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性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在裸鼠糖尿病创面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ADM)在裸鼠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体外培养ADSC与ADM微粒复合体;24只裸鼠分为活性ADM微粒组、ADSC组、ADM微粒组、空白组4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裸鼠模型并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创面移植复合体,其他组创面分别移植ADSC、ADM微粒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术后7、14 d各组随机选择3只裸鼠观察创面愈合情况,HE染色测量再上皮化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密度,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活性ADM微粒组中细胞存活情况明显优于ADSC组;术后7、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2.7)%、(98.5±1.1)%,再上皮化厚度分别为(99.1±1.8) μm、(124.3±4.3) μm,均明显高于其他组( P<0.05);活性ADM微粒组新生血管染色高于其他组。 结论:ADSC复合ADM微粒移植可促进裸鼠糖尿病创面血管生成,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微环境中转归的动物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VF)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动物模型以研究SVF的转归。方法:C57BL/6N小鼠以15Gy剂量局部照射后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SVF处理组),每组30只。B组小鼠注射来源于B6-G/R小鼠的SVF,A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分别于SVF注射前及注射后1、3、7、14、21、28 d行活体成像(IVIS);用随机数字表法在两组小鼠中随机抽取3只,处死后切取皮肤标本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评估SVF的分布。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SVF注射前及注射后1、3、7、14、21、28 d在IVIS下观察,光通量分别为(3.17±1.28)×10 7、(1.06±0.07)×10 10、(9.23±0.74)×10 9、(4.91±0.57)×10 9、(2.89±0.40)×10 9、(1.04±0.25)×10 9、(2.53±0.55)×10 8 [p/sec/cm 2/sr]/[μW/cm 2]。结果显示,SVF注射前及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的荧光信号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909,15.27)=85.662, P<0.01。SVF注射后第1天( P<0.01)、第3天( P<0.01)、第7天( P<0.01)、第14天( P<0.01)的荧光信号强度显著高于注射前,而第21天( P>0.05)、第28天( P>0.05)与注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切片中绿色荧光标记的SVF分布于真皮层及皮下组织,随时间增加SVF逐渐减少。 结论:本研究构建一种简便易行、高效可靠的动物模型用以示踪SVF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微环境中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基质血管组分细胞亚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兴起使得脂肪组织的基质血管组分(SVF)异质性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揭示了许多从前未发现的细胞亚群。该文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对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的SVF细胞亚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VF)是从脂肪组织提取出来的含有基质细胞、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组分的一组异质性细胞群。其中含有的多组分细胞通过免疫调节损伤部位的免疫微环境,支持损伤组织的修复,使之恢复正常的形态及功能。脂肪SVF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和气道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进行了探索,初步证实了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脂肪SVF的特点、提取方法,以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为更规范的使用脂肪SVF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在放射性皮肤损伤微环境中的转归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VF)在放射性皮肤损伤微环境中的转归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C57BL/6N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每组25只。将空白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小鼠以15 Gy X射线进行背部局部照射,随后对阴性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小鼠局部注射来源于B6/G-R小鼠的SVF。通过荧光示踪、活体成像观察SVF注射后1、3、7、14、21 d的存活情况。根据动物实验结果优化临床SVF注射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创面情况以不同频次进行SVF局部注射,并观察疗效。结果: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阴性对照组在SVF注射后的第14天均可在组织切片中观察到局部组织中的SVF。在注射后1、3、7 d,SVF的荧光信号强度依次为阴性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注射后14 d,SVF的荧光信号强度依次为急性损伤组>阴性对照组>慢性损伤组;注射后21 d,各组SVF荧光信号强度极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急性损伤组仅在注射后14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11, P<0.05),慢性损伤组在注射后1、3、7、14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88~5.74, P<0.05);急性损伤组的SVF荧光信号强度在第3、7、14、21天均显著高于慢性损伤组( t=4.73~8.38, P<0.05)。阴性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的SVF半衰期分别为6.336 、6.014、2.163 d。临床试验中在传统手术方案基础上应用SVF移植,显示SVF有明确的促进创面修复作用,且移植越早越有利于创面愈合。 结论:SVF在急、慢性皮肤辐照损伤微环境中转归不同,对临床应用中SVF的用药时机和注射频次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参皂苷Rb2通过抑制自噬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2(Rb2)通过调节自噬信号通路,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作用。