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应用股骨侧三种固定方式的近期临床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中股骨侧分别应用可吸收交叉钉、带鞘挤压钉和悬吊固定3种固定方式,胫骨侧均应用带鞘挤压钉予以固定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资料完整的承德医学院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并行手术治疗3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股骨侧固定3种固定方式分别为可吸收交叉钉(可吸收交叉钉组)125例、带鞘挤压钉(带鞘挤压钉组)112例和悬吊固定(悬吊固定组)136例。随访时间(13.96±1.42)月;应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对其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3组间不同时间段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样本手术时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感染、粘连、僵硬、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手术前、后膝关节评分比较:Lysholm评分:术前可吸收交叉钉组(65.98±1.37)分、带鞘挤压钉组(66.13±2.13)分、悬吊固定组(65.76±1.55)分;术后3个月可吸收交叉钉组(80.14±2.02)分、带鞘挤压钉组(79.70±1.98)分、悬吊固定组(79.84±1.86)分;术后12个月可吸收交叉钉组(94.56±2.35)分、带鞘挤压钉组(94.96±1.34)分、悬吊固定组(94.40±3.15)分;同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内=17584.14, P<0.001),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组间=2.65, P=0.072),3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走势无统计学意义( F交互=1.28, P=0.277)。IKDC评分:术前可吸收交叉钉组(62.02±1.43)分、带鞘挤压钉组(61.95±0.82)分、悬吊固定组(62.25±2.05)分;术后3个月可吸收交叉钉组(77.99±2.18)分、带鞘挤压钉组(78.13±2.02)分、悬吊固定组(77.97±2.24)分;术后12个月可吸收交叉钉组(92.68±3.21)分、带鞘挤压钉组(93.25±2.04)分、悬吊固定组(92.96±3.11)分;同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内=18 338.15, P<0.001),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组间=0.91, P=0.402),3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走势无统计学意义( F交互=0.98, P=0.419)。(3)手术时间比较:可吸收交叉钉组(99.04±18.01)min、带鞘挤压钉组(112.88±19.79)min、悬吊固定组(83.81±16.69)mi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9.74, P<0.001),进一步3组间两两比较,悬吊固定组用时较其他两组最短(均 P<0.001)。 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的ACLR近期疗效方面3种不同的股骨侧固定方式未见明显差异,且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感染、粘连、僵硬、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从手术用时来看,悬吊固定组用时最短,简单易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自体移植物直径术前评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时自体移植物的直径对重建效果至关重要。建议自体移植物直径至少为8 mm,以避免移植肌腱再次断裂。腘绳肌腱自体移植物因其与ACL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更少的并发症和更好的中远期疗效而广受欢迎。但是肌腱的长度和直径无法控制,增加了术中手术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对从自身个体数据测量、术前多排CT及CT三维重建成像检查、术前超声检查、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等方面来预测移植物直径的最新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术前移植物直径评估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进行术前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年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收治的13例ACL损伤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6~27岁[(18.5±3.0)岁]。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术中行膝关节纯侧位透视,联合四格法精确定位股骨隧道。比较术前(或伤前)和术后3,6,12,24个月膝关节KT1000患健侧差值(KT1000-ssd)、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Marx活动量表评分及患健侧伸屈膝最大抗阻力比值。每次随访时记录运动员是否重返赛场、重返赛场时间及再损伤情况。评估术后24个月患膝MRI中ACL移植物的信号强度比(SIR)。结果:13例运动员均获随访24~33个月[(25.8±2.7)个月]。术前膝关节KT1000-ssdⅠ度7例,Ⅱ度5例,Ⅲ度1例;术后3,6个月膝关节KT1000-ssd 0度12例,Ⅰ度1例;术后12,24个月膝关节KT1000-ssd 0度13例。术前患膝轴移试验Ⅰ度8例,Ⅱ度5例;术后3个月患膝轴移试验0度11例,Ⅰ度2例;术后6,12,24个月患膝轴移试验0度12例,Ⅰ度1例。术后3,6,12,24个月IKDC主观评分分别为(68.0±4.3)分、(84.7±7.9)分、(94.6±3.3)分、(96.5±1.8)分;术后6个月开始,IKDC主观评分较术前的(48.3±25.0)分显著提高( 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63.4±6.6)分、(80.1±6.5)分、(93.8±4.6)分、(96.5±2.4)分;术后6个月开始,Lysholm评分较术前的(47.5±29.4)分显著提高( 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Marx活动量表评分分别为(7.4±0.5)分、(13.8±0.7)分、(14.6±0.8)分、(15.0±0.7)分,均较伤前的(16.0±0.0)分显著降低( 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患健侧伸膝最大抗阻力比值分别为0.60±0.10、0.85±0.08、0.91±0.06、0.97±0.04。