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膳食因素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前列腺癌居全球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第2位,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膳食因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研究结果争议较多。红肉、加工肉类和乳制品的摄入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番茄、大豆和绿茶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但均缺乏高质量证据。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摄入可能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但相关结论并不统一。高膳食炎症指数饮食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膳食暴露至前列腺癌发病有较长时间,这对暴露因素的收集与队列研究的随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暴露测量偏倚和检出偏倚是影响前列腺癌膳食因素研究真实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者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的膳食摄入水平,同时收集前列腺癌死亡等重要结局变量。文章总结了膳食因素和前列腺癌关系的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旨在为后续的前列腺癌相关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互联网的膳食自我管理对海口市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的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研究通过对海口市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探讨互联网+膳食自我管理干预技术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效果,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7至12月期间在海口市15个社区招募295名高血压高危人群,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5个社区随机分为空白组、传统组和互联网+组3个组。空白组即课题组不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组(99名),所在社区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之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进行常规干预;传统组(95名)在空白组的基础上,由课题组额外采取举办讲座和分发科普书籍等传统方式进行干预;互联网+组(101名)在传统组的干预基础上额外采取互联网手段进行干预。于6个月后对其进行一般状况调查、实验室生化检查和体格测量。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干预前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干预后组间比较用协方差分析,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区间)即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的两两比较使用k样本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法。用构成比或率描述计数资料,在干预前组间均衡可比的前提下,干预后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结果显示,共纳入295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35.6%(105名),女性占64.4%(190名);年龄范围为55~74岁、(64.69±5.73)岁;95.6%(282名)为已婚。三组调查对象入组时在性别、年龄、家族史、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态、饮酒习惯、规律运动、膳食情况、SBP(收缩压)、DBP(舒张压)、脉压差、BMI(身体质量指数)、叶酸、24 h尿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干预后饮酒率表现为互联网+组(29名,28.7%)<传统组(47名,49.5%)<空白组(66名,66.7%)( χ2=28.948, P<0.001);规律运动率表现为互联网+组(37名,36.6%)高于传统组(18名,18.9%)和空白组(16名,16.2%)( χ2=13.476, P=0.001)。干预后,与空白组参与者相比,互联网+组参与者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钠和叶酸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传统组参与者相比,互联网+组参与者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干预后互联网+组[SBP:(128.95±6.55)mmHg,DBP:(79.88±5.75)mmHg]和传统组的的血压水平[SBP:(129.63±8.41)mmHg,DBP:(79.77±7.73)mmHg]均低于空白组[SBP:(132.93±8.41)mmHg,DBP:(82.42±7.76)mmHg](SBP: F=9.417, P<0.001;DBP: F=6.967, P=0.001),而互联网+组的24 h尿钠水平(143.63±38.58)mmol/24 h低于传统组(163.31±35.67)mmol/24 h和空白组(154.14±35.52)mmol/24 h( F=11.509, P<0.001)。综上,和传统干预方式相比,“互联网+膳食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更可能促进高血压高危人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改善血压与24 h尿钠水平,利于CVD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北京市某城区糖尿病患者共病现状及健康行为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城区社区服务机构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共病患病现状,并对其健康行为进行初步分析,为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糖尿病监测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至2014年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0 334例糖尿病患者资料,系统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共病现患率,调查的共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慢性呼吸系统/肺部疾病、肿瘤、慢性肾脏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同时调查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包括饮食行为、锻炼情况、工作强度、交通方式、吸烟及睡眠情况。结果:调查人群中:⑴单纯糖尿病患者共521例,共病患者共9 813例,共病患病率为94.96%。