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及牙骨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观察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和牙骨质再矿化的作用,探讨精氨酸对根面龋预防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不加精氨酸为对照组,采用4 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精氨酸溶液处理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研究精氨酸在龋病预防中的效果.24 h后通过pH值测定、结晶紫染色,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精氨酸溶液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收集无龋坏的人前磨牙制备牙骨质块,构建人工根面龋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唾液处理)、实验组(7.5、15.0 和30.0 g/L精氨酸处理)共4 组,经梯度精氨酸溶液处理后,进行20d再矿化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观察精氨酸对脱矿牙骨质物理及化学构成的影响,分析精氨酸对根面龋早期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精氨酸处理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P<0.001);根面牙骨质表面结构更为致密,Ca、P含量升高(P<0.001);与低质量浓度精氨酸相比,高质量浓度精氨酸组对生物膜的抑制和根面龋的再矿化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能促进根面龋牙骨质再矿化,在根面龋的预防及早期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脱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及再矿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探究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脱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及对再矿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正畸治疗患者,共取 120 颗牙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渗透树脂组(B组)、渗透树脂联合氟化钠组(C组)及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组(D组),每组 30 颗.比较处理前、脱矿后、再矿化处理后及再脱矿处理后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及牙釉质显微硬度、脱矿 24 h、48 h和 72 h后钙容量测定及所有区域内荧光量面积(A)、总荧光量(IAF)、平均荧光密度(AF).结果 再矿化和再脱矿处理后组间比较粗糙度值为A组(4.73±0.70 μm)>B组(2.87±0.05 μm)>C组(1.52±0.09 μm)>D组(0.25±0.03 μm)](P<0.05);再矿化和再脱矿处理后组间比较牙釉质表面硬度(HV)值为A组(24.74±4.28)0.05).结论 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可提高早期脱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且脱矿效果及抗脱矿能力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犬炎性牙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使用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价不同材料促进炎性犬牙周骨缺损再生的效果.方法 制备犬牙周骨缺损的炎症模型24个牙位,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用半脱矿自体牙片、胶原膜联合成品骨粉、单纯胶原膜及空白对照修复牙周骨缺损,修复8周后术区行CBCT检查,分析骨容积及骨密度.结果 4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与空白对照相比,半脱矿自体牙片组和胶原膜联合骨粉组牙周成骨容积增大,骨密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胶原膜组在骨容积及骨密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重建提示半脱矿自体牙片组和胶原膜联合骨粉组有新骨形成,单纯胶原膜组及空白对照组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结论 CBCT可用于大动物牙周骨缺损修复的成骨评价,能够衡量骨再生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梯度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梯度浓度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建立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利用自体骨,未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和梯度浓度脱矿牙配合Bio-Oss骨粉分别行钛钉内固定法修复牙槽骨缺损,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所有移植体均与骨组织愈合良好,无松动,脱落.X线片提示不同实验组钛钉周围骨密度和高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组织学提示不同实验组移植体和骨组织界面均有不同程度血管化及新骨形成.结论:自体牙用钛钉内固定可修复骨缺损,不同程度脱矿牙修复骨缺损效果有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脱矿时间的梯度脱矿自体牙作为牙槽骨增量材料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不同脱矿时间的梯度脱矿自体牙在牙槽骨增量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16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A ~ D 4组,拔除上颌前牙,经不同时间的盐酸梯度脱矿预处理后,用钛钉固定于兔下颌切牙远中无牙区域的牙槽骨上行骨增量手术,3个月后处死取材,行X线和HE染色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可见,未脱矿牙片(D组)与骨组织间仍存在清晰分界;长时间脱矿组(A组)移植材料早期吸收,未能实现骨增量效果;短时间脱矿组(B组、C组)牙片与骨发生整合,且随着脱矿时间增加,骨改建完成速度增加.结论 经梯度脱矿处理的自体牙可用于骨增量手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脱矿时间增加,骨整合速率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脱矿自体牙与脱矿自体牙联合骨粉修复兔颌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脱矿自体牙和脱矿自体牙联合Bio-oss骨粉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利用脱矿自体牙(A组)和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B组)分别对牙槽骨缺损进行钛钉内固定法修复,于植入修复材料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12周,所有实验动物移植体均与骨组织密合良好,无松动脱落.HE染色提示不同实验组移植体和骨组织界面有不同程度血管化及新骨形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新骨形成,矿化程度有不同,A组骨质较为疏松,表面呈多孔状,骨皮质有缺损,B组移植区表面较为平整,但是骨皮质表面仍然不够光滑致密.结论 脱矿自体牙和脱矿自体牙联合Bio-oss骨粉用钛钉做坚固内固定均可以修复下颌骨缺损,二者修复骨缺损效果有差异,使用Bio-oss骨粉组新骨形成质量优于单纯使用脱矿牙片组,形成新骨更为成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梯度脱矿牙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离体牙梯度浓度脱矿后的理化性能,为牙支架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健康正畸减数牙56颗及牙槽骨标本4例,将牙齿标本随机分为单一浓度脱矿A组(阴性对照组),梯度浓度脱矿B、C、D组(实验组),未脱矿E组(阴性对照组),牙槽骨F组(阳性对照组).脱矿完成后通过分析天平测量质量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表面形貌变化、能谱仪(EDX)测量组成元素含量变化、显微硬度仪测量不同层厚硬度变化.结果:离体牙脱矿后质量变化率为30% ~65%,无机物含量减少,范围为0.82% ~38.05%;根据脱矿环境不同牙本质小管不同程度暴露,且显微硬度降低,与未脱矿牙差异明显(P<0.05),单一浓度脱矿后表面与中心硬度差异明显,梯度浓度脱矿后从表面到中心硬度呈梯度变化;C2、D3组与牙槽骨显微硬度及矿物质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梯度浓度脱矿法可制备出力学相容性优良、理化性能优化的牙槽嵴增高材料,但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物活性玻璃研发及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安全性,能与宿主骨形成亲密的键合,诱导骨再生.它在口腔中生成的类磷灰石可促进牙体组织的再矿化,修复脱矿牙体组织,有效治疗牙本质敏感.生物活性玻璃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可通过其组分、结构和制备工艺调控,因此通过对玻璃个性化设计和定制,有望满足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不同临床需求.本研究从生物活性玻璃设计、制备的基础出发,阐明其结构以及作用机制,梳理其产生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可调控性的原因,并介绍此类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研究及应用进展,包括骨修复、喷砂治疗、根管封闭和抗过敏修复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