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可调节闭合环在T型造瘘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的可调节闭合环在辅助治疗小儿肠切除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SBS患者如何改善水电解质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7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行小肠T型造瘘术的2例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分别为1个月、3个月,女婴,术后保留的近端肠管长度为65 cm、60 cm;2例患儿术后经口喂养后均出现了SBS表现,每日经造瘘口排出大量稀水便;将自制的闭合环用来控制大便的排出起到水电解质重吸收的作用。比较安装闭合环前后外置肠管的血运情况、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造瘘口以及肛门排便、腹部情况、营养状态变化、护理方便性、肠道感染易感性等。结果:2例患儿对闭合环适应性良好,与腹壁及造瘘肠管的兼容性良好;无肠管坏死;经造瘘口排出稀水便量减少、营养状态改善、体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水电解质吸收增加,造瘘护理管理更加方便,2例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肠道感染。 结论:采用自制闭合环辅助治疗T型造瘘的SBS患儿有助于肠道管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章氏超减张缝合在闭合高张力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章氏超减张缝合应用于高张力创面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8月,19例瘢痕或黑毛痣患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门诊手术,患者皮肤条件适宜,对其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0~68岁,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3例、萎缩性瘢痕5例、黑毛痣3例。手术部位涉及下颌2例、颈部3例、胸部4例、腹部2例、四肢8例。术前瘢痕、黑毛痣面积1.4 cm×1.1 cm~10.0 cm×4.0 cm。所有病损均单纯手术切除,于切口两侧游离1~2 cm,术中创面面积2.6 cm×2.6 cm~12.6 cm×6.8 cm。使用倒刺线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向中间推进两侧正常皮肤使创缘自然贴合并处于松弛低张力状态。2例瘢痕疙瘩患者于术后24 h内接受总剂量20 Gy浅层放射治疗,分4次完成,每天1次。术后门诊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及减张作用维持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瘢痕外观,记录瘢痕宽度和复发情况。结果:19例患者创面术后全部愈合。2例患者穿皮点出现一过性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其中1例患者出现局部穿皮点瘢痕增生,予以局部曲安奈德注射后缓解。1例行放射治疗患者出现一过性红斑、干性脱屑、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随访7.1~13.6个月,平均9.6个月。减张作用维持4~26周,平均11.2周。2例患者减张作用维持4周,于术后8周再次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术后6个月,19例患者瘢痕均呈线状,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1.0~4.3分,平均2.1分;瘢痕宽度0.8~7.0 mm,平均2.2 mm。3例瘢痕疙瘩术后未行放射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予以激光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及5-氟尿嘧啶等瘢痕内注射后明显缓解。结论:应用倒刺线对高张力创面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能够有效减小创缘张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减张作用,术后切口瘢痕增生风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1岁。16例手术后采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纳入联合组,17例采用直接关腹及传统引流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体温、心率、腹内压、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手术后3 d腹内压分别为(11.7±2.6)mmHg(1 mmHg=0.133 kPa)、(11.1±3.2)mmHg、(10.2±3.7)mmHg,均低于对照组(18.1±5.3)mmHg、(15.6±6.2)mmHg、(15.0±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合组住院总时间(29.2±17.8)d、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7.1±3.2)d,均少于对照组(49.5±26.3)d、(11.8±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合组体温降低(-0.1±0.9)℃、心率降低(18.2±17.2)次/min,均高于对照组(-1.2±0.7)℃、(-5.9±17.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3/16),低于对照组52.9%(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64, P=0.041)。 结论: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手术后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控制腹腔压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严重胰腺损伤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25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5例淋巴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33±2.49)岁,时间范围3~14岁.所有患儿病灶位于皮下,无深部脏器及指(趾)端病变位于面部3例,胸部1例,腹部1例,背部1例,四肢19例.入院前患儿于门 诊经硬化治疗1~3次,随诊半年效果不理想.术前B型超声检查结果示19例为混合型淋巴管畸形,6例为微囊型淋巴管畸形.记录术前病灶最厚处数值.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下B型超声辅助,经小切口注水针注入肿胀液,负压吸脂针抽吸,术后留置引流管并即刻佩戴弹力衣,送病理检查.术后随诊(14.24±5.45)个月,时间范围6~24个月.术后复查B型超声并记录病灶最厚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均未出现利多卡因中毒、囊内出血、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血栓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手术区域出现不同程度水肿,术后1个月明显减轻.拔除引流管后伤口有渗液流出2例,经换药后切口在术后11、13d愈合,余23例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60±1.55)d,引流管内液体清亮.淋巴管闭合伤口无渗出时间为(12.24±2.82)d.病理结果证实淋巴管畸形诊断.随访至今,25例患儿术后外观均得到明显改善,水肿已完全消退,切口隐蔽,瘢痕轻,无明显肌肉、血管、神经受损.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半年无明显复发.手术前、后病灶最厚处数值(2.39±0.81)cm和(1.02±0.35)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创伤小,瘢痕轻,外观改善明显,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外开窗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移植物感染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在国内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并且有一部分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也采用了EVAR治疗,但其主要问题是EVAR术后感染控制不佳或者感染再次复发.据文献报道,腔内手术后支架型人工血管移植物感染发生率约为0.4%~1%,如不加以治疗,死亡率极高(63.3%)[1].目前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vacuum-assisted wound closure,VAC)在腹部外科中应用广泛[2],且已成功用于治疗下肢人工血管搭桥术后感染[3].VAC的应用显示出较好的引流和促进愈合作用,然而目前尚无应用于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成功应用体外开窗联合清创+VAC引流技术治疗EVAR术后腹主动脉血管移植物感染一例,随访半年患者恢复良好,感染未复发,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预防腹部切口感染的双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伽师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Ⅳ类切口开腹手术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关腹时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冲洗3 d后拔除;对照组采用传统不放置皮下引流管的关腹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试验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治疗费用、总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腹腔液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992),试验组的切口愈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208,P=0.017),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206,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放置皮下引流管(P=0.008)、原发疾病部位(P=0.004)、术前降钙素原水平(P=0.008)、合并糖尿病(P=0.006)是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Ⅳ类切口手术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和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全舌癌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用于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8年7月应用游离DIEP修复13例舌癌患者,手术缺损部位均为全舌或近全舌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或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属支吻合.结果:13例DIEP皮瓣均修复成功,皮瓣外观满意.术后随访舌形态良好,功能满意.供区直接闭合,其中1例患者皮瓣供区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腹部伤口均为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发现腹壁疝和腹壁隆起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且供区保留了腹直肌和前鞘,损伤小,将供区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是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