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3种手术方式治疗的401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围手术期、术后随访的临床数据。所有患儿中,男94例,女307例,男∶女=1∶3.27;将229例接受开放手术的患儿作为开放组,将11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作为腹腔镜组,将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患儿作为机器人组;274例表现为腹痛、呕吐178例、腹胀36例、黄疸114例、腹部包块38例;Ⅰ型胆总管囊肿341例,Ⅱ型1例,Ⅳ型59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16.14±35.57)min,机器人组为(181.28±14.07)min,开放组为(115.88±13.41)min,3组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01)。腹腔镜组术中液体输入量为(525.20±85.29)ml,明显高于开放组(312.75±59.13)ml和机器人组(400.74±35.1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开放组术中出血量为(40.12±55.17)ml,明显高于腹腔镜组(21.82±11.15)ml和机器人组(21.85±9.82)ml,而腹腔镜组和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987)。腹腔镜组有6例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机器人组无中转开放的患儿。腹腔镜组和机器人组之间在进食流质时间、进食固体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明显低于开放组。开放组发生并发症有7例[3.06%(7/229)];腹腔镜组发生并发症有9例[7.63%(9/118)];机器人组发生并发症有2例[3.70%(2/54)];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7)。机器人组住院费用为62 320元,腹腔镜组为35 030元,开放组为28 450元,3组间在住院费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明显降低了手术难度,其疗效接近于开放手术,切口美观度弱于腹腔镜手术,费用较高,且尚无儿童专门的外科器械,推广中应该谨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总管囊肿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胆总管囊肿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胆管异常。早期进行囊肿切除术和肝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外科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有效减少了胆道并发症及创口感染发生率等,但其仍未满足人们对手术微创的要求。机器人手术系统因其清晰的手术视野及灵活的机械臂可以提高手术精准度及外科医师的操作性。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评价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杂交经脐单切口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杂交经脐单切口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杂交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研究组)治疗的2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及31例行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治疗的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胃管保留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肝功能及炎症指标水平差异。分类变量以数字记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患儿年龄、囊肿直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患儿性别、囊肿分型和临床症状(包括黄疸、腹痛、腹部包块)采用行×列表分析,肝功能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术前及术后第7天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分析。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5±0.6)d,胃管保留时间为(3.9±0.8)d,较对照组(1.9±0.7)d和(4.7±1.3)d均明显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1.28±2.98)×10 9/L和(21.32±11.74)mg/L,较对照组(14.15±4.02)×10 9/L和(31.80±27.61)mg/L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杂交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安全、可行的,未增加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患儿术后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显著加快,可以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患儿的适宜吸入氧浓度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确定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患儿的适宜吸入氧浓度。方法: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患儿75例,年龄1~3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BMI 15~18 kg/m 2,预计手术时间≥3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5):C 40组(FiO 2=40%)、C 30组(FiO 2=30%)和C 21组(FiO 2=21%)。术毕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 2)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PaO 2/PAO 2);记录缺氧高风险事件(SpO 2<94%)发生情况、气管拔管时间、术后7 d肺炎和肺不张发生情况。 结果:与C 21组比较,C 30组和C 40组PaO 2、PAO 2、PA-aO 2和RI升高,PaO 2/PAO 2降低,缺氧高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7 d C 30组肺不张发生率、C 40组肺炎和肺不张发生率升高( P<0.05);与C 30组比较,C 40组PaO 2、PAO 2、PA-aO 2和RI升高,PaO 2/PAO 2降低( P<0.05)。 结论: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患儿的适宜吸入氧浓度推荐21%~3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5例行LDPPHR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29岁,年龄范围为14~66岁。25例病人均施行LDPPHR。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恢复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情况:25例病人均完成LDPPHR,其中23例行全胰头切除术,2例行胰头次全切除术。25例病人手术时间为310 min(207~54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800 mL)。25例病人中,1例输注红细胞4 U、血浆400 mL,1例输注血浆500 mL,1例输注血浆600 mL,22例未输注红细胞和血浆。25例病人中,3例发生B级胰瘘,充分引流后出院;4例发生胆瘘,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消失,1例充分引流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肝周积液行穿刺引流+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消失,18例无并发症发生。25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17 d(9~27 d)。(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25例病人肿瘤体积为6.0 cm×5.0 cm×2.0 cm(1.0 cm×2.0 cm×1.5 cm~10.0 cm×9.0 cm×8.0 cm);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2例,胰头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真性囊肿、胰腺肿瘤结节中央胆固醇结晶及钙化、胰头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3)随访情况: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随访期间,25例病人中1例发生术后糖尿病,规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1例发生脂肪泻,口服补充胰酶制剂,症状改善;1例术前以间断头晕伴双下肢无力,低血糖为主要表现,术后未行特殊治疗血糖恢复正常;其余病人无代谢性并发症发生。