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后负荷校正的心功能参数建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后负荷校正心功能参数(ACP)建立脓毒症心肌病(SCM)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早期识别预后不良患者,积极寻找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24 h、经计算ACP<80%被诊断为SCM的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查SCM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因子;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危险因素与SCM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展示,最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一致性指数(C-index)对模型进行区分度及校准度分析。结果:共纳入102例SCM患者,30 d病死率为60.8%(62例)。102例SCM患者中,心功能轻度受损(60%≤ACP<80%)57例(占55.9%),30 d病死率为43.9%(25/57);心功能中度受损(40%≤ACP<60%)39例(占38.2%),30 d病死率为79.5%(31/39);心功能重度受损(ACP<40%)6例(占5.9%),30 d病死率达100%(6/6);3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4.156, P<0.001)。将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筛选出的SCM患者30 d死亡潜在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测SCM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ACP〔APACHEⅡ:风险比( HR)=1.031,95%可信区间(95% CI)为1.002~1.061, P=0.039;VIS: HR=1.003,95% CI为1.001~0.005, P=0.012;CRRT: HR=2.106,95% CI为1.089~4.072, P=0.027;ACP: HR=0.952,95% CI为0.928~0.977, P<0.001〕。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和年龄建立列线图模型,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95% CI为0.795~0.935, P<0.001;C-index为0.797,95% CI为0.747~0.847, P>0.05。 结论:基于年龄、APACHEⅡ评分、VIS评分、CRRT和ACP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SCM患者30 d生存概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区分度和校准度良好,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床旁超声在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排血量和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床旁超声在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排血量(CO)和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5至2021年4月30日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因病情需要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24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PiCCO监测入组时(0 h)和入组后2、6、12、24、48 h的CO、每搏量变异度(SVV);同时行床旁经胸心脏超声测定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下腔静脉直径(dIVC),并计算CO、VTI变异率(△VTI)和dIVC变异率(△dIVC)。以PiCCO监测的数值为标准,对床旁超声测量的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有22例获得了满意的超声多普勒图像,入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体温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特征。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HR、CO均逐渐下降,MAP逐渐升高,于入院后48 h达峰值或谷值,且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次/min):90.36±15.35比116.82±19.82,MAP(mmHg,1 mmHg=0.133 kPa):87.82±11.06比58.82±9.85,CO(L/min):4.80±0.56比6.78±1.31,均 P<0.05〕。PiCCO和床旁超声测定的CO总体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别为5.36(4.78,6.33)L/min和5.21(4.88,6.35)L/min〕,各时间点平均差异值为(-0.02±0.69)L/min,95%一致限范围为-1.35~1.34,且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rs=0.800, P<0.001);PiCCO测定的SVV和床旁超声测定的△dIVC具有良好一致性〔分别为18.00%(14.00%,24.00%)和21.00%(14.00%,25.75%)〕,各时间点平均差异值为(-3.16±6.89)%,95%一致限范围为-16.89~10.54,且二者具有中度相关性( rs=0.702, P<0.001)。PiCCO测定的SVV和床旁超声测定的△VTI具有良好一致性〔分别为18.00%(14.00%,24.00%)、16.00%(11.25%,20.75%)〕,各时间点平均差异值为(13.03±14.75),95%一致限范围为-1.72~27.78,且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rs=0.918, P<0.001)。 结论:床旁超声能准确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CO及容量反应性,且△VTI在评估容量反应性时优于△dIV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休克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PICCO监测,研究组患者予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入量管理相关指标[24 h液体总入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及乳酸]、治疗转归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4 h病情缓解率、28 d病死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研究组24 h液体总入量[(2 516.98±254.78)mL]、乳酸[(0.60±0.05)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 920.02±295.33)mL、(1.34±0.15)mmol/L]( t=16.573、3.837, P<0.001、 P=0.041)。研究组CVP[(13.38±1.41)mmHg]、MAP[(82.34±8.22)mmHg]、氧合指数[(224.06±23.21)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3±0.85)mmHg、(70.92±7.18)mmHg、(192.30±19.70)mmHg]( t=5.152、6.754、-2.498,均 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7.54±0.72)d]、ICU入住时间[(11.46±1.1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1.72±1.13)d、(18.29±1.73)d]( t=4.727、5.224,均 P<0.05)。研究组24 h病情缓解率[85.37%(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63.41%(26/41)],28 d病死率[7.32%(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12/41)](χ 2=5.185、6.608,均 P<0.05)。研究组SOFA评分[(6.86±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05±0.91)分]( t=4.814, P<0.05)。 结论: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液体总入量,明显改善患者治疗转归相关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长分化因子- 15和血管外肺水指数在ARDS患者严重程度分级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 15(GDF-15)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严重程度分级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18~75岁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机械通气、抗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内环境稳定、血液净化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于入科后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的EVLWI;同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DF-15水平。根据ARDS 2012柏林标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治疗前后EVLWI、GDF-15水平。