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的应用经验和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在上尿路修复和重建中应用肠道的经验,探讨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8例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6例,女72例。年龄(35.54±21.35)岁,其中儿童9例,年龄(10.78±4.41)岁。输尿管狭窄位于左侧65例,右侧38例,双侧34例。孤立肾12例。输尿管上段狭窄26例,中段狭窄2例,下段狭窄24例。输尿管全长狭窄14例,输尿管多发狭窄54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22例,留置双J管88例。术前行B超、增强CT、CTU、MRU、顺行和逆行造影检查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为(15.93±4.67)cm。术前血肌酐(93.94±37.13)μmol/L,尿素氮(5.91±1.99)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3.53±25.18)ml/min。孤立肾患者术前血肌酐(104.83±69.14)mol/L,尿素氮(7.33±2.90)mmol/L,eGFR(64.53±14.46)ml/min。本研究138例,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回肠组)123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4.48±6.28)cm,选取回肠段长度(20.67±11.20)cm,替代输尿管长度(22.97±8.09)cm;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回肠组)7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5.43±4.35)cm,截取回肠段(3.00±0.58)段,每段回肠段长度2.5~3.0 cm,重建回肠段长度(16.83±3.97)cm,重建回肠替代输尿管长度(11.50±5.65)cm;Yang-Monti结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6.00±0.93)cm,截取结肠段(2.75±0.46)段,每段结肠段长度1.5~2.0 cm,重建结肠段长度(5.13±1.13)cm,重建结肠替代输尿管长度(4.88±1.46)cm。Yang-Monti回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900);Yang-Monti结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2);Yang-Monti回肠组( P=0.0001)和Yang-Monti结肠组( P=0.0003)与回肠组替代的输尿管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术式术后留置术区引流管、尿管、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前留置的肾造瘘管术后保留。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并发症。Yang-Monti回肠组手术时间(376.40±202.80)min、Yang-Monti结肠组手术时间(626.30±224.20)min,与回肠组手术时间(286.80±97.24)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94, P=0.0001);Yang-Monti回肠组术中出血量(314.30±213.50)ml、Yang-Monti结肠组术中出血量(210.00±96.07)ml,与回肠组术中出血量(183.90±199.70)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971, P=0.7157)。所有患者出院前肌酐(84.45±28.51)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9);尿素氮(5.79±2.61)mmol/L( P=0.6684),eGFR(89.11±25.17)ml/min( P=0.15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孤立肾患者出院前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Yang-Monti回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0.00±5.35)d和(9.24±6.45)d( P=0.7599),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3.17±4.79)d和(17.61±10.29)d( P=0.297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86±9.34)d和(16.02±10.70)d( P=0.3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ang-Monti结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4.88±7.81)d和(9.24±6.45)d( P=0.0202),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8.88±2.80)d和(17.61±10.29)d( P=0.0188),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88±17.04)d和(16.02±10.70)d( 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第2天发生低钾血症,予静脉滴注氯化钾纠正。回肠组5例术后第2天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予纠正。回肠组6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尿管中发现黏液样分泌物,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后尿管中发现白色絮状物,予保持尿管通畅。回肠组5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Yang-Monti结肠组1例术后出现尿瘘,其中回肠组1例再次手术调整双J管后治愈,其余均保守治疗并延长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后治愈。13例术后发热,予敏感抗生素后治愈。33例发生尿路感染,26例使用抗生素治疗,10例尿培养阳性,予敏感抗生素治疗;7例未使用抗生素治疗,6例术后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尿培养阴性。8例失访。130例术后随访2~36个月。肌酐(93.00±31.14)μmol/L( P=0.8279),eGFR(83.10±24.32)ml/min( P=0.913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氮(6.82±2.46)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2)。孤立肾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未发生电解质异常。1例出院后7 d因黏液堵塞尿管发生尿潴留,导致输尿管膀胱吻合口3 cm尿囊肿,更换尿管后消失。并发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各1例,再次行输尿管镜治疗。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同侧肾轻度积水。16例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8例尿培养提示细菌感染,7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结论:对于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回肠代输尿管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Yang-Monti回肠或结肠代输尿管术也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步疗效分析(附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8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由同一术者完成的9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5.6岁。