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24例 幼年男性—声音变粗—身高生长加速—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显著升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一例表现为周围性性早熟的幼年男性患儿,睾酮升高为107.05 nmol/L,就诊初始胸腹部增强CT、阴囊超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诊断为21羟化酶缺陷症。随诊发现血和脑脊液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别高达21 341 U/L和9 792 U/L,起病后4个月复查头颅MRI,发现松果体区不均质强化肿物,病理为绒毛膜癌。回顾文献发现HCG很少通过血脑屏障,外周血HCG>1 000 U/L提示可能为绒毛膜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接触脑脊液神经核形态、细胞结构特性及其疼痛调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脑和脊髓凭借室管膜上皮构成的脑—脑脊液屏障与脑脊液分隔.但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部位,一些神经元胞体、树突或轴突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被称为"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系统".张励才教授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应用CB-HRP特异性地标记出特殊的触液神经元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将其命名为"接触脑脊液神经核",简称"触液核".触液核的发现,第一次为脑实质内存在联系脑—脑脊液的特殊神经结构提供了明确的形态学证据,并推测它可能在脑实质与脑脊液间的物质及信息交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团队围绕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内触液核的形态结构、物质表达、基因分析和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全脑皮质及皮质下核团与触液核有纤维联系,可能参与机体的疼痛、认知和学习记忆、情感、成瘾、紧张应激、内脏活动、嗅觉、视觉、听觉和运动、内稳态调控、能量平衡、体液平衡、睡眠和觉醒、生物节律等功能调控.目前实验已证实触液核与疼痛、吗啡依赖与戒断、学习记忆及应激等有关.本文对触液核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疼痛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以触液核为桥梁结构的脑—脑脊液双向调节路径的疼痛调控研究提供新线索,为疼痛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参与神经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少突胶质细胞是髓鞘形成和髓鞘再生的重要细胞储备.近年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除了小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外,少突胶质细胞也能主动参与免疫反应.在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刺激下,少突胶质细胞系的幼稚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能表达一系列受体、信号分子、调节分子等,从而在免疫激活,募集外周免疫细胞,调节血-脑脊液屏障(BCB)等事件的初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近期研究发现,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疾病背景下能转变成特有的细胞状态,并可表达通常只由免疫细胞表达的基因.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若能有效调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激活,或能为神经炎症或神经血管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江油市九○三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血-脑脊液屏障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指数、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周围水肿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IVD患者115例为SIVD组,选取同期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体检且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的69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根据颅脑MRI表现进行脑白质病变(WML)Fazekas评分和腔隙性脑梗死(LI)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比较两组间MMP-9水平、脑损伤程度,并分析MMP-9与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IV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所占比例、血清MMP-9水平、Fazekas评分、LI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SIVD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Fazekas评分、LI数量均呈正相关(rs=0.301、0.3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5.349,95%CI(2.449,11.685)〕、糖尿病〔OR=3.008,95%CI(1.265,7.154)〕、血清MMP-9水平〔OR=1.014,95%CI(1.009,1.019)〕均是SI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MMP-9水平升高可能是SI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MMP-9水平与SIVD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奈唑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结核病是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是全球第9大死因,结核性脑膜炎(TBM)是最严重的结核病之一,目前TBM的推荐治疗方案为2HRZE/10HR,但仍有约一半的TBM会导致死亡或残疾,危害严重;利奈唑胺(LZD)和左氧氟沙星(LFX)均是二线抗结核药物,抗结核作用强,同时两者均具有良好的血-脑脊液屏障渗透性.目的 探讨LZD联合LFX在TBM强化期应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TBM、很可能TBM、可能TBM患者共49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抗结核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LZD和LFX.观察基线及治疗第1、2、4、8周的脑脊液(CSF)变化,包括白细胞计数、葡萄糖比值(CSF/血浆)、氯化物、蛋白定量.