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小儿呼吸系统疑难重症病例解析》由尚云晓,蔡栩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31500.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发病率最高.据报道,我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约为0.85%~4.76%,其中,学龄儿童占到了一半以上,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小儿肺炎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祛痰药和止咳药、退热镇痛药、氧疗治疗.小儿肺炎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祛痰药和止咳药可用于减轻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如氨溴索,西替利嗪、可待因等;退热镇痛药用于对症状进行处理,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肺功能受损造成机体氧合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采用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等方法增加血氧饱和度.其他治疗措施,如补液、输氧、营养支持、祛痰护理等,对减轻症状和改善疗效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肥胖患者代谢手术前后糖脂代谢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代谢手术前后糖脂代谢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行代谢手术并且术后1、3个月在门诊随访复查的肥胖患者,分别采集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血生化指标和中医证素特点,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95例肥胖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的患者共85例,术后3个月复查的患者共60例.术后1、3个月男性和女性体重、体重指数及腰围均低于术前(均P<0.05).术后1、3个月,重度肥胖组总体体重减轻百分比均高于轻度、中度肥胖组(均P<0.001).肥胖患者术后1、3个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术前(均P<0.05).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热证素组空腹胰岛素、HOMA-IR 水平均高于非热证素组[37.4(17.0,55.4)mIU/L 比 19.8(14.4,32.6)mIU/L、12.3(11.0,21.8)比6.6(5.6,11.2)](均P<0.05),且热证素与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水平均呈正相关(风险比=0.371,P=0.030;风险比=0.415,P=0.026).结论 代谢手术能迅速且有效降低肥胖患者体重,改善肥胖患者的糖脂代谢.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热证素越明显,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水平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新型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小分子抑制剂干预小鼠心力衰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ET)小分子抑制剂ABBV-744在干预心力衰竭小鼠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24只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JQ1干预组和ABBV-744干预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不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其余3组小鼠行主动脉缩窄术(TAC)构建心力衰竭模型,通过检测主动脉弓流速确定造模成功.在TAC术后18 d开始2个干预组小鼠分别进行JQ1腹腔注射和ABBV-744灌胃,1次/d,连续给药30 d.给药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情况;心脏相关指数分析小鼠心脏肥大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小鼠心脏以及肾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天狼星红染色评估小鼠心脏组织纤维化程度;蛋白质印迹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小鼠心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α1-Ⅰ型胶原(COL1A1)、α1-Ⅲ型胶原(COL3A1)表达情况;取血浆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血肌酐、血尿素氮指标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BBV-744干预组小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显著升高[(55±4)%比(45±4)%、(28.0±2.6)%比(22.4±2.4)%],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ABBV-744干预组小鼠心脏重量与体重比值、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比值均明显减小(P<0.05或P<0.001).HE染色表明ABBV-744减轻了心脏微血管的炎症细胞浸润;天狼星红染色表明ABBV-744能够减轻TAC后心力衰竭的胶原沉积,减轻心脏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ABBV-744干预组α-SMA蛋白和COL1 A1、COL3A1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或P<0.01).小鼠肾脏HE染色和血浆生化检测提示与JQ1相比,ABBV-744对小鼠肝肾损伤更轻.结论 ABBV-744能有效改善TAC小鼠心力衰竭并减轻心脏纤维化,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相关,与JQ1相比对肝肾功能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NMDA受体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18月龄,体重27~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和七氟烷麻醉+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组(S+M组)。