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侧或右侧原位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系统血运重建后的血流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两侧原位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系统血运重建后的血流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363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左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LIMA-LAD)和右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RIMA-LAD)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不同动脉移植血管分为左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LIMA-LAD组,329例)和右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RIMA-LAD组,34例)。术前行经胸乳内动脉超声检查,术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和舒张期血供比例(DF值)等参数,术后1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术前右侧乳内动脉相较于左侧直径更粗、流量更大、搏动指数更优( P<0.05)。吻合于前降支系统后,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流量、搏动指数和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右侧骨骼化获取的原位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并未体现出血流量增加的优势。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术中左或右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方面均明显改善( P<0.001)。考虑到两组间年龄因素差异巨大,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再次比较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组间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LIMA-LAD组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313例,其中4例存在不同程度问题。RIMA-LAD组34例均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1例提示远端显影浅淡,余者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在术后冠状动脉CTA完成率( P=0.381)和旁路移植血管失败率( P=0.4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术中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均显著改善。尽管术前右侧乳内动脉血流参数优于左侧,但吻合于前降支靶血管后两组在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骼化获取的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的血流量优势并未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智能在儿童骨龄影像评估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龄评估是儿科放射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传统的骨龄评定方法要求放射科或者内分泌科医生对少儿非优势侧手腕部X线图像进行人工判读,这种评定方法存在判读过程耗时长、结果不稳定等问题。因此,亟须一种自动评估骨龄的方法来辅助临床诊断。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空前发展,各种骨龄相关计算机人工智能辅助评估系统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对以往具有代表性的基于人工智能的骨龄自动评估系统研究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骨龄自动评估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骼肌质量和功能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骨骼肌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日友好医院慢阻肺多学科协作组符合稳定期慢阻肺纳入标准的220例患者为病例组。两组对照分别为同年龄段、同性别的社区健康者(社区对照组,220例)和年龄20~40 岁的健康体检者(体检对照组,220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身体成分,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生活资料等相关因素并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与社区对照组或与体检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体脂率( Z=-10.037, t=-8.411)、去脂体质量指数( Z=-8.165, Z=-7.856)、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 t=-7.158, t=-11.989)等均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2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中,符合肌肉衰减征诊断者51例(23.2%),其中男24例,占男性患者的18.3%(24/131);女27例,占女性患者的30.3%(27/89)。男女患者肌肉衰减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97, P=0.038)。慢阻肺合并肌肉衰减征患者中,年龄≥75岁(χ 2=15.746, F=14.048)、女性( Z=5.805, t=2.672)、家庭人均月收入<2 500元( Z=-4.291, t=-4.789)、慢阻肺的全球倡议分级Ⅳ级(χ 2=22.644, F=3.905)、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分级4级(χ 2=12.475, F=4.369)、未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 Z=-4.239, Z=-2.474)、不运动(χ 2=14.786, F=3.402)、能量及蛋白均不足(χ 2=40.531, F=10.529)者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和握力水平均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110~268(228±38)m,仅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分级4级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更短( F=3.468, P<0.05)。 结论: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身体成分受损,且会进一步影响机体功能,建议常规评估中纳入身体成分及功能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与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肌酐胱抑素C比值(creatinine/cystatin C,Cr/CysC)与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关系,为评估糖尿病患者骨折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216例,根据是否合并骨折分为骨折组(56例)和无骨折组(160例)。收集两组基线资料、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影像学资料,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Cr)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并计算两者比值,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等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影响因素,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评价Cr/CysC与糖尿病骨折风险间的关系。 