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患者自我同情评估及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对自我同情的概念、癌症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常用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提高癌症患者自我同情的干预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更有效地发挥自我同情对癌症患者的正向促进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自我同情、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自我同情、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并分析自我同情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旨在为降低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7月—2023年2月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自我同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54.64±12.63)分,自我同情总分为(89.36±12.81)分,病耻感总分为(45.15±9.73)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病耻感呈负相关( r=-0.539, P<0.01),与自我同情呈正相关( r=0.434, P<0.01);自我同情与病耻感呈负相关( r=-0.583, P<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自我同情在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1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66%。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社会支持、自我同情负向预测病耻感,且自我同情在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起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现状及其与自我同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现状,并探讨其与自我同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4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病耻感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与自我同情的关系。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结果:225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总分为(56.47±16.72)分,条目均分为(2.01±0.60)分;自我同情量表总分为(86.46±12.79)分,条目均分为(3.33±0.4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总分与自我同情量表总分呈负相关( 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同情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P<0.01),可独立解释自我病耻感13.1%的变异(Δ R2=0.131, P<0.001)。 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自我同情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可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同情以减轻其自我病耻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生主观社会地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同情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学生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SSS)与心理健康(抑郁、焦虑、心盛)的关系,并检验自我同情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中文版、自我同情量表、病人健康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心盛量表,于2021年12月对2 44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运用多层回归分析检验自我同情在SSS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SSS[(5.32±1.46)分]与抑郁[5.00(3.00,8.00)分]和焦虑[3.00(1.00,6.00)分]呈负相关( r=-0.166,-0.128,均 P<0.01),与心盛[(40.69±8.45)分]呈正相关( r=0.242, P<0.01);自我同情[(86.63±13.16)分]与抑郁和焦虑呈负相关( r=-0.538,-0.511,均 P<0.01),与心盛呈正相关( r=0.543, P<0.01)。(2)多层回归分析显示,SSS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 β=-0.065, P<0.001),正向预测心盛( β=0.157, P<0.001);自我同情在SSS与抑郁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β=0.055, P<0.01),SSS与抑郁的负向关系随着自我同情增高而下降;自我同情在SSS与心盛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β=-0.037, P<0.05),SSS与心盛的正向关系随着自我同情增高而下降。 结论:SSS可以预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自我同情在SSS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可以缓解低SSS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社区医务人员同情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社区医务人员同情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10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职业生命质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上海2个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的213名医务人员开展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状态的医务人员的同情疲劳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同情疲劳的3个维度中,213名医务人员同情满意得分为33.00(28.25,37.75)分,超临界值者141人(66.20%);职业倦怠得分为26.00(21.50,30.50)分,超临界值者96人(45.07%);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为25.00(20.50,29.50)分,超临界值者192人(9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0 h者相比,污染区工作日均时长>8 h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 OR=7.787,95% CI:1.127~53.820, P<0.05);与工作较满意者相比,较不满意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 OR=6.209,95% CI:1.474~26.157, P<0.05);与压力一般及较小者相比,压力较大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 OR=2.567,95% CI:1.228~5.366, P<0.05);与自信心很高者相比,自信心偏低、自信心较高者的同情疲劳程度均较高( OR=13.519,95% CI:3.394~53.848; OR=3.462,95% CI:1.038~11.548;均 P<0.05);与领悟社会支持感高者相比,领悟社会支持感低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 OR=2.071,95% CI:1.027~4.175, P<0.05)。 