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颗粒中的C组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颗粒中C组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TM AmG C18色谱柱(150mm×4.6 mm,3μm),流动相为0.7%三氟乙酸(含0.025%五氟丙酸、4 mL 50%氢氧化钠,用50%氢氧化钠调pH2.6)-乙腈(96.5∶3.5),流速1.0 mL· min-1,柱后溶液为2%氢氧化钠,柱后流速0.3 mL· min-1,柱温35℃,检测器为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直径3 mm),检测电位为四电位.结果 硫酸庆大霉素颗粒C1、C1a、C2、C2a组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28~132.8、1.606 ~160.6、7.378 ~737.8、1.276~ 127.6μg·mL-1,回收率为98.1%~101.9%.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用于硫酸庆大霉素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片的C组分及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片的C组分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ThermoAcclaimTMAmG C18(4.6 mm×150 mm,3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7%三氟乙酸(含0.025%五氟丙酸,50%氢氧化钠4 mL,用5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6)-乙腈(96.5:3.5);流速为1.0 mL· min-1,柱后溶液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柱后流速0.3 mL· min-1,柱温35℃;检测器为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直径3 mm),检测电位为四电位.结果:硫酸庆大霉素片C1、C1a、C2、C2a分别在1.328~132.8、1.606~160.6、7.378~737.8、1.276~127.6 μt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范围为98.2%~101.8%;有关物质测定,西索米星在2.632~52.64 μtg· mL-1、小诺霉素在2.006~25.07 μg· 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西索米星检测下限为0.01 μtg,小诺霉素检测下限为0.02 μg;各杂质与硫酸庆大霉素各C组分色谱峰间均能完全分离.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硫酸庆大霉素片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PAD法测定硫酸新霉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RP-HPLC-PAD)测定硫酸新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Thermo AcclaimTM AmG C18 (4.6 mm×150 mm,3μm)色谱柱,以2%三氟乙酸溶液[含0.01%五氟丙酸+0.6%氢氧化钠]为流动相,采用积分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四电位波形做为检测波形进行检测.测得新霉素B和新霉素C及13个杂质分离良好,新霉素B和新霉素C的检出限均为1.75 ng,定量限均为3.5 ng,新霉素B在0.14~ 27.89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5),新霉素C在0.14~4.69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该HPLC-PAD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硫酸新霉素标准制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柱后衍生化-HPLC法检测硫酸新霉素的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硫酸新霉素有关物质检查的柱后衍生化-HPLC-荧光检测法,并与新建的HPLC-电化学检测法进行比较.方法 色谱柱为COSMOSIL 5C18-PAQ(4.6mm×250mm,3.5μm);以pH3.4缓冲液[取庚烷磺酸钠一水合物4.35g和无水硫酸钠169,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4±0.1)]-乙腈(95∶5)为流动相A,pH3.4缓冲液-乙腈(60∶4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柱后衍生化试液为邻苯二甲醛溶液[pH值为(10.4±0.1)];流速为0.3mL/min.电化学检测法采用脉冲安培检测器,金电极为工作电极,四电位波形工作模式.结果 柱后衍生化法与电化学检测法均检出24个杂质.柱后衍生化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1和3.5ng.结论 柱后衍生化-HPLC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硫酸新霉素有关物质检查的常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法替代微生物检定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效价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用于测定硫酸新霉素效价的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法(HPLC-PAD).方法 建立并验证HPLC-PAD法,测定硫酸新霉素各主要组分含量及相关物质;采用在线膜抑制脱盐技术辅助LC-IT-TOF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杂质谱,结合组分活性研究确定了硫酸新霉素的主要活性组分;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串联制备硫酸新霉素B及硫酸新霉素C精制品,采用波谱手段进行结构确证;采用质量平衡法测定二者的纯度;采用三剂量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B、C精制品各自的效价值,推导公式计算出硫酸新霉素的量效转换系数,设计实验进行交互作用考察及实际样品的验证.结果 建立的HPLC-PAD方法在分离能力及方法的稳定性上均优于《欧洲药典》(EP)方法,适用于硫酸新霉素各组分的准确定量及有关物质检查;在线膜抑制脱盐技术成功地去除了流动相中的三氟乙酸,对硫酸新霉素的杂质谱进行研究,结合活性研究结果,确定新霉素B和新霉素C为新霉素的主要活性组分;成功制备获得新霉素B、C精制品,通过实验和计算获得了硫酸新霉素的量效转换系数,并通过了验证.结论 初步实现了仪器法对微生物生物检定法的替代,基本完成了多组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新霉素的量效一致性研究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离子色谱法测定青霉胺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青霉胺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Dikma Spursil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3 g无水磷酸二氢钠和0.25 g己烷磺酸钠,加去离子水1 000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至2.85,加乙腈9 mL;流速1.0 mL·min-1;柱后溶液为21 g·L-1的氢氧化钠溶液;柱后流速为0.3 mL· min-1;柱温为30℃;检测器为脉冲积分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直径1mm),检测电位为六电位.