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2月至10月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并行术后镇痛的初产妇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三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泵入小剂量艾司氯胺酮,PCIA配方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B、C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泵入等剂量生理盐水,B组PCIA配方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C组PCIA配方舒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术后镇痛补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组术后48 h内VAS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术后24 h内VAS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组术后镇痛补救率明显低于C组,术后7 d内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且术后3 d内A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42 d三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可协同加强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亦可降低术后早期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胎心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使用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分娩镇痛对胎心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行CSEA分娩镇痛的产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8 μg组(S8组)、舒芬太尼5 μg组(S5组)和罗哌卡因3 mg组(R3组),每组30例。3组产妇均行CSEA, S8组、S5组、R3组产妇分别予1 mg/L舒芬太尼0.8 ml、1 mg/L舒芬太尼0.5 ml或1%罗哌卡因0.3 ml用脑脊液稀释至1.5 ml后匀速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记录分娩镇痛前至分娩镇痛后30 min胎心率异常和产妇子宫收缩增强的发生情况;分别记录产妇分娩镇痛前(T 0),分娩镇痛后5 min (T 1)、15 min (T 2)、30 min (T 3)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缩宫素、前列腺素E2 (PGE2)水平;记录产妇低血压、瘙痒等并发症,中转剖宫产的情况,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 结果:3组产妇分娩镇痛后胎心率异常、低血压、中转剖宫产、子宫收缩增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产妇T 0、T 1、T 2、T 3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缩宫素、PGE2水平及VAS疼痛评分,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S8组和S5组产妇分娩镇痛后瘙痒发生率高于R3组(均 P<0.05);S8组产妇瘙痒发生率高于S5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蛛网膜下腔使用舒芬太尼8 μg、5 μg或罗哌卡因3 mg行CSEA后胎心率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效果满意,可安全用于分娩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初产妇应用分娩镇痛仪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探讨初产妇使用分娩镇痛仪、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两种不同分娩镇痛形式的相关临床效果。研究发现,分娩镇痛仪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均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更优;分娩镇痛仪组的出血量相对少于腰硬联合阻滞组;分娩镇痛仪组的并发症以软产道裂伤为主,而腰硬联合阻滞组以继发性宫缩乏力为主。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仍为分娩镇痛首选;分娩镇痛仪作为无创性操作,其优势为操作方便、无需麻醉医师观察,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羟乙基淀粉联合甲氧明预防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并发症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甲氧明联合羟乙基淀粉预防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并发症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海警总队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预防麻醉诱导药不良反应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应用甲氧明注射液;观察组65例,应用甲氧明联合羟乙基淀粉,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收缩压(SBP)分别为(127.53±10.63)mmHg、(119.85±10.86)mmHg、(125.45±10.74)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118.23±11.32)mmHg、(114.34±10.32)mmHg、(119.01±10.34)mmHg( t=3.66、2.24、2.63,均 P < 0.05),观察舒张压(DBP)分别为(76.65±9.07)mmHg、(78.43±9.32)mmHg、(80.19±9.43)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63.30±9.43)mmHg、(65.98±9.26)mmHg、(70.38±9.17)mmHg( t=6.24、5.78、4.55,均 P < 0.05);观察组心率(HR)分别为(73.65±7.67)次/min、(83.27±9.57)次/min、(84.10±9.67)次/min,均高于对照组的(69.76±7.82)次/min、(64.70±9.38)次/min、(65.80±9.43)次/min( t=2.17、8.46、8.27,均 P < 0.05);观察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3.08%(2/65)、3.08%(2/65),均低于对照组的25.45%(14/55)、21.82%(12/55)(χ 2=12.91、10.15,均 P < 0.05);观察组术后1 h、6 h、24 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别为(26.69±2.51)分、(26.74±2.75)分、(26.99±2.3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17±2.41)分、(23.43±2.36)分、(24.18±2.12)分( t=6.17、5.55、5.39,均 P < 0.05)。 结论:甲氧明联合羟乙基淀粉用于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且不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睡眠障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睡眠质量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睡眠障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睡眠质量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术孕产妇225例,年龄20~45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PSQI评分<7分无睡眠障碍组(NSD组)( n=76);PSQI评分≥7分为睡眠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睡眠障碍组(SD组, n=73)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 n=76)。NSD组和SD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TEAS组于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至术毕,选取内关、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穴行经皮穴位电刺激,于术后第1和2天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3组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2 d时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褪黑素及泌乳素浓度;术前、术后1、2和7 d时采用里兹睡眠问卷(LSEQ)评分评估睡眠质量;于术后6周时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EPDS)进行产后抑郁评分。 