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4/1/20
骨包虫病,即骨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的、罕见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呈全球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的牧区,潜伏期长且致残率高,好发于脊柱和骨盆,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致残率高,发现时大多已到中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故早期诊断对于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骨包虫病的确诊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技术手段有: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技术手段对于诊断骨包虫病均有各自的优势.笔者对近年来骨包虫病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并及时予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包虫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在脊柱包虫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例脊柱包虫病患者,其中胸椎3例(T8、T10~12、T11~12),胸腰段2例(T10~L1、T12~L1),腰椎1例(L1~L2).术前行包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例阳性.术前ASIA脊髓损伤评分B级1例,C级3例,D级1例,E级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脊柱结核2例,椎体转移瘤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均采用椎体侧后方病灶清除并一期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2例复发后采用前路再次病灶清除植骨融合.6例均行病理检查确诊包虫病,其中细粒棘球幼3例,泡性棘球蚴3例,术后均给予阿苯达唑治疗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3.7年,平均手术时间(213.13±47.88) min,平均失血量(913.75±214.67) ml,术后引流量(353.75±90.07) ml,术后完全负重时间(8.50±2.33)周.术后2例出现复发,接受二次手术,其中l例随访5年后病故,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二次手术后痊愈.其余植骨病例最终均达到植入骨骨性融合,植骨融合时间(4.50±3.30)个月.末次随访时ASIA脊髓评分与术前相比神经功能改善1~2级.[结论]手术是目前治疗脊柱包虫病的主要方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对脊柱包虫病治疗有效,但多节段、混合型脊柱包虫病复发率较高,术中防止囊壁破裂及完整切除病灶对防止复发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影像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14例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CT、MRI影像特点.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41岁;6例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1例行MRI常规平扫;7例同时行CT、MRI扫描(CT增强2例、MRI增强3例、DWI扫描1例).结果 14例中脊柱转移10例,其中连续3个椎体受累6例、2个椎体受累2例、1个椎体受累2例,相应附件受累且病灶周围形成不规则软组织包块9例,邻近胸肋关节受累6例;CT检查显示椎体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硬化;附件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中7例软组织包块内见囊状水样密度影、囊壁弧形钙化或不规则钙化,2例增强扫描软组织包块未见强化;MRI主要表现为病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包块呈高低混杂信号,6例病灶T1WI、T2WI均可见低信号的骨质硬化影和不规则或弧形钙化影;6例相应附件及邻近肋骨受累;4例病灶内见散在"小囊泡"状T2WI高信号影.右侧肩峰、肋骨、肋软骨及骨盆转移各1例,CT表现同脊柱病灶,破坏区或周围见囊样密度影,其内见斑点状钙化;MRI显示肋骨、骨盆均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邻近髓腔内见T1WI、T2WI低信号影,周围见囊状T2WI高信号影.合并肺转移5例,合并腹膜后转移6例.结论 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病灶影像上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骨质增生硬化,或形成软组织包块.软组织包块内可见囊状或"小囊泡"状水样密度影及弧线状钙化.这些特征有助于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椎包虫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病例 男,53岁,因"胸腰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入院,无发热,有犬羊接触史,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胸椎轻度向前侧弯畸形,T8、T9棘突、棘突旁和椎间隙压痛明显,相应肋间皮肤感觉减退,脊柱前屈、后伸活动轻度受限. CT示T8、T9椎体及左侧第9肋骨头不规则骨质破坏, 其内见不规则稍低密度影,椎体周围见软组织密度影,呈多囊状改变(图1,2). MRI示T8、T9椎体变扁,椎间盘显示不清,椎体不规则骨质破坏,呈多囊状,T1WI呈低信号,其内见灶样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在T2WI上呈低信号,部分病灶突入椎管,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图3,4). 