结果:青霉胺质量浓度在0.049 88~0,199 5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范围为98.4%~101.5%,含量结果为97.6%~101.5%;有关物质测定,青霉胺质量浓度在3.118~49.8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青霉胺二硫化物质量浓度在1.616~19.39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青霉胺及青霉胺二硫化物检测下限均为0.02μg,青霉胺二硫化物含量为0.4%~0.8%,最大单个杂质含量为0.9%~2.9%,其他杂质总量为2.4%~7.3%;各杂质与青霉胺峰均能完全分离.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青霉胺片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HPLC-PAD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庆大霉素C组分及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检测(HPLC-PAD)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庆大霉素C组分及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Dionexics-5000+ HPIC电化学检测器系统,AmG-3 μm C1s色谱柱,流动相为0.1 mol·L-1三氟乙酸溶液-乙腈(98:2),流速1.0 mL· min-1,参比电极为Ag/AgCl,工作电极为常规金电极,柱后衍生剂为0.76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衍生剂流速0.3 mL· min-,波形图选择Ag/AgCl,柱温35℃.结果 庆大霉素C组分及有关物质各杂质均能达到有效分离.庆大霉素C1a、庆大霉素C2、庆大霉素C2a、庆大霉素C1及西索米星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 ~96.5、1.3 ~107.3、0.8 ~65.4、1.2~101.0、0.6~5.6μ g·mL-1,r分别为0.9908、0.9927、0.9976、0.9980、0.9975;供试品溶液在室温(25 ℃)下放置12 h稳定.结论 所用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庆大霉素C组分及有关物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五氟苯基柱HPLC-PAD法测定硫酸巴龙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直接测定硫酸巴龙霉素含量和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HPLC-PAD)法.方法 采用Agilent Pursuit ? PFP(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体积分数2.0%三氟乙酸溶液[含0.15%(体积分数)五氟丙酸,用50%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调pH值至3.5]的水溶液为流动相,积分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的四电位波形测定硫酸巴龙霉素有关物质.结果 五氟苯基柱比传统的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充色谱柱分离效果更优,代表性样品中分离出21个峰,有巴龙霉素Ⅱ与其同分异构体巴龙霉素Ⅰ和另外的19个有关物质;在0.49~118.30μg·mL-1内巴龙霉素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检测限(LOD)为0.49 μg·mL-1,定量限(LOQ)为0.99 μg·mL-1,重复性和精密度RSD均小于2.0%.结论 建立的HPLC-PAD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耐用性好,为巴龙霉素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采用HPLC-PED法测定硫酸小诺米星及其注射液有关物质和组分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新建硫酸小诺米星及其注射液有关物质和组分检查的HPLC-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PED)法,并探讨其用于评价硫酸小诺米星及其注射液质量的合理性.方法 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LP-C18(3.9 mm×300 mm,5 μm);以1.5%三氟醋酸溶液(用5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2.6)-乙腈(98:2,V/V)为流动相,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检测,金电极为工作电极,四电位波形工作模式,柱后加0.5 mol/LNaOH溶液,流速0.4mL/min.结果 新建的电化学检测法可实现小诺米星相关杂质和小诺米星组分的准确定量,灵敏度是蒸发光散射检测法(ELSD)的近40倍,对于国产硫酸小诺米星及其注射液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HPLC-PED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替代或和现有蒸发光散射法联合作为硫酸小诺米星及其注射液有关物质和组分检查的分析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HPLC-PAD法测定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有关物质及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建立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有关物质及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HPLC-PAD)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4.6 mm×250 mm,5μm或效能相当的色谱柱),柱温35℃.以0.2 mol·L-1三氟乙酸溶液(含0.05%五氟丙酸,1.5g·L-1无水硫酸钠,0.8% (V/V)的50%氢氧化钠溶液,用5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3.5)-乙腈(95∶5)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0 mL.柱后加碱(50%氢氧化钠溶液1→25,流速每分钟0.5 mL).用积分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结果:依替米星在0.075~50 μg·mL-(r=0.999 6)内线性关系良好;单个最大杂质的重复性试验的RSD(n =6)为1.4%,总杂质的重复性试验的RSD(n =6)为1.7%,含量测定的重复性试验的RSD(n =6)为0.8%;方法的检测限(S/N=3)为75 ng·mL-1,定量限(S/N=10)为250 ng·mL-1;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9批样品用药典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和HPLC-PAD法测定,HPLC-PAD法的总杂和杂质个数结果偏高,其中6批样品HPLC-PAD法的含量结果偏低.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可以用于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有关物质及含量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