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样本低温保藏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毒是一种只含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结构简单的非细胞结构微生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为重要生物资源,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于容易污染微生物的传代法和容易失活的干燥法,低温保藏作为一种便宜、简单、省时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保藏当中。但是关于病毒低温保藏的现有研究较少且不深入。基于此,本文根据病毒侵染特定细胞的特性,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综述保藏温度、低温保护剂以及其它因素对不同种类病毒的低温保藏效果的影响,分析其病毒保藏技术问题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微生物低温保藏的现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然与重组胶原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胶原蛋白是一种构成动物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高分子蛋白质,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食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胶原蛋白由于来源丰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与可降解性等优点,可被用作敷料或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创面修复。根据材料来源,胶原蛋白可被分为天然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天然胶原蛋白主要是从哺乳动物和鱼类中直接提取的;而重组胶原蛋白是基于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来源包括微生物、动物或植物重组表达体系。该文总结了胶原蛋白的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优点、不足等,胶原蛋白结合三维打印技术用于创面修复的特殊性与优越性,以及中国胶原蛋白产业的市场规范对创面修复领域的影响,并对研发胶原蛋白相关产品的注意事项等做了进一步说明,旨在为选择合适来源的胶原蛋白进行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住院患者癌症相关肌肉异常现患率调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肺癌住院患者癌症相关肌肉异常(CRMD)现患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从2023年3—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非重复住院的共347例肺癌患者中,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无数据缺失的2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对患者进行肌肉质量测定,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膳食信息,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患者的疾病信息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根据AWGS 2019标准并参考其推荐的界值将患者分为5组:(1)可能肌肉衰减症(possible sarcopenia,PS)组(71例);(2)肌肉衰减症(sarcopenia,S)组(35例);(3)严重肌肉衰减症(severe sarcopenia,SS)组(37例);(4)低肌肉质量(low muscle mass,LMM)组(24例);(5)无肌肉异常(non-muscle disorder,non-MD)组(92例)。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识别肺癌患者CRMD的影响因素。 结果:259例患者中CRMD的现患率为64.5%,PS的现患率为27.4%,S的现患率为13.5%,SS的现患率为14.3%,LMM的现患率为5.4%。植物蛋白( OR=0.969,95% CI:0.942 ~0.996)摄入和规律运动( OR=0.485,95% CI:0.269 ~0.869)是肺癌住院患者CRMD的保护因素,而年龄( OR=1.056,95% CI:1.013 ~1.101)、近6个月体重下降≥5%( OR=4.546,95% CI:1.363 ~15.563)和合并糖尿病( OR=2.342,95% CI:1.137 ~4.866)则是其危险因素。 结论:肺癌住院患者CRMD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年龄、膳食摄入、体重变化、运动以及合并症情况与之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转运RNA衍生片段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转运RNA(tRNA)是将信使RNA(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关键分子,研究表明它还是一些非编码小RNA的前体RNA。近年来,人们发现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中存在一些长约16~60 nts的非编码RNA(ncRNA),它们是由tRNA精确剪切而来的片段(tRF),并非是随机降解的产物。目前人们对这类小分子RNA的认识还很有限,近年的研究表明tRF在各种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本文针对tRF的分类、修饰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期丁苯酞预处理通过Nrf2通路减轻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小鼠缺血性脑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长期预防性应用丁苯酞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将Nrf2 +/+野生型和Nrf2 -/-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植物油)、小剂量丁苯酞组(20 mg/kg)和大剂量丁苯酞组(60 mg/kg),每组各6只。通过灌胃方式每日给药1次,持续1个月,然后通过电凝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模型,模型制作后继续给药,直至第10天处死。在模型制作后第3天和第10天时应用改良Longa分级量表和转棒实验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处死后通过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通过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以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缺血区脑组织Nrf2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包括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 NQO1)。 结果:造模后第10天时,与Nrf2 -/-对照组相比,Nrf2 +/+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较轻,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均显著较小,而且Nrf2、HO-1、NQO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于Nrf2 +/+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丁苯酞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 P<0.05),脑含水量显著降低( P<0.05),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更好( P<0.05),而且Nrf2、HO-1、NQO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较高( P均<0.05)。