方法:利用高脂喂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观察Rb2对实验小鼠体重和脂肪质量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检测脂肪组织自噬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利用自噬信号通路激动剂雷帕霉素处理3T3-L1脂肪细胞和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组分,观察激活自噬对棕色化基因表达影响及Rb2干预后是否逆转雷帕霉素的作用。结果:Rb2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和脂肪质量,抑制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Beclin-1基因和Beclin-1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的表达,上调p62蛋白的表达,提示Rb2可能通过抑制自噬缓解肥胖。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雷帕霉素处理3T3-L1脂肪细胞,激活自噬并抑制棕色化基因表达,Rb2部分拮抗雷帕霉素对白色脂肪自噬的激活和棕色化的抑制作用。结论:Rb2可以减轻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自噬信号通路、上调棕色化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GEO数据库联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赤芍药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过程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药对川芎-赤芍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及药理过程.方法:使用R语言Limma包分析GEO数据库GSE43292 数据集,对有表达差异的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进行筛选和提取.川芎-赤芍药对所含的化学活性组分及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合并差异基因和药物作用靶点以获得共同的靶点.利用在线分析工具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药物和靶点的调控网络以及靶点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然后利用R语言注释靶点基因的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再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验证KEGG的通路和富集的情况,确定靶点基因的调控功能和参与基因调控功能的信号转导通道.结果:共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差异基因 1244 个,川芎-赤芍药对含 36 个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靶点为环加氧酶 1、肾上腺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酶插入域受体、孕激素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 9、CXC趋化因子配体 8、蛋白激酶Cβ、白细胞介素 6、CD14、二肽基肽酶-4、PIK3CG、肾上腺素受体α1B、微管相关蛋白 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单胺氧化酶 B.靶点在GO中主要富集在合成DNA过程的调控、DNA生物合成的过程、含胶原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蛋白酶结合、细胞迁移、血管形成过程、膜筏结构、转录的调节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脂肪代谢及血管生成相关的生物学注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为密切,并且在KEGG信号通路和GSEA均显示出富集.结论:川芎-赤芍药对通过潜在的 13 个活性成分作用于可能的 16 个靶点调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通过抗炎、调脂和保护血管等方式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脂肪衍生产品治疗脱发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2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一种常见的脱发类型,易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较大困扰.目前治疗AGA的手段有限,且需要长期治疗,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脱发的方法是一项研究热点.脂肪来源干细胞及其衍生产品因其具有调节毛囊周期、改善头皮微环境、拮抗雄激素等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对脂肪来源干细胞及其衍生产品治疗脱发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长的特殊环境,由肿瘤细胞及细胞外间质相互作用后所形成的,组成成分有: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等,以及组织中的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血管等[1].TME的主要组成包括:(1)有形成分,肿瘤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等;(2)物理组分,主要是细胞外基质;(3)生化组分,细胞因子、黏附分子、氧张力、酸碱度(pH值)等.近年来,TME对肿瘤多药耐药影响的研究已越来越多,表明二者之间有着复杂而确切的关系.改变TME、切断耐药途径可降低肿瘤耐药率,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来TME对肿瘤多药耐药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治疗骨伤骨不连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治疗骨伤骨不连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月龄4~5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采用Brownlow法制备兔桡骨骨折不愈合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兔桡骨骨折不愈合模型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支架材料移植.对实验兔行X线影像检查,观察骨痂出现、骨愈合时间,评价骨折愈合状况;测定实验兔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含量.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为(11.36±0.55)周、骨愈合时间为(35.57±0.73)周;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为(2.86±0.43)周、骨愈合时间为(26.95±0.56)周,观察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为(165.19±23.51)U/L,血钙磷乘积为(9.16±1.59)mmol/L;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为(218.33±36.78)U/L,血钙磷乘积为(16.61±5.43)mmol/L,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可有效治疗骨伤骨不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