结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医务人员同情疲劳状况待改善,应重点关注污染区日均工作时长较长、工作满意度较低、工作压力较大、一般自我效能感较差、领悟社会支持较差者的同情疲劳状况,及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护士心理授权与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发生现况,分析心理授权对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应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中文版专业生命质量量表和心理授权量表对1 00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授权与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关系。结果:同情心疲乏检出率为93.0%(935/1 005),轻度同情心疲乏为53.8%(541/1 005),中度为22.7%(228/1 005),重度为16.5%(166/1 005);同情心疲乏三维度得分:同情满意(34.15 ± 5.53)分,职业倦怠(23.96 ± 5.10)分,二次创伤压力(23.73 ± 5.92)分;同情心疲乏程度与心理授权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 r值为-0.468~-0.094, 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工作影响[比值比( OR)值为1.095,95%置信区间( CI)0.094~0.236, P<0.01]、自我效能( OR值为0.920,95% CI-0.250~-0.054, P<0.01)及工作意义( OR值为0.820,95% CI-0.431~-0.240, P<0.01)是影响同情心疲乏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护士以轻度同情心疲乏程度为主,主要表现为二次创伤压力。工作影响得分越高的护士,越有高程度同情心疲乏的可能,而工作意义及自我效能得分越高的护士,越有低程度同情心疲乏的可能。建议护理管理者针对护士已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同情心疲乏开展及时的干预与管理,如提升护士对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知水平,并在注重工作影响感知水平的同时避免增加工作负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我关怀干预在护士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自我关怀干预在护士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我国护士自我关怀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OVID、Medline、EBSCO、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自我关怀干预在护士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及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自我关怀干预内容以正念干预为主,干预形式包括单次自我关怀课程培训和一定周期的自我关怀项目。自我关怀干预可以降低护士的压力与倦怠水平,提升护士的正念和自我同情水平。结论:自我关怀干预在护士中应用效果良好,未来可基于我国国情开发本土化的护士自我关怀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接纳承诺疗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灵活性、自我同情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灵活性、自我同情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为开展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7—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照顾者8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主要照顾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接纳承诺疗法。于干预前、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AAQ-Ⅱ)、自我同情量表简化版(SCS-SF)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2组主要照顾者的干预效果。结果:71名主要照顾者完成干预和随访,其中对照组36名,干预组35名。干预前,2组主要照顾者AAQ-Ⅱ、SCS-SF、焦虑亚量表(HADS-A)、抑郁亚量表(HADS-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的AAQ-Ⅱ得分分别为(19.63 ± 2.59)、(19.12 ± 2.20)分,低于对照组的(23.14 ± 2.49)、(22.56 ± 2.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83、6.25,均 P<0.01);干预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的SCS-SF得分分别为(39.34 ± 2.68)、(39.89 ± 2.81)分,高于对照组的(36.69 ± 3.08)、(37.72 ± 2.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6、-3.49,均 P<0.01);干预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的HADS-A、HADS-D得分分别为(9.31 ± 1.95)、(9.09 ± 1.60)分和(8.80 ± 2.15)、(8.54 ± 1.75)分,低于对照组的(11.42 ± 1.50)、(11.03 ± 1.70)分和(10.11 ± 1.92)、(10.03 ± 1.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1~5.10,均 P<0.01)。2组的AAQ-Ⅱ、SCS-SF、HADS-A和HADS-D得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42~37.90,均 P<0.05)。 结论:接纳承诺疗法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自我同情水平和心理灵活性,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患关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影响医患关系的相关因素,探索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和缓解医患矛盾的干预策略。方法:2019年1—5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40例患者和130名医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情况的问卷调查;利用关键人物访谈方法,对当地卫生管理部门领导、医院管理层、医师代表进行访谈,分析改善医患关系的干预策略。结果:当前医患关系总体和谐,但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客观存在。被调查医师和患者中,35.9%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和谐或非常和谐,24.3%认为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或非常紧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包括医疗体制、医疗费用、医疗技术和服务、患者期望、新闻舆论等;医患沟通现状总体良好,但不能忽视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医师忽视自我身份介绍、非语言沟通运用不熟练、医患沟通耐心不足、医师同情心不够等。结论:目前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患关系总体趋稳,但仍存在不和谐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体系建设、简化就医流程、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等,以推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正念及自我同情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青少年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具有明显遗传性,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焦虑已成为精神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正念水平和自我同情水平与抑郁和焦虑症状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正念认知治疗和自我同情练习可以有效的缓解青少年的抑郁焦虑。本文通过阅读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正念及自我同情水平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影响,以便今后能采用有效的干预方法让受抑郁焦虑困扰的青少年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