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硝外敷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普外科疾病,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相比传统无张力修补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已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途径之一[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与阴道后壁修补术联合治疗POP-Q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1 年 2 月—2023 年 6 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0 例POP-Q 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盆底相关参数[阴道总长度(TVL)、阴道前壁中线离处女膜缘 3 cm处(Aa)、前穹隆或阴道顶端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距离处女膜的最远点(Ba)及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C)]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盆底相关参数及PFDI-20 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在POP-Q 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相关参数及盆底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MSA)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就诊的典型烧心和反流症状(至少对质子泵抑制剂有部分反应)、食管酸暴露异常和食管蠕动正常的患者,排除裂孔疝最大径>2 cm和重度食管炎的患者。通过腹腔镜完成食管裂孔修补后将MSA植入食管远端。术后通过问卷了解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质子泵抑制剂停药率和手术满意度,并复查胃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食管pH值-阻抗监测。手术前后率的比较采用McNemar χ2检验。 结果:23例患者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并纳入研究。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 M(IQR)]48(14)岁(范围:25~64岁)。所有病例成功植入MSA。主观指标随访17(18)个月(范围:14~53个月),客观指标随访时间17(1)个月(范围:12~23个月)。术后消化道总体症状的主观缓解程度为90(20)%(范围:0~100%),呼吸道总体症状的主观缓解程度为100(10)%(范围:10%~100%),总满意率为83%(19/23)。质子泵抑制剂停药率为70%(16/23)。反流性食管炎比例由44%(10/23)降至9%(2/23)( κ=0.169, P=0.039),胃食管阀瓣形态Hill分级从术前的Ⅰ级1例、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改善为术后的22、1、0、0例。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于正常的比例由70%(16/23)降至35%(8/23)( κ=0.170, P=0.012)。21例患者食管酸暴露恢复正常。11例患者存在长期轻度吞咽困难,但不影响生活。未发生MSA移位、腐蚀和二次手术移除。 结论:腹腔镜植入MSA操作安全,患者可耐受,可控制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减少用药,恢复正常的贲门形态和功能、食管酸暴露。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吞咽困难,但较为轻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股薄肌瓣在放疗后膀胱阴道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股薄肌瓣填塞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在放疗后膀胱阴道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8例放疗后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7.3±10.4)岁。18例均因宫颈癌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接受(24.6±2.8)次(20~30次)放疗。放疗结束至出现膀胱阴道瘘的时间中位值14.0(7.8,18.2)个月,漏尿持续时间中位值12.0(9.8,18.0)个月。18例术前每日需使用尿垫中位值19.5(15.8,27.5)块,生活质量评分(QOL)中位值5.0(5.0,6.0)分。3例曾行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2例曾行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例先后行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和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其余12例均为新发膀胱阴道瘘。2例合并阴道直肠瘘。18例均接受股薄肌瓣填塞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患者取俯卧折刀位,采用经阴道途径,解剖分离膀胱阴道瘘口并关闭两层,取左侧大腿内侧股薄肌带血管蒂肌瓣,经皮下隧道翻转填塞修补膀胱阴道瘘口。2例合并阴道直肠瘘者同时修补关闭阴道直肠瘘口。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观察记录患者排尿情况。结果: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6.6±13.2)min。18例术后中位随访13.0(9.8,20.2)个月(6~24个月)。18例术后使用尿垫数量中位值2.0(1.0,11.8)块,较术前明显减少( P<0.01);术后QOL中位值1.0(0,4.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1)。12例(66.7%)手术修复成功,术后阴道无漏尿。2例术后出现尿失禁,要求保守治疗,效果不佳。2例仍有阴道漏尿,再次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其中1例修补成功无明显漏尿;另1例仍有明显漏尿,QOL 3分,未行进一步治疗。2例术后仍存在膀胱阴道瘘及阴道直肠瘘,拒绝进一步手术。 结论:采用股薄肌瓣填塞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对于放疗后膀胱阴道瘘患者是一种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可靠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加速康复外科路径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已普遍应用于外科多个领域,但对于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ERAS路径实施及应用仍存在诸多争议,现结合本中心1例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诊疗流程,总结ERAS路径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腹腔镜补片修补附加胃底折叠术是其主要的手术方式。