对于Nrf2 -/-小鼠,各组间神经功能、脑梗死组体积、脑含水量、Nrf2、HO-1、NQO1 mRNA及蛋白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长期丁苯酞预处理能显著改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小鼠小鼠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含水量,并且提高Nrf2、HO-1、NQ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提示丁苯酞可能通过上调Nrf2基因及其下游抗氧化应激因子HO-1和NQO1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然生物材料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理想的支架材料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天然生物材料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生物材料具有高仿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来源广泛,非常适合用作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按成分和原料来源大致分为蛋白质类生物材料(胶原、明胶、丝素和纤维蛋白)、糖类生物材料(纤维素、几丁质/壳聚糖、海藻酸盐和琼脂糖)、糖胺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脱细胞基质移植物(羊膜、小肠黏膜下层、肌腱)。不同的支架材料具有独特的天然结构和理化性质。蛋白质类生物材料多通过聚合形成网状结构影响细胞迁移分化,且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单独制成支架或配合其他合成材料使用;糖类生物材料因高比表面积可负载大量液体,但其机械性能较差,因此常被以凝胶形式控释细胞和生长因子配合其他材料应用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糖胺聚糖类生物材料具有抗炎、黏弹润滑以及高水合特性,多配合合成材料增加其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相比天然高分子材料,脱细胞基质不但具有更相仿的细胞外结构和营养成分,而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更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中越来越被受到重视。不同材料的巧妙组合,使肌腱修复展现出更好的效果,也使天然生物材料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前景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脯氨酸作为细胞冷冻保护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细胞冷冻保存应用广泛,但冷冻会损伤细胞导致代谢紊乱,而冷冻保护剂可缓解该过程。脯氨酸是一种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可快速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水氢键结合抑制低温下冰晶形成,同时可与细胞内水结合减少细胞内水流失,保护细胞内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保护细胞膜。脯氨酸可提高植物、动物及人类体细胞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生殖细胞冷冻中,研究表明脯氨酸可用于卵母细胞冷冻,可提高小鼠卵母细胞冷冻后存活率及保护线粒体功能,但其对于精子的冷冻效果报道尚不一致。脯氨酸冷冻保护剂涉及多种细胞类型且冷冻效果较强,其未来可能更广泛应用于低温生物学领域。本文总结了脯氨酸作为天然小分子冷冻保护剂的应用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殖细胞冻存的低温生物学机制,为改良生育力冷冻保存技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肾脏病低蛋白饮食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饮食营养治疗是慢性肾脏病(CKD)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CKD三级预防。通过合理的营养治疗,可延缓肾病进展、纠正代谢紊乱、改善患者预后。低蛋白饮食是CKD营养治疗的核心,但在蛋白质的数量、质量和来源方面,一直是研究的焦点。近期国内外指南均有关于蛋白质摄入“量”的更新。除了“量”以外,最近研究在蛋白质的摄入类型和多样性方面,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且随着植物性食品消费和素食饮食概念的兴起,科学界又重新开始审视植物蛋白的益处,并有大力推崇植物性膳食的趋势。这种植物性膳食模式是否同样适用于需要低蛋白饮食的CKD患者,疗效如何,能否满足CKD患者的营养需求,是近期研究争论的热点。本文就这些研究热点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三系"法是选育杂交大豆的主要途径,但恢复系中仅有少数大豆恢复基因被克隆,为挖掘更多新恢复基因,从而促进多基因聚合的强恢复系选育,提高杂种F1 的育性稳定性.[方法]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5A和其恢复系JLR2 为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JLCMS5A和JLR2 花蕾不同时期的转录水平变化,挖掘调控育性恢复和花蕾发育进程的相关基因和通路.进一步对具有恢复基因特征编码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蛋白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基因注释、序列差异分析、RT-qPCR验证、系统进化分析及蛋白结构预测,挖掘育性恢复相关基因.[结果]转录组测序鉴定到 17 181 个DEGs,其中有 3 856 个DEGs与发育时期相关,2 808 个DEGs与育性相关.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表明,与育性相关的DEGs主要富集在ADP结合、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和蛋白激酶活性等功能类别,与发育时期相关的DEGs主要富集在蛋白质异源二聚化活性、DNA复制和DNA结合等功能类别.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表明,育性相关DEGs主要参与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葡萄糖苷酸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与蛋白质、糖类和信号转导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发育时期相关DEGs主要参与DNA复制、错配修复、淀粉和蔗糖代谢等与细胞分裂和能量物质降解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育性恢复候选基因分析发现,JLR2 中的Glyma.09G176400可能在调控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结论]共鉴定到 3 856 个与发育时期相关的DEGs,2 808 个与育性相关的DEGs;鉴定出具有恢复基因特征编码PPR蛋白的DEGs 15 个;挖掘了 1 个育性恢复相关基因Glyma.09G1764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新麦草异戊烯基转移酶PjIPT基因的功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 transferases,IPT)参与反式玉米素(trans-zeatin,tZ)的生物合成.tZ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抵抗逆境胁迫的一种细胞分裂素类型,在促进芽生长和调控植物侧枝发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索IPT的功能,为后续新麦草产量性状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新麦草IPT进行系统发育和多序列比对,探究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特征和同源性.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过表达PjIPT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植株,并运用逆转录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使用液质联用系统测定反式玉米素.[结果]IPT在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和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等麦类作物中具有高度同源性,且AtIPT9 是PjIPT的同源蛋白.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过表达PjIPT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植株,证明PjIPT上调植株分枝数.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PjIPT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能够正常表达.利用不同部位组织RT-qPCR分析PjIPT的空间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PjIPT在拟南芥的分蘖节和叶中特异性表达.此外,反式玉米素的定量分析表明PjIPT通过参与tZ的生物合成去调控拟南芥植株分枝数.[结论]PjIPT是上调植株分枝数的关键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