结果:与NSD组比较,SD组术后各时点LSEQ评分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升高,血浆褪黑素及泌乳素浓度降低,泌乳启动时间延长( P<0.05);与SD组比较,TEAS组术后各时点LSEQ评分升高,产后抑郁发生率降低,血浆褪黑素和泌乳素浓度升高,泌乳启动时间缩短( 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提高睡眠障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睡眠质量,减少产后抑郁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行髋部骨折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TIVA),观察组行CSEA。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48 h内镇痛补救率,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48 h内,观察组镇痛补救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40, P<0.05)。观察组术后4、6、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3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5.38 ± 2.86)分比(22.17 ± 2.72)分、(26.89 ± 3.04)分比(25.17 ± 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 d 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67.59 ± 15.47) ng/L比(86.75 ± 17.88) ng/L、(18.75 ± 4.23) ng/L比(22.81 ± 4.30) ng/L],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39.78 ± 8.31)ng/L比(34.76 ± 7.5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SEA可有效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短期认知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母婴结局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 TOLAC )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36例TOLAC产妇的临床资料。70例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的产妇作为观察组,66例未采用镇痛干预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器械助产例数、剖宫产例数、子宫破裂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两组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401±39)min比(455±30)min, P<0.05 ],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45±16)min比(30±11)min, 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8.6%比18.2% , P<0.05 );两组产妇镇痛前Bishop评分,使用缩宫素、器械助产、子宫破裂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比0 , P<0.05 ),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pH值、PaO 2、PaCO 2、碱剩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以明显解除TOLAC产妇在分娩中的剧烈产痛,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结局无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瘙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瘙痒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3例。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前5 min,试验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25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产妇均在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3 μg,并置入硬膜外导管行患者自控镇痛。记录镇痛前、镇痛后30 min及宫口开全时两组产妇的瘙痒分级、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长、第二产程时长、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后阿普加评分。结果:在镇痛实施30 min时,试验组瘙痒分级(无、轻、中、重例数分别为17、4、0、0例)少于对照组(无、轻、中、重例数分别为7、7、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04, P < 0.01);在宫口开全时,试验组瘙痒分级(无、轻、中、重例数分别为19、2、0、0例)少于对照组(无、轻、中、重例数分别为10、5、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5, P < 0.01)。两组产妇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长、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有效减轻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瘙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度焦虑孕产妇分娩镇痛后硬膜外导管拔除困难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孕妇年龄28岁,身高164 cm,体质量79 kg。因"停经40 +3周,阴道少量见红3 h余"入院。既往焦虑症病史3年余,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孕期停药。入院诊断:妊娠状态;妊娠期体质量增加过度;焦虑症。孕妇待产期间要求行分娩镇痛。取左侧卧位,使用钢丝加强型腰硬联合包经L 3,4正中法穿刺,至硬膜外腔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并固定,操作过程顺利。注射1.5%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 ml,观察5 min无不适后,予0.1%罗哌卡因复合0.5 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首剂量15 ml,持续剂量6 ml/h,PCA剂量6 ml,锁定时间30 min。孕妇镇痛效果满意,顺利分娩。侧卧位欲拔除硬膜外导管时,发现阻力大,拔管困难。上级医师到场后多次调整体位,并嘱产妇做弯腰、挺腹动作,辅以导管旁局部浸润麻醉、按摩等措施,仍未成功。为避免暴力拔管致导管离断,暂予导管处消毒包扎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麻醉方式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炎性因子及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炎性因子及疼痛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选择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40例)、腰硬联合麻醉组(44例)。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24、48 h静脉血5 ml,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对两组患者术后30 min,6、24、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24 h,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低于全身麻醉组( t = 4.17、3.85、8.95,10.98、10.04、9.87, P均<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271.67、149.26、81.70,189.36、102.44、157.32, P均< 0.001)。在术后6、24 h,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 t = 6.60、3.66, P均<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S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67.47、52.37, P均< 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全身麻醉更能够抑制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TNF-α、IL-1β、IL-6表达,且术后镇痛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