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奈瑟菌引起原发性腰椎间盘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腰椎间盘炎是临床上少见的感染性疾病,且以儿童多见,成人罕见。奈瑟菌属中的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是最常见的人体致病菌,其他菌种则是可存在于人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通常不致病。该菌营养要求高,容易漏检、漏诊,由奈瑟菌引起的原发性腰椎间盘炎鲜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由未分类奈瑟菌引起的原发性腰椎间盘炎,行手术并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与脊柱术后化脓性脊柱炎的对比研究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native vertebral osteomyelitis,NVO)与脊柱术后化脓性脊柱炎(postoperative vertebral osteomyelitis,PVO)的微生物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诊治化脓性脊柱炎4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发生原因分为NVO组和PVO组。NVO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47±20.45)岁(范围15~73岁);病变位于腰椎23例(76.7%)、胸椎5例(16.7%)、颈椎2例(6.7%)。PVO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52.13±18.80)岁(范围14~73岁);病变位于腰椎11例(68.8%)、胸椎5例(31.2%)。术前28例患者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D级25例(NVO组16例,PVO组9例),C级3例(NVO组1例,PVO组2例)。所有患者先予卧床、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评价感染控制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内固定装置有无松动、断裂。同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SIA神经功能分级的变化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NVO组2例患者行抗感染保守治疗,余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病变组织送病检,结果均诊断为化脓性脊柱炎。所有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均采用静脉注射与口服抗生素治疗,PVO组抗生素治疗总时间较NVO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4, P=0.088)。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两组间术后相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NVO组16例患者ASIA分级由D级恢复至E级、1例自C级恢复至D级;PVO组9例由D级恢复至E级,2例自C级恢复至D级。至末次随访NVO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10%;PVO组7例复发,复发率为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4, P=0.023)。存在脊柱内植物的39例患者中5例(12.8%)患者(NVO组1例,PVO组4例)在内固定术后反复出现感染,故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以控制感染,术后经制动、全身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个椎体受累( OR=11.00, P=0.006)、脓肿形成( OR=9.00, P=0.047)与化脓性脊柱炎复发明显相关;微生物感染( OR=1.867, P=0.416)、脊柱假体( OR=7.20, P=0.074)、异体骨( OR=1.78, P=0.478)有相关趋势,但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椎体受累( OR=10.49,95% CI:1.133,97.05, P=0.038)是影响化脓性脊柱炎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对PVO的治疗比NVO更具挑战性,特别是在脊柱内植物感染的情况下,虽然PVO的抗生素治疗时间比NVO延长,但PVO复发率较高。更长的抗生素治疗及必要时手术清创或去除内植物是成功治疗PVO的重要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联合椎间孔镜下扩创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联合椎间孔镜下扩创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9-01-2020-12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联合椎间孔镜下扩创治疗的24例考虑原发性腰椎感染.术中取出炎症病变组织,分别送细菌培养、抗酸染色、X-pert、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mNGS)、病理检查,术后根据致病菌检测结果选用抗生素.将致病菌的检测分为mNGS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包含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之和,即血培养、组织细菌培养、布鲁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T-spot、组织病理TB-DNA阳性、X-pert等,mNGS组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结果 24例中有1例证实为脊柱夏科氏病并予以排除,其余23例均为原发性腰椎感染.术前血培养阳性3例(3/23,13.04%),布鲁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3例(3/23,13.04%),T-spot阳性1例(1/23,4.35%).术中标本,X-pert阳性1例(1/23,4.35%),组织培养阳性4例(4/23,17.39%),组织病理TB-DNA阳性3例(3/23,13.04%),mNGS阳性20例(20/23,86.96%).细菌培养、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均为阴性3例(3/23,13.04%).mNGS组的致病菌检测阳性率为86.96%(20/23),常规组为60.87%(14/23),mNGS组致病菌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44).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2例治疗无效,其余21例于术后6~12个月治愈.结论 致病菌鉴定是腰椎感染的首要问题,在常规检测方法基础上加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能提高致病菌检出率,椎间孔镜下扩创治疗腰椎感染不仅同时满足病变组织取材、手术清创,而且不破坏脊柱稳定,治疗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急性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患者,男,50岁,湖北武汉人,建筑工人.2022年8月3日在因发热就诊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发热门诊,行相关检查后予口服抗生素及退热处理,病情无好转;次日家属发现患者精神差、躁动不安且胡言乱语,遂转入神经内科.