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鞭红景天中脂肪族类化合物及抗疟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研究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ata干燥全株的脂肪族类化学成分和抗疟活性.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以及RP-18、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SYBR Green I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疟活性筛选.结果 从长鞭红景天干燥全株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15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α-葫芦-7,24二烯醇(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豆甾烷-3-酮(3)、豆甾-4-烯-3-酮(4)、β-谷甾醇(5)、schleicheol 1(6)、豆甾-4,6,8(14),22-四烯-3-酮(7)、(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8)、豆甾-4-烯-6β-醇-3-酮(9)、3β-羟基豆甾-5-烯-7-酮(10)、6a-羟基豆甾-4-烯-3-酮(11)、豆甾烷-3,6-二醇(12)、正二十二烷醇(13)、二十四烷醇(14)、去氢木香内酯(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表葫芦二烯醇;化合物2、13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12和15为首次从红景天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对恶性疟原虫3D7株具有一定抗疟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寄主抗性与黄龙病寄主植物次生化合物相关性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通过使用甲醇浸泡浸提和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C-MS)方法,对黄龙病易感寄主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的健叶、 病叶以及隐症寄主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健叶中部分次生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椪柑的健康叶片鉴定出32种次生化合物,感病叶片有31种,九里香健康叶片有21种.其中脂肪酸类和简单芳香族类化合物在3样本之间未显示差异;烷烃类化合物在椪柑健叶中含量较高,椪柑病叶和九里香健叶中相对较少;萜类、 黄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在椪柑健病间的含量相差无几,其中萜类和黄酮类显著多于九里香,而香豆素类则相反.萜类化合物α-石竹烯在椪柑健叶中未检出,但在其病叶和九里香健叶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九里香中特有的萜类有 α-姜黄烯(0.15%)、 左旋-姜烯(1.00%)、 β-倍半水芹烯(0.26%);特有且含量较高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主要为蛇床子素(13.97%);而黄酮类化合物在九里香中未检出.两种寄主植物之间以及同种植物在感病与不感病的状态下,次生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与寄主抗性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诃子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诃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在云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均有分布,诃子在我国中医临床用药广泛,在蒙药、藏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诃子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酚酸类、鞣质类、三萜类、脂肪族类、黄酮类、挥发油、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解毒、抗菌、强心、抗炎、免疫调节、抗微生物、促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文献,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诃子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核心理念,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药性、药动学、新临床用途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诃子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为诃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及脂肪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及脂肪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和脂肪油,并计算各自的提取率;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和脂肪油中的化学成分;通过NIST 17、WILEY 275数据库和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进行化合物检索、匹配,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4批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为3.1%、4.5%、6.2%、5.5%,脂肪油的提取率分别为6.2%、8.3%、10.5%、9.4%.从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7个成分,其中S1中共分离出104个成分,鉴定出67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0.172%;S2中共分离出102个成分,鉴定出73个,相对百分含量为88.836%;S3中共分离出77个成分,鉴定出57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3.972%;S4中共分离出87个成分,鉴定出60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5.247%;这87个成分中,单萜类及其衍生物型挥发性成分有48个、倍半萜类及其衍生物型挥发性成分33个、脂肪族类挥发性成分4个、酮类挥发性成分2个.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有44个共有成分,均为萜类成分,在S1~S4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8.556%、66.776%、88.886%、90.115%;44个共有成分中相对百分含量均大于1%的成分分别为1,8-桉叶素(S2:6.518%;S4:3.850%;S3:1.655%;S1:1.475%)、4-松油醇(S2:1.591%;S4:1.384%;S3:1.193%;S1:1.182%)、α-萜品烯醇(S3:8.662%;S4:7.173%;S2:6.503%;S1:4.839%)、δ-杜松烯(S3:8.597%;S4:5.329%;S2:2.677%;S1:2.547%)、榄香醇(S3:4.781%;S2:4.113%;S1:2.568%;S4:1.897%)和γ-桉叶油醇(S2:4.061%;S3:2.167%;S1:1.575%;S4:1.197%).从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脂肪油中共鉴定出37个成分,其中S1中共分离出87个成分,鉴定出34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1.072%;S2中共分离出69个成分、鉴定出28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0.527%;S3中共分离出63个成分,鉴定出23个,相对百分含量为85.297%;S4中共分离出71个成分,鉴定出24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1.527%;这37个成分中,单萜类及其衍生物类成分21个、倍半萜类成分2个、脂肪族类成分13个、烷类成分1个.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脂肪油有20个共有成分,在S1~S4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89.667%、89.595%、84.651%、90.972%.20个共有成分中相对百分含量均大于1%的成分为癸酸甲酯(S4:59.498%;S1:58.733%;S2:57.552%;S3:26.423%)和十二烷酸甲酯(S3:31.434%;S2:26.990%;S1:25.095%;S4:24.334%).结论: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和脂肪油的成分存在差异,且同一成分的含量也有所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感应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感应草是酢浆草科感应草属植物感应草的全草,具有化痰定喘、消积利水的作用.研究表明该植物含有黄酮类、酚类、脂肪族类、芳香族类、萜类、多糖类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炎、免疫调节、抗尿结石和利尿等生物活性.本文对感应草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该植物资源的全面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千层塔中脂肪族类化学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千层塔中脂肪族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在肿瘤抑制活性引导下,采用AB-8大孔树脂、氧化铝、硅胶、Sephadex LH 20和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千层塔甲醇提取物进行较系统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手段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 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pentyl-4-oxoicosa-2(Z),6(Z)-dienoate(1)、2-(2-ethoxy-1-hydroxy-2-oxoethyl)-2-hydroxy-4-methylpentanoic acid(2)、ethyl(9Z,12Z)-octadeca-9,12-dienoate(3)、(Z)-nonadec-10-enal(4)、油酸酰胺(5)、反式-9-十八碳烯酸(6)、bacillamidinA(7)、(3Z,6Z,9Z)-3,6,9-二十二碳三烯(8)、oplopandiol(9).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9系首次从千层塔中分离.肿瘤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3对HepG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41.12、80.54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