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甲双胍调控成骨细胞相关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成骨细胞失调所导致的骨形成机制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骨代谢相关疾患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磷脂酰基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6/核转录因子-κB(SIRT6/NF-κB)等信号通路均具有调节成骨细胞,维持骨稳态的能力.而二甲双胍作为临床一线降糖药物不仅具有降糖能力,而且在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总结上述信号通路与二甲双胍干预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成骨细胞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改善骨形成促进骨稳态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酪酸梭菌对db/db小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对db/db小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4周龄db/db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b/db组, n=10)和酪酸梭菌治疗组(db/db+Cb组, n=7),选用同周龄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db/m组, n=10)。db/m和db/db小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db/db+Cb小鼠给予等量的酪酸梭菌溶液灌胃,连续灌胃8周。检测血肌酐、空腹血糖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的表达。采用16S rRNA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测定肠道菌群、血清和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 结果:与db/db小鼠相比,db/db+Cb小鼠通过补充酪酸梭菌后一般状态改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ACR、血肌酐、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均 P<0.05);病理显示,小鼠肾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组织中PGC-1α mRNA表达量上升( P<0.05);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下降,GLP-1R、磷酸化腺苷酸活化激酶(p-AMPK)/AMPK蛋白表达上调(均 P<0.05);酪酸梭菌调节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血清和粪便中总SCFAs含量升高(均 P<0.05)。 结论:酪酸梭菌能增加肾组织GLP-1R表达,促进AMPK磷酸化,减轻小鼠肾组织损伤,推测与调节富产SCFAs菌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天麻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AMPK/TRPA1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天麻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PA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质量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生理盐水组(NP组)和神经病理性痛+天麻素组(GAS组)。2%异氟烷麻醉下,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HAM组未结扎。造模后连续14 d,GAS组腹腔注射天麻素100 mg/kg,SHAM组和N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前1 d(T 0)、造模后第1、3、5、7、10和14天(T 1-6)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在T 4和T 6时测完痛阈后,2%异氟烷麻醉处死大鼠取L 4-6脊髓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TRPA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TRPA1、AMPK和p-AMPK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TRPA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TNF-α、IL-1β和c-fos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相比,NP组T 1-6时MWT和TWL降低,脊髓TRPA1 mRNA、TRPA1、TNF-α、IL-1β和c-fos表达上调,p-AMPK表达下调( P<0.05),AMP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NP组相比,GAS组T 3-6时MWT和T 2-6时TWL升高,脊髓TRPA1 mRNA、TRPA1、TNF-α、IL-1β和c-fos表达下调,p-AMPK表达上调( P<0.05),AMP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天麻素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TRPA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依折麦布预防缺血性卒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血脂异常是卒中高危因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 LDL-C)水平可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均可有效降低LDL-C水平,但有些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而PCSK9抑制剂则价格昂贵。动物实验显示,依折麦布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自噬,从而保护神经组织。临床研究表明,依折麦布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是,对于年龄≥75岁、LDL-C升高且没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依折麦布则不能降低卒中发生率。目前,依折麦布用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相关研究较少,其作用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Metrnl在糖脂代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Meteorin-like(Metrnl)是神经营养调节因子Meteorin(Metrn)的同源蛋白。研究发现,Metrnl密切参与糖脂代谢性疾病,如血脂异常、肥胖、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的调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米色脂肪形成、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γ(PPARδ/γ)通路、激活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有关。因此,深入探讨Metrnl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提高对脂肪细胞因子Metrnl的认识,有望使其成为治疗糖脂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甲双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二甲双胍组(I/R+MET组)。I/R组和I/R+MET组小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小鼠不建模。I/R+MET组小鼠术前每日二甲双胍200 mg/kg腹腔注射,术前24 h停止给药。Sham组和I/R组小鼠术前每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小鼠在术后6 h,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试剂盒分析3组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放射免疫法检测3组小鼠氧化应激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3组小鼠肝脏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3组小鼠肝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ULK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底物p62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I/R+MET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62.37±8.07)、(121.51±20.45) U/L]明显低于I/R组[(140.53±13.07)、(187.19±18.7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150、7.489,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炎性因子[(55.70±6.36)、(39.62±6.66)、(64.12±5.33) pg/g]低于I/R组[(99.15±7.45)、(82.73±8.90) 、(102.40±13.17) p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580、14.030、9.630, P<0.05)。I/R+MET组小鼠血清MDA水平[(1.03±0.05) μmol/ml]明显低于I/R组[(1.73±0.14) μ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70, P<0.05)。I/R+MET组小鼠血清SOD水平[(129.70±7.12) U/ml]明显高于I/R组[(99.50±10.66)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70,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TUNEL染色阳性率[(13.57±2.01)%]明显低于I/R组[(26.40±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67,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AMPK磷酸化和ULK1磷酸化水平(1.25±0.06、1.37±0.09)明显高于I/R组(0.65±0.07、0.9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480、11.670,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自噬底物蛋白p62水平(0.67±0.08)明显低于I/R组(0.9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50, P<0.05)。 