术后6个月开始,患健侧伸膝最大抗阻力比值较术前的0.57±0.18显著提高( 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患健侧屈膝最大抗阻力比值分别为0.64±0.09、0.82±0.06、0.89±0.04、0.94±0.06;术后6个月开始,患健侧屈膝最大抗阻力比值较术前的0.60±0.12显著提高( P均<0.01)。术后12个月13例运动员均重返赛场,重返赛场时间为术后5~12个月[(8.7±1.9)个月]。术后24个月13例运动员均未出现ACL再次损伤。术后24个月患膝MRI中ACL移植物的SIR值为1.80±0.20。 结论: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ACL损伤,6个月内可显著改善运动员膝关节稳定性、主观功能、运动能力及肌肉力量,在12个月内使其重返赛场,并促进移植物早期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骨龄评估的经骺板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治疗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骺板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治疗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10例手术治疗的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资料,男6例,年龄(14.2±1.4)岁(范围13~15岁),骨龄13~15岁;女4例,年龄(12.4±1.2)岁(范围11~13岁),骨龄11~13岁。病程(8.3±5.3)个月(范围3~48个月)。术前行左手及腕部X线片评估骨龄,术前及随访行双下肢全长X线片评估双下肢长度及力线,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KT-1000评估关节松弛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术中关节镜检查前十字韧带、内外侧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状况。关节镜下行经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双侧骺板单束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移植物使用自体腘绳肌肌腱。术后佩带长腿伸膝位支具,术后1个月拆除支具,开始主动活动锻炼。手术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的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10例关节镜检查提示前十字韧带均为完全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1例。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3)年(范围2~5年)。1例术后1年出现韧带再损伤,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阳性,余9例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76.1±8.2)分提高至(95.8±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3, P=0.024),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从术前(4.3±0.9)分提高至(8.3±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1, P=0.033)。9例中有1例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弱阳性,KT-1000侧侧差值>3 mm,余8例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KT-1000侧侧差值为(1.7±0.7)mm。10例关节活动度与健侧相比受限均<5°。站立位下肢全长X线片示双下肢未出现长度及角度畸形。 结论:对青少年(男骨龄≥13岁;女骨龄≥11岁)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双侧经骺板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十字韧带股骨直接纤维止点重建的力学特征及近期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股骨直接纤维止点重建的有限元特征及近期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ACL股骨直接纤维止点双束重建的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0.5±4.6)岁(范围18~50岁)。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生完成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直接纤维止点双束ACL重建手术。通过术后有限元分析、术中Pivot shift试验及Lachman试验、手术前后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 Committee,IKDC)评分、Lyshlom评分、KT-2000侧侧差值、术后膝关节CT三维重建、膝关节MRI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移植物的状态及临床疗效。结果:有限元分析中髌骨应力集中在髌尖区域,健侧最大值为(1.62±0.07)MPa、患侧最大值为(1.64±0.02)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2, P=1.22);股骨滑车区域应力集中在上极,健侧最大值为(0.73±0.15)MPa、患侧最大值为(0.72±0.14)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9, P=0.93)。重建后即刻Pivot shift试验均转为阴性,Lachman试验1例Ⅰ度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术后CT三维重建示股骨隧道位于ACL股骨止点直接纤维足印区,术后2年MRI矢状面抑脂像示ACL双束呈均匀低信号、连续性及走行良好。Lysholm评分由术前(56.5±3.6)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61.9±3.2)分、术后2年的(88.5±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24.72, P<0.001);IKDC评分由术前(48.3±2.8)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58.0±2.0)分、术后2年的(92.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 256.66, P<0.001);KT-2000侧侧差值由术前(5.6±0.7)mm降低至术后3个月的(1.6±0.5)mm、术后2年的(1.5±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9.14, P<0.001)。 