复发性膀胱肿瘤7例,初发2例;6例既往曾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有膀胱部分切除术史。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脐单一切口4.5~5.5 cm,建立单孔机器人操作通道,安装达芬奇Si机器人手术系统1号、2号臂,采用镜头30°向上,在镜下依次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完成尿流改道。其中1例女性患者同时行子宫及阴道前壁切除。结果:9例手术均经脐单通道顺利完成,均未增加辅助孔,无中转普通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尿流改道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回肠代膀胱5例,原位新膀胱2例。手术时间280~600 min,平均437.8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227.8 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肠道恢复时间2~4 d,平均3.1 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16 d,平均8.3 d;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7.7 d。1例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予留置胃管、禁食等对症治疗后治愈,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分期:T 2aN 0M 0期6例,T 2bN 0M 0期1例,T 3aN 3M 0期1例,T isN 0M 0期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总数12~46枚,平均23.7枚。随访9~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对于有经验的术者,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手术切口小、恢复快,短期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动态显像在婴儿重度肾积水治疗决策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婴儿重度肾积水手术与非手术组间肾动态显像参数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核素显像决定治疗方式积累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间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治疗并行肾动态显像的107例重度肾积水患儿[年龄3(2,6)个月;男90例,女17例]资料。患儿的诊断均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将病例按治疗方案分为手术组(87例)和非手术组(20例),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对比2组间分肾功能(DRF)、峰值时间、半排时间、曲线类型的差异,并将患侧DRF与肾盂前后径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手术组中DRF<40%者17例,DRF 40%~55%者60例,DRF>55%(超常肾功能)者10例。DRF 40%~55%为正常,其他为不正常。手术组患侧DRF不正常者(27例)较非手术组(3例)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7, P=0.150)。手术组梗阻曲线占比(85.1%,74/87)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相应占比(55.0%,11/20; χ2=7.25, P=0.007)。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相比,患肾峰值时间明显延长[(22.77±7.52)与(15.26±10.29) min; t=3.78, P<0.001],对侧肾峰值时间亦明显延长[(11.25±8.47)与(6.65±5.75) min; t=2.30, P=0.023]。婴儿患侧DRF与其肾盂前后径呈负相关( r=-0.48, P<0.001)。 结论:重度肾积水婴儿DRF大部分在正常范围,且超常肾功能常见。手术指征DRF<40%不适用于婴儿,需结合曲线类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肾盂前后径分析。对侧肾峰值时间延长可能是婴儿重度肾积水手术评估的重要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7.9±7.8)岁。病变位于左、右侧各5例。所有患者均有输尿管结石相关手术史。术前血肌酐中位值71(68~610)μmol/L,其中2例为孤立肾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分别为206μmol/L和610μmol/L。术前行泌尿系B超、CTU和输尿管逆行造影等检查对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情况进行评估:患侧肾盂分离为(3.1±0.7)cm;上段狭窄7例,中段狭窄2例,多段狭窄1例;输尿管狭窄长度为(3.2±0.7)cm。10例均全麻下行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术。术中游离并纵行切开狭窄段输尿管,根据狭窄情况切取长3.0~4.5 cm、宽1.0~1.5 cm的颊黏膜,修整后与狭窄段输尿管镶嵌吻合修复输尿管狭窄。结果:本组1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99.2±27.4)min,术中出血量(101.5±54.7)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4.5(3.0~7.0)d,术后住院时间(7.9±1.9)d。术后1周患者发音吐字清晰,进食无障碍。术后1~2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11.3±4.2)个月,影像学检查见患侧肾积水明显改善,患侧肾盂分离中位值1.8(0~2.2)cm。术后复查血肌酐中位值82(66~235)μmol/L,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血肌酐明显下降。结论: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进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导丝引导下输尿管支架管误入肠腔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更换双J管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在斑马导丝引导下将双J管置入回肠,导致输尿管回肠瘘。提示当输尿管出现扭曲、狭窄以及炎症时,输尿管腔内不规范的操作导致输尿管穿孔的风险较高。规范化诊治以及合适的导丝选择可以降低输尿管穿孔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完全性重复肾畸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采用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37例同侧双输尿管病变的完全性重复肾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3例;患侧为左侧25例,右侧12例。临床症状中,尿路感染34例,滴尿2例,排尿困难1例。