于治疗第8周记录死亡、神经系统后遗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第1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基线,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基线(P<0.05);试验组第2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第1周,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第1周(P<0.05);试验组第4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第2周,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第2周(P<0.05);试验组第8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第4周,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第4周(P<0.05).治疗第8周对照组死亡2例(8.0%),神经系统后遗症4例(16.0%),总发生率为24.0%(6/25);试验组死亡1例(4.2%),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4.2%),总发生率为8.3%(2/24).两组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P=0.27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0%(14/25)与66.7%(16/24),χ2=0.587,P=0.444〕.不良反应均在调整药物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BM强化期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ZD联合LFX治疗,可以促进CSF指标恢复,改善疾病预后,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益脾胃元气方药含药脑脊液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活力与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补益脾胃元气类方药人参、大补元煎、洗心汤对β 淀粉样蛋白诱导的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NSPCs)活力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对海马神经元修复和再生的作用.方法 从孕14~16 d Wistar大鼠胎鼠分离培养NSPCs 并鉴定,并随机分为空白组、Aβ1-42处理组、正常脑脊液对照组、安理申组及补益脾胃元气方药人参、大补元煎、洗心汤保护组,共7组.以25 μmol/L Aβ1-42干预NSPCs,与抽取的终体积分数为20%的不同方药含药脑脊液作用第3代神经干细胞48 h.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NSPCs 的活力,Transwell 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PCs 特异性蛋白SOX2染色为阳性;CCK-8检测结果表明,补益脾胃元气方药各组海马NSPCs 活性显著增高(P<0.01);Transwell 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结果显示,补益脾胃元气方药各组NSPCs 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0.01);流式法检测ROS 含量结果表明,补益脾胃元气方药各组NSPCs 内 ROS 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补益脾胃元气方药含药脑脊液对大鼠海马NSPCs 活力与迁移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还可拮抗Aβ 诱导的氧化应激,同时其有效成分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可能发挥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颅内感染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10月1日—2016年8月1日收治的6例MDRAB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脑脊液(CSF)的性状,细菌学及药敏试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根据CSF检验结果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50 mg(首次100 mg)静脉注射,1次/12 h;并以浓度为0.5 mg/mL的替加环素10 mL缓慢鞘内注射,1次/d,疗程9~21 d,平均14 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例MDRAB感染患者颅内感染均有效控制,未出现感染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1年,患者无感染复发.结论 临床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对MDRAB敏感性较高,但其血-脑屏障通过率低.颅内感染MDRAB后采用替加环素静脉滴注,并且同期行鞘内注射治疗,效果明显,临床未出现药物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溴化钠测定结核性脑膜炎和脑炎患者血——脑脊液屏障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脓毒症大鼠Shh信号通路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右美托咪定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并对脓毒症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其对脓毒症所致认知障碍改善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脓毒症大鼠Shh信号通路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1—9月,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CLP组、Dex组,每组18只.Sham组大鼠仅行剖腹探查术,CLP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Dex组大鼠于脓毒症模型制备后6 h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比较三组大鼠给药后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处于平台所在象限时间,脑组织含水量,海马组织Shh、Gli-1、Ptc含量及ZO-1、Claudin-5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Sham组比较,CLP组、Dex组大鼠给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处于平台所在象限时间缩短(P<0.05);与CLP组比较,Dex组大鼠给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处于平台所在象限时间长(P<0.05).与Sham组比较,CLP组、Dex组大鼠给药后脑组织含水量增多(P<0.05);与CLP组比较,Dex组大鼠给药后脑组织含水量少(P<0.05).与Sham组比较,CLP组、Dex组大鼠给药后海马组织Shh、Gli-1含量降低,Ptc含量升高(P<0.05);与CLP组比较,Dex组大鼠给药后海马组织Shh、Gli-1含量升高,Ptc含量降低(P<0.05).(4)与Sham组比较,CLP组、Dex组大鼠给药后海马组织ZO-1、Claudin-5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CLP组比较,Dex组大鼠给药后24 h海马组织ZO-1、Claudin-5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改善老年脓毒症大鼠认知功能,降低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hh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