结论:ACL股骨直接纤维止点双束重建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力学环境,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移植物加用高强度编织线与否的临床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时移植物加用高强度编织缝线与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2018年收治的40例后交叉韧带断裂并进行韧带重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自体腘绳肌移植物中是否加用Arthrex AR-7200(Arthrex,Naples,FL,USA)编织缝线分为试验组(17例)和对照组(23例),以后抽屉试验(posterior drawer test,PDT)作为膝关节稳定性的评价标准,以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作为膝关节功能性评价标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术后1年试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评价结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前膝关节评价结果。结果:膝关节功能性方面: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年Lysholm评分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为64(40,81)、84(73,87)分,对照组分别为68(48,78)、80(70,90)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535、-3.576, P值分别为0.011、<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年Tegner评分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为2.0(1.0,2.5)、6.0(5.0,7.5)分,对照组分别为2.0(1.0,3.0)、6.0(4.0,7.0)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3.397、-4.122, P均<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IKDC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 Z值分别为-3.750,-4.234, P均<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后抽屉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 Z值分别为-3.674,-4.083, P均<0.01),并且试验组膝关节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 Z=0.156, P=0.039)。 结论:自体腘绳肌重建后交叉韧带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在移植物中放置高强度编织缝线更利于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中修复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早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later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LMPR)修复联合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治疗合并LMPR慢性撕脱损伤的ACL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LMPR慢性撕脱合并ACL撕裂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27.7±7.5)岁(范围17~45岁)。由同一术者施行胫骨隧道拉出式LMPR修复自体腘绳肌腱ACL解剖单束重建术,随访2年以上。根据二次关节镜下探查结果评估半月板愈合,根据Lysholm和Tegner评分评估膝关节主观功能,根据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和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客观稳定性,根据矢状面MRI上胫骨前移距离评估股骨-胫骨静态位置关系。以术前胫骨前移距离进行分组,前移至少6 mm者(前移阳性组)18例,前移小于6 mm者(前移阴性组)15例,比较术前及术后2年两组患者胫骨前移距离及其降低程度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7.5±4.0)个月(范围24~39个月)。LMPR完全愈合23例(70%)、部分愈合9例(27%)、不愈合1例(3%)。Lysholm评分由(60.4±13.6)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82.7±11.1)分、术后2年的(91.4±9.1)分( F=155.996, P<0.001);Tegner评分由3(2,5)分[ M( P25, P75)]提高至术后1年的4(3,5)分、术后2年的6(4,6)分(χ 2=47.791, P<0.001)。KT-1000侧侧差值由(9.1±3.3)mm降低至(2.0±1.7)mm( t=11.197, P<0.001);轴移试验由Ⅰ度10例、Ⅱ度20例、Ⅲ度3例改善至正常30例、Ⅰ度3例( U=5.161, P<0.001)。胫骨前移距离由(5.7±3.9)mm减少至(3.5±3.2)mm( t=3.530, P=0.001)。术后2年,前移阳性组的胫骨前移由(8.7±1.8)mm下降至(5.0±3.3)mm( t=4.765, P<0.001),前移阴性组的胫骨前移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00, P=0.695)。前移阳性组胫骨前移下降幅度为(3.7±3.3)mm,大于前移阴性组的(0.3±2.8)mm( t=3.115, P=0.004)。 结论:胫骨隧道拉出式LMPR修复联合ACL重建术治疗合并LMPR慢性撕脱损伤的ACL撕裂,术后2年半月板愈合率高;膝关节主观功能及客观稳定性提高,能够有效改善术前胫骨前移≥6 mm患者的股骨-胫骨静态位置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斜方肌下束转位联合自体腘绳肌腱桥接治疗后上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改良斜方肌下束转位联合自体腘绳肌腱桥接治疗后上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采用全关节镜下改良斜方肌下束转位联合自体腘绳肌腱桥接治疗后上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59例,男11例、女48例;年龄(66.70±6.10)岁(范围55~79岁)。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上举、前屈、体侧外旋、外展外旋和内旋角度,术前、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术后3、6和12个月行MR检查评估肩袖愈合及再撕裂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使用锚钉数量为(3.2±0.5)枚。