S组和S+M组小鼠连续3 d吸入3%七氟烷2 h,S+M组于每次吸入七氟烷前1 h腹腔注射盐酸美金刚20 mg/kg,C组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前1 d、麻醉后3和7 d时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取海马,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和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 2+] i),Wes-tern blot法检测NMDA受体亚型GluN2A、GluN2B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Ca 2+] 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上调( 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与S组比较,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海马[Ca 2+] 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下调( 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 结论:NMDA受体参与了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肺复苏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肺复苏后肝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用雄性五指山猪33头,体重(28±2)kg,建立心室纤颤模型,心肺复苏到达基础生命支持后存活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与亚低温治疗组(M组)各15头,观察24 h;复苏前、复苏成功后0.5、1、2、4、6、12、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同时应用ELA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方差齐时用LSD检验,不齐时用Tamhane T2检验。结果:复苏成功后24 h时M组存活11头(73.3%)、C组存活8头(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29, P=0.225)。复苏后两组转氨酶均有升高,M组AST、ALT较C组升高幅度低(均 P<0.05)。成功复苏后血液中TFN-α、IL-6的水平升高,4 h时达到高峰,之后下降,M组TNF-α水平在复苏后0.5、2、4、6 h较C组低( t=0.01、0.01、0.87、0.86,均 P<0.05),M组IL-6浓度在复苏后0.5、1、2、4 h较C组低( t=0.23、0.78、0.11、0.80,均 P<0.05)。 结论:复苏成功后,肝脏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TNF-α、IL-6等炎症介质的释放相关,亚低温治疗可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复苏后肝脏的损伤程度,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DA-JC4对老龄大鼠术后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双受体激动剂DA-JC4对老龄大鼠术后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45只,雌雄不拘,21~23月龄,体重530~6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5):假手术组(S组)、外科手术组(O组)和DA-JC4组(G组)。O组和G组水合氯醛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G组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24和48 h时腹腔注射DA-JC4 10 nmol/kg(溶于1 ml无菌生理盐水)。术后第3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Bax、Bcl-2、活化的caspase-3、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术后第14-18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 结果:与S组比较,O组术后第15-18天、G组术后第18天逃离潜伏期延长,O组和G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活化的caspase-3、Bax、LC3Ⅱ、HMGB1、IL-1β和TNF-α表达上调,Bcl-2、LC3Ⅱ和Beclin-1表达下调( P<0.05);与O组比较,G组术后第15-18天逃离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活化的caspase-3、Bax、HMGB1、IL-1β和TNF-α表达下调,Bcl-2、LC3Ⅱ和Beclin-1表达上调( P<0.05)。 结论:DA-JC4减轻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司美格鲁肽作为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周制剂,具有降糖、减重、保护心肾作用,但其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使用经验有限,仅有个别文献报道。该文报道1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就诊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合并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司美格鲁肽治疗的经过。患者为32岁女性,主因“间断恶心、呕吐伴血糖升高1年余”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体重指数(BMI)30.43 kg/m 2,糖化血红蛋白6.3%,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9.00和13.83 mmol/L,24 h尿蛋白为1.38 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7.60 ml·min -1·(1.73 m 2) -1且有黑棘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T2DM、肥胖症,临床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加用司美格鲁肽降糖、减重、改善心脑血管预后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停用胰岛素,血糖控制达标,体重减轻7.0 kg左右,腹围缩小,黑棘皮、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达到综合达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0°翻身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30°翻身法在经股动脉穿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经股动脉穿刺造影或支架置入患者62例。收集所有纳入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借助翻身用功能枕应用30°翻身法。