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患者膳食干预前后的眼表菌群特征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膳食干预前后的眼表菌群组成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与代谢病肥胖管理中心的35例肥胖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1 600~1 800 kcal低热量膳食干预,观察肥胖患者膳食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体成分(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等级、身体总水分、骨骼肌)变化,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肥胖患者干预前后眼表菌群特征。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肥胖患者4周后体重、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等级、身体总水分显著降低( P<0.05),骨骼肌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眼表菌群α、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机会致病菌假单胞菌属和痤疮丙酸杆菌属显著降低,粪杆菌属、毛螺菌科NK4A136组、Oscillospiraceae UCG 002和布劳特氏菌属等产短链脂肪酸菌属显著升高( P<0.05)。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降解相关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代谢通路显著富集。 结论:肥胖患者膳食干预后机会致病菌减少,产短链脂肪酸菌属升高,改变的眼表菌群可能与降解VOCs,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载脂蛋白E基因与认知衰弱发生风险关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群生活方式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认知衰弱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基于问卷调查收集生活方式信息,基于特定生活方式与结局关联的 β系数构建加权生活方式评分以评估综合生活方式,ApoE基因型由rs429358和rs741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评估,认知衰弱状态基于认知功能和躯体衰弱评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ApoE基因与认知衰弱风险的关联,并评估生活方式和ApoE基因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 结果:5 676名老年人年龄 M( Q1, Q3)为76(68,85)岁,共615名发生认知衰弱。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中等和高水平的膳食多样性可分别降低18%[风险比( HR)=0.82,95% CI:0.68~1.00]和28%( HR=0.72,95% CI:0.57~0.91)的认知衰弱风险;中等和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可分别降低31%( HR=0.69,95% CI:0.56~0.85)和23%( HR=0.77,95% CI:0.64~0.93)的认知衰弱风险。整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40%( HR=0.60,95% CI:0.46~0.78)的认知衰弱风险。ApoE ε4等位基因可使认知衰弱风险升高26%( HR=1.26,95% CI:1.02~1.56)。生活方式和ApoE基因间不存在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膳食多样化和积极参与体力活动对老年人群认知衰弱具有保护作用,无论是否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整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均可降低老年人群认知衰弱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中国≥80岁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BMI)水平,确定高龄老年人主要营养不良问题类型及不同BMI水平人群分布特征。方法:共纳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7-2018年横断面研究9 481名高龄老年人数据,通过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加权均值计算和五分位数分组分析等描述高龄老年人BMI水平及其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1.9±7.7)岁,加权BMI水平的 P50为21.9(95% CI:21.8~22.0)kg/m 2。BMI水平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100岁前下降较快,之后趋势变得平缓。约30%的高龄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足问题,而营养过剩的比例仅约10%。BMI五分位数人群分布特征表明,BMI水平较低的高龄老年人具有的特征:人口社会经济学上,年龄较大、女性、少数民族、未婚/离异/丧偶、在农村居住、未接受过教育、生活费水平不足、位于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活方式上,吸烟、不锻炼、休闲活动缺乏、膳食多样性差;功能状态上,咀嚼能力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损伤、认知功能损伤、听力损伤、视力损伤、自评健康状况差;患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高龄老年人BMI水平较高。 结论:中国高龄老年人BMI总体水平较低,且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目前中国高龄老年人的主要营养问题类型为营养不足而非营养过剩,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功能状态和疾病管理有利于降低高龄老年人营养不足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益生菌改善高脂膳食结构下小鼠肠道微生态异常及其干预结直肠癌发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和益生菌干预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探讨益生菌干预高脂膳食结构下肠道微生态异常及结直肠癌发生的疗效。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组(HFD)、高脂饮食+益生菌干预组(HFD+P组)、普通饮食组(ND组)、普通饮食+益生菌干预组(ND+P组),益生菌组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实验期间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肠癌模型,定期记录小鼠体质量并评估机体状态。促癌前后小鼠粪便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评估菌群结构变化。实验结束收集小鼠肠组织并记录附睾脂肪质量及肿瘤负荷。采用Alpha多样性指数对每组小鼠肠道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进行分析(Chao1指数越高,菌群丰度越高;Simpson指数越大,多样性越低)。利用Beta多样性分析4组间肠道菌群分布差异的显著性(当 R>0,说明菌群在组间的分布差异大于组内差异)。 