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重建术前优化设计腹前外侧跨区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术前优化设计腹前外侧跨区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手、前臂、足部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20例,其中手及前臂组织缺损17例,踝关节及足部软组织及复合组织缺损3例,肢体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 cm×8 cm~36 cm×18 cm。临床结合CTA及三维重建术前优化设计并切取游离跨区穿支皮瓣20例,设计了以下5种皮瓣组合方式:①腹壁下动脉加腹壁上动脉游离穿支皮瓣;②旋髂浅动脉加旋髂深动脉游离穿支皮瓣;③旋髂浅动脉穿支加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穿支皮瓣;④旋髂浅动脉穿支加腹壁浅动脉游离穿支皮瓣;⑤腹壁下穿支动脉加腹壁浅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皮瓣营养总面积分别为(272.3±12.5)cm 2、(107.4±9.3)cm 2、(193.6±24.2)cm 2、(155.2±20.1)cm 2、(203.7±16.3)cm 2。术后通过来院门诊复诊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血运、颜色、修复肢体的活动功能、供区恢复及功能情况,供区均予一期直接缝合。 结果:本组20例腹前外侧跨区穿支皮瓣中,18例顺利成活,1例术后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皮下血肿,经拆线减张、引流后皮瓣成活。本组无1例发生感染,19例皮瓣一期愈合,1例皮瓣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1周后闭合。按目前国际广泛用于评价肢体损伤后治疗效果的臂肩手障碍(DASH)调查表评定,结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显示,17例上肢损伤术后功能恢复均良好:优7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3例足部损伤患者恢复均良好,行走、跳跃等功能均无明显减退,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均达优。皮瓣感觉参照英国感觉功能评定标准,结果S 2 3例,S 3 15例,S 3+ 2例。20例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颜色、感觉、厚度及活动等均达良好,20例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 结论:结合术前穿支血管的CT三维重建及优化设计的情况下,切取腹前外侧壁跨区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CT血管成像辅助设计下腹部皮瓣修复四肢大范围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腹部功能恢复及满意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辅助设计的下腹部皮瓣修复四肢大范围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腹部功能恢复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四肢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被分为腹壁浅动脉(SIEA)组和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组,分别采用SIEA皮瓣、DIEP皮瓣进行组织缺损修复。根据3D-CTA检查明确双侧SIEA、腹壁浅静脉(SIEV)、DIEP的分布范围、血管管径,设计并切取SIEA皮瓣、DIEP皮瓣。比较术前3D-CTA检查显示的SIEA、SIEV走行分布情况与术中实际解剖情况是否一致,比较术前3D-CTA检查和术中实际测量的SIEA、SIEV的管径、血管蒂长度是否一致。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伤口愈合情况,调查患者对创面修复情况是否满意。采用自制评估量表于术后1年评价腹部外形,总分5~25分,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佳;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采用BREAST-Q量表中的腹部健康模块进行患者腹部功能满意程度评价,总分2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以 ±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腹部功能满意度评分比较时,2组间多个时间点总体比较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术后3个月、1年和术前的评分比较行配对 t检验。 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男3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41岁。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0.0 cm×5.0 cm~22.0 cm×14.0 cm,皮瓣切取范围11.0 cm×6.0 cm~23.0 cm×15.0 cm。SIEA组11例,DIEP组10例。术前3D-CTA检查显示的SIEA、SIEV走行分布情况与术中实际解剖观察相符;术前3D-CTA检查测量的SIEA、SIEV的管径、血管蒂长度和术中实际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所有皮瓣均无坏死出现,伤口愈合良好,患者对创面修复情况均表示满意。术后1年,SIEA组和DIEP组的腹部外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6±3.51)分vs. (21.62±3.17)分, P>0.05]。SIEA组和DIEP组术前腹部功能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6±5.70)分vs. (85.79±6.33)分, P>0.05];术后3个月和1年时,SIEA组得分均高于DIEP组[术后3个月,(77.62±7.68)分vs. (65.21±8.27)分;术后1年,(86.93±5.65)分vs. (77.59±5.92)分; P均<0.01],提示SIEA组术后的腹部功能满意度更高;SIEA组和DIEP组术后3个月得分均低于术前( P均<0.01);术后1年时,SIEA组得分与术前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DIEP组得分仍低于术前( P<0.01)。 结论:以SIEA皮瓣修复四肢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伤及腹壁深层组织,腹部功能及外形可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对供区影响小;术前3D-CTA辅助皮瓣设计能够弥补SIEA皮瓣供血血管在个体间解剖变异大的不足,达到和其他下腹部皮瓣一样的创面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腹股沟区域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区域瘢痕挛缩手术修复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区域瘢痕挛缩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1~11岁,平均年龄为6.25岁。瘢痕生长周期3~12个月,均伴有髋关节屈伸功能及行走功能障碍,部分患儿同时出现会阴部畸形。分别采用旋髂浅动脉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跨区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对瘢痕挛缩松解创面进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患儿腹股沟区皮瓣均成活良好,髋关节功能障碍消除,会阴部畸形得到纠正,供瓣区一期缝合封闭。