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LR、NLR与rt-PA静脉溶栓3个月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3 个月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2019 年 9 月—2021年 3 月,连续纳入 246 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溶栓前采集血样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一步回顾性分析预后良好(mRS评分 0~2 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 3~6 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及临床特征的数据.结果 246 例患者中有 74 例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LR、PLR、D-D、IL-6 以及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率更高(P<0.05).根据NLR和PLR中位数和四分位值进行亚组分组,当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干扰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2.77 和PLR≥98.47 仍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LR均可以良好地预测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 3 个月不良预后风险(P<0.05).当在基础模型(包含年龄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中补充NLR、PLR或NLR+PLR时,经DeLong检测,新模型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在似然比测试中,基础模型联合NLR、PLR、NLR+PLR的对数似然比P<0.05,且Akaike信息准则均小于基础模型.结论 NLR、PLR较高预示着AIS患者rt-PA溶栓 3 个月后短期预后不良,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入院时年龄+NIHSS基础模型预测及校准方面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伐沙班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的研究数据表明,直接口服抗凝药可能是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抗凝治疗的合适选择。然而,由于该病较为罕见且不良转归事件(如严重出血和功能依赖)发生率低,因此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具有挑战性。为了帮助未来CVT试验的设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Field等进行了一项Ⅱ期、前瞻性、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试验——SECRET(Study of Rivaroxaban fo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旨在评估:(1)病例招募的可行性;(2)利伐沙班相对于标准抗凝治疗的安全性;(3)以患者为中心的功能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AE)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数据库(截至2020年10月31日),收集报道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国籍,性别,年龄,体重,达比加群酯应用情况,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情况,AE的发生、处置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病例报告类文献77篇,涉及来自20个国家的101例患者,男性64例(63.4%),女性37例(36.6%);年龄56~94岁;体重38~193 kg;用药原因87例为心房颤动预防卒中,12例为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预防可能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2例未描述;88例有合并疾病/既往史的描述,包括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等;67例有合并用药的描述,其中35例同时使用了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氯吡格雷、P-糖蛋白抑制剂等),其他合并用药包括降压药、降糖药等。严重AE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 min~5年,33例为患者开始服药1个月内。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中出血81例(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和凝血障碍等),肾损伤/肾衰竭11例,食管溃疡4例,肝损伤2例,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剧烈咳嗽并呼吸困难各1例。发生AE后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停药,停药未好转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无效者行血液透析。29例患者死亡,均为发生出血事件者。101例患者中43例存在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其中33例剂量过大,6例存在用药禁忌证,4例给药方式错误。结论: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以出血最为常见,用药后2 min~5年均可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用药错误是导致达比加群酯严重AE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用该药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曲线下面积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曲线下面积法评价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5岁,BMI 20~28 kg/m 2,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采用滴定法缓慢静脉注射1 mg/ml瑞马唑仑或10 mg/ml丙泊酚,当对口头指令反应消失时停止给药。计算丙泊酚或瑞马唑仑给药后第1个10 min内MAP低于或高于基础值的曲线下面积(AUC MAP-、AUC MAP+)和HR低于或高于基础值10%的曲线下的面积(AUC HR-、AUC HR+)。记录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注射痛发生情况。术后24 h随访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0 d内心血管并发症、脑梗死及少尿或无尿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R组比较,P组AUC MAP-增大(平均差值为59.375 mmHg·min,95% CI 26.763~91.987 mmHg·min),AUC HR-增大( P<0.05),AUC MAP+和AUC HR+、血管活性药使用率、使用例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未见注射痛和术中知晓发生。 结论: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瑞马唑仑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优于丙泊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用药对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1~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滴鼻。