结果:实验15周后,HFD组、HFD+P组、ND组和ND+P组小鼠体质量分别为(33.70±0.52)g、(28.70±0.32)g、(25.90±0.34)g和(25.60±0.4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00.89, P<0.01),其中HFD组体质量分别高于ND组和HFD+P组,而HFD+P组体质量又高于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HFD组、HFD+P组、ND组和ND+P组小鼠附睾周围脂肪重量分别为(1.36±0.15)g、(0.67±0.08)g、(0.58±0.10)g和(0.54±0.05)g,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4.03, P<0.01),两两比较提示,HFD组附睾周围脂肪重量分别高于ND组和HF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7),且HFD+P组与ND组附睾周围脂肪重量相当( P=0.09)。饮食干预条件下,HFD组、HFD+P组、ND组和ND+P组的Chao1指数分别为217.62、235.32、301.51和305.71,Simpson指数分别为0.93、0.89、0.91和0.90。通过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4组组间菌群分布差异大于组内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655, P=0.001)。物种丰度分析显示,与ND组比较,在门水平层面,HFD组小鼠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等菌群的比例更高,而疣微菌门等菌群的比例更低;在属水平层面,HFD组中拟杆菌属和颤杆菌克属等菌群的比例更高,而艾克曼菌属和拟普雷沃菌属等菌群的比例更低。经过益生菌干预后,上述菌群除了拟普雷沃菌属外,均有改善。HFD组、HFD+P组、ND组和ND+P组小鼠肿瘤数量分别为(4.63±1.19)个、(2.33±0.52)个、(2.56±0.73)个和(2.38±0.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92, P<0.01)。 结论:益生菌治疗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来减轻HFD引起的小鼠肥胖和菌群失调,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孕前女性口腔菌群与胎儿过度生长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女性孕前口腔菌群与胎儿过度生长的关联及可能机制。方法:基于孕前队列,采取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队列自2016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招募的人群中分娩巨大儿和/或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51例产妇作为病例组,按1∶4选取同期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适于胎龄儿的20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以总人群中分娩LGA的48例产妇作为LGA亚组,并从其余分娩非LGA的产妇中按1∶4随机抽取192例作为其相应对照组,展开LGA亚组分析。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孕前唾液样本,比较组间口腔菌群特征、差异菌群与差异功能通路。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女性孕前膳食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膳食模式因子得分的最大取值确定每个研究对象的主要膳食模式。对菌群计数数据,采用R和QIIME2软件计算α和β多样性指标,并通过PICRUSt2获得相应菌群功能计数数据。 结果:(1)一般资料:2组对象从孕前采样至妊娠及采样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51例中,单纯巨大儿3例,LGA 48例(94.1%)。LGA亚组的相应对照为192例。病例组与对照组膳食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α多样性分析:病例组物种丰富度指数低于对照组[(367.27±84.57)与(408.71±93.08),多因素分析 P=0.009],而2组间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LGA亚组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亦低于相应对照组[(371.04±83.92)与(408.04±94.21),多因素分析 P=0.033],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3)β多样性分析:①病例组与对照组口腔菌群非加权UniFrac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 2=0.006, F=1.479, P=0.048)。LGA亚组与相应对照组口腔菌群β多样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差异菌群分析:①病例组与对照组从门到属共有14个差异菌群。在属水平,消化链球菌科G1菌属在病例组富集,而劳特罗普氏菌属、小杆菌属、纤毛菌属和罗斯氏菌属则在对照组富集。②LGA亚组与相应对照组从门到属共有14个差异菌群;在属水平,罗斯氏菌属、纤毛菌属、单糖菌门G6菌属和月形单胞菌属在对照组富集(LDA值均>2, P值均<0.05)。(5)差异功能分析:病例组女性口腔菌群中烟酸降解[log 2差异倍数(fold change, FC)=3.510, q=0.005]、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log 2FC=0.078, q=0.005)及L-酪氨酸降解通路(log 2FC=0.710, q=0.034)等相关代谢功能通路富集。LGA亚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发现,LGA亚组口腔菌群中烟酸降解相关代谢功能通路富集(log 2FC=3.660, q=0.012)。 结论:过度生长胎儿的母亲孕前口腔菌群结构较正常生长胎儿的母亲存在差异,且正常生长胎儿的母亲孕前口腔菌群多样性更高。孕前口腔菌群中部分致病菌富集与共生菌减少与胎儿过度生长有关,这种关联可能通过烟酸降解等功能通路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慢性肾脏病低蛋白饮食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饮食营养治疗是慢性肾脏病(CKD)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CKD三级预防。通过合理的营养治疗,可延缓肾病进展、纠正代谢紊乱、改善患者预后。低蛋白饮食是CKD营养治疗的核心,但在蛋白质的数量、质量和来源方面,一直是研究的焦点。近期国内外指南均有关于蛋白质摄入“量”的更新。除了“量”以外,最近研究在蛋白质的摄入类型和多样性方面,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且随着植物性食品消费和素食饮食概念的兴起,科学界又重新开始审视植物蛋白的益处,并有大力推崇植物性膳食的趋势。这种植物性膳食模式是否同样适用于需要低蛋白饮食的CKD患者,疗效如何,能否满足CKD患者的营养需求,是近期研究争论的热点。本文就这些研究热点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人膳食盐摄入量、膳食多样性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评估老年人膳食盐摄入量、膳食多样性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抑郁症状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2017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8266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开展抑郁症状筛查、膳食盐摄入量和膳食多样性调查.