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M1L基因变异致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裂殖缺陷型致死性脑病1型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DNM1L基因R403C位点变异所致儿童期起病的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裂殖缺陷型致死性脑病1型(EMPF1)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就诊的3例DNM1L基因R403C位点变异导致的EMPF1患儿的临床资料。以“DNM1L”“EMPF1”“encephalopathy,lethal,due to defective mitochondrial peroxisomal fission 1”或“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裂殖缺陷型致死性脑病1型”为检索词分别查阅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相关文献,总结DNM1L基因R403C位点变异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例1 男,7岁时咳嗽不伴发热9 d后出现抽搐,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后转变为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局灶性肌阵挛,多种抗癫痫药物及止惊药物联合治疗后无效,起病后第2周死亡。例2 男,7岁时“扁桃体炎”10 d后出现抽搐,表现为局灶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后转变为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局灶性肌阵挛,多种抗癫痫药物及止惊药物、生酮饮食、甲泼尼龙治疗后反应欠佳,监护室治疗期间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起病1个月后死亡。例3 女,3岁5月龄时“病毒性肺炎”2周后出现抽搐,表现为局灶性阵挛发作,后转变为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多种抗癫痫药物及止惊药物、生酮饮食治疗后改善不佳,起病3个月后死亡。3例患儿起病后早期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提示颅内多发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像高信号灶,急性期后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弥漫性脑萎缩。血代谢、脑脊液免疫相关检查均无异常。遗传学检查提示DNM1L基因存在NM_012062.4:c.1207C>T,p.R403C新发、杂合、错义变异,结合临床表现,均明确诊断为EMPF1。文献检索未见国内报道,R403C位点变异国外文献8篇11例,总结包含本组3例的14例患儿临床表现,其中起病前有感染病史8例,轻、中度智力或运动发育落后8例。14例患儿均有癫痫发作,其发作形式主要包括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9例)、局灶性肌阵挛发作(6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5例)以及局灶性阵挛发作(4例)。14例均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文献无推荐有效抗癫痫治疗药物。早期头颅磁共振成像见多发异常信号灶10例,以丘脑(7例)、海马(5例)、基底节区(4例)、额叶(3例)、顶叶(2例)多见,病程后期可见弥漫性进行性脑萎缩10例。14例患儿中5例死亡。 结论:DNM1L基因R403C位点变异常导致线粒体裂殖障碍,患儿可表现为轻微感染刺激后或无明显诱因突发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伴智力运动发育倒退、脑萎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MC1A基因截短变异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85型患儿4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SMC1A基因截短变异导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85型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例携带SMC1A基因截短变异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85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以“SMC1A”“癫痫”“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velopmental and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85”“SMC1A,epilepsy”或“SMC1A,truncating”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0月相关文献,筛选存在SMC1A截短变异病例的文献。结合本组病例进行临床表型特点包括起病年龄、性别、癫痫发作类型、发作特点、发育情况、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的总结分析。结果:4例SMC1A基因截短变异患儿均诊断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85型,均为女性,均为婴幼儿期起病,就诊年龄分别为3、2、11、18月龄,均有局灶性发作,其中1例合并痉挛发作。癫痫发作均具有丛集性发作特点,1例有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周期为14 d至5.0个月不等。口服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效果均不佳。4例均有重度发育迟缓,均合并小头(头围均<-2 s)。脑电图突出特点为发作间期均见广泛性或弥漫性慢波阵发。4例患儿SMC1A基因变异分别为p.Gly655fs、p.Glu811fs、p.Arg412fs和p.Ile143fs,均为新发移码变异。文献检索相关病例报道共7篇,其中英文6篇、中文1篇,结合本组4例共21例SMC1A基因截短变异导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85型患儿,均为女性,起病年龄0.5~18.0月龄,其中17例(81%)具有丛集性发作特点,发作周期间隔时间不等。