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刀砍样"线状硬皮病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线状硬皮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方法:分析2019年3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以头晕、呕吐、视物模糊起病的"刀砍样"线状硬皮病(LSES)学龄期患儿1例的临床资料。检索相关文献,复习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本例患儿临床特点为头晕、呕吐伴视物模糊,为反复、短暂性发作,头颅影像学提示左侧额顶颞叶白质、扣带回、基底核区、胼胝体近压部异常信号,病灶区脑表面多发软脑膜线样强化及脑实质异常强化。经甲氨蝶呤(MTX)和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2个月后头晕、呕吐等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后,头颅影像学显示大脑半球脑白质病变及脑实质多发钙化较前明显减轻。随访11个月,患儿无临床症状,脱发处新生毛发密集,皮损处皮肤色泽、质地及皮纹接近正常。复习国内相关文献,均未涉及治疗及预后;国外文献报道5例患儿,治疗均首选甲泼尼龙联合MTX,疗效显著,与本例患儿治疗一致。结论:临床考虑LSES的患者,无论有无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均应早期进行颅骨完整性评估、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为影像学表现的神经精神性狼疮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儿,女,15岁10个月,主因"食欲差半年,间断呕吐、腹泻2个月,尿痛2周"入我院。患儿以食欲欠佳起病,伴间断呕吐,渐出现大便不成形,入院前2周出现间断排尿时疼痛,伴有尿频、尿急,尿色及尿量无变化。病来无发热,无咳喘,无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及关节肿痛,近半年体重下降约11 kg。否认传染性疾病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共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10岁,均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瘢痕挛缩畸形部位分别位于腋部、肘部、腘窝及躯干等14处。其中腋部瘢痕黏连挛缩导致肩关节上举角度仅为30°~60°;肘部瘢痕挛缩导致肘关节伸直角度仅为45°~90°;腘窝瘢痕导致膝关节伸直角度仅为95°~11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致同侧乳头下移5 cm,伴站立位中线向患侧屈曲约20°。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复位移位器官,并形成继发创面,范围5 cm×10 cm~11 cm×20 cm。选取其他瘢痕区域作为供区,其中背部8处,大腿6处。用鼓式取皮机或电动(气动)取皮机先切取厚层瘢痕皮,再以0.5 mm厚度切取自体断层瘢痕组织,按1∶1比例制备网状瘢痕支架,其上覆盖取自头部的刃厚皮片,形成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植于瘢痕挛缩松解后继发创面。切取的瘢痕表皮回植原瘢痕供区。供、受区均常规加压包扎,7~10 d后更换敷料,查看皮片成活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儿共移植14块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所制备的复合皮均与瘢痕松解后继发创面大小、形状一致,其中12块皮片成活良好,2处因局部感染导致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治愈。随访2~24个月,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术区外观满意,腋部、肘部、腘窝等关节均充分松解,肩关节挛缩患者术后上举达150°~170°;肘关节挛缩患者均可基本伸直,达170°~180°;膝关节挛缩患者可完全伸直,达18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松解后患侧乳头恢复正常位置,站立位中线基本正常。14块瘢痕表皮回植区皮片均成活良好,外观与术前无明显区别。头部供皮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形成及脱发现象。结论: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为儿童深度烧伤后遗畸形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信迪利单抗与替雷利珠单抗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对比信迪利单抗与替雷利珠单抗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中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新辅助化疗(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免疫治疗的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使用免疫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信迪利单抗组( n=58)及替雷利珠单抗组( n=37),对比两组新辅助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等。 结果: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信迪利单抗组与替雷利珠单抗组具有类似的ORR[72.4%(42/58)比56.8%(21/37), χ2=2.48, P=0.11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甲状腺功能降低、脱发、肝肾功能损害、肺炎等,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足15%,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信迪利单抗组甲状腺功能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替雷利珠单抗组[56.9%(33/58)比16.2%(6/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45, P<0.001)。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情况( χ2=1.26, P=0.661)、pCR率[31.0%(18/58)比32.4%(12/37), χ2=0.02, 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部分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但发生率均较低[19.0%(11/58)比24.3%(9/37),3.4%(2/58)比2.7%(1/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 P=0.532; χ2<0.01, P>0.999)。 结论:对于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在化疗的基础上使用信迪利单抗或替雷利珠单抗均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使用信迪利单抗时需重视监测甲状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德曲妥珠单抗(T-DXd)是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新一代抗体药物偶联物,具备旁观者效应。T-DXd不仅可以大幅改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还可以使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T-DXd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未来T-DXd在临床实践中会很快被广泛应用。然而,T-DXd在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了与既往抗HER-2靶向药不同的安全性特征,如何更合理地管理T-DXd不良事件,充分发挥T-DXd疗效是当下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共识专家组基于现有的临床循证证据和指南共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经过多次研讨,最终达成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共识内容包括T-DXd的临床使用方法、治疗前患者教育和T-DXd常见及需要关注的不良事件及管理等方面,其中T-DXd常见及需要关注的不良事件涵盖了输液相关不良事件、消化系统不良事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和食欲下降)、血液学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呼吸系统不良事件(间质性肺病/肺炎)、心血管不良事件(左心射血分数下降)、肝功能不良事件(转氨酶升高)以及其他常见不良事件(脱发、疲乏)等。