分别采用Logistics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膳食盐摄入量和膳食多样性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850份(94.97%),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98%,平均膳食盐摄入量水平为(8.26±2.12)g/d,5522名(70.34%)老年人膳食多样性水平充足.以膳食多样性水平充足为参照,膳食多样化水平不足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ORadj值为1.633(95%CI:1.207~2.210).膳食盐摄入量和老年人抑郁症状之间存在反"J"型的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P非线性<0.05).当每日膳食盐摄入<6 g时,膳食盐摄入量越低,抑郁症状风险越高,OR值为1.222(95%CI:1.023~1.461),当盐摄入量>6g/d时,膳食盐摄入量越高,抑郁症状风险越低;当膳食盐摄入量达9.72g/d时,抑郁症状风险最低.结论 超过1/3老年人具有抑郁症状,保证膳食多样性充足及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盐摄入标准限度内提升盐摄入量有助于减轻抑郁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991-2018年贵州省成年居民膳食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分析1991-2018年贵州省成年居民膳食质量的现状及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成人3天24小时膳食调查数据,利用x2检验分析2018年不同特征人口各类膳食的摄入不足/过量状况,不同年份摄入不足/过量风险的人群比例的变化趋势利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进一步基于膳食种类进行膳食多样化评分(DDS),利用一般线性模型检验DDS的变化趋势.结果 60岁及以上老人畜禽肉摄入不足比例高于18~44岁居民(x2=11.931,P<0.001),蔬菜、油脂、盐在不同民族间摄入不足/过量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范围:5.852~12.392,P范围:<0.001~0.016),教育程度更高的人群,其水果、畜禽肉摄入不足的比例更低(x2范围:10.173~21.870,P范围:<0.001~0.001),农村人群的油盐摄入过量比例及畜禽肉、水果、水产品摄入不足比例较高,其谷薯类及大豆坚果类摄入不足比例与城市等地居民相比较低(x2范围:6.986~39.627,P范围:<0.001~0.008).人群中谷薯、蔬菜、大豆及坚果的摄入不足比例呈升高趋势(Z谷薯=17.839、Z蔬菜=11.579、Z大豆及坚果=7.749,P均<0.001);水果、畜禽肉、蛋类、乳类的摄入不足比例呈下降趋势(Z范围:-19.991~-2.764,P范围:<0.001~0.006);人群中盐、酒类摄入过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糖类摄入过量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Z盐=-20.899、Z酒=-12.460、Z糖=6.791,P均<0.001);除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人群外(β=0.005,P=0.520),其余分组人群的膳食多样化评分(DDS)都呈上升趋势(β范围0.025~0.058,P均<0.001).结论 贵州省18岁及以上居民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虽然膳食多样化评分有所上升,但仍需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营养健康干预,以提高其膳食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小红参对高胆碱膳食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研究小红参对高胆碱饮食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高胆碱膳食(CHO)组和小红参干预(RY)组,连续给药6周后,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测定小鼠肠内粪便的肠道菌群组成,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肠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CHO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CHO组相比,RY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微生态得到改善;RY组中 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tobacillus 和 Bifidobacterium 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 CHO 组,RY 组中 Desulfovibrio 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HO组,RY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也高于CHO组.结论:小红参可以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为小红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与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比较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骏枣与灰枣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枣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与枣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微生物角度研究枣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叶城骏枣与灰枣土壤养分、枣营养品质指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优势门属微生物进行冗余分析,研究枣营养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含量显著不同;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 TN(全氮)值,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AN(速效氮)值.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示,骏枣土壤微生物在细菌水平上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薄壁杆菌属(Gracilibacillus)、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等溶磷微生物、固氮微生物等功能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和占比较高,差异显著;枣营养品质,尤其是不可溶膳食纤维、Fe、K、Zn的含量差异明显.而不可溶膳食纤维、K、蔗糖含量与TP(全磷)、OM(有机质)存在显著负相关;Fe、Zn含量与薄壁杆菌属、芽胞杆菌目等九类功能微生物存在显著正相关;Mg、可溶性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Paenibacillaceae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的枣营养品质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具有密切的联系,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也影响着枣果的营养品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