erythroferrone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铁代谢与肾性贫血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蓄积对雷帕霉素靶蛋白表达水平及小鼠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利用铁调素敲除后的卵巢切除雌性小鼠,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水平及小鼠骨量的变化,探讨铁蓄积骨质疏松和mTOR之间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管内皮细胞中铁调素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中铁调素(HAMP)变化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计铁调素敲降和过表达的慢病毒,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转染72 h。实验组分为4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铁调素过表达组(HAMP+组)及其对照组(Cont+组),铁调素敲降组(HAMP-组)和其对照组(Cont-组)。间接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分组同血管内皮细胞分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铁调素蛋白(HAMP)、外泌体表面标记蛋白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和CD63、成骨细胞蛋白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转录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分析。 结果:检测转染的血管内皮细胞中,HAMP+组铁调素蛋白表达(1.21±0.02, t=5.80, P<0.05)高于对照Cont+组。HAMP-组铁调素HAMP-组蛋白表达(0.76±0.02, t=6.56, P<0.05)低于对照Cont-组。共培养后成骨细胞成骨蛋白ALP、OCN、RUNX2表达,在HAMP+组成骨细胞中(1.07±0.01、1.61±0.03、1.94±0.01, t=313.40、184.30、309.50, P<0.05)高于Cont+组;在HAMP-组中蛋白表达低于对照Cont-组(0.70±0.05、0.74±0.01、0.75±0.01, t=3.52、15.90、17.67, P<0.05)。 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内铁调素表达量改变会对成骨细胞产生影响,机制可由"铁调素-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途径驱动,提示了铁调素对骨代谢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肥胖导致的缺铁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肥胖和缺铁都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并影响子代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肥胖可导致孕妇机体处于炎症状态并使铁调素的表达升高,从而使孕妇缺铁。但目前肥胖导致的缺铁是否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暂无定论。故本综述重点阐述肥胖导致的缺铁,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的多学科专家共识(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发病率高,且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有所不同。据此,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组织国内各相关专业的专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2018年版《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的多学科专家共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功能性铁缺乏及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的相关内容,旨在规范和提高我国铁缺乏症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电离辐射对小鼠肝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小鼠肝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表法将24只C57BL/6J小鼠分成健康对照组(对照组)6只、照射组18只(全肝单次30 Gy X射线照射),分别于照射后6、24、72 h处死小鼠获取肝组织标本及血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全自动血凝测试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普鲁士蓝染色检测肝组织铁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四羟基壬烯醛(4HNE)、铁调素(hepcidin)表达水平,并做定量分析。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采用酶标仪分析测定血浆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转铁蛋白受体1(TfR1)、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照射后6、24 h小鼠血浆ALT( t=5.15、5.47, P值均<0.001)、AST含量上升( t=8.42、2.50, P值均<0.001),照射后72 h血浆PT延长( t=3.12, P=0.011),APTT缩短( t=3.26, P=0.009)。组织病理结果显示,照射后6、24、72 h肝明显水肿( t=9.58、10.09、18.70, P值均<0.001),出现不同程度的铁沉积( t=8.57、15.31、32.11, P值均<0.001),铁调素阳性细胞在照射后浸润明显增多( t=5.36、13.17、17.11, P值均<0.001),4HNE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t=18.86、22.67、9.12, P值均<0.001)。同时电离辐射诱导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 t=4.36、7.47、8.22, P值均<0.001),SOD减少( t=4.52、5.80、7.60, P值均<0.001),T-AOC减少( t=13.24、20.49、24.96, P值均<0.001),谷胱甘肽减少( t=2.78、6.07、11.25, P=0.020、<0.001、<0.001)。照射后24、72 h,铁死亡标志蛋白TfR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t=3.46、5.40, P=0.026、0.006),GPX4蛋白表达下调( t=11.88、30.63, P值均<0.001);照射后6、24、72 h,p5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保持高水平( t=7.84、4.25、8.22, P=0.001、0.013、0.001),SLC7A11蛋白表达下调( t=9.29、19.96、9.09, P值均<0.001)。 结论:电离辐射诱导肝细胞发生铁死亡,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53-SLC7A11-GPX4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TV6基因变异导致继发性血色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色病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临床以继发性血色病较为常见,且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引起误诊误治。现介绍1例以肝功能异常及3系减少就诊的继发性血色病患者,全外显子检测提示ETV6基因变异,以期启示临床,找准病因,及时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铁代谢紊乱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者铁代谢紊乱并探讨缺铁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且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 n=130),另选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n=20)。入院后第1天(对照组为入组后)、3 d和7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铁代谢相关指标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进行SOFA评分。比较各组间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浆铁与血红蛋白、铁调素、铁蛋白、IL-6、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log铁蛋白的相关性以及血浆铁水平降低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 结果:在入院3 d后脓毒症患者即出现显著贫血;入院第1周的血浆铁、转铁蛋白、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及未饱和铁结合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铁蛋白、IL-6、铁调素和sT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院第3和7天的红细胞分布宽度、铁蛋白和铁调素,以及第7天的血浆铁和铁饱和度均显著高于第1天;而第7天的总铁结合力和未饱和铁结合力,以及第3天的sTFR/log铁蛋白显著低于第1天。入院第1周存活和死亡组患者在第3天和第7天均出现显著贫血,但死亡组贫血更严重;入院第1周死亡组的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和未饱和铁结合力,以及第3和7天死亡组的血浆铁均显著低于存活组;而入院第1周死亡组的铁蛋白、IL-6和铁调素,以及第7天铁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存活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铁与IL-6( r=-0.391, P<0.01)、铁蛋白( r=-0.293, P=0.001)、铁调素( r=-0.209, P=0.017)均呈负相关,而与血红蛋白不相关( r=0.005, P=0.958)。血浆铁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524(95% CI:0.416~0.631, P=0.656)。 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即存在显著的贫血和铁代谢紊乱,而死亡组患者铁代谢紊乱更严重。血浆铁水平降低不能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血浆铁水平降低与血红蛋白降低不相关,补铁治疗要慎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代谢与糖尿病肾脏病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铁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十分重要,大量研究证据都表明,铁代谢与糖尿病肾脏病密切相关。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铁调素等这些铁代谢指标都与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针对铁代谢的干预将会给糖尿病肾脏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