共识重点介绍了各不良事件的预防、发生不良事件时的剂量调整和治疗以及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T-DXd的认识水平,为广大临床肿瘤医师提供T-DXd临床管理及不良事件处理的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化疗和单纯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鳞癌的疗效差异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DEB-BACE)联合全身化疗和单纯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鳞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全身化疗的60例不可切除肺鳞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纯化疗组(A组)和联合治疗组(B组)。A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B组前半程应用DEB-BACE,后半程(BACE术后3 d开始)应用全身化疗,前半程和后半程化疗剂量均为A组药物剂量的1/2。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生存时间。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15/30)和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恶心呕吐(63.3%比20.0%)、食欲下降(76.7%比43.3%)、脱发(86.7%比40.0%)和骨髓抑制(40.0%比10.0%)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均 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CD3 +、CD4 +和CD4 +/CD8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A组分别为47.7%±6.6%比52.3%±7.7%,31.5%±4.9%比34.7%±5.8%,1.05±0.24比1.18±0.32;B组分别为49.2%±7.0%比62.0%±14.0%,29.2%±5.5%比42.2%±7.3%,1.07±0.26比1.39±0.42),均 P<0.05。CD8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组为30.4%±5.4%比24.5%±4.8%,B组为29.5%±4.1%比21.1%±4.5%,均 P<0.05。A组CD3 +、CD4 +和CD4 +/CD8 +水平均低于B组(均 P<0.05),而CD8 +水平高于B组( 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A组:(423±85)比(352±64)ng/L;B组:(404±114)比(296±66)ng/L], P<0.05;A组VEGF水平高于B组( P<0.05)。A组和B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4.9%和77.9%,2年生存率分别为17.2%和41.7%(Log rank χ 2=4.750, P=0.029)。 结论:DEB-B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鳞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化疗,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毛发移植发展现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日常生活中,脱发是人们常常遇到的问题。多种系统性疾病、皮肤病、创伤等均可导致脱发,但雄激素性脱发是其最主要的病因。脱发会带来一系列影响,甚至影响人的自尊和情感健康。健康秀美的毛发对一个人外在形象不言而喻,外在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亦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随着毛发移植手术逐渐演进发展,其手术效果显著。然而,毛发移植并不完美,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供发区的毛发供应量、毛发存活率、手术时长以及术后痕迹的隐藏等问题。旨在探讨毛发移植手术现状及面临的一些重要挑战和可能应对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PLD)作为一种新型蒽环类药物,广泛用于软组织肉瘤、卵巢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与传统蒽环类药物相比,PLD可显著降低心脏毒性、脱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临床应用中也同时存在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输注反应等不良反应。本共识主要介绍了PLD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针对其预防与处理等提出建议,以规范和加强PLD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提升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白蛋白紫杉醇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分子分型、白蛋白紫杉醇治疗线数、转移部位数、具体转移部位、既往是否使用多西他赛和紫杉醇以及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探讨不同亚组患者在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整体人群mPFS为8.2个月。三阴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Luminal型乳腺癌的mPFS分别为6.4个月、11.2个月、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2, P=0.025)。白蛋白紫杉醇为一、二线治疗患者的mPFS为9.5个月,三线至七线治疗患者的mPFS为6.3个月( χ2=3.86, P=0.049)。转移部位≤3个患者的mPFS为8.1个月,>3个患者的mPFS为7.0个月( χ2=0.38, P=0.535)。存在肝、脑转移患者的mPFS为6.8个月,肝、脑以外转移患者的mPFS为9.6个月( χ2=7.53, P=0.006)。既往接受过多西他赛、紫杉醇治疗的患者mPFS为8.2个月,既往未接受过多西他赛、紫杉醇治疗的患者mPFS为9.6个月(χ 2=0.03, P=0.862)。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单药治疗患者的mPFS分别为12.1个月、7.8个月、9.0个月、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6, P=0.030)。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分型(三阴性: RR=1.87,95% CI为1.24~4.22, P=0.008;HER-2阳性: RR=0.63,95% CI为0.52~0.94, P=0.042)、治疗线数( RR=0.67,95% CI为0.32~0.86, P=0.011)、具体转移部位( RR=1.26,95% CI为1.12~2.75, P=0.014)及联合治疗方式(联合靶向治疗: RR=0.74,95% CI为0.16~0.86, P=0.021;联合化疗: RR=0.93,95% CI为0.48~0.96, P=0.045;联合免疫治疗: RR=0.81,95% CI为0.17~0.78, P=0.032)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良反应主要有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毒性、皮疹,未有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 结论: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改善轻度雄激素性脱发的方案:一项大型国际观察性研究结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雄激素性脱发(AGA)在女性和男性中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女性型脱发(FPHL)主要表现为头发弥漫性稀疏,而男性型脱发(MPHL)则在颞部和顶部呈现典型的脱发模式。脱发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情绪困扰,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并且还可能伴有潜在的系统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