此外,GDF-15以3 458 ng/L、EVLWI以15 mL/kg为界限,比较分析不同GDF-15或EVLWI水平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共入选82例ARDS患者,轻度22例,中度28例,重度32例。中、重度组ARDS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GDF-15、EVLWI水平均高于轻度ARDS者。重度ARDS患者GDF-15和EVLWI水平均高于中度组,除治疗24 h GDF-1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ng/L:3 900.41±546.43比3 695.66±604.73, P>0.05),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F-15(ng/L):治疗前为3 786.11±441.45比3 106.83±605.09,48 h为3 895.48±558.96比3 333.29±559.66,72 h为3 397.33±539.56比3 047.53±499.57;EVLWI(mL/kg):治疗前为19.06±1.91比14.31±1.50,24 h为18.56±2.23比13.26±1.69,48 h为17.23±1.76比12.45±1.36,72 h为15.47±1.81比11.13±2.19,均 P<0.05〕。根据截断值处理,GDF-15≥3 458 ng/L和GDF-15<3 458 ng/L者各23例,EVLWI≥15 mL/kg、EVLWI<15 mL/kg者各23例;高GDF-15者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低GDF-15者〔ICU住院时间(d):21.22±2.69比15.37±3.14,28 d病死率:56.5%比21.7%,均 P<0.05〕;高EVLWI患者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也显著高于低EVLWI患者〔ICU住院时间(d):18.45±2.61比14.98±2.75,28 d病死率:47.8%比17.4%,均 P<0.05〕。 结论:GDF-15和EVLWI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高GDF-15和EVLWI水平与ARDS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对患者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左西孟旦治疗,首先12 μg/kg负荷剂量在10 min内静脉注射,之后按0.1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1 h后按0.2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24 h;对照组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速度、时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在治疗24 h后采用PICCO监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并观察神经体液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功能指标包括心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CVP、GEDVI以及EVLWI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90.26 ± 12.61)次/min比(97.82 ± 12.58)次/min、(9.85 ± 1.14) cmH 2O(1 cmH 2O = 0.098 kPa)比(11.63 ± 1.37) cmH 2O、(759.53 ± 62.47) ml/m 2比(867.21 ± 63.24) ml/m 2、(7.95 ± 1.56) ml/kg比(9.01 ± 1.78) ml/k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I高于对照组[(3.58 ± 0.74) L/(min·m 2)比(2.37 ± 0.86) L/(min·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NE、Ang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284.64 ± 52.85) ng/L比(312.57 ± 48.92)ng/L、(92.34 ± 16.31)ng/L比(105.67 ± 18.5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SV、LVEF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60.42 ± 5.93) ml比(54.42 ± 6.14) ml、(41.62 ± 4.19)%比(36.87 ± 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61.52 ± 15.41) h比(89.56 ± 17.63) h],观察组肾功能损伤率低于对照组[3.77%(2/53)比18.87%(1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30 d病死率、心脏破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左西孟旦能够显著改善AMI合并CS患者的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体液指标、心功能指标,对患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30 d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心室动脉偶联与左心做功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寻左心室动脉偶联与左心做功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关系,明确二者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不同时间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揭示在不同时间点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弹性指数(EaI)、左心室收缩末弹性指数(EesI)、EaI/EesI、心脏每搏功(SW)、心脏总功(PVA)、左心室射血效率(LVEf)的变化规律。根据重症监护病房(ICU)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 n=20)和存活组( n=36),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左心室做功及左心室-动脉偶联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 结果:共纳入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男32例,女24例,年龄(61±15)岁。死亡组及生存组EaI/EesI、LVEf在入ICU 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干预6 h后左心室动脉偶联与左心做功的相关性最明显,EaI/EesI与SW呈中度负相关( rs=-0.500, P<0.001),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 rs=-0.959, 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EaI/EesI(校正 OR=42.783,95% CI:2.725~671.819, P=0.008)、LVEf(校正 OR=2.293,95% CI:1.222~4.301, P=0.010)是感染性休克患者住院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提示EaI/EesI[曲线下面积(AUC)=0.742±0.083, P=0.004]、LVEf(AUC=0.733±0.084, P=0.006)均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ICU预后的有效指标,其中EaI/EesI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最佳cut-off值为6.10,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65.0%;LVEf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最佳cut-off值为0.24,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60.0%;EaI/EesI预测效能大于LVEf(ΔAUC=0.120, Z=6.528, P=0.036)。 结论:感染性休克干预6 h后,EaI/EesI与SW、LVEf明显相关;EaI/EesI、LVEf是感染性休克患者ICU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有效预测指标,EaI/EesI预测效能大于LVE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组织学灌注、心功能、应激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iCCO组(58例)和常规组(58例)。PiCCO组在PiCCO监测指导下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常规组根据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行经验性治疗,治疗7 d时评价两组疗效。记录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相关参数,治疗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参数和应激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使用情况,器官损伤以及病死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72 h、7 d后的心排血指数(CI)、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较治疗前逐渐上升(均 P<0.01),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CVP、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 2)、动脉血乳酸(aLac)、皮质醇(Cor)、肾素(R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逐渐降低(均 P<0.01)。