结果:两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有42组配对成功(每组42例),匹配后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折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129.13±37.51)ng/ml、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97.50±23.80)U/L较无骨折组(108.41±29.33)ng/ml、(84.35±25.66)U/L高;Cr/CysC(0.87±0.15)、四肢骨骼肌量(19.58±3.99)kg较无骨折组(0.99±0.21)、(21.81±4.38)kg低(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四肢骨骼肌量( OR=0.865,95% CI 0.761~0.985)、Cr/CysC( OR=0.048,95% CI 0.002~0.933)为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保护因素;ALP( OR=1.023,95% CI 1.002~1.044)、AGEs( OR=1.022,95% CI 1.006~1.039)糖尿病合并骨折的危险因素(均 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Cr/CysC与糖尿病合并骨折间呈显著非线性关系( P<0.05)。 结论:Cr/CysC与糖尿病患者骨折发生相关,可作为糖尿病合并骨折发生的潜在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LRP4-ab)阳性在成人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总结LRP4-ab阳性MG患者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MG数据库中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入库的成人MG(起病年龄≥18岁)患者共355例,采用商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其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采用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方法检测LRP4-ab。回顾性分析其中LRP4-ab阳性MG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并与同期入库的LRP4-ab阴性MG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55例成人MG患者中,有13例(3.7%)患者血清LRP4-ab阳性,且均同时AChR-ab阳性;男女性别比为2.3∶1,平均起病年龄54岁。其中5例行胸腺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胸腺瘤,2例为胸腺增生。LRP4-ab阳性和阴性MG患者在起病症状、AChR-ab滴度、球肌无力、呼吸肌无力、胸腺瘤和病情最重时的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临床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RP4-ab阳性MG患者中MGFA分型为Ⅲ型者(病情最重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13和26.9%(7/26), P=0.08]。13例LRP4-ab阳性患者经治疗后,10例病情缓解,3例临床明显改善,与LRP4-ab阴性患者无明显差异。 结论:本组MG患者的LRP4抗体阳性率为3.7%,LRP4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骨龄评估的经骺板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治疗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骺板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治疗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10例手术治疗的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资料,男6例,年龄(14.2±1.4)岁(范围13~15岁),骨龄13~15岁;女4例,年龄(12.4±1.2)岁(范围11~13岁),骨龄11~13岁。病程(8.3±5.3)个月(范围3~48个月)。术前行左手及腕部X线片评估骨龄,术前及随访行双下肢全长X线片评估双下肢长度及力线,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KT-1000评估关节松弛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术中关节镜检查前十字韧带、内外侧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状况。关节镜下行经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双侧骺板单束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移植物使用自体腘绳肌肌腱。术后佩带长腿伸膝位支具,术后1个月拆除支具,开始主动活动锻炼。手术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的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10例关节镜检查提示前十字韧带均为完全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1例。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3)年(范围2~5年)。1例术后1年出现韧带再损伤,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阳性,余9例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76.1±8.2)分提高至(95.8±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3, P=0.024),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从术前(4.3±0.9)分提高至(8.3±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1, P=0.033)。9例中有1例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弱阳性,KT-1000侧侧差值>3 mm,余8例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KT-1000侧侧差值为(1.7±0.7)mm。10例关节活动度与健侧相比受限均<5°。站立位下肢全长X线片示双下肢未出现长度及角度畸形。 结论:对青少年(男骨龄≥13岁;女骨龄≥11岁)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双侧经骺板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增龄改变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外周血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外周血mtDNAcn是否可作为评估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416例,提取受试者的外周血mt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相对性mtDNAcn。内在能力评估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运动[摩尔斯跌倒评分(MFS)、生理衰弱表型(PFP)、肌少症问卷调查(SARC-CalF)、简易体能状况(SPPB)、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量表];活力[微量营养评估(MNA)、住院患者多维预后指数(MPI)量表];认知[简易智能评价(MMSE)量表];心理[抑郁评估(GDS)、焦虑自评(SAS)量表]、感觉功能[疾病累积评分-共病指数(CIRS-CI)量表];评估体成分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躯体各部位脂肪,包括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计算脂肪指数(FMI)和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校正性别、体质指数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mtDNAcn和年龄呈负相关( r=-0.176、-0.144,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4 m步速、SARC-CalF、MFS、MNA、MMSE、MPI及其子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能状态问卷(SPMSQ)的评分有相关性( r=0.171、-0.207、-0.163、0.221、0.184、-0.210、0.241、-0.269,均 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后,mtDNAcn与4 m步速、MFS、MNA、MPI、SPMSQ评分仍显著相关( r=0.170、-0.170、0.148、-0.242、-0.188,均 P<0.05)。