病理类型中(同一患儿不限于一种病理类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11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反流3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26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伴反流6例,下肾部输尿管反流26例,下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狭窄11例。分析手术时间、肾盂分离前后径(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ameter,APD)、输尿管直径、患肾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并发症等,评价这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平均手术年龄为8.3个月,范围为4~110个月,手术时间为(128.84±35.06)min。术后上肾部APD为(9.41±6.40)mm,术后上肾部输尿管直径为(2.76±4.93)mm,术后下肾部APD为(5.49±6.47)mm,与术前同类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下肾部输尿管直径为(2.05±4.10)mm,与术前下肾部输尿管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DRF为(43.06±5.75)%,与术前DRF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5.1个月,范围为13~120个月,患儿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8.1%(3/37)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半年复查积水下降不明显,DRF下降,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处狭窄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2年出现间歇性排尿困难伴尿路感染,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术。 结论: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适用于儿童完全性肾重复畸形的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112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改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分为早期手术组(未采用自制进水通道,46例)和后期手术组(采用自制进水通道,66例),术后留置1根6F的D-J管或1~2根5F的D-J管,1~3个月后拔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感染发生率及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等。结果:早期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1 min,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为19.57%(9/46),感染发生率为21.74%(10/46),结石清除率为76.09%(35/46),手术成功率为73.91(34/46);后期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2 min,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为3.03%(2/66),感染发生率为4.55%(3/66),结石清除率为95.45%(63/66),手术成功率为95.45%(63/66),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改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安全、有效,输尿管镜下自制进水通道制作简单,操作便利,同时配合术中对各种细节把控,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输尿管狭窄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继发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25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出现输尿管狭窄分为狭窄组(15例)及非狭窄组(24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结石直径、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引发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结石直径、结石嵌顿、息肉包裹、输尿管损伤、手术时间与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均具有相关性(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结石直径、结石嵌顿及输尿管损伤为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病程长、结石较大、存在结石嵌顿及术中输尿管损伤的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时,术后易出现输尿管狭窄,因此术中应注意精细操作,术后注意严密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Ⅰ期输尿管软镜在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Ⅰ期输尿管软镜治疗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5例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急诊手术中输尿管硬镜进镜失败或结石移位,改行输尿管软镜手术,置入输尿管软镜导引鞘或裸镜进镜,成功后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观察软镜导引鞘置入成功率、软镜置入成功率、Ⅰ期结石清除率、软镜手术时间、术后尿量、血清钾、肌酐、尿素氮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导引鞘置入成功率46.67%(21/45),软镜进镜成功率80%(36/45),Ⅰ期结石清除率80%(36/45);其中结石移位患者30例,导引鞘置入成功率70%(21/30),软镜进镜成功率90%(27/30),Ⅰ期结石清除率90%(27/30)。术中改软镜后手术时间(57.87±12.36) 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出现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输尿管穿孔、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血清钾、肌酐、尿素氮平稳下降。结论:急诊Ⅰ期输尿管软镜治疗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尤其作为硬镜下结石移位后的补充术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但对于输尿管狭窄或扭曲的患者,还应该慎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吻合术治疗肾移植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长段输尿管狭窄病例的临床诊治过程。2例受者均诊断为输尿管狭窄,发生部位均在中下段,长度分别为3 cm和3.5 cm。2例受者的手术方案为腹腔镜下移植肾肾盂与自体输尿管吻合术。术后血清肌酐稳定(例1:135 μmol/L;例2:110 μmol/L),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随访移植肾肾盂未见积水。本病例为今后肾移植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受者的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