随访中未发现该区域再次出现瘢痕挛缩及功能障碍。结论:旋髂浅动脉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跨区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是对儿童腹股沟区瘢痕挛缩松解创面进行修复的较为理想方案,最大程度上减轻了供区损伤引发继发畸形的情况,最大程度上减轻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离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肢较大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应用游离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DIEPF)修复上肢较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应用游离DIEPF修复肘部、前臂、手腕部较大创面9例,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36~65(平均50)岁;创面面积6.0 cm×7.0 cm~25.0 cm×33.0 cm,其中合并桡、尺骨骨折7例,腕骨骨折4例,掌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1例,均有不同程度肌腱、血管和神经损伤。共切取10块皮瓣,皮瓣切取面积7.0 cm×8.0 cm~12.0 cm×35.0 cm,吻合单侧血管蒂6例7块皮瓣,吻合双侧血管蒂3块皮瓣,动脉端端吻合1块皮瓣,端侧吻合8例9块皮瓣,静脉均为端端吻合。腹部供区行脐重建3例,所有供区创面均一期闭合。术后定期门诊、微信随访。结果:8例9块皮瓣顺利成活,1例1块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经植皮修复愈合。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皮瓣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轻度臃肿,质地柔软,5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 2,另外4例皮瓣感觉未测出。 结论:DIEPF穿支相对恒定,可供切取面积大,供区创面可一期闭合,适合上肢较大创面修复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策略及其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策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罹患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女性患者27例,其年龄为37~83岁,其中7例患者出现胸部区域明显疼痛。完善各项检查,准确评估有无肿瘤以及放射性溃疡累及深度。排除肿瘤复发后,对溃疡创面行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大小为8 cm×7 cm~18 cm×18 cm),同时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清创后同期或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周后行创面修复手术。根据创面位置与大小、患者年龄与全身情况,以及供区损伤最小化原则,选择最适合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对供区创面行断层皮片移植或拉拢缝合。记录放射性损伤累及层次与组织结构、移植组织瓣类型及大小,统计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疼痛缓解情况、组织瓣成活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组织瓣外形、溃疡是否复发、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腹直肌肌皮瓣供区是否发生腹壁疝。结果:放射性损伤累及肋骨与肋软骨者21例,累及肋骨、胸骨与锁骨者4例,累及锁骨及锁骨下动脉者2例。12例患者移植了腹直肌肌皮瓣,8例患者移植了背阔肌肌皮瓣,3例患者移植了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3例患者移植了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1例患者移植了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瓣大小为14 cm×8 cm~20 cm×20 cm。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肿瘤成分;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25例患者为阳性,2例患者为阴性;7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5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2例患者术后腹直肌肌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行清创与组织瓣修整术后愈合。随访6个月~2年,组织瓣外形均良好,溃疡均未复发,供区创面遗留线性瘢痕,腹直肌肌皮瓣供区均未发生腹壁疝。结论:准确评估损伤程度后彻底清创并行VSD治疗,以及根据患者全身情况与创面特点和供区损伤最小化原则选择合适的组织瓣修复创面,是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较佳修复策略,采用该策略可尽快封闭创面,防止溃疡复发,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会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之皮瓣/肌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和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会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之皮瓣/肌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31例会阴肿瘤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皮瓣/肌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患者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9~76岁,原发病因中外阴癌27例、Paget病4例。会阴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继发缺损面积为8.0 cm×4.5 cm~27.5 cm×24.0 cm。结合缺损所在具体会阴及腹股沟区域及面积,并根据穿支体区理论,采用阴部外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腹直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阴部内动脉穿支皮瓣、股薄肌肌皮瓣和股深动脉穿支皮瓣等修复。根据皮瓣血运范围划分,总共切取17个局部转位皮瓣、18个轴型皮瓣/肌皮瓣、7个V-Y推进皮瓣,面积为7.0 cm×4.0 cm~21.0 cm×13.0 cm。皮瓣/肌皮瓣均带蒂转移,供区均无张力直接缝合。观察并记录皮瓣/肌皮瓣个数、创面闭合情况、皮瓣/肌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切取42个皮瓣/肌皮瓣,其中11例患者采用2个皮瓣/肌皮瓣修复环周大面积缺损。所有缺损均达到无张力直接闭合。32个皮瓣/肌皮瓣术后血运良好,另外10个皮瓣/肌皮瓣血运不良。