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评估体系与康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作为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不仅能够获得满意的肿瘤学结果,并且可降低永久性造口概率。然而,控制排便功能紊乱是ISR术后不容忽视且最为常见的临床难题。目前仍缺少以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评价术后肛门功能与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笔者单位临床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阐述ISR术后肛门功能、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解剖形态学评估以及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术后肛门功能常根据多种量表组合进行评估,包括大便失禁评估量表、胃肠功能问卷、特异性LARS评估量表和大便日记。ISR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更适合采用症状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可采用水灌注式或高分辨率固态直肠肛管测压评估ISR术后患者生理功能,并采用排粪造影和3D直肠腔内超声评估其解剖形态学变化。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功能锻炼、直肠球囊训练、经肛门灌洗和骶神经调节术等均是术后康复治疗的可选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其下肢Brunnstrom分期结果将其分为卧床组(≤3期)及对照组(>3期),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及分阶段运动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AM1000B型生物反馈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在放松阶段、后基线阶段其盆底肌电波幅及变异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对照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Ⅱ类(快型)肌纤维、Ⅱ类(快型)&Ⅰ类(慢型)肌纤维、Ⅰ类(慢型)肌纤维波幅均显著高于卧床组水平( P<0.05),变异性均明显低于卧床组水平( 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Ⅰ类、Ⅱ类肌纤维波幅均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中卧床组盆底肌纤维波幅与正常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盆底肌纤维收缩时变异性均与正常值范围较接近,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盆底肌功能障碍,且长期卧床能加重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强化护理干预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干预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102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和观察组52例(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盆底肌力、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尿失禁情况〔尿失禁问卷表(ICIQ-SF)〕。结果:观察组86.54%(45/52)的盆底肌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22, P<0.05);两组干预后PFDI-20、PFIQ-7、SAS、SDS、ICIQ-SF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PFDI-20、PFIQ-7、SAS、SDS、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PFD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盆底肌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尿失禁情况以及盆底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盆底超声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康复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观察盆底超声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及康复训练疗效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UI患者200例及同期健康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测,并指导SUI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评价康复训练疗效,统计分析SUI患者与健康产妇、不同疗效SUI患者之间盆底超声参数检测数值差异。结果:SUI患者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旋转角、静息状态膀胱尿道后夹角和Valsalva状态膀胱尿道后夹角等盆底超声检测数值均显著高于健康产妇( t=6.536~14.925,均 P<0.05);且SUI患者尿道内漏斗形成率[88.50%(177/200)]显著高于健康产妇[10.50%(21/200)](χ 2=243.384, P<0.05);盆底肌康复训炼总体有效率为79.50%(159/200);康复训练无效SUI患者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旋转角、静息状态膀胱尿道后夹角和Valsalva状态膀胱尿道后夹角等盆底超声检测数值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总体有效SUI患者( t=4.662~12.537,均 P=<0.05);且康复训练无效SUI患者尿道内漏斗形成率[70.73%(29/41)]显著高于康复训练总体有效SUI患者水平[19.50%(31/159)](χ 2=40.744, P<0.05)。 结论:盘底肌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产后SUI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盆底超声检测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及康复训练疗效评价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阴道分娩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阴道分娩后PFD患者7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8例)和观察组(3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的6个测量点值,6个测量点为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a点)、阴道顶端或前穹隆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的最远点(Ba点)、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p点)、阴道后穹隆或阴道顶端至Ap点的阴道后壁上段的最远点(Bp点)、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C点)和有宫颈时的后穹隆的位置(D点)。结果:观察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51 ± 0.22)%比(- 3.29 ± 0.37)%、(- 2.89 ± 0.27)%比(- 3.18 ± 0.32)%、(3.41 ± 0.39)μV比(2.91 ± 0.28)μV、(30.12 ± 0.22)μV比(28.29 ± 0.37)μV、(3.14 ± 0.55)μV比(2.51 ± 0.30)μV、(39.89 ± 0.27)μV比(38.18 ± 0.32)μV和(76.92 ± 28.18)cmH 2O(1 cmH 2O=0.098 kPa)比(69.10 ± 30.66)cmH 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SUI发生率和PISQ-12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6%(52/362)比27.09%(97/358)和(28.49 ± 3.61)分比(37.62 ± 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Aa、Ba、Ap和C点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2.69 ± 0.21)cm比(- 2.38 ± 0.13)cm、(- 2.30 ± 0.52)cm比(- 2.21 ± 0.33)cm、(- 2.91 ± 0.35)cm比(- 2.85 ± 0.24)cm和(- 5.33 ± 065)cm比(- 5.20 ± 0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5、2.469、2.691和2.889, P<0.05);两组Bp和D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阴道分娩后PFD患者采用较强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POP-Q指标,降低SUI发生率,提高性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及相关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例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应用盆底超声结合临床进行诊断,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2例病例中1例膀胱轻度膨出、膀胱颈移动度增大并尿道旋转角增大及膀胱后角开放、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无损伤,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轻度脱垂、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1例膀胱轻度膨出、膀胱尿道漏斗形成并膀胱后角开放及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2例均有临床症状。2例均属轻度病例,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合格。半年后随访,2例患者行自主Kegel训练或行自主间断Kegel训练及盆底康复理疗半年余,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引起重视,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保障女飞行员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盆底肌训练(PFMT)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一线干预措施,但由于盆底肌肉生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13%~53%的患者在初次就诊后无法正确进行PFMT。鉴于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一些其他的运动康复方法且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对女性SUI患者运动康复方法进行综述,包括PFMT、核心肌群训练、普拉提、瑜伽、身体活动等,以期医务人员为女性SUI患者制订科学可行的运动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HBM模式下早期康复训练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训练依从性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HBM)模式下早期康复训练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训练依从性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妇产科实施经阴道分娩的98例产妇,采用简单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HBM模式下早期康复训练,均持续干预2个月。记录两组产妇康复训练依从性;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水平;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PFDI-20)和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估两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产妇的抑郁和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遵医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和运动行为等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PFDI-20、PFIQ-7评分及HAMD 、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HBM模式下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训练依从性,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消除不良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微信平台的盆底康复训练用于产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盆底康复训练用于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分娩的产妇1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盆底康复效果、训练前后盆底康复知识知晓度、盆底压力、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康复总有效为96.63%(86/89),高于对照组的83.15%(74/89)(χ 2=8.900, P=0.003);观察组训练后盆底康复知识知晓度为94.38%(84/89),高于对照组的78.65%(70/89)(χ 2=9.439, P=0.002);观察组训练后盆底收缩压、静息压分别为(68.12±8.35)cmH 2O、(53.89±8.61)cmH 2O,均高于对照组( t=11.970、9.756,均 P<0.001);观察组训练后盆底肌最大电压值、盆底肌平均电压值分别为(24.62±2.71)μV、(14.02±2.31)μV,均高于对照组( t=18.953、5.754,均 P<0.001)。 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盆底康复训练用于产后康复可提高产妇对盆底康复知识认知度,改善盆底压力和盆底肌力,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盆底肌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TURP的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9例及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通过盆底肌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TURP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其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