随访时间为(15.9±5.7)个月。体侧外旋角度由术前12.0°±19.4°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35.3°±19.6°,外展外旋角度由术前33.4°±22.4°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43.4°±23.1°,外展角度由术前121.7°±47.9°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6.4°±40.6°,前屈上举角度由术前117.6°±45.8°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9.5°±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肩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4.8±1.8)分、(2.3±1.3)分、(1.6±1.3)分和(0.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4.868, P<0.001);ASES评分分别为(42.0±14.9)分、(59.2±6.3)分、(61.2±12.5)分和(71.7±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7.287, P<0.001);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54.3±17.1)分、(41.6±9.6)分、(52.1±13.3)分和(76.4±1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4.082, P<0.001)。1例患者取肌腱处出现局部皮下血肿,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未发生肩关节感染、关节僵硬、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出现移植物完全撕裂、7例移植物部分撕裂,再撕裂发生率为15.3%。 结论:全关节镜下改良斜方肌下束转位联合自体腘绳肌腱桥接治疗后上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术后肩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及功能评分改善,手术并发症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MRI测量腘绳肌肌腱横截面积预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移植物直径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MRI测量的腘绳肌(半腱肌+股薄肌)肌腱横截面积预测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中移植物直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4股腘绳肌肌腱单束ACLR患者的术前膝关节MRI图像,共265例。根据术中移植物直径将患者分为移植物直径≥8 mm组(129例)和移植物直径<8 mm组(136例)。在术前MRI横断面图像股骨内外髁最大层面测量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的横截面积,将两者相加获得腘绳肌肌腱横截面积。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移植物≥8 mm组与移植物<8 mm组间各肌腱横截面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肌腱横截面积与术中移植物直径的相关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肌腱横截面积中对术中移植物直径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其预测术中移植物直径≥8 mm的效能。 结果:术中测量移植物直径为7.5(7.5,8.0)mm。移植物直径≥8 mm组腘绳肌肌腱横截面积为(21.4±4.6)mm 2,移植物直径<8 mm组腘绳肌肌腱横截面积为(15.6±3.7)mm 2。移植物直径≥8 mm组和移植物直径<8 mm组间半腱肌、股薄肌、腘绳肌肌腱横截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26、-10.29、-11.47, P<0.001)。术中移植物直径与半腱肌、股薄肌、腘绳肌横截面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 P<0.001)、0.58( P<0.001)、0.62(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腘绳肌肌腱横截面积是预测术中移植物直径的影响因素(OR=1.45,95%CI 1.32~1.59, P<0.001)。腘绳肌肌腱横截面积预测术中移植物直径≥8 mm的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 0.792~0.885),临界值为20.0 mm 2,灵敏度为0.581,特异度为0.941。 结论:术前MRI测量腘绳肌肌腱横截面积可用于预测自体腘绳肌移植物直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前十字韧带损伤治疗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导致患者膝关节不稳定、阻碍重返运动并引发创伤性关节炎,一直是临床诊治和运动医学研究的重点。美国骨科医师协会于2022年8月在《ACL损伤治疗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基础上更新并发布了《ACL损伤治疗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新版指南涉及ACL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并依据循证证据的等级,提出8条推荐与7条可选的诊治建议。与2014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不再推荐异体移植物,将ACL损伤后的重建时间从原来的伤后5个月提前到伤后3个月,新增了ACL重建时可以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或前外侧关节外肌腱固定,对ACL修补不予推荐。该新版指南与中国《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诊疗循证指南(2022版)》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指南均推荐诊断时需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早重建、采用自体骨-髌腱-骨或腘绳肌腱移植物、可选择单束或双束重建。美国骨科医师协会的新版指南依据国外循证证据制定,对国内医生关注的人工韧带、骨隧道制作技术与康复方案并未给出明确的推荐建议。因此,国内医生诊治ACL损伤时,在遵循美国新版指南的基础上还需结合中国患者的特点、临床实践与国内相关指南,提高和完善国内ACL损伤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