17个皮瓣/肌皮瓣术后存活良好;5个皮瓣/肌皮瓣术后8~14 d伤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好转;7个皮瓣/肌皮瓣术后2~5 d出现暂时性充血,未予特殊处理后逐渐恢复;3个皮瓣/肌皮瓣术后7~15 d发生感染,经换药治疗后2个皮瓣好转,另外1个皮瓣/肌皮瓣因部分坏死行清创后直接拉拢缝合;2个皮瓣/肌皮瓣术后8~15 d完全坏死,均于清创后采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修复;7个皮瓣/肌皮瓣术后7~20 d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24例患者获随访,时间9~38个月,皮瓣/肌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外阴外形较佳,髋关节活动未见受限,排尿、排便功能未受影响,其中3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对会阴肿瘤切除术后复杂大面积缺损,根据分区灵活应用不同形式皮瓣/肌皮瓣修复后外观和功能较佳,但是并发症较多,需进一步加强术后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再造乳房术中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失败采用股深动脉穿支皮瓣补救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9年4月11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6岁女性患者。接受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5年,患者入院后计划行右侧胸壁瘢痕整复+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移植+右侧乳房再造+左侧乳房上提术。右侧胸壁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8 cm×10 cm,术中误伤DIEP血管蒂,转而设计左侧大腿内侧股深动脉穿支(PAP)皮瓣,皮瓣面积为20 cm×11 cm、厚4.5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6 cm,皮瓣质量为360 g。转移皮瓣修复右侧乳房缺损并填塞深部腔隙,PAP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术中见皮瓣血运良好,同期完成左侧乳房上提术,大腿及腹部皮瓣供区直接拉拢闭合。术后皮瓣存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7个月,大腿供区外观功能好,未见明显并发症,重建乳房较对侧小。本病例提示PAP皮瓣在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中可作为DIEP皮瓣切取失败的有效替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离移植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3年5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20~69岁四肢电烧伤男性患者。共27个肢体受累,其中上肢18个、下肢9个。清创后,肢体拟用腹股沟皮瓣修复的创面面积为5.0 cm×1.5 cm~20.0 cm×9.0 cm。对24例患者共行26次手术,切取27个面积为5.0 cm×3.5 cm~22.0 cm×12.0 cm游离腹股沟皮瓣,其中6个行分叶移植,2个与髂骨瓣嵌合移植,3个与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体移植,1个与游离脐旁穿支皮瓣联体移植。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评估腹股沟皮瓣血运,指导移植时动脉增压。移植的腹股沟皮瓣中,5个以旋髂浅动脉与腹壁浅动脉共干为血管蒂,13个以单纯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6个以单纯腹壁浅动脉为血管蒂,其余3个同时吻合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行动脉增压。另对1例患者用旋髂浅动脉的深支作为桥接血管再通示指远节固有动脉。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记录腹股沟皮瓣切取完毕切断血管前与移植并吻合血管后即刻的血运状态,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移植髂骨固定情况、供区继发缺损愈合情况,随访观察腹股沟皮瓣外观、受区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臂、肩、手残障(DASH)评分表对受累上肢功能进行评分,参考利克特量表5级评分法调查患者对每次手术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27个腹股沟皮瓣切取完毕切断血管前与移植并吻合血管后即刻动脉血流灌注与静脉回流均良好。除1个腹股沟皮瓣术后12 d出现坏死,经头部刃厚皮移植修复外,其余26个腹股沟皮瓣及联体移植组织瓣术后完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移植髂骨术后固定牢靠;供区继发缺损术后均愈合良好。随访6~36个月,腹股沟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臃肿;受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腹股沟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18个受累上肢功能的DASH评分表评分为0~100分(平均27分),患者对17次手术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对9次手术治疗效果表示比较满意。结论:腹股沟皮瓣供区位置隐蔽,于该处切取皮瓣造成的损伤小,该皮瓣血供丰富,将其分叶移植、嵌合移植、与其他皮瓣联体移植等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后,受区外形与功能恢复较佳,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用腹壁浅动静脉超灌注回流挽救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罕见血运不良的乳房再造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中,非血管蒂原因如深浅静脉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连通所致的皮瓣弥漫性淤血十分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的32岁女性,影像学提示双侧腹部均缺乏优势的腹壁下动脉穿支,且深浅静脉系统间缺乏交通。术中提前解剖腹壁浅动静脉备用,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提示皮瓣动脉灌注不足和静脉淤血,利用预留的腹壁浅动静脉进行超灌注回流成功挽救了皮瓣,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该年轻患者的腹壁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双侧大腿后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延期乳房再造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例37岁女性患者,32个月前因乳腺癌接受双侧乳房切除术。入院后行双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联合双侧游离大腿后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术中以同侧DIEP皮瓣和大腿后内侧穿支皮瓣拼接再造同侧乳房,股深动脉穿支血管蒂与胸廓内血管远心端吻合,腹壁下血管蒂与胸廓内血管近心端吻合。术中见皮瓣通血良好后,大腿及腹部皮瓣供区直接拉拢闭合。患者术后病程稳定,皮瓣成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1个月随访,再造乳房外形满意,腹部及大腿供区外观、功能好,未见明显并发症。该病例提示游离DIEP皮瓣和大腿后内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适用于再造较大乳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