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股后韧带变异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50岁,因“右膝关节疼痛1年,加重1个月”于2022年8月22日于吉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住院治疗。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近1个月疼痛加重,伴右膝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偶有关节交锁症状,活动后可缓解。既往无特殊疾病史。体格检查:右膝关节略肿胀,内外侧间隙均有压痛,浮髌试验、半月板研磨试验均阳性。2022年7月16日右膝关节MRI示内侧半月板体部损伤、关节退行性变(图1A~1C)。临床诊断为右膝半月板损伤、右膝骨性关节炎。于2022年8月24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膝关节镜探查术,术中见内侧半月板体部损伤及股骨内髁软骨磨损,予以修整。镜下用探钩探查见后角环抱后交叉韧带,后角和后交叉韧带连接处见一条索状韧带组织,起自内侧半月板后角;用探钩拨除表面滑膜,见韧带组织显露,其起自内侧半月板后角,斜行向上与后交叉韧带融合并向股骨走行,止于股骨内髁内侧面(图1D~1G)。根据关节镜下对该条索状韧带组织形态、走行及起止点的观察,临床诊断其为变异的板股后韧带(图1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肌肉失衡参与膝骨关节炎发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引起老年人残疾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可能是骨关节炎形成的始动因素。KOA的发生与人体下肢力线的偏移密切相关,通过改善下肢肌肉失衡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本综述总结了肌肉失衡在KOA中的发病机制,讨论了肥胖、肌肉功能减退、肌肉张力过高及关节损伤等危险因素在KO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汇总了近年来改善轻、中度KOA患者肌肉失衡的一些干预方法,如步态矫正训练、髋膝踝周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全身振动疗法、开链和闭链运动训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拉伸训练以及肌肉贴扎技术等,旨在为KOA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短刺加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短刺加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莒县中医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观察组给予短刺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症状积分(压痛、肿胀、行走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症状积分(压痛、肿胀、行走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05±0.45)分,低于对照组的(4.85±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966, P<0.05);观察组JOA评分为(62.52±7.85)分,高于对照组的(52.65±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41, P<0.05);观察组压痛[(0.32±0.10)分]、肿胀[(0.12±0.05)分]、行走能力[(0.52±0.12)分],均低于对照组[(1.08±0.52)分、(0.39±0.24)分、(1.25±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944、2.139、13.328,均 P<0.05)。 结论:短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骨正筋柔"理论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该病变通常涉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半月板及股四头肌等结构,相当于传统医学中"筋"的改变,其发生发展过程与中医学中"骨正筋柔"理论有一定的相关性。膝关节下肢力线正常,即中医学所指"骨正",则膝周气血运行通畅,半月板、韧带、软骨等"筋"受气血濡养则柔,膝关节可表现为周围软组织平衡;若下肢力线发生改变,向内侧偏移,导致膝关节对位不正,即"骨失其正",其周围软组织结构及其力学特征可发生改变,表现为"筋失其柔"。旨在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知识与中医学"骨正筋柔"理论探讨膝关节中"筋"的力学特点及其结构特征,以及发生膝骨关节炎时"筋"的变化特征,从中西医角度认识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 227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850例,观察近十年OFNF构成比、年龄变化、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趋势,分析不同性别间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自2010至2017年,OFNF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攀升趋势,2018年和2019年OFNF患者的人数略有减少;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均在80~89岁构成比最高为46.8%(574/1 227);文化程度分布中未受教育人群占比最高为36.7%(450/1 227);发病季节分布中秋季构成比最高为27.8%(341/1 227);城乡分布中城区的构成比高于农村[54.6%(670/1 227)比45.4%(557/1 227)];骨折类型分布中男、女性患者均为31-B2型骨折构成比最高;致伤原因分布中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构成比最高;伴随疾病中,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位列前3位。女性既往骨折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平均住院费用的变化呈折线波动,2009年至2016年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为历年最高,之后逐年下降。结论:近十年OFNF患者的人数及构成比从最初的逐年递增后,近两年略有下降或已达到平台期。OFNF患者的文化程度、骨折史、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与性别具有相关性,而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城乡分布、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其他伴随疾病与性别无相关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2009年至2016年平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之后逐年下降,2016年的医疗政策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中的作用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腺相关病毒介导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对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对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unx2组,模型组和Runx2组小鼠通过小鼠右后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手术,建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做手术,不切断交叉韧带。小鼠建模成功4周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膝关节腔注射携带空载体的阴性腺相关病毒。Runx2组小鼠膝关节腔注射携带Runx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注射21 d后,分析3组小鼠攀爬时间和长距离运动能力;分析关节软骨和滑膜评分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3组小鼠软骨组织中OSX和骨保护素(OPG) mRNA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建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攀爬时间和长运动距离[(539.11±79.21) s和(68.20±13.99) m]比较,Runx2组[(1401.72±102.83) s和(201.58±17.92) 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102, P<0.05; t=6.119, P<0.05)。与模型组小鼠膝关节软骨评分和膝关节滑膜评分[(7.51±1.82)分和(7.25±1.93)分]比较,Runx2组[(5.98±1.86)分和(6.01±1.62)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95, P<0.05; t=5.018, P<0.05)。与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NF-α和IL-1β水平[(251.50±43.19) ng/L和(271.57±32.19) ng/L]比较,Runx2组[(78.54±8.19) ng/L和(98.40±10.32) n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01, P<0.05; t=7.193, P<0.05)。