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浙江省33家有新生儿床位的医院中的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使用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5—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浙江省33家医院52名新生儿病室的护士长或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新生儿心电图定位技术使用与发展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52名调查对象中,使用新生儿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者占34.62%(18/52),49名(94.23%,49/52)护士首选椎体作为PICC尖端判断依据。影响新生儿PICC尖端心电图定位技术准确性的因素包括管路信号传导不通畅(83.33%,15/18)、患儿哭吵(66.67%,12/18)、医护人员心电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66.67%,12/18)等。28名(53.85%,28/52)护士表示所在单位无新生儿心电图定位技术培训,13名(54.17%,13/24)护士选择面授教学。结论:浙江省新生儿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使用、发展及培训等方面的实践有待进一步改善,建议制订统一标准和规范,加强新生儿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使用的相关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腔内心电图定位引导PICC置管操作的最佳证据总结及其应用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汇总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最佳证据,并调查最佳证据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关于患者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导管头端定位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评级,汇总最佳证据。根据汇总证据形成腔内心电图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最佳证据应用调查问卷。于2022年11—1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选取119名PICC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24篇,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4篇,团体标准1篇。从操作前评估和准备、送管过程、导丝连接、引导腔内心电图、退管时机、最佳位置判断和效果评价7个方面汇总20条证据。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护士在评估和准备、送管过程、引导腔内心电图、导丝连接、退管时机方面与证据相一致,但最佳位置判断方法选择较为分散,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本研究为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置管提供了循证依据,专科护士结合临床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证据,制订符合个体情况的置管方案,可以保障患者获益最大化,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儿童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在儿童输液港植入术中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需行输液港植入术的66例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胸部X线定位的34例为对照组,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的3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定位后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cavoatrial junction,CAJ)比例、定位时腔内心电图波形特点、两种定位方法所需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初次置管有25例导管尖端位于CAJ,初次置管到位率73.5%(25/34);观察组初次置管有30例导管尖端位于CAJ,置管到位率93.7%(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853, P<0.05)。观察组32例出现双向或倒置P波,29例出现高振幅的直立特征性P波。对照组C臂定位所需时间为(5.5±1.4)min,观察组定位所需时间为(2.3±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置管过程中均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儿童输液港植入术中,与传统的胸部X线定位相比,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更加快速、准确,而且安全、有效。对于少部分腔内心电图波形改变不典型的患儿,需术中C臂或超声辅助定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实践现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实践现状,为推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应用、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以及制定标准化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操作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8月山东省258家医院的1 034名PICC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实践的现状。共计回收问卷1 034份,有效问卷903份,回收有效率为87.33%。结果:903名PICC置管护士中,有835名(92.47%)的护士了解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368名(40.75%)参加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培训,只有363名(40.20%)应用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在363名应用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护士中,93.66%(340/363)在穿刺术前评估了患者体表心电图,49.31%(179/363)认为最高尖P波为PICC送管至P波出现负向后退管至负向波刚消失,91.18%(331/363)认为应用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后必须拍摄胸片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结论:目前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培训及推广应用有待加强,亟需制定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统一规范化操作流程,以提高此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告了腔内心电图(EKG)定位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从国内外儿童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EKG的应用情况、EKG定位工具的选择、引导方式、如何通过P波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并分析了影响儿童EKG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展望了EKG定位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建议,便于对临床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脑卒中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脑卒中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采取腔内心电图技术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一次性到位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性到位成功率有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腔内心电图技术应用与脑卒中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可有效判断定位导管尖端位置,降低异位率且提高一次性到位成功率,同时减少导管相关的不良并发症现象,进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ICC尖端定位方法及异位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长期留置、避免反复穿刺和有效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PICC尖端位置正确是导管使用安全的重要保障,若发生异位则会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本文总结了PICC尖端定位方法及异位相关因素,提出除了常规定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VasoNova血管定位系统(VPS)等与心电图(ECG)相结合的新型定位技术,指出血管因素、呼吸运动和胸腔内压力改变等因素都会导致PICC尖端位置发生改变,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确定导管尖端位置、预防导管尖端异位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PICC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7月7—23日,选取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共903名,通过自制的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以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0.75%(368/903)的PICC专科护士参加过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84.27%(761/903)的PICC专科护士认为需要进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PICC专科护士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的各项内容需求均分均>4.67分,其中理论课程需求得分最高的为导管头端位置与心电图P波关系的判断(4.80 ± 0.47)分,操作课程需求得分最高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PICC置管操作(4.74 ± 0.55)分;培训模式需求方面:94.24%(851/903)的护士希望通过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达到提高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目标,静脉治疗专科学术会议为主要希望的培训形式(76.85%,694/9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置管年限、工作岗位以及是否了解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是PICC专科护士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 t = -3.73、3.12、-3.63,均 P<0.05)。 结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开展率较低,但PICC专科护士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有较高的培训需求,管理者应重视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进一步提高PICC专科护理队伍的临床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及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胃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及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 2018年 3月—2020年 1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的胃癌化疗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X线胸片检查定位穿刺,研究组采用腔内心电图技术引导的PICC置管尖端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点出血量、PICC置管并发症、一次尖端到位率和异位率、导管尖端具体位置、PICC置管定位所需时间和费用.结果:研究组胃癌化疗患者穿刺点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癌化疗患者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2.67%,4/1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25/150)(P<0.05).研究组一次尖端到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尖端异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尖端位置最佳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位置过浅和过深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置管定位所需时间以及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技术应用于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尖端定位时可以提高一次到位率,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PICC置管定位所需时间和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开展相关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1 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化疗的患者24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20 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根据体外测量法估算导管长度后行X线检测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由医生在上臂皮下埋入输液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应用腔内心电图根据P波的变化确认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由医生在上臂皮下埋入输液港.观察两组患者置港成功时间、维护时间以及置管费用、置港舒适度和置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港成功时间、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置港过程中对简单活动的影响程度及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X线摄片的优势,腔内心电图技术可有效辅助植入上臂输液港,减少置港成功时间、维护时间及置港费用,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法简单易行、治疗成本低、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