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促进细胞自噬,缓解肝脏缺氧缺血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银杏叶提取物对鱼藤酮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对鱼藤酮所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鱼藤酮模型组(0.5 μmol/L鱼藤酮)和EGb761组(0.5 μmol/L鱼藤酮+100 mg/L EGb761),按照分组给予药物干预后,采用JC-1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美国海马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裂解caspase-3(cleaved-caspase-3)、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 PI3K,p-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磷酸化mTOR(phosphorylated mTOR,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1)3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89, P<0.05),EGb761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鱼藤酮模型组[荧光强度比值:(1.30±0.16),(0.81±0.15)]( P<0.05)。(2)3组细胞的基础呼吸水平、ATP产生能力、最大呼吸能力和呼吸储备能力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07,64.18,64.42,34.62,均 P<0.05),EGb761组细胞的基础呼吸水平[(73.02±13.81)pmol/min]、ATP产生能力[(57.08±7.31)pmol/min]、最大呼吸能力[(177.70±17.14)pmol/min]和呼吸储备能力[(104.72±8.58)pmol/min]均显著高于鱼藤酮模型组[(33.69±3.91)pmol/min,(18.08±2.50)pmol/min,(113.12±13.24)pmol/min,(79.43±9.35)pmol/min](均 P<0.05)。(3)3组细胞的cleaved-caspase-3/caspase-3、p-AMPK/AMPK、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8.05,28.68,33.73,45.81,17.39,均 P<0.05),EGb761组细胞的cleaved-caspase-3/caspase-3比值[(1.95±0.36),(3.56±0.37)]和p-AMPK/AMPK比值[(1.49±0.19),(2.25±0.27)]均显著低于鱼藤酮模型组(均 P<0.05);p-PI3K/PI3K比值[(0.75±0.07),(0.44±0.07)]、p-AKT/AKT比值[(0.74±0.06),(0.36±0.09)]、p-mTOR/mTOR比值[(0.90±0.06),(0.62±0.07)]均显著高于鱼藤酮模型组(均 P<0.05)。 结论:EGb761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弱了鱼藤酮对AMPK的激活和对PI3K/AKT/mTOR通路的抑制作用、增强了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功能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表现为炎症过度反应性疾病,主要由各种感染因素诱发,其核心机制为免疫障碍。被称为先天免疫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巨噬细胞,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已被证明与炎症和免疫力密切相关。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复杂,尚不完全清楚,多条信号通路如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AMPK-PPARγ)、Notch、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等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过程,各通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将成为防治脓毒症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的新靶点。因此,本文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上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lotho促进高糖介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Klotho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途径对高糖条件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高糖(HG组,加入30 mmol/L葡萄糖);按照转染pcDNA3.1-Vector或pcDNA3.1-Klotho分为两组:Vector组和Klotho组;按照转染pcDNA3.1-Klotho后是否加入AMPK抑制剂compound C或ERK抑制剂curcumin和高糖刺激分为4组:HG+Vector组、HG+Klotho组、HG+Klotho+compound C组和HG+Klotho+curcumin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Klotho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LC3-Ⅰ,p-AMPK/AMPK和p-ERK/ERK的相对表达;透射电镜观察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体的变化。结果:HG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Klotho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Klotho组LC3-Ⅱ/LC3-Ⅰ显著高于Vector组( P<0.05);Klotho组的自噬体数量也较Vector组明显增加( P<0.05);Klotho组p-AMPK/AMPK显著高于Vector组( P<0.05),而p-ERK/ERK显著低于Vector组( P<0.05)。HG+Klotho+compound C组中p-AMPK/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0.44±0.04)显著低于HG+Klotho组(0.79±0.08)( P<0.01),HG+Klotho+curcumin组中p-ERK/ERK蛋白相对表达量(1.05±0.12)显著高于HG+Klotho组(0.56±0.05)( P<0.01)。HG+Klotho+compound C组和HG+Klotho+curcumin组中LC3-Ⅱ/LC3-Ⅰ蛋白相对表达量(0.79±0.12;0.68±0.09)显著低于HG+Klotho组(1.65±0.20)(均 P<0.01)。 结论:Klotho可通过激活AMPK和抑制ERK通路增强高糖条件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性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差异表达环状RNA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鉴定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小鼠心肌组织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并分析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网络。方法:C57BL/6小鼠,雄性,8周龄,体重21~27 g。选取8只小鼠作为正常组,15只进行建模。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注射1周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水平,经检测12只小鼠建模成功。在相同的实验室条件下饲养小鼠12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筛选出左心室射血分数≤60%,且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1.6的糖尿病小鼠作为DCM组( n=3)。于DCM组确立当天麻醉后处死正常组和DCM组小鼠,取出心脏,从心肌组织中提取RNA备用。采用高通量测序对DCM组和正常组小鼠心肌组织中的RNA进行测序和鉴定分析,并利用DeSeq2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在组织水平上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对鉴定的差异circRNA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微小RNA(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进行差异表达circRNA-miRNA相互作用预测。 结果:DCM小鼠心肌组织中共鉴定出63种差异表达circRNA。RT-qPCR验证结果示同源性分析筛选出的16种差异表达circRNA中8种组织水平的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其中7种表达上调、1种表达下调。KEGG通路分析结果示,上调的circRNA主要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间的黏着连接通路有关,下调的circRNA主要与心肌病有关。GO功能分析显示,上调表达的circRNA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与离子、蛋白质、激酶等因子的结合过程有关,并且在细胞组分方面参与调节细胞内结构尤其是细胞器的构成。分子功能与细胞组分方面的功能分析显示,上调的circRNA与细胞组分起源、募集、组织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并由此参与细胞生物学过程的调控;下调的circRNA在分子功能方面与催化活性相关,也与蛋白激酶的结合过程、转移酶及钙调蛋白的活性有关,在细胞组分方面与收缩性纤维的组分、肌原纤维的构成密切相关,而在富集的生物学过程GO分析术语中,包括赖氨酸肽基修饰、肌节的构成、肌原纤维的装配、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发育、心肌肥厚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鉴定的差异表达circRNA均存在miRNA的结合位点,且部分miRNA与保护心肌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及抗心肌肥厚有关。结论:DCM小鼠心肌组织中circRNA存在差异表达,且其与DC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