⑵合并一种共病病种患者共6 279例,占63.99%;合并两种共病患者共2 726例,占27.78%;合并多种共病患者共808例,占8.23%;其中合并一种共病病种中以心脑血管共病的患者最多,共6 153例(占62.70%)。⑶单纯糖尿病患者与共病患者在饮食口味偏向、是否经常吃不健康食物、膳食结构是否合理、豆腐和豆制品摄入量、每天平均吃蔬菜、每天平均吃水果、每天平均吃鸡蛋、每天平均吃鱼和肉、摄食减少、规律锻炼、锻炼方式、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体力活动综合分级、其他体育锻炼、运动综合评分、每周工作小时数、步行上下班或购物时间、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购物时间、上下班或购物的交通工具、天气好时步行外出、是否吸烟、睡眠困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共病发生率较高,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的共病最多。单纯糖尿病与共病患者相比在饮食行为、锻炼情况、工作情况、交通方式、睡眠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共病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肺癌住院患者癌症相关肌肉异常现患率调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肺癌住院患者癌症相关肌肉异常(CRMD)现患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从2023年3—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非重复住院的共347例肺癌患者中,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无数据缺失的2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对患者进行肌肉质量测定,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膳食信息,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患者的疾病信息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根据AWGS 2019标准并参考其推荐的界值将患者分为5组:(1)可能肌肉衰减症(possible sarcopenia,PS)组(71例);(2)肌肉衰减症(sarcopenia,S)组(35例);(3)严重肌肉衰减症(severe sarcopenia,SS)组(37例);(4)低肌肉质量(low muscle mass,LMM)组(24例);(5)无肌肉异常(non-muscle disorder,non-MD)组(92例)。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识别肺癌患者CRMD的影响因素。 结果:259例患者中CRMD的现患率为64.5%,PS的现患率为27.4%,S的现患率为13.5%,SS的现患率为14.3%,LMM的现患率为5.4%。植物蛋白( OR=0.969,95% CI:0.942 ~0.996)摄入和规律运动( OR=0.485,95% CI:0.269 ~0.869)是肺癌住院患者CRMD的保护因素,而年龄( OR=1.056,95% CI:1.013 ~1.101)、近6个月体重下降≥5%( OR=4.546,95% CI:1.363 ~15.563)和合并糖尿病( OR=2.342,95% CI:1.137 ~4.866)则是其危险因素。 结论:肺癌住院患者CRMD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年龄、膳食摄入、体重变化、运动以及合并症情况与之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总摄氟量基准剂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总摄氟量来源以及儿童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BMD)及其95%可信限的下限(BMDL),为《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修订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4月,在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和陕西6个省份抽取改水年限在5年及以上、饮水氟含量在0.3 ~ 3.0 mg/L的村。采集调查村集中式供水的末梢水水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水氟含量;抽取调查村8 ~ 12岁儿童,Dean法检查氟斑牙患病情况;双份饭法(连续3日测量儿童每餐膳食和饮水量)调查儿童膳食及饮水量,《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测定儿童膳食氟含量;计算儿童饮水氟摄入量、膳食氟摄入量及总摄氟量;根据儿童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检出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儿童总摄氟量的BMD及BMDL,并基于BMDL计算参考剂量(RfD)。结果:共调查29个村,水氟平均含量为1.26 mg/L,范围为0.41 ~ 2.85 mg/L;共检查3 043名8 ~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0.2%(919/3 04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最低的村为2.0%(2/100),最高的村为71.4%(30/42)。共调查769名8 ~ 12岁儿童膳食及饮水量,儿童每日饮水氟摄入量、膳食氟摄入量、总摄氟量分别为(0.83 ± 0.66)、(1.13 ± 0.61)、(1.96 ± 0.89)mg/d。8 ~ 12岁儿童每日总摄氟量的BMD为2.43 mg,BMDL为2.21 mg,RfD为2.21 mg。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8 ~ 12岁儿童每日总摄氟量的BMD与《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国家卫生标准的允许限值(2.4 mg)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研究:TCLSIH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选取2013-2016年天津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TCLSIH)队列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防治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4 256名研究对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症状、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以及体格检查。采用SAS 9.3软件,将SDS评分按总分<45和≥45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和抑郁症状组,分析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SDS≥45分占16.59 %。基线调查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组人群相比,抑郁症状组人群有较高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水平( P<0.01)、有较低的BMI、总能量摄入和身体活动量( P<0.000 1);并倾向于少吃植物性膳食模式、较多的食用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及甜食和水果膳食模式( P<0.000 1)。