可有多种发作形式,包括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2例(57%)]、局灶性发作[11例(52%)],肌阵挛[4例(19%)],痉挛[4例(19%)],不典型失神[3例(14%)],强直[2例(10%)],失张力[1例(5%)]。癫痫持续状态4例(19%)。所有患儿均有中至重度的智力障碍及语言缺失,均合并小头畸形。18例有脑电图资料,其中8例结果提示广泛性或弥漫性慢波背景。颅脑磁共振成像正常13例(62%)。其他改变包括小脑萎缩、胼胝体各3例,侧脑室扩大2例。20例患儿对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反应均不佳。 结论:SMC1A基因截短变异导致癫痫均为女性发病,具有起病年龄早、丛集性发作特点,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及局灶发作常见,伴有严重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显著,均合并小头畸形,脑电图可见广泛或弥漫性慢波特征,对治疗反应差,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DPRHL2基因变异致应激诱发儿童癫痫-共济失调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ADPRHL2基因变异致应激诱发儿童癫痫-共济失调综合征女性患儿,2岁时于感染后出现发作性步态异常,病情渐进展合并肢体无力,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和小脑萎缩等,4岁9月龄首次入院,4岁11月龄因再次感染病情急剧进展,死于呼吸衰竭。其姐18月龄行走即出现步态异常,早期神经系统表现与患儿类似,13岁感染后出现癫痫和意识障碍等,治疗无效死亡。患儿及其姐ADPRHL2基因均存在c.309-1G>T纯合剪切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6例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基因确诊的6例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分析基因变异位点特点。结果:6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1月龄至1岁4月龄。6例均有认知及运动发育落后,以发育落后起病3例,以抽搐起病后出现发育停滞甚至倒退3例。6例均合并癫痫,2例严重小头畸形患儿在婴儿早期出现癫痫性脑病,发作形式以痉挛发作为主;4例轻微或无小头畸形的患儿均在多次发热抽搐后逐渐转变为无热抽搐,以局灶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为主,其中3例在多次无热抽搐后出现发育停滞甚至倒退,并逐渐出现共济失调症状。头颅影像学正常2例,大脑发育不良1例,额叶变尖并额叶内脑白质异常信号、胼胝体薄1例,胼胝体菲薄、侧脑室形态失常1例,1例早期正常5岁9月龄时出现小脑萎缩。2例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均异常。3例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1例正常、2例异常。6例患儿均存在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位点变异,其中缺失变异2个,错义变异7个,2例患儿的变异位点未见报道,分别为c.1341_1343del和c.1283A>G、c.1165_1167del和c.1075G>A。随访3个月至4年5个月,2例严重小头畸形患儿均在婴儿期死亡,4例轻微或无小头畸形的患儿至末次随访均存活、均仍有癫痫发作。结论: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临床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明显小头畸形的患儿临床多表现为重症类型,而轻微或无小头畸形的患儿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变异以错义变异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刀砍样线状硬皮病合并颅内病变6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刀砍样线状硬皮病合并颅内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 6 例刀砍样线状硬皮病合并颅内病变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随访转归情况。结果:6例患儿均为女性,确诊年龄6.8(3.3,11.0)岁,发现面部皮肤损伤年龄3.0(1.7,4.1)岁。5例先出现面部皮肤损伤,1例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于皮肤损伤前2个月。6例患儿均有额面部“剑伤”样皮肤损伤伴脱发,神经系统表现包括癫痫发作(6例)、局灶性神经系统缺损症状(5例)、头痛(2例)。颅内病变均位于皮肤损伤同侧。6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均为一侧半球以白质受累为主的异常信号,其中3例可见局部脑软化灶。5例磁敏感加权成像可见散在低信号。5例增强磁共振成像可见局部脑实质或软脑膜强化。4例头颅CT可见受累侧局部钙化灶。2例完成皮肤活检,1例同时切除部分病变脑组织,病理提示符合小血管炎,与皮肤病理改变吻合。6例患儿均予抗癫痫药物对症治疗。4例使用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口服,1例仅口服泼尼松,1例因脑萎缩明显处于病情静止期,仅添加抗癫痫药物。随访6~36个月,5例面部皮肤损伤及脱发未进展,1例进展出现半侧颜面萎缩,考虑合并Parry-Romberg综合征;4例癫痫发作得到控制,1例癫痫发作减少但遗留偏瘫症状,1例遗留难治性癫痫、发作性头痛。结论:刀砍样线状硬皮病合并颅内病变女童多发,以癫痫发作及神经系统缺损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皮肤损伤同侧颅内病变,出血、钙化及软化常见,皮肤及颅内病变的病理均符合小血管炎。泼尼松及甲氨蝶呤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部分遗留难治性癫痫及神经缺损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RIO基因变异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发育障碍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 TRIO基因变异致2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发育障碍(MRD)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4月、2023年1月确诊的2例 TRIO基因变异致常染色体显性MR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基因分析及随访情况。 