25例病人无肿瘤癌变、复发和死亡,无胃排空障碍、胆管结石或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LDPPHR治疗胰头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安全、可行,具有保留消化道完整性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共纳入42例胆总管囊肿患儿,其中男性16例,女性26例,年龄25(15.0,45.0)个月。手术均为同一团队完成,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20例患儿为机器人组,行单孔(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2例患儿为腹腔镜组。收集患儿一般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医疗总费用及并发症等。以门诊复诊方式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发生。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患儿的术中失血量[(10.65±3.75)比(14.86±3.75)ml]、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45±2.21)比(7.05±1.94)d]、禁食时间[(4.00±1.49)比(6.05±1.43)d]均减少,而手术时长[394(299,422)比351(269,380)min]及住院费用[(7.92±0.40)比(3.11±0.30)万元]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截至随访结束时,除腹腔镜组1例术后发生胆管炎的患儿外,其他患儿暂未发现胆管炎、黄疸、肠梗阻及胆管癌等并发症。 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镜联合机器人辅助保留功能胰腺切除治疗胰腺肠重复囊肿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 女性,29岁,因“体检发现胰头占位3周”于2022年8月15日入院。患者自诉平日无腹胀腹痛、无呕吐呕血等表现,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胰头部囊性包块。进一步行胰腺增强MRI检查,结果提示胰头部有一个最大径约4.7 cm的类圆形占位,与周围结构分界清,余胰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edia resource control protocol,MRCP)检查结果显示肝内胆管、胆总管、胰管未见明显异常。胰头钩突区见最大径约47 mm的囊团(图1)。入院体检: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无其他阳性体征。既往史:剖宫产术后5年。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6.45 μg/L,余阴性;大便潜血阴性。胃肠镜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胰头肿物(黏液性囊腺瘤?);剖宫产术后。排除禁忌证后于2022年8月19日在电子胰胆管内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胰管支架置入术+胆管支架置入术,术中见胰管、胆管无明显异常。同时置入5 F(1 F≈0.33 mm)的9 cm胰管支架、8.5 F的7 cm胆管支架各一根(图2)。随后在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胰头肿瘤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视频1)。术中所见:腹腔内未见明显腹水,胰腺质地软,胰头部见一个最大径约5 cm囊性肿块(图3)。囊肿包膜完整,切开后内见胶冻样物(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中短期随访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相较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术中及术后中短期随访中的不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治疗的173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腹腔镜组(63例)和机器人组(110例)。腹腔镜组男12例,女51例;年龄为36(12,48)个月;机器人组男29例,女81例;年龄为36(24,60)个月。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短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二次手术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 结果:除腹腔镜组4例中转开放手术(3例因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1例因出血严重)外,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40(196,278)min,大于机器人组的180(157,214)min( Z=-4.96, P<0.001);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7,9)d,大于机器人组的7(6,8)d( Z=-0.28, P=0.006)。所有患儿随访时间为21(14,29)个月。随访期间,共11例(6.4%,11/173)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胆道并发症方面,腹腔镜组胆管吻合口狭窄发生6例(9.5%,6/63),机器人组胆管吻合口狭窄发生1例(0.9%,1/1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肠道并发症方面,腹腔镜组肠梗阻发生2例,机器人组1例。腹腔镜组行二次手术6例(9.5%,6/63),机器人组3例(2.7%,3/110)。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相较于腹腔镜手术用时短,在中短期随访中,机器人手术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锚定减戳孔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40岁,以“间断右下腹不适10年,间断右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麦氏点压痛阳性,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B超:肝内可见一约20 mm× 18 mm无回声区,壁薄光滑;胆囊约54 mm× 13 mm,壁毛糙,囊腔暗区内一大小约10 mm× 5 m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胆总管未见扩张。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肝囊肿。全麻下行磁锚定辅助减戳孔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术。磁锚定配套器械如图1所示。取仰卧位于脐下做1 cm弧形切口置入穿刺器,在剑突下偏右穿刺置入戳卡,进磁锚定内置抓钳,利用钛合金组织钳将其夹于胆囊壶腹部位,患者右上腹壁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吸引内置抓钳靶磁体并提起胆囊,调整锚定磁体于合适位置,充分显露胆囊三角,电钩打开表面浆膜,分离钳分离出胆囊管(图2),距胆总管4 mm处用血管夹夹闭胆囊管,靠近胆囊侧用1枚钛夹夹闭胆囊管,两夹之间剪断胆囊管,血管夹夹闭胆囊动脉,电钩离断胆囊动脉。电钩打开肝囊肿壁可见清亮囊液流出,去除囊肿壁可见囊肿腔,在磁锚定装置牵拉下顺行完整剥离胆囊,移除锚定磁体,移除内置抓钳将其置于右下腹部,将胆囊装入标本袋,检查胆囊床无渗血及漏胆,拔除穿刺器,丝线缝合穿刺口。在患者脐左下方5 cm处穿刺置入戳卡,同样将内置抓钳钳夹于阑尾中段,右下腹腹壁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吸引内置抓钳靶磁体并提起阑尾,电钩打开浆膜,分离阑尾和系膜(图3),调整锚定磁体位置,维持良好的阑尾牵拉力,顺利切除阑尾。移除锚定磁体,取出磁锚定内置抓钳,阑尾装入标本袋,取出阑尾及胆囊,手术结束。腹壁戳孔位置见图4。患者术后第2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总管囊肿术后并发晚发枫糖尿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1例胆总管囊肿术后并发晚发枫糖尿症(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 MSUD)患儿的诊治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胆总管囊肿术后并发晚发MSU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和治疗经过。通过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结果:患儿在行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2周内出现顽固性呕吐。术后1个月再次行腹腔镜探查术,第二次术后第一天患儿突然出现嗜睡、神志淡漠、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和无法对答。四肢肌力降低,腱反射减弱。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显示双侧额颞叶皮质、乳头体、双侧壳核、丘脑及中脑、脑桥背侧面多发对称性片状等T 1长T 2信号,T 2-flair为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示弥散受限。尿有机酸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检测显示α -酮-3-甲基戊酸显著增高,提示MSUD。经抗感染、补充维生素B 1和B 12、低支链氨基酸营养、高压氧治疗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通过检索数据库,近10年国内外文献共报道9例晚发MSUD患儿的病例。结合本研究病例,共10例晚发MSUD。 结论:早期识别、合理治疗、多学科协作是决定MSUD患儿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