抑郁症状组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较高、偶尔饮酒者比例较低( P<0.01);有较多的女性、独居者、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总收入低;每日室外时间>5 h者比例较高;而管理人员、已婚者和喜欢与亲友来往者比例较低。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NLR、吸烟( OR=1.14,95 %CI:1.03~1.26)、已戒酒状态、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 OR=1.41,95 %CI:1.35~1.46)、甜食和水果膳食模式( OR=1.17,95 %CI:1.13~1.22)、睡眠时间>7.5 h/d、室外活动时长3~5 h/d、室外活动时长>5 h/d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 P<0.05);而BMI( OR=0.98,95 %CI:0.97~0.99)、文化程度( OR=0.76,95 %CI:0.70~0.82)、管理人员、家庭月总收入( OR=0.63,95 %CI:0.58~0.68)、总能量摄入、身体活动量( OR=0.86,95 %CI:0.84~0.89)、已婚状态、喜欢与亲友来往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 P<0.05)。 结论: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开展生活方式干预抑郁症将成为抑郁症防治的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老症患儿15例营养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早老症患儿的营养状况,为早老症患儿的规范化营养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15例早老症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其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膳食调查及人体学成分等资料。结果:15例早老症患儿中男7例、女8例,年龄为7.8(2.3,10.8)岁,其中12例患儿存在营养不良。14例患儿行24 h膳食调查,11例患儿每日能量摄入量未达到参考摄入量。10例患儿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7例患儿蛋白质摄入不足,12例患儿脂肪摄入不足。钙、镁、铁和锌摄入量不足分别为13、13、9和10例。8例患儿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体成分,其中5例骨密度水平低下。结论:早老症患儿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伴随脂肪丢失,肌肉量减少及骨密度低下等,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不足,需要进行长期连续性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北方城市体检健康居民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态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中国北方城市体检健康居民膳食摄入、营养和微炎症状况,探讨营养状况随年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4年1至12月在中国北方3座城市(北京、大连、沈阳)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0岁及以上体检基本健康的居民进行膳食营养素摄入调查,空腹抽血测定血清学营养指标和微炎症指标。结果:符合入选标准903人,年龄30~95(58±15)岁,其中男420人(46.5%)。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居民钠和脂肪的平均摄入量均高于中国居民营养素摄入推荐量(DRIs),而钙和维生素A的每日平均摄入量均未达DRIs,并且随年龄增加,摄入量逐渐减少。其他营养素平均摄入量达标。调查人群的营养血清学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血清转铁蛋白、白蛋白与年龄呈负相关( r=-0.321、-0.236,均 P<0.001),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年龄呈正相关( r=0.289、0.477、0.396、0.351,均 P<0.001)。调查人群的微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与年龄均呈正相关( r=0.386,0.444,均 P<0.001)。将各项营养指标分别与营养素摄入、年龄和炎症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只与年龄独立相关(均 P<0.001)。 结论:中国北方城市抽样健康居民的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DRIs推荐量,血清学营养指标和微炎症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呈随年龄变化趋势,而微炎症状态与血清学营养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居民钙摄入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钙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会对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现有资料显示,膳食钙摄入不足与骨健康相关,但对非骨效应并不明确。增加膳食钙、补充钙剂(联合或不联合维生素D)对青少年的骨密度、骨峰值有一定的有益作用,可以延缓老年人群的骨量流失,但对青少年成年后的身高、增加成人的骨密度以及预防老年人群的骨折并无明显作用。本文介绍了钙的生理功能、膳食来源、人体摄入量以及制定推荐量的方法,并综述了钙与健康效应的关系,以期建议制定我国居民膳食钙的参考摄入量时,更多考虑我国人群资料和信息,并结合我国居民遗传、吸收和代谢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营养状况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的营养状况,为SMA的多学科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择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多学科诊治团队的SMA患儿,收集患儿病史、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数据、膳食摄入情况、人体成分数据和骨密度值等资料并分析。结果:共纳入29例SMA患儿,消瘦、生长迟缓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7.6%(8/29例)、10.3%(3/29例)和3.4%(1/29例)。13例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查,10例(76.9%)出现骨密度低下;与人群标准化值相比,SMA患儿脂肪百分数增加,而瘦体重指数减少( P<0.05);与6例消瘦患儿相比,7例无消瘦患儿脂肪百分数和脂肪指数更高( P<0.05)。12例完成3 d膳食调查,仅2例(16.7%)能量摄入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钙、镁、铁、锌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分别为83.3%、75.0%、41.7%、41.7%和83.3%。 结论:SMA患儿存在营养不良,并伴有全身脂肪量增加、瘦体重减少、骨密度低下、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现象,开展全面的营养评价对SMA的多学科管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