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E7766治疗膀胱癌的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在线生物学分析,探究E7766治疗膀胱癌的作用靶点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多个药物与疾病数据库,获得E7766和膀胱癌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确定E7766治疗膀胱癌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筛选出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运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核心靶点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获取了药物-疾病核心基因靶点:胱天蛋白酶3(CAS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凋亡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多个通路对膀胱癌产生治疗作用.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MMP9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PTGS2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K1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MAPK表达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好(P<0.05).TIMER肿瘤免疫数据库发现了核心靶点与多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密切相关,在树突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中起重要作用.结论 E7766通过CASP3、MMP9、mTOR、PTGS2、MAPK1等多个靶点及细胞凋亡、TNF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影响膀胱癌细胞的凋亡、炎症等生物学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噬在泌尿系常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噬可以通过吞噬并降解细胞内的蛋白、细胞器以及其他胞质成分,实现细胞器的更新和满足自身的代谢需要.生理情况下,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稳态,而自噬紊乱是多种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自噬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作为其抑制因素,而晚期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生长.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自噬对肿瘤治疗有细胞保护性和细胞毒性的双重影响,因此通过调控自噬能提高其治愈率,为泌尿系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本文主要总结了自噬的发生机制以及对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潜在的治疗价值,致力于将自噬调节和现有的泌尿系肿瘤治疗方式结合有助于增加抗肿瘤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常春藤皂苷元通过JNK/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体外和裸鼠体内增殖能力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HE)在体外和裸鼠体内对膀胱癌细胞T24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把人膀胱癌细胞T24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含25 μg/ml常春藤皂苷元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将裸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注射T24细胞,实验组细胞按30 mg/kg隔天注射常春藤皂苷元。提取T24细胞和瘤块蛋白检测其p-JNK/JNK、p-p38/p38的表达量。结果:膀胱癌细胞T24经常春藤皂苷元处理后,CCK8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p-JNK的表达量分别为(0.21±0.06)和(0.89±0.15),p-p38的表达量分别(0.38±0.09)和(1.44±0.26),p-JNK、p-p38的表达均上调(均 P<0.05)。体内实验发现,常春藤皂苷元处理后,T24细胞裸鼠皮下瘤实验组瘤块与对照组瘤块体积分别为(1192.07±250.92)μm 3和(2280.50±600.10)μm 3,质量分别为(0.65±0.29)g和(1.62±0.38)g,实验组质量和体积较对照组均下降(均 P<0.05)。提取瘤块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p-JNK的表达量分别为(0.38±0.08)和(1.03±0.19),p-p38的表达量分别(0.71±0.12)和(1.36±0.25),p-JNK、p-p38的表达均上调(均 P<0.05)。 结论:常春藤皂苷元可通过JNK/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胞体外和裸鼠体内增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调控人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TB)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相关性及lncRNA-ATB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lncRNA-ATB在人正常尿路上皮细胞株SV-HUC-1和膀胱癌细胞株EJ中的表达,在SV-HUC-1细胞通过转染pcDNA3.1-ATB过表达lncRNA-ATB,在EJ细胞通过转染sh-ATB敲低lncRNA-ATB,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RT-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MT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lncRNA-ATB在EJ细胞株的表达明显高于SV-HUC-1细胞株(2.836±0.317比0.981±0.234, t=-14.109, P<0.05),SV-HUC-1细胞转染pcDNA3.1-ATB后,细胞由卵圆形转变为梭形(EMT表型变化)。pcDNA3.1-ATB转染组细胞EMT相关基因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和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cDNA3.1-NC)(3.682±0.270比0.969±0.119、4.119±0.216比0.970±0.156;1.439±0.151比0.209±0.012、1.057±0.993比0.239±0.025, t=-27.543、-35.503、-14.074、-13.843, P<0.05),E-钙黏蛋白(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0.383±0.023比0.985±0.182、0.270±0.035比0.540±0.104, t=9.826、4.269, P<0.05),细胞增殖能力增强(48 h:0.548±0.041比0.348±0.035、72 h:0.906±0.118比0.468±0.039、96 h:1.432±0.224比0.731±0.078, t=-11.081、-10.591、-8.866, P<0.05),细胞侵袭能力增强(293.111±26.770比69.556±7.939, t=-24.019, P<0.05)。