术中应用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TOF)模式监测肌松。术毕当肌松监测TOF T2再现时,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患儿TOF比值(TOFR)恢复到0.9的时间;记录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毕体温、拔管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记录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拮抗后5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苏醒期皮疹、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手术时间、术毕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组患儿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较长(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 BIS较低(均 P<0.05),肌松拮抗前即刻收缩压较低( P<0.05);其余时点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苏醒期两组患儿均未发生皮疹、恶心、呕吐,实验组患儿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儿童术前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不会延长2 mg/kg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诱导残余肌松的恢复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ARD9基因变异相关白色念珠菌感染性脑脊髓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 男,12岁8月龄,因“间断头痛2个月,呕吐10 d”于2021年1月6日入住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白色念珠菌致感染性脑脊髓炎,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患儿携带CARD9基因NM —052813.5:c.1118G>C(p.R373P)和c.951G>A(p.R317R)复合杂合变异,其中p.R373P可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族性念珠菌2型感染。经两性霉素B静脉点滴及鞘内注射,联合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口服,共治疗4.3个月,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护士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模式优化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护士对优化AIS静脉溶栓护理模式的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6 —7月选择深圳市5所卒中救治定点医院的15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护士对优化AIS静脉溶栓护理模式的需求归纳为5个主题:配置卒中急救护士的需求;规范化培训卒中护理人员的需求;构建AIS救治智能化信息平台的需求;优化卒中绿色通道的需求;健全AIS静脉溶栓质量控制体系的需求。结论:有必要配置卒中急救专科护士、规范化卒中护理相关培训、构建AIS救治智能化信息平台等,以优化AIS静脉溶栓护理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abbe静脉CT灌注成像三维重建的临床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三维可视化重建对Labbe静脉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9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行头颅CTP检查,且无颅内静脉系统疾病和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成年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50例(100侧)。观察Labbe静脉的显影情况和形态,测量Labbe静脉的管径及其在颅骨表面的投影。结果:50例(100侧)患者观察到90支(左侧48支,右侧42支)Labbe静脉。其中单干型60侧(60%),双干型15侧(15%),未显影25侧(25%;左侧10侧,右侧15侧),左、右侧Labbe静脉的管径分别0.57~2.46(1.66±0.62)mm、0.67~2.81(1.63±0.64)mm。86支回流至横窦的Labbe静脉中,回流点的后缘在下水平线上方0.33~1.54(0.98±0.35)cm处,在颧弓中点后方2.83~7.56(4.48±1.36)cm处。结论:CTP三维可视化重建图像能较清晰地显示绝大部分Labbe静脉,并能标注Labbe静脉在横窦上回流位置的体表投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我调节联合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自我调节联合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情绪等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自我调节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脑水肿量、脑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术后DVT发生率和凝血指标。结果:护理前, 2组患者脑水肿量、脑血肿量、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联合组患者脑水肿量、脑血肿量、NIHSS评分分别为(16.42 ± 6.41) ml、(6.74 ± 0.81) ml、(11.30 ± 4.43)分,低于常规组的(20.44 ± 5.04) ml、(9.93 ± 1.30) ml、(15.31 ± 4.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79、16.00、4.80,均 P<0.05)。护理后,联合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7.21 ± 2.71)、(41.32 ± 3.26)分,低于常规组的(45.23 ± 4.65)、(46.56 ± 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5、7.08,均 P<0.05);联合组患者护理期间DVT发生率为1.69%(1/59),低于常规组的13.56%(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 P<0.05)。护理后,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我调节联合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与脑血肿、脑水肿情况,同时能预防患者下肢DVT发生,且对患者凝血指标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永存左上腔静脉导致反复脑梗死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梗死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大部分脑梗死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少部分为房颤导致左心耳血栓脱落等心源性栓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比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脑梗死 [1]。永存左上腔静脉是一种先天血管变异,绝大部分汇入冠状静脉窦,少部分汇入左心房,导致右向左分流 [2,3],因此有发生反向栓塞的风险。本院2023年收治1例反复脑梗死病例,临床检查后发现左上腔静脉汇入左心房,考虑反向栓塞后脑梗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