家属代诉,患者曾于2022年7月29日在工地附近的湖泊游泳,8月3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 ℃,伴头部、后颈部疼痛,呕吐.入院查体:神志清,有轻度谵妄状,查体不能配合,双侧巴氏征阳性,颈强4指,双侧克氏征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17.5 ×109/L,中性粒细胞86.5%,降钙素原0.16ng/ml.8月5日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示:脑脊压正常,为145 mmH20(1 mmH2O=9.779 Pa),白细胞数升高(4 265.00 × 106/L),多核细胞升高(88.00%),潘氏蛋白试验呈阳性,总蛋白升高(2 394.2 mg/L),葡萄糖降低(0.15 mmol/L),氯正常(114.66 mmol/L),钾降低(2.75 mmol/L).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脑脊液病原学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检出福勒耐格里阿米巴,相对丰度为98.76%.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予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抗癫痫、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予甘露醇(125ml/6h)、头孢曲松钠(2.0 g/12h)、两性霉素B(8月6日1mg、8月7日2mg、8月8日3mg、8月9日4mg)等.患者经治疗虽控制癫痫发作,但病情进行性加重,于8月9日形成脑疝而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44 岁,因"发热伴呼吸困难 3 月,恶心、呕吐 1 月"于 2015 年 2 月 23 日就诊于我科.患者入院前 3 个月因呼吸困难在外院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予复方新诺明治疗后好转,后予以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治疗.入院前 1 个月出现间断恶心、呕吐、厌食、视力下降伴一过性意识丧失.起病以来体力欠佳,大小便未见异常,体重下降 15 kg.入院前无糖皮质激素应用史.体格检查:体温 36.5 ℃,脉搏 82 次/分,呼吸 16 次/分,血压135 /9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消瘦,面色晦暗.球结膜略水肿.口腔黏膜白苔.心、肺、腹部、四肢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即时血糖 3.7 mmol/L;血清钾5.09 mmol/L(波动于 2.88 ~5.09 mmol/L),血清钠 110.4 mmol/L,尿钠 133.8 mmol/L.病原学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e 抗原、核心抗体 IgG 阳性.HBV-DNA 2.965 ×104 copies/ml.人巨细胞病毒(CMV)DNA 5.25 ×104 copies/ml.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0.84 mIU /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1 .70 pmol/L,游离甲状腺激素(FT4 )9.29 pmol/L,甲状腺球蛋 白 抗 体 (TgAb)3.17 IU /ml,甲 状 腺 过 氧 化 物 酶 抗 体(TPOAb)0.41 IU /ml.肾上腺皮质功能:血浆皮质醇(COR)水平正常,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早晨 8 时:ACTH 402 pg/ml,COR 294.8 nmol/L;下午 3 时:ACTH 290.9 pg/ml, COR 271 .4 nmol/L;午 夜 12 时:ACTH 99.88 pg/ml,COR 327.3 nmol/L.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免疫学检查:CD4 +T 细胞计数 10 个/μl.颅脑 MRI 检查:硬脑膜增厚、强化.腹部超声、肺 CT 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确定诊断:(1 )AIDS,艾滋病期;(2)重度低钠血症;(3)口腔念珠菌感染;(4)CMV 血症;(5)HBV 携带者;(6)低 T3 综合征.治疗方案:继续抗 HIV、抗HBV 治疗;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抗 CMV 治疗;氟康唑胶囊抗真菌治疗;补钠、补液,监测血清钠变化.补钠后血清钠提高(波动于 110.4 ~141 .0 mmol/L),意识转清,后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不清,考虑为低钠血症引起脑水肿,予甘露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后好转.出院后继续抗 HIV、抗 HBV 治疗,HIV-RNA、HBV-DNA 转阴.2015 年 4 月 10 日,患者开始出现周身皮肤进行性发黑,体力差,于 2016 年 4 月 15 日因"周身皮肤进行性发黑 1 年"入我院内分泌科住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8 次/分,呼吸16 次/分,血压125/75mmH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发性女性尿道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性,65岁,因排尿困难2月,发现右肾积水2周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排尿费力,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尿线变细,无肉眼血尿,行抗感染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周前不能自行排尿,留置导尿管,尿色淡黄,当地县医院腹部CT提示右肾重度积水,右输尿管中、上段扩张,下段梗阻(未提供胶片);腰椎MRI提示:L5/S1左侧神经根局限性增粗膨出,LS/S1椎间盘突出,L3/4/5椎间盘突出.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营养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理策略.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7~60岁(41.7±3.5岁).病变节段:T7 1例,T11 3例,T12 6例,L1 10例,L2 10例,L3 7例,L44例.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8例,骨肉瘤10例,骨母细胞瘤4例,组织细胞肉瘤7例,脊索瘤2例.Tomita分型均为3~5型,WBB分型累及4~8区或5~9区29例,4~9区12例.其中30例行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11例行前后联合人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行脊柱稳定性重建,前方采用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后方在病椎上下各两个节段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50~350min (215±49min).