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作业中热习服训练及相关耐热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热习服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变化,提高对热环境的适应性.本文综述了现有热习服训练模式的分类及优缺点、训练效果的评价标准、脱习服及再习服相关问题、提高热习服效果的相关耐热策略.在未来的军事作业中,应重点从耐热设备的研发、减少热环境暴露、耐热标志物筛查等方向进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长居高海拔地区患者返回平原后行非心胸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索高原脱习服患者行非心胸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情况,评估高原环境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1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拟行非心胸手术治疗的患者233例,返回平原后行非心胸手术的高原暴露患者113例为观察组(L组),选择无高原旅居史的平原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C组).两组术中均采用国际公认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记录两组入手术室时(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前5 min(T4)、出恢复室时(T5)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气分析值.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术后7 d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在T1、T5时间点的SpO2(94.3%±3.9%、88.8%±2.5%)明显低于C组(97.2%±2.7%、94.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组在T1、T5时的PaO2分别为(73.5±3.1)、(64.3±9.6)mmHg,明显低于C组[(100.0±2.5)、(132.9±21.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7 d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分别是13.3%、(14.6±10.9)d、(43272.0±25550.6)元,明显高于C组[3.3%、(9.3±5.1)d、(34590.7±14177.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5年高原脱习服期人群行非心胸手术,术后7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明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航空兵某部冬季高原驻训卫勤保障特点与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冬季高原驻训期间,飞行员须面对高海拔和低温等不利环境因素,航空卫勤保障也面对更多的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空军航空兵某部冬季高原机场驻训卫勤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实践经验.卫勤保障的主要措施包括:进驻高原前及地面转进途中,实施严格的健康检查,组织健康教育,开展适应性训练,以及针对性地准备卫生防护物资器材等;驻训期间,加强急性高原反应的防护,开展合理膳食营养、高原睡眠指导、驻训心理维护及飞行训练航卫保障等;驻训撤离前后,实施脱习服训练、归建后体检及疗养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疗养期间适应性训练对高海拔官兵体适能恢复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疗养期间适应性训练对高海拔官兵体适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刚下高原并在临潼疗养院进行疗养的77名官兵,随机分为非训练组(n=38)和训练组(n=39),疗养时间为30 d.非训练组给予常规疗养,训练组除常规疗养外给予综合干预,包括生理、心理、体能训练.两组于疗养1d、15 d、30 d时,分别测评其综合体能、心理状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高原官兵通过疗养,肺活量、握力、纵跳、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用时等项目水平均有所提升,且在疗养15 d、30 d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疗养15 d、30 d后,训练组的综合检测结果不合格率显著降低,优秀率明显升高.疗养30 d后训练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低于非训练组和地方常模(P<0.01),焦虑因子得分低于非训练组(P<0.05).结论:高原官兵在返回平原地区疗养期间给予针对性的生理、心理、体能适应性训练,能够促进高原官兵脱习服,加快官兵体适能恢复,对维护高原官兵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地生源汉族大学生高原习服相关指标跟踪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进入西藏大学学习一年的内地汉族学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肺活量、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为促进高原习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于2016年10月15日至11月30日检测入藏1年后的西藏大学2015级的121名汉族学生血压、肺功能、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相关生理指标,以同年入学的147名世居藏族学生作为对照;同时于2017年10月15日至11月30日再次检测汉族学生寒假回内地返藏后的上述生理指标.结果:与藏族学生相比,在西藏学习一年的内地汉族学生的肺活量、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但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5);汉族学生在寒假期间回内地返藏后用力肺活量(FVC)和血压较入藏1年后的数据显著增高(P<0.05).结论:平原汉族学生在高原居住第2年所检测的高原习服相关生理指标肺活量、血氧饱和度等与世居藏族学生无显著差异;然而假期平原生活引起的脱习服使汉族学生再次进入高原后引起FVC和血压的调节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七和银杏叶片对高原脱习服大鼠心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三七、银杏叶片和红景天对高原脱习服大鼠心功能和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o)的影响,探讨高原脱习服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在模拟海拔5000 m的低压氧舱内常规喂养3个月后随机分为三七组、银杏叶组、红景天组、未用药组(脱习服对照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SD大鼠常氧下喂养3个月作为未缺氧组.三七组、银杏叶组及红景天组分别按200 mg·kg-1剂量给予三七、银杏叶片和红景天混悬液灌胃,每日2次,连续10d,未用药组则在出舱后常规喂养.10 d后通过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力(PAP)、左右室收缩压(VSP)和舒张压(VEDP)等.测压结束后,分离右心室(RV)、左心室加室间隔(LV+IVS),并依次称重,计算RV/(LV+ IVS)比值即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并采血检测血清IL-6、IL-10和TNF-α、SOD和MDA.结果:与未缺氧组相比,未用药组、红景天组、三七组和银杏叶组RVHI、RVSP、RVEDP、mPAP及血清中IL-6、IL-10含量均有所增高(P<0.05或<0.01),未用药组、红景天组SOD均显著降低(P<0.01),MDA、TNF-α显著升高(P<0.01);与未用药组相比,三七组、银杏叶组、红景天组MDA、TNF-α降低(P<0.01),SOD升高(P<0.01);与银杏叶组、红景天组相比,三七组RV、RVHI、RVSP、RVEDP、LVSP、LVEDP、IL-10、TNF-α指标均有所降低或升高(P<0.05或<0.01).结论:三七、银杏叶片和红景天可有效增强高原脱习服过程中心室功能、抑制高原脱习服大鼠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亚高原地区疗养对高原脱习服症状的改善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驻高原(海拔≥3000 m)1年以上的官兵,在亚高原地区开展专项疗养时脱习服症状的发生情况及改善效果.方法 68名高原官兵赴云南腾冲(海拔1640 m)疗养30天,其中驻地海拔3000~3980m21人(低海拔组),驻地海拔4000~4975m34人(中海拔组),驻地海拔≥5000m13人(高海拔组),于入院3、15、30天进行高原脱习服症状调查及评估.结果 有5项高原脱习服症状发生率高(嗜睡、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和头痛),经专项疗养高原脱习服症状发生率降低.入院15天嗜睡、失眠、乏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入院30天嗜睡、失眠、乏力、头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入院15、30天较入院3天总体及各组脱习服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亚高原地区开展高原官兵专项疗养对改善脱习服症状效果好,对于官兵健康和提高战斗力具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休养对高海拔地区工作人员血液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探讨休养对海拔4 200m以上地区工作人员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在我院健康体检两次、且两次体检之间累计在海拔4 200m以上地区工作满6个月的人员,根据完全休息时间长短分为休养组125例及对照组107例.比较两组两次体检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两次体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的差异更明显(P<0.01);休养组两次体检肝功能、血小板、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次体检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工作一年中,于海拔3 000m以下地区完全休息3个月以上,能够维持人体多项指标的相对稳定,减少主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是高海拔地区习服及脱习服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