EJ细胞转染sh-ATB后,细胞由梭形转变为卵圆形,与对照组sh-NC比较,ZEB1和ZEB2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0.385±0.059比0.950±0.181、0.341±0.051比0.992±0.175;0.244±0.154比0.764±0.049、0.067±0.012比0.449±0.197, t=8.907、10.713、17.658、28.844, P<0.05),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3.697±0.289比0.929±0.212、0.377±0.29比0.132±0.014, t=-23.151、-10.921, P<0.0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72 h:0.734±0.063比0.973±0.161、96 h:0.926±0.130比1.520±0.053, t=4.139、12.752, P<0.05),细胞侵袭能力降低(81.222±8.273比335.000±16.875, t=40.511, P<0.05)。 结论:lncRNA-ATB可能通过上调ZEB1和ZEB2表达进而下调E-cadherin表达诱导细胞EMT变化促进膀胱癌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病毒体外干扰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30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30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体外干扰其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株5637、BIU-87、T24、J82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株SV-HUC-1中LINC00630的表达。选择LINC0063表达量最高的膀胱癌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采用对照慢病毒感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干扰LINC00630表达的慢病毒感染细胞为实验组。q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LINC00630的表达,分别采用MTS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q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神经调节蛋白1(NRG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中NRG1蛋白、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3、CDK2)及细胞转移相关蛋白(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V-HUC-1细胞比较(1.05±0.17),LINC00630在各膀胱癌细胞株中表达量均增加(均 P<0.01),在J82细胞中的表达最高(相对表达量5.83±0.42)。与对照组J82细胞相比,实验组J82细胞中LINC00630表达降低(0.18±0.02比1.00±0.05, t=14.36, P<0.01);转染第2天起,实验组细胞增殖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实验组细胞划痕闭合率低于对照组[(27.4±7.1)%比(66.0±5.4)%, t=4.31, P<0.01]。实验组NRG1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0.34±0.03比1.07±0.24, t=2.99,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中NRG1蛋白、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及细胞转移相关蛋白均降低。 结论:LINC00630在膀胱癌细胞株中表达上调;干扰LINC00630可能通过下调NRG1基因的表达,抑制J8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LINC00630可能是膀胱癌治疗新的分子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630靶向调控APC膜募集蛋白2/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侵袭转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630对膀胱尿路上皮癌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APC膜募集蛋白(Amer2)为miR-630下游靶基因。构建含miR-630结合位点的Amer2基因3’端非编码区(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miR-630与Amer2的3’UTR相互作用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miR-630模拟物(mimics)和抑制剂(inhibitor)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在体外瞬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EJ,转染72 h后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Amer2、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H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mer2、GEF-H1蛋白的表达变化;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反映细胞增殖、转移潜能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转染miR-630 mimics后,Amer2荧光海肾素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85±1.624比22.182±1.354, t=-6.885, P<0.05);转染miR-630 mimics后,膀胱癌细胞株EJ中Amer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1.786±4.123比8.327±3.863, t=5.7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EF-H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886±5.422比13.565±4.476, t=5.42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miR-630 inhibitor后,体外实验表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活性[(42.320±4.183)%比(35.528±5.433)%, t=5.825]和侵袭能力[(49.180±5.677)%比(40.422±6.266)%, t=7.377, 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iR-63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Amer2/GEF-H1通路增强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CCAT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CCAT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1例膀胱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 CCAT1表达水平。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顺铂耐药细胞株T24/顺铂(DDP),分别采用对照lncRNA和lncRNA CCAT1敲降慢病毒感染T24和T24/DDP细胞系,分别为T24/对照组,T24/CCAT1 KD组,T24/DDP对照组和T24/DDP CCAT1 KD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耐药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RNA CCAT1靶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靶基因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中lncRNA CCAT1表达水平(1.03±0.18)明显低于膀胱癌组织(2.78±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341, P<0.05)。T24-对照组细胞24、48、72 h吸光度值(0.92±0.03、1.49±0.06、2.00±0.03)明显高于T24-CCAT1 KD组(0.70±0.06、1.17±0.04、1.56±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108, P<0.05)。