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回肠膀胱良性肿瘤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并发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回肠膀胱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该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通道术)术后10年,肉眼血尿症状1年,予以尿常规、尿脱落细胞学、CTU及膀胱镜检查。诊断性电切后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肿瘤病理类型。结果:CTU提示为左肾积水。病理结果提示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行回肠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1个月随访左肾积水消失,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回肠膀胱肿瘤临床罕见,该类患者以血尿为首发症状,可导致上尿路梗阻,常为尿路上皮肿瘤复发,少见原发恶性肿瘤和原发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尿常规、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及尿路造影等检查,治疗方案需要依据肿瘤病理类型制定。回肠膀胱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2012—2018年山东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新发病例的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分析2012—2018年山东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方法:以山东省23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2012—2018年期间新发的399 072例癌症登记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登记范围为全部恶性肿瘤(C00~C97、D45~D47)、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D32~D33)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动态未定肿瘤(D42~D43)。采用被动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随访截至日期为 2020 年12月31日。将诊断年份分为2012—2014、2015—2017和2018—2020三个时期,分别采用队列法、现时生存和杂交法计算5年癌症生存率,同时分析不同性别、城乡、癌种及年龄组的生存状况。结果:399 072例新发癌症病例年龄为(63.5±13.7)岁;男性占57.77%(230 538例);城市占32.89%(131 247例)。2012—2014、2015—2017和2018—2020年,山东省5年癌症生存率分别为32.3%、34.7%和40.2%。2018—2020年5年生存率较高的癌症依次为甲状腺癌(86.0%)、乳腺癌(78.2%)、睾丸癌(75.7%)、膀胱癌(70.3%)及子宫癌(69.2%),5年生存率较低的癌症依次为胰腺癌(15.5%)、肝癌(16.8%)、胆囊癌(19.6%)、骨肿瘤(22.7%)及肺癌(24.4%)。2018—2020年女性5年生存率(47.8%)高于男性(33.8%),城市地区(45.7%)高于农村地区(37.3%)。男性5年生存率前5位的癌症依次为甲状腺癌(87.1%)、睾丸癌(75.7%)、膀胱癌(70.9%)、肾癌(65.6%)及前列腺癌(62.8%),后5位的癌症依次为胰腺癌(14.3%)、肝癌(16.8%)、胆囊癌(18.2%)、骨癌(19.9%)及肺癌(21.7%);女性5年生存率前5位的癌症依次为甲状腺癌(85.5%)、乳腺癌(78.0%)、子宫癌(69.2%)、膀胱癌(68.8%)及肾癌(66.8%),后5位的癌症依次为肝癌(17.2%)、胰腺癌(17.2%)、胆囊癌(22.0%)、骨肿瘤(27.2%)及肺癌(29.1%)。结论:2012—2018年山东省5年癌症生存率有上升趋势,不同癌症间的生存率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盆腔韧带样型纤维瘤病致右侧输尿管狭窄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秒前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见于腹壁、腹内及骨骼肌内,但累及泌尿系统周围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盆腔韧带样型纤维瘤病致右侧输尿管狭窄患者,行盆腔肿物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1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膀胱平滑肌瘤合并右肾重度积水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膀胱平滑肌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膀胱良性肿瘤,本文对1例膀胱平滑肌瘤合并右肾重度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例膀胱平滑肌瘤合并右肾重度积水的病例,综合分析B超、CT、MRI、膀胱镜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患者在全麻下行膀胱镜检术+腹腔镜下右侧无功能肾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确诊膀胱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在膀胱肿瘤中,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病率较低,是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好。目前对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膀胱镜检查,确诊则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儿童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膀胱结石1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bladder,IPB)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儿童IPB更为罕见。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1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膀胱结石患儿,经尿道膀胱镜检查后,考虑膀胱肿瘤位于左侧输尿管开口处,遂行膀胱肿物切除、左侧输尿管膀胱再吻合、膀胱造瘘以及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观察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肾源性腺瘤(N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N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5.2岁;4例病变位于膀胱,1例位于左侧输尿管;2例有尿路上皮癌手术史,2例分别有膀胱、输尿管结石手术史,1例有前列腺电切手术史,临床以复查发现肿物或出现尿路症状前来就诊;HE染色低倍镜下呈小管状、乳头状或囊状排列,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高倍镜下细胞大小较一致,呈立方形或鞋钉状,伴轻度异型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呈嗜酸性或透明空泡状,未见核分裂像及坏死.5例患者肿瘤细胞CK7、Pax-8、HNF-1β均阳性,GATA-3 及 P504S 部分阳性,Ki-67(5%+),CK20、P63、NapsinA、CEA 均阴性.5 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切除,随访5例患者均无复发(分别随访45、26、23、10、1个月).结论 NA属于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往往伴有结石、感染或有泌尿道肿瘤手术史,由于病变较小或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其他良、恶性肿瘤,诊断须结合病史、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综合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四例诊治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5/1/4
目的总结分析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该罕见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23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确诊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明显尿路刺激征,其中2例伴有肉眼血尿。增强CT见黏膜下边界清晰病灶,膨胀性生长,环形或延迟强化。MRI T2WI显示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所有病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良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易误诊为膀胱恶性肿瘤。当CT或MR下病灶表现为起源黏膜下息肉样并向四周膨胀性生长,典型“环形”强化或渐进性强化特点时应高度警惕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可能。此外,常规行膀胱肿物活检十分必要,可明确肿瘤性质,避免误诊误治。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确切,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5/1/4
-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9/28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6 月至2023 年6 月因良性肿瘤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围术期均予以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第7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第14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统计两组疗效、术后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尿动力学、盆底肌电值、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 12 周尿失禁、尿急发生率及术后 24 周尿失禁、尿潴留、尿急、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24 周,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较训练前升高,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较训练前降低(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快肌收缩最大值、10s与60s慢肌收缩平均值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盆底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较训练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与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可促进盆底功能、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9/28
-
阴囊平滑肌瘤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平滑肌瘤为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泌尿系统良性肿瘤,可产生于泌尿生殖系统的任何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膀胱、睾丸.阴囊平滑肌瘤临床较为少见[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阴囊平滑肌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机械力刺激对女性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Piezo1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讨过度的机械力刺激对人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Piezo1蛋白表达及凋亡的影响,并分析两者在机械力诱导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其中SUI患者23例(伴前壁脱垂或膀胱膨出,POP-Q Ⅲ~Ⅳ:Ba>+1),其余20例为因良性肿瘤行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对照组),取阴道前壁组织,采取改良酶消化法获得人阴道前壁成纤维原代细胞,并进行成纤维细胞鉴定.另取对照组患者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系统进行周期性力加载(加力组),力学参数设置为2 666 με(加载位移为2 mm),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SUI组、加力组患者的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的Piezo1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情况,并对3组细胞的Piezo1蛋白表达和凋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I组患者的成纤维细胞Piezo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0 1),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00 1);对照组患者成纤维细胞加载周期性机械力后其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0 1),Piezo1蛋白表达上升(P<0.000 1).相关性分析发现,SUI组和加力组的Piezo1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2=0.611 6,P<0.000 1;r2=0.464 2,P=0.000 9).结论:过度的机械力刺激可诱导SUI的发生,Piezo1蛋白和细胞凋亡可能均参与了这一过程,且Piezo1蛋白可能通过诱导的细胞凋亡参与机械力引起SUI的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