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骨桥蛋白(OPN) mRNA水平(1.00±0.19和0.94±0.17)比较,Runx2组(2.55±0.23)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09, P<0.05; t=2.413, P<0.05)。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OSX mRNA水平(0.98±0.14和1.09±0.21)比较,Runx2组(3.01±0.2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01, P<0.05; t=2.216, P<0.05)。 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Runx2可降低退行性膝关节炎小鼠的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成骨细胞成熟,降低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的病理变化,提高小鼠运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PARs基因与膝骨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膝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外周关节。临床上的大多数膝骨关节炎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多处于中晚期。延误诊断是治疗OA的最大阻碍,改善OA预后的有效方法就是寻找到OA早期诊断的理想标志物。OA具有较强的遗传异质性,多种微效基因在骨关节炎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遗传对OA的发生和进展有实质性影响,并且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作为重要的核受体转录因子,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的诸多功能中都起到关键性的调节作用,其亚家族成员PPARα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来调节参与人体器官中的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PPARs可能成为OA治疗中的重要靶点,通过激活PPAR信号转导通路,能够缓解OA的炎症反应。本文对遗传基因与OA发病关系,PPARs与OA发病,PPARs调节与OA治疗进行概述,并着重综述 PPARs基因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向等相关性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合并冠心病三支病变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76岁,身高165 cm,体重65 kg。因"左膝关节周围疼痛10余天"入院。患者10 d前长时间跪地工作后出现左膝关节周围疼痛,活动时明显加重,伴双足肿胀,以左足为重,无双下肢无力、麻木、冰凉不适,喜屈髋、屈膝位,影响日常行走。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膝骨性关节炎",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后就诊于本院疼痛门诊,以"左膝关节疼痛待诊"收入院。反复询问病史,追诉有摔倒史,左髋部疼痛剧烈,拒绝伸髋位,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喜右侧卧位。骨盆及髋关节X线检查提示:左股骨颈骨折,双侧骶髂关节及双髋关节退行性改变。骨科会诊后完善术前准备,择期转骨科行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丹参注射液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中TNF-α、IL-6、MMP-3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兔关节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的表达情况,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40只健康白兔,随机分成四组,即假手术组、KOA模型(KOA)组、KOA+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组、KOA+丹参组。假手术组只作切口,不切断半月板,其余组均采用切断兔右膝关节半月板的方式,建立一个兔关节失稳的实验动物模型。KOA组给予0.9%生理盐水(0.7 mL/d),KOA+SH组给予兔关节内注射SH(0.4 mL/d),KOA+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0.7 mL/d),均连续注射5周。采用矿场实验验证兔失稳模型建立是否对兔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兔膝关节软骨中TNF-α、IL-6、MMP-3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兔膝关节液中TNF-α、IL-6、MMP-3的含量。结果:在KOA模型建立之前,各实验组动物均无明显的运动能力差异,模型建立之后,KOA组兔子运动的距离明显低于假手术组[(150±5)比(580±9), t=60.610, P<0.05],而KOA+丹参组与KOA组相比,家兔移动的距离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8±27)比(150±5), t=16.730, P<0.05]。KOA组兔关节液中TNF-α、IL-6和MMP-3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2.62±2.18)mg/mL比(11.74±2.09)mg/mL,(4.01±0.14)mg/mL比(1.76±0.11)mg/mL,(0.57±0.05)mg/mL比(0.27±0.03)mg/mL, t值分别为4.413、17.620、6.495, P值均<0.05];KOA+丹参组兔关节液中TNF-α、IL-6、MMP-3含量较KOA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01±2.37)mg/mL比(22.62±2.18)mg/mL,(2.47±0.19)mg/mL比(4.01±0.14)mg/mL,(0.40±0.02)mg/mL比(0.57±0.05)mg/mL, t值分别为3.725、8.803、9.185, P值均<0.05]。在兔膝关节软骨的mRNA的检测中,KOA组TNF-α、IL-6、MMP-3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1.90±0.02)比(1.00±0.15),(1.70±0.02)比(1.00±0.07),(1.60±0.20)比(1.00±0.13), t值分别为11.050、24.250、14.850, P值均<0.05];KOA+丹参组中TNF-α、IL-6、MMP-3的含量较KOA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9±0.05)比(1.90±0.02),(1.13±0.09)比(1.70±0.02),(1.04±0.08)比(1.60±0.20), t值分别为32.190、8.822、5.868, P值均<0.05)。在兔膝软骨的蛋白检测中,KOA组TNF-α、IL-6、MMP-3的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280、12.320、22.280, P值均<0.05);KOA+丹参组中TNF-α、IL-6、MMP-3的蛋白含量较KOA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6.150、9.053、24.670, P值均<0.05)。 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KOA组兔的运动能力,同时也降低了TNF-α、IL-6、MMP-3的水平,因此丹参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能是抑制了骨基质蛋白酶的释放,抑制关节软骨的降解,对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起到控制作用,最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膝骨关节炎针刀临床诊疗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继发性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滑膜炎症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针刀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松解刺激,解除应力集中点,恢复膝部力学平衡,改善KOA患者功能,是临床治疗KOA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提出的《膝骨关节炎针刀临床诊疗指南》(简称《指南》)首次较为完整地对针刀临床诊疗方案进行规范梳理,更好地为KOA临床决策与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参考.为进一步推广与应用该《指南》,本研究从《指南》制定目的和意义、临床安全性、临床适用范围、推荐诊疗方案、不良反应标准化处理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提高针刀在KOA诊疗中的应用水平.重点解读了针刀在KOA诊疗中的适用范围与禁忌证、针刀治疗KOA操作规范化要求、KOA分期针刀诊疗方案、针刀诊疗方案和规范治疗点选择、针刀治疗KOA注意事项、《指南》的临床适用性及有效性、存在的不足及发展建议等内容,促进《指南》在KOA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