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实践现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实践现状,为推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应用、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以及制定标准化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操作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8月山东省258家医院的1 034名PICC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实践的现状。共计回收问卷1 034份,有效问卷903份,回收有效率为87.33%。结果:903名PICC置管护士中,有835名(92.47%)的护士了解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368名(40.75%)参加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培训,只有363名(40.20%)应用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在363名应用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护士中,93.66%(340/363)在穿刺术前评估了患者体表心电图,49.31%(179/363)认为最高尖P波为PICC送管至P波出现负向后退管至负向波刚消失,91.18%(331/363)认为应用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后必须拍摄胸片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结论:目前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培训及推广应用有待加强,亟需制定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统一规范化操作流程,以提高此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PICC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7月7—23日,选取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共903名,通过自制的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以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0.75%(368/903)的PICC专科护士参加过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84.27%(761/903)的PICC专科护士认为需要进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PICC专科护士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的各项内容需求均分均>4.67分,其中理论课程需求得分最高的为导管头端位置与心电图P波关系的判断(4.80 ± 0.47)分,操作课程需求得分最高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PICC置管操作(4.74 ± 0.55)分;培训模式需求方面:94.24%(851/903)的护士希望通过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达到提高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目标,静脉治疗专科学术会议为主要希望的培训形式(76.85%,694/9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置管年限、工作岗位以及是否了解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是PICC专科护士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 t = -3.73、3.12、-3.63,均 P<0.05)。 结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开展率较低,但PICC专科护士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有较高的培训需求,管理者应重视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进一步提高PICC专科护理队伍的临床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腔内心电新标准定位PICC置管尖端位置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结合CT影像技术制定腔内心电定位的新标准以定位PICC置管,提高尖端到位率.方法:选择需要胸部CT检查的96例PICC新置管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PICC置管过程中分别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新、旧标准行PICC置管定位,置管后行CT摄片评价导管位置.结果:实验组PICC置管到位率为93.8%,对照组为79.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CT影像技术制定的腔内心电定位新标准提高了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到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符合PICC置管要求的新生儿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行PICC置管,置管结束后再行X线胸片检查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将0.9%氯化钠溶液作为探测电极,拾取PICC穿刺的新生儿心腔内心电信号,根据心腔内心电图P波的特征性变化来实时定位导管,置管结束后再行X线胸片检查并用胸片结果评价定位效果.结果 对照组一次到位率为85.0%、穿刺点出血(1.87±1.7)ml,观察组一次到位率为95.0%、穿刺点出血(1.20±1.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精确性为87.5%.结论 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可指导新生儿非导丝PICC导管尖端运行方向,该技术安全性高、定位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电定位PICC导管尖端应用于血液病患者的利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ICC专科护士应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PICC置管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PICC专科护士对使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感受,为进一步推广及规范化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山东省5家二级、16家三级医院中开展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PICC专科护士作为访谈对象.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1名PICC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Colaizzi 的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PICC专科护士使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PICC置管的真实体验提炼为3大主题:使人"放心"的技术;面临的困难;成长与收获.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有效提升PICC置管效率、减轻护士压力,PICC专科护士在初使用时面临诸多困难,随着经验累积逐渐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收获与个人成长.结论?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升PICC专科护士的专科技能与职业认同,但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PICC专科护士面临多方面的困难,需完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与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为专科护理的发展提供支持,以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体化引导建立和维护心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心血管通路装置是治疗临床重症、肿瘤、长期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患者的重要工具.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血管,确保正确的导管头端位置,对维护其长期通畅率,降低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应用多普勒超声行血管评估与穿刺,结合腔内心电定位导管头端位置,替代传统盲目穿刺及置管术后X线定位,可避免孕妇、新生儿及儿童等患者射线暴露损伤.将多普勒超声与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设备称为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体化引导(EDUG),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辅助临床微创手术、介入治疗、急诊抢救和临床护理操作的新方法.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血管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经皮血管通路创新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有关专家,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专家共识,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外测量法结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确定上臂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体外测量法结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传统体外测量法用于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方法 将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导管门诊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分别采用体外测量法(对照组)和体外测量法结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植入(试验组),术后均行X射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置入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结果 试验组植入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一次成功率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90.8%(P<0.05).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导管的体内异位,其中体内导管打折2例,异位于胸壁小静脉1例,异位于对侧头臂静脉2例,异位于颈内静脉1例;试验组未发生导管异位.结论 体外测量法结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植入上臂式输液港,可提高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避免反复调整尖端位置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增加感染的风险,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节约医务人员时间和医疗成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具有精确性、实时性、高效性、安全性及避免辐射危害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PICC尖端定位中.本文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国内外发展历史、应用原理、研究现状及以后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为推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到位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到位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5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测量长度+置管后胸片定位",观察组采取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尖端到位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尖端到位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及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能提高尖端到位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