术前诊断:椎体结核.病理学诊断:T8、T9椎体包虫病(图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椎体包虫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患者资料男性,44岁,藏族.因“反复腰腿部疼痛3+月,加重伴下肢活动受限5+天”入院.患者既往史无特殊.查体:脊柱四肢未见畸形,双下肢等长.腰椎棘突、棘突间及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以胸11、12明显,屈伸活动稍受限.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影像学表现 胸椎CT平扫(图1-2):胸12椎体右侧横突及椎弓根膨胀性骨质破坏吸收,相应平面椎体右侧附件区及右侧椎管内见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3.0cm×2.0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脊柱泡型包虫的MRI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蚴或泡状棘球蚴(alveolarechinococcosis, AE)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地方病,农牧区高发.棘球蚴虫卵被人类误食后主要经门脉系统进入肝脏,因而肝脏最常受累[1],也可通过血行和淋巴道转移到肺、脑等器官,而发生在骨的包虫仅占人体包虫的0.35%,其中椎体包虫占首位[2],也有学者认为骨盆是骨包虫最好发的部位,椎体其次[3].脊柱AE病十分罕见,目前国内报道不足5例[4-5].笔者对5例发生于脊柱的泡型包虫 MRI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 MRI对脊柱泡型包虫的诊断价值,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并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脊柱泡型包虫病的影像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脊柱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特征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脊柱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3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检查.结果 13例脊柱泡型包虫病中,1例单椎体和12例相邻多椎体破坏,共34个椎体受累.CT扫描@@26个(76.5%)椎体表现为簇状或弥漫的蜂窝状、囊样和斑片样溶骨性骨质破坏.18个(52.9%)椎体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19个(55.9%)可见结节、砂砾样钙化或死骨形成.21个(61.8%)椎体附件受累,20个(58.8%)骨性终板局限性骨质破坏,13个(38.2%)椎间盘破坏,12个(35.2%)椎间隙变窄、消失.8例MRI扫描病例中,抑脂T2WI椎体及附件小囊泡检出率为62.5% (5/8).综合CT和MRI扫描发现,在13例伴椎旁软组织泡型包虫病中,87.5% (7/8)显示高信号小囊泡.结论 脊椎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影像表现互为补充,综合分析更有利于准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脊柱包虫病的MRI诊断(附三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肱骨干合并肩胛骨包虫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骨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蚴所致,以脊柱和骨盆居多,肱骨、肩胛骨包虫罕见,缺乏早期临床表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导致病理性骨折,同时有一定向邻近关节及组织侵袭而继发其他部位包虫病变能力,加之在影像学上表现难与骨囊肿、骨结核、骨肿瘤等相鉴别,患者往往延误病情耽搁治疗.该文报道本院收治1例肱骨干合并肩胛骨包虫病,病例鲜有,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肝外转移肝泡型包虫病的CT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肝泡型包虫病(HAE)发生肝外转移的肝内病灶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经临床及影像诊断或确诊的HAE患者290例,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结果,分为肝外转移组(124例)和非肝外转移组(166例).分析2组间年龄、性别的差异,基于CT图像分析2组间肝内病灶分型、钙化形态、最大直径、病灶位置、范围、数量,肝静脉、门静脉、胆管、肝脏周边脏器或组织受侵、腹水量情况.所得数据导入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外转移组124例中发生单一肺部转移58例(46.8%)、单一脑部转移21例(16.9%)、其他脏器单一部位转移(如脊柱、腹膜后淋巴结、肋骨等)9例(7.3%),2处或2处以上部位转移36例(29.0%).2组间肝内病灶病灶平均最大直径、肝脏1、2、4、5、6、7、8段受侵的阳性率、肝内3个及3个以上肝段受侵的阳性率、肝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病灶的阳性率、肝脏周边脏器或组织受侵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病灶对门静脉右支、门静脉主干、肝右静脉、肝中静脉、下腔静脉肝内段、肝内胆管左支及右支以及肝总管侵犯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肝外转移的HAE患者其肝内病灶更多的侵犯肝脏右叶及尾状叶,其病灶直径更大,肝内病灶数量更多,病灶侵犯肝内外血管、胆管或其他相邻组织脏器更多、更严重.这些影像学征象有助于提示HAE发生肝外转移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