比较借助翻身用多功能枕的30°翻身法对经股动脉穿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程度、睡眠质量、血压、心率、运动耐量及并发症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应用30°翻身法后自感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翻身后心率较翻身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制动带来不适感较对照组少;观察组1例血肿,对照组2例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猝死等)。两组患者术后1 w均行6 min步行试验检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股动脉穿刺路径介入治疗制动患者应尽早尝试借助翻身用功能枕应用30°翻身法,可改善患者自感舒适度及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同时可显著增加活动耐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Akkermansia muciniphila对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对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SS)诱导的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C雄性小鼠30只,依次分为空白组、结肠炎组、AKK+结肠炎组。观察每组小鼠的日常活动量、排便情况,选择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收集粪便行粪便做隐血试验等,在建模结束7 d后采用断头法处死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苏木精-伊红(HE)检测结肠病理结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黏膜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1的表达,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结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 t或Tamhane’s T2法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第3、7、21天空白组的体重分别为(17.01±1.30)、(19.77±1.85)、(21.07±1.80) g,结肠炎组的体重分别为(15.67±0.65)、(13.66±0.62)、(11.72±0.53) g,AKK+结肠炎组的体重分别为(15.74±1.43)、(15.14±1.31)、(13.37±1.46) g,第3天结肠炎组的体重有低于AKK+结肠炎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 t=0.133, P>0.05),第7天及第21天时结肠炎组及AKK+结肠炎组体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LSD- t=10.061、15.272, P<0.01),结肠炎组低于AKK+结肠炎组(LSD- t=2.436、2.706, P<0.05)。第3、7、21天空白组的DAI指数均为0,结肠炎组的DAI指数分别为1.25±0.06、2.26±0.13、3.13±0.08,AKK+结肠炎组的DAI指数分别为0.89±0.43、1.53±0.05、2.45±0.10,AKK+结肠炎组DAI评分低于结肠炎组(LSD- t=3.242、20.444、2.027, P<0.05)。HE结果显示结肠炎组隐窝排列不规则、炎症细胞浸润、肠腺水肿,AKK菌灌胃后,结肠水肿和出血减轻,肠腺结构清晰,空白组、结肠炎组、AKK+结肠炎组的病理评分分别为(0.76±0.03)、(4.07±0.05)、(2.82±1.03)分,AKK+结肠炎组高于空白组、低于结肠炎组(LSD- t=13.208、5.985, P<0.05)。结肠炎组中IL-1β、IL-6、TNF-α分别是(8.61±3.06)、(5.58±2.23)、(55.68±18.57) pg/ml,明显高于空白组(Tamhane’s T2=6.584、7.175、9.239, P<0.01),与结肠炎组相比,AKK+结肠炎组IL-1β、IL-6、TNF-α表达下降,分别是(5.51±2.32)、(3.12±0.89)、(20.94±8.05) pg/ml(Tamhane’s T2=3.047、3.667、6.617, P<0.05)。结肠炎组中Occludin-1、D-乳酸、DAO分别是(615.56±41.87) ng/ml、(4.37±0.15) μg/ml、(8.93±0.07) ng/ml,明显高于空白组(Tamhane’s T2=19.059、36.071、23.676, P<0.01),与结肠炎组比较,AKK+结肠炎组Occludin-1、D-乳酸、DAO分别是(887.55±42.48) ng/ml、(3.57±0.20) μg/ml、(7.41±0.07) ng/ml。与结肠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mhane’s T2=14.421、47.183、1.020, P<0.01)。 结论:AKK菌可降低IL-1β、IL-6、TNF-α含量,通过调控Occludin-1等结肠紧密连接蛋白,从而降低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增强结肠的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确诊的142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的CP组(CP组,60例)和合并糖尿病的CP组(PPDM-C组,8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确诊的无CP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T2DM组,8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发病特征、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胰腺影像学特征(胰腺萎缩、胰腺多发钙化、胰管结石、胰管扩张及胰管梗阻)、糖尿病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与T2DM组比较,PPDM-C组患者体重指数(22.06 kg/m 2比24.40 kg/m 2)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34%比9.20%)显著下降( P值均<0.001),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33.00 U/L比18.65 U/L, P=0.021);更容易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泻等症状;较少应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与CP组比较,PPDM-C组患者体重指数显著增高(22.06 kg/m 2比21.18 kg/m 2),糖化血红蛋白(7.34%比5.70%)、空腹血糖(7.91 mmol/L比5.31 mmol/L)及谷丙转氨酶水平(33.00 U/L比26.50 U/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胰腺萎缩、胰管多发钙化、胰管梗阻发生率更高( P值均<0.05)。 结论:PPDM-C患者比T2DM患者更易出现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而比CP患者更易发生胰腺功能受损。更多地关注PPDM-C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指标及影像学变化,可以识别其潜在的风险患者,进行PPDM-C早期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