使用补片以聚酯编织可吸收亲水薄膜补片和生物补片为多,固定器械以Protack和Abstack为主。术后患者早期主要不适为吞咽困难,影像学检查均无复发表现。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满意,并且未见补片相关并发症。建议重视补片的选择及固定方法,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慢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慢性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49.4±17.8)岁(范围:19~79岁),4例无症状。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治疗。统计术中探查情况(膈疝位置、疝内容物、疝环最大径),手术情况(手术修补方案、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修补,其中单纯缝合6例,缝合+补片修补17例,腹前壁肌瓣翻转缝合+补片修补3例,补片桥接修补1例。手术时间(112.8±44.7)min(范围:60~200 min),术中出血量[ M(IQR)]35(58)ml(范围:10~300 ml)。其余2例患者中转开腹。1例横结肠绞窄坏死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加重,余28例患者顺利出院,术后住院时间(4.9±2.2)d(范围:3~12 d)。术后随访36(24)个月(范围:1~60个月),2例患者偶有左上腹部不适;27例左侧膈疝患者随访期内未出现膈疝复发,1例右侧膈疝患者症状较术前缓解。 结论:根据膈肌缺损的位置、范围及疝环是否完整等情况采取腹腔镜个体化手术修补方案治疗慢性创伤性膈疝,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与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发病率、临床特点、诊疗策略及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实施IVF-ET后发生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不孕合并瘢痕子宫(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经IVF-ET助孕后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共1 441例,其中CSP患者占比1.94%(28/1 441)。CSP患者年龄(34±3)岁,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占50.0%(14/28)。卵裂胚移植、囊胚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4%、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08, P=0.523)。新鲜周期移植、解冻周期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7%、2.2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 2=0.372, P=0.542)。CSP诊断时平均孕龄为(47±6)d。根据早孕期影像学检查分型,1例CSP-Ⅰ型患者采取期待治疗,妊娠至晚孕期活产;2例宫内妊娠合并CSP患者采取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宫内妊娠至晚孕期活产;1例CSP-Ⅲ型患者行腹腔镜妊娠组织清除+子宫修补术,24例CSP-Ⅰ型或Ⅱ型患者行宫腔镜妊娠组织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5例患者在CSP治疗后经再次胚胎移植助孕并获临床妊娠,均为正常宫内妊娠并足月活产。 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IVF-ET助孕者,早孕期应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CSP发生。CSP治疗应个体化实施,严格选择的CSP-Ⅰ型患者有期待治疗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20年6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的60例腹部消化道异物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中位年龄2.9岁。观察各病例的异物种类及滞留部位、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经电话及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并观察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消化道异物主要发生在年龄< 3岁婴幼儿组(34/60,56.7%);异物种类包括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回形针、铁钉、螺丝钉、鱼骨等)、水晶球、枣核、胃毛发结石、电池和羽毛球托。异物主要滞留在胃和小肠。腹痛、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最常见,异物滞留时间长者有发热、腹痛等腹膜炎表现,其中21例患者有消化道穿孔。手术方式包括胃肠切开异物取出术22例,阑尾切除异物取出术7例,胃肠穿孔修补术6例,肠切除吻合术17例,肠切除加造瘘手术5例(3个月后再行造瘘肠管回纳术),直肠侧壁修补手术3例。其中开腹手术52例,腹腔镜手术8例。所有病例手术时间(93.5±19.3) min,术中失血量(20.2±4.3) mL,术后住院时间13(5,19) d。术后随访有3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恢复。结论:在儿童消化道异物中以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水晶球、枣核、腐蚀性异物等是导致消化道梗阻、穿孔的主要原因,应尽早根据异物数目、滞留位置及有无消化道穿孔等,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下可吸收生物补片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可吸收生物补片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儿食管裂孔疝1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腹腔镜下可吸收生物补片修补并进行Nissen胃底折叠。按照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医师协会分类,该组滑动性疝9例、食管旁疝7例,混合型1例。所有病例术前经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结果:17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10 mL。术后1~2 d开始进食,5~10 d出院,平均8 d。随访6~53个月,平均30个月,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无1例复发,1例出现吞咽困难(食管狭窄),予以食管扩张后好转。结论:腹腔镜下可吸收生物补片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