PiCCO组治疗24、72 h、7 d的CI、MAP、ScvO 2高于常规组(均 P<0.01),GEDVI、EVLWI、SVRI、CVP、Pcv-aCO 2、aLac、Cor、Rn、ACTH、IL-6、CRP低于常规组(均 P<0.01)。两组治疗后Tei指数均出现下降(均 P<0.01),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出现增高(均 P<0.01),且PiCCO组治疗后Tei低于常规组( P<0.01),E/A、LVEF高于常规组(均 P<0.01)。PiCCO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P<0.05),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强心药使用比例、病死率低于常规组(均 P<0.05)。 结论:PiCCO监测指导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和心功能,降低应激反应和病死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P/CVP比值在心脏外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的基础原理出发,探讨脉压/中心静脉压(PP/CVP)比值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心排血量(CO)的关系,进一步评估PP/CVP比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继发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患者,根据患者术后6 h心排血指数(CI)分为LCOS组(CI<33.34 mL·s -1·m -2,25例)和非LCOS组(CI≥33.34 mL·s -1·m -2,12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PP/CVP比值与PiCCO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变量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LCOS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50例心脏外科术后行PiCCO监测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LCOS组PP明显低于非LCOS组〔mmHg(1 mmHg≈0.133 kPa):40(37,44)比55(46,64)〕,CVP明显高于非LCOS组〔mmHg:12(11,14)比10(8,12)〕,且LCOS组PP/CVP比值明显低于非LCOS组〔3.3(2.9,3.7)比5.5(4.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P/CVP比值与CI、CO和每搏量指数(SVI)均呈中度正相关( rs值分别为0.660、0.592、0.600,均 P<0.001);而CI与PP呈正相关( rs值为0.509, P<0.001),与CVP呈负相关( rs值为-0.297,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与PP、CVP、SVI、心功能指数(CFI)单独预测相比,PP/CVP比值预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LC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为0.94±0.02, P<0.001),其临界值为4.41时,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6.00%。 结论:PP/CVP比值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CO呈中度正相关,且PP/CVP比值可以作为心脏外科术后发生LCOS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肺部超声影像组学分析联合机器学习评估重症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相关的肺部超声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基于肺部超声的影像组学方法联合机器学习预测重症患者的EVLWI并进行效能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肺部超声视频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结果,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从肺部超声视频取帧得到对应图像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以PiCCO测得的EVLWI为"金标准",通过统计分析和LASSO算法对训练集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采用经过筛选的影像组学特征训练8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决策树(DT)、朴素贝叶斯(NB)、多层感知器(MLP)、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Logistic回归(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上述模型在验证集中对EVLWI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共30例患者151组样本(包括906份肺部超声视频和151份PiCCO监测结果)纳入分析,其中训练集120组样本,验证集31组样本;两项数据集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排血指数(CI)、心功能指数(CFI)、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EVLWI等主要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1份PiCCO监测结果中整体EVLWI范围为3.7~25.6 mL/kg;分层分析显示,两项数据集EVLWI均集中于7~15 mL/kg区间,EVLW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LASSO算法筛选出2个影像组学特征,即灰阶不均匀性(权重为-0.006?464)和复杂度(权重为-0.167?583),并用于建模;ROC曲线分析显示,MLP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其预测验证集EVLW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RF、XGBoost、DT、KNN、LR、SVM、NB模型(0.682比0.658、0.657、0.614、0.608、0.596、0.557、0.472)。结论:肺部超声灰阶不均匀性和复杂度是与PiCCO测得的EVLWI相关性最高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肺部超声灰阶不均匀性和复杂度构建的MLP模型可用于半定量预测重症患者EVLW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VLWI、sICAM-1和KL-6联合检测在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肺上皮细胞膜糖蛋白(KL-6)联合检测在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RICU的重症肺炎ARDS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仪(PICCO)监测且存活超过3d的患者6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患者第1、3、5天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血清sICAM-1、KL-6、氧合指数(OI)水平变化,记录APACHEⅡ评分、患者生存事件(天)及生存结局,按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20例)。行sICAM-1、KL-6、EVLWI和OI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ARDS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ICAM-1、KL-6、EVLWI及联合指标对重症肺炎ARDS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入RICU时,死亡组的PCT、EVLWI、sICAM-1、KL-6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 P<0.05),R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 P<0.05),其余基线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1天、3天、5天时,死亡组的EVLWI、sICAM-1、KL-6、降钙素原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 P<0.05),而OI在治疗第3 d和5 d时明显低于存活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LWI、sICAM-1和KL-6与重症肺炎ARDS死亡密切相关( P<0.05)。入住RICU治疗1 d、3 d和5 d时的sICAM-1、KL-6、EVLWI与OI均呈负显著相关( P<0.01),sICAM-1、KL-6水平与EVLWI均呈正显著相关( P<0.01)。入住RICU第1天、3天和5天时,sICAM-1、KL-6水平和EVLWI三指标联合预后评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84.4%;85.0%、66.7%和80.0%、86.7%。AUC分别为0.864、0.881、0.892( P<0.001)。比同期单个指标有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论:EVLWI、sICAM-1和KL-6分别是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早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28 d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