T24-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7.75±3.50)%]明显高于T24-CCAT1 KD组[(1.03±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555, P<0.05)。T24-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23.25±17.08)个]明显高于T24-CCAT1 KD组[(90.75±11.3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72, P<0.05)。T24/DDP对照组经顺铂处理后24、48、72 h吸光度值(0.73±0.09、1.27±0.10、1.84±0.12)明显高于T24/DDP CCAT1 KD组细胞(0.52±0.03、0.91±0.03、1.36±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094,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lncRNA CCAT1是微小RNA(miR)-490-3p的海绵。T24/对照组细胞miR-490-3p表达水平(1.21±0.10)明显低于T24/CCAT1 KD组细胞(2.3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699, P<0.05)。 结论:lncRNA CCAT1在膀胱癌中呈高表达,通过miR-490-3p调节着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耐药等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胞质分裂蛋白调节因子1通过激活黏附斑激酶调控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胞质分裂蛋白调节因子1(PRC1)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黏附斑激酶(FA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靶向抑制PRC1的小干扰RNA(siRNA),分别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EJ和T24,两种细胞系各分为对照组(转染对照siRNA)和敲低组(转染PRC1 s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PRC1、FAK、桩蛋白(Paxillin)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FAK和Paxillin的磷酸化水平。通过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分析两组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敲低组EJ、T24细胞PRC1 mRNA表达量(0.43±0.11、0.55±0.07)低于对照组(1.00±0.19、1.00±0.20, t=4.533、3.699, P<0.05)。敲低组FAK mRNA表达量(0.95±0.05、1.09±0.14)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20、1.00±0.20, t=0.423、0.622, P>0.05)。敲低组Paxillin mRNA表达量(1.12±0.01、1.02±0.10)相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8、1.00±0.04, t=2.521、0.360, P>0.05)。敲低组EJ、T24细胞FAK和Paxillin蛋白质表达量(0.90±0.02、0.99±0.02和0.93±0.01、1.10±0.02)相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8±0.12、0.99±0.01和0.91±0.30、1.08±0.02, t=0.714、0.147和0.806、1.019, P>0.05)。敲低组EJ、T24细胞FAK和Paxillin蛋白质磷酸化水平(0.25±0.02、0.20±0.01和0.47±0.02、0.84±0.04)显著低于对照组(2.22±0.30、2.73±0.15和0.86±0.02、1.13±0.04, t=11.510、28.390和20.450、8.576, P<0.01)。迁移实验中敲低组穿越的细胞数[(38.33±3.21)、(34.67±2.52)个]显著少于对照组[(114.00±7.55)、(71.33±4.04)个, t=15.970、13.34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侵袭实验中敲低组穿越的细胞数[(24.67±3.21)、(29.00±3.00)个]显著少于对照组[(84.00±5.56)、(69.33±3.21)个, t=15.980、15.89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下调PRC1的表达可通过抑制FAK的磷酸化降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JMJD5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JMJD5属于JMJD蛋白家族,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JMJD5在一些肿瘤中发挥致癌作用,如口腔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非典型脑膜瘤,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然而JMJD5在一些肿瘤中不仅发挥致癌作用也发挥抑癌作用,如在膀胱癌中可抑制膀胱癌的转移;在肝癌中,一方面促进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另一方面却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在肺癌中,一方面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却促进微管的稳定从而抑制癌细胞转移。文章阐述JMJD5在肿瘤中的相关机制,以期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R-6883-5p在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miR)-6883-5p在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iR-6883-5p在39例膀胱癌患者和3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利用qRT-PCR法检测miR-6883-5p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和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向miR-6883-5p表达最低的膀胱癌细胞转染miR-6883-5p mimics或阴性对照(NC),即miR-6883-5p组和NC组。利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CCK-8比色法检测转染miR-6883-5p后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预测和检验miR-6883-5p的靶基因。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miR-6883-5p后细胞中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中miR-6883-5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 P<0.01)。膀胱癌细胞中miR-6883-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均 P<0.05),miR-6883-5p表达水平最低的细胞是5637细胞( P<0.01)。转染miR-6883-5p后,miR-6883-5p组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NC组(均 P<0.05)。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6(GPC6)是miR-6883-5p的靶基因。转染miR-6883-5p后,miR-6883-5p组细胞中GPC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NC组(均 P<0.01)。 结论:miR-6883-5p在膀胱癌患者血清中显著低表达,miR-6883-5p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过表达miR-6883-5p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miR-6883-5p可能通过下调GPC6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