此外,进一步分析mtDNAcn与体成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有相关性( r=0.168、0.143、0.175、0.116、0.199,均 P<0.05),校正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仍显著相关( r=0.126、0.131、0.127,均 P<0.05)。且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年龄、步速、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MFS、PFP、MNA、MPI评分显著相关( β=-0.191、0.156、0.126、0.131、0.125、-0.119、-0.145、0.151、-0.171,均 P<0.05)。 结论:mtDNAcn与躯体功能、衰弱、营养、跌倒、认知及体成分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人体内在能力的运动及活力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源性微粒及lactadherin蛋白与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及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研究骨骼肌源性微粒(skeletal muscle derived microparticles,SKMPs)及其清除蛋白Lactadherin在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外周血的变化水平及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共44例年龄(72.87±13.9)岁的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骨折组,同时期40例健康人群为无骨折组;应用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骨折组和无骨折组的凝血酶生成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评估高凝状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中SKMPs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骨折组、无骨折组外周血中MPs清除蛋白lactadherin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44例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33例(75%),转子间骨折11例(25%)。髋关节周围骨折组外周血中SKMPs浓度:175.73个/μl;骨折术后组124.28个/μl;无骨折组90.69个/μl。髋关节周围骨折组ACT为(377.5±76.2)s,骨折术后组ACT为(498.1±97.1)s,无骨折组ACT为(505.7±44.0)s;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骨折患者SKMPs计数与ACT值间存在线性关系( r=-0.52, P<0.001);骨折术后组外周静脉血中SKMPs浓度与ACT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P>0.05);髋关节周围骨折组lactadherin蛋白浓度:2 779.61 pg/ml;骨折术后组1 985.38 pg/ml;无骨折组1 651.19 pg/ml。Lactadherin浓度与SKMPs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 结论:SKMPs在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高凝状态起到一定作用;lactadherin的失代偿可能是造成髋关节骨折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频生物电阻抗与双能X线法在进展期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肌肉量评定一致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多频生物电阻抗(BIA)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方法测定进展期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骨骼肌量的一致性,进而为临床准确评估肌少症提供依据。方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进展期老年CKD患者接受手握力及步行速度等运动能力评定,以及DXA和多频BIA法测量身体肌肉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Bland-Altman分析及Kappa一致性检验评定两种肌肉测定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7例老年CKD患者,年龄(70.7±6.1)岁,体质指数为(24.6±3.5)kg/m 2,男性41例(61.2%),平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27.7±12.7)ml·min -1·1.73m -2。BIA和DXA测定各节段肌肉量及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的组内相关系数0.81~0.90。Bland-Altman分析得出BIA较DXA方法高估患者肌肉量,ASMI平均差值为(0.44±0.13)kg/m 2。此外,两种测定方法对于肌肉量减少判断呈现中度一致性(Kappa=0.47)。 结论:多频BIA和DXA两种测定方法对于进展期老年CKD患者肌肉量评估具有较良好的一致性,但多频BIA较DXA方法高估老年CKD患者肌肉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少症与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多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肌少症与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多血管疾病(PVD)之间的关系。方法: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治疗的2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原发性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及是否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外周动脉疾病(PAD)]。检测血常规。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身体组分。肌少症的诊断标准为:男性为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7.01 kg/m 2,女性为ASMI<5.42 kg/m 2。PVD定义为在至少2个主要血管(颈部血管、脑血管、冠状动脉、下肢外周动脉)区域中出现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根据上述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无PVD组(47例)和PVD组(208例)。2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 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VD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无PVD组相比,PVD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8.33±10.05)和(58.89±10.89)岁]、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2.56±8.67)和(9.48±7.29)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0.2%(146/208)和42.6%(20/47)]、PAD患病率[分别为82.7%(172/208)和29.8(14/47)]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1.8%(87/208)和29.8%(14/47), P=0.12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中PAD[OR值(95%CI)为46.792(13.736~159.404)]、冠心病[OR值(95%CI)为40.537(7.320~224.488)]、原发性高血压[OR值(95%CI)为5.533(1.747~17.523)]、肌少症[OR值(95%CI)为3.230(1.069~9.758)]是PVD的危险因素(均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中肌少症为PVD血管病变部位数量的影响因素[OR值(95%CI)为7.024(1.711~28.826), P=0.007]。 结论:肌少症是糖尿病足患者PVD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