术中出血量为1900~3600ml (2800±340ml).随访15~120个月(42.0±7.1个月),共有12例(12/41)患者出现17例次手术并发症,术中出现9例次并发症,包括1例一侧髂血管损伤,术中予缝合;2例大出血,术中予结扎、止血材料止血及输血;1例脊髓损伤、2例神经根牵拉伤,术中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予神经营养药,脊髓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由B级转为C级,神经根牵拉患者1个月随访时神经根放射痛逐渐缓解;2例硬膜撕裂、1例淋巴管破裂,术中予以修补并加压包扎.术后发生8例次并发症,包括1例浅层伤口感染,经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1例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及抗感染后积液完全吸收;1例脑脊液漏并淋巴管漏、1例脑脊液漏,采用头高脚低位平压引流后切口愈合;2例钛网下沉松动并内固定断裂,行翻修手术;2例复发,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原发性胸腰椎肿瘤一期行全脊椎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积极对症处理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椎4例,胸-腰段椎体5例,腰椎椎体33例,腰-骶段椎体4例;术前抗感染治疗时间为2~4周;手术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术,术后冲洗时间为3~28 d,平均(14.0±4.3)d.分析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感染控制情况、术后下床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术中标本细菌培养阳性15例,阳性率为32.6%.患者术后3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平均为(2.59±0.20)分,与术前的(7.09±0.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P<0.05);术后3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为(43.30士3.13)mm/1 h,术前ESR为(65.98±4.56) 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5);术后3周C-反应蛋白(CRP)为(17.15±1.10) mg/L,术前CRP为(34.54±2.4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3,P<0.05).二次手术患者1例,二次手术率为2.2%(1/46).术后患者佩戴支具下床时间5~21 d,平均(12.6±4.7)d.12例术前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例由术前A级分别恢复至B级和C级;2例由术前B级分别恢复至C级和D级;8例由术前C级恢复至D级3例,E级5例.46例患者椎间植骨块融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6±1.8)个月;按照植骨融合标准,其中优3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44/46).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患者实施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快速控制感染、解除患者疼痛、恢复神经功能、早期下床活动等优势,是治疗脊柱非特异性感染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病灶清除+万古霉素硫酸钙骨粉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万古霉素硫酸钙骨粉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灶清除+万古霉素硫酸钙骨粉治疗15例原发性和继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观察术后不同时间ESR、CRP水平、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的变化.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24.7±6.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4.6±1.2)个月.术后CRP下降速度较ESR快,ESR于术后6个月、CRP于术后2周恢复到正常范围.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VAS评分术后1、3、6、12个月逐渐降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JOA评分术后1、3、6个月逐渐提高,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JOA改善率术后12个月为85.0% ±2.59%,优良率为14/15.除1例马尾神经损伤外无其他并发症.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结论 病灶清除+万古霉素硫酸钙骨粉治疗腰椎间隙感染,能够迅速缓解疼痛,病灶一期愈合,显著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期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一期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6~78岁(55.2±17.0岁).均为单一腰椎间隙感染,其中L1/2 3例,L2/3 5例,L3/4 8例,L4/5 7例.均经保守治疗2周无效或效果不佳,均行一期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术中留取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术后感染椎间隙持续闭式冲洗引流2~3周,术后抗生素应用4~6周.手术前后采用VAS评分评价腰痛程度,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术后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CT,评价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均成功实施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灶组织细菌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肺炎克雷白杆菌1例、缓症链球菌1例,余18例均为阴性;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急慢性炎性反应表现.随访12~24个月(18.0±3.5个月).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JOA评分、BI、ESR、CR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无内固定松动,术后3~12个月(6.0±1.7个月)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一期极外侧人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临床疗效满意,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植骨充分、操作安全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