结果: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6岁5个月及5月龄,均为男性,临床表现均有癫痫发作、认知功能及运动障碍,智能发育低下。例1合并有小头畸形、注意力缺陷障碍、共济失调、攻击行为;例2有巨颅畸形。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提示:例1存在小脑萎缩,例2为非特异性蛛网膜下腔增宽、胼胝体发育不全。2例患儿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提示其 TRIO基因均存在未见报道的新生错义变异[分别为NM_007118:c.4289C>A(p.Thr1430Lys)和c.4111C>A(p.His1371Asn)]。2例患儿经应用康复功能训练及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均不能完全有效控制发作。 结论:TRIO基因的新生错义变异c.4289C>A(p.Thr1430Lys)、c.4111C>A(p.His1371Asn)为2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可导致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MRD44型及63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LDN5基因变异致癫痫及颅内钙化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 女,2岁,自1岁3月龄开始反复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合并发作性偏瘫,运动、语言发育落后,小头畸形,颅脑CT示特征性颅内钙化,病初颅脑磁共振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多次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可见脑萎缩。予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抗癫痫发作治疗,随访至2岁6月龄患儿未再有癫痫发作,肢体肌力基本恢复基线水平。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检出CLDN5基因变异:c.178G>A(p.Gly60Arg)(NM_001363066.2),为新发变异,线粒体环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27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27例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儿中,男17例,女10例,就诊年龄2 d至10岁7个月,平均2.54岁。27例均有面部鲜红斑痣,皮损分布跨越面部中线位置,淡红色至紫红色不等,其中偏侧优势分布者21例,双侧对称分布者6例。17例患儿合并眼脉络膜血管畸形,其中先天性青光眼14例,眼压高5例,视神经萎缩伴短暂性失明1例。神经系统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12例。27例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0例发现异常: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异常的10例中8例有局部钙化灶,8例皮损侧颅骨局部增厚;核磁共振平扫检查结果异常的14例中13例有脑萎缩征象;9例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提示脑回样强化血管影;5例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提示患侧大脑前中动脉分支减少等异常征象。结论:Sturge-Weber综合征患儿以面部鲜红斑痣偏侧优势分布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伴有癫痫、青光眼或智力低下,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部钙化灶、脑萎缩、局部颅骨板障增厚、脑回样强化血管影等异常,需早期明确诊断后系统综合治疗,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并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脾、肝、肾"开阖枢"功能浅析儿童脑萎缩合并癫痫证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儿童脑萎缩属于一类难治性疾病,症状复杂,常合并癫痫.目前,关于脑萎缩合并癫痫的治疗研究报道甚少.文章结合两病的发病机制,试从《黄帝内经》阴阳离合理论出发,以三阴"开阖枢"功能为切入点,涉及脾、肝、肾3 脏,以髓海失充失养、清窍受邪蒙蔽为发病机制,探讨肾、脾、肝脏的功能及其在儿童脑萎缩合并癫痫疾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三阴开阖枢机失调,则肝、脾、肾功能异常,临证治疗以温通为主,重视少阴枢机作用,枢调则开阖如常,病症得以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PNPLA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Boucher-Neuh(a)user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结合相关文献探讨Boucher-Neuh(a)user 综合征(Boucher-Neuh(a)user syndrome, BN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以助于临床诊断.方法 对1例BNS患者采集临床表型,进行相关实验室检验、神经影像学检查与基因检测,同时结合文献分析BNS特点.结果 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以震颤、共济失调、第二性征发育不良、癫痫为主要表现,呈缓慢进展性病程.头颅MRI提示小脑重度萎缩,基因检测发现为编码神经靶酯酶的PNPLA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即18号外显子c.1811C>T(p.A604V)和28号外显子c.2990C>T(p.S997L),分别来自其父母.其中c.1811C>T突变未见文献报道,c.2990C>T突变已报道为与BNS相关的致病突变.结论 以青少年起病,表现为震颤、共济失调合并第二性征发育不良、癫痫等症状时,需考虑PNPLA6基因相关的BNS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