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自我表露理论指导的团体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心理负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团体自我表露指导的团体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心理负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162例,采用号码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赋权理论的团体自我表露指导自我表露理论指导的团体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脑卒中病人照顾者心理负担、生存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照顾者4 w与8 w后的心理负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性情绪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实施基于赋权理论的团体自我表露指导自我表露理论指导的团体护理后,可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与痛苦、困惑等负性情绪,在精力旺盛、处于快乐的正性情绪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手术室护士提高恢复体验水平、降低负性情绪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月选取4所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2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恢复体验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Hayes的SPSS-Process程序的模型6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270名手术室护士中男48名,女222名,年龄为(32.07 ± 5.27)岁,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负性情绪、痛苦表露、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42.36 ± 9.67)、(25.37 ± 11.25)、(38.13 ± 9.41)、(24.37 ± 4.57)分。不同年龄、职称、手术室工作年限、职位的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04~10.44,均 P<0.05)。恢复体验对负性情绪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 β=-0.268, P<0.001),直接效应为46.69%;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在恢复体验与负性情绪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独立中介效应分别为16.38%、30.31%,链式中介效应为6.62%。掌握体验和控制体验是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71~-2.11,均 P<0.05),放松体验和心理脱离是压力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2、-2.30,均 P<0.05),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均是负性情绪3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34~-2.13,均 P<0.05)。 结论: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是影响负性情绪的积极心理因素,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是二者间重要的心理机制。管理者应关注护士负性情绪,重视护士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降低负性情绪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我表露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自我表露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4 月 1 日~2023 年 4 月 30 日接受乳腺癌根治性切除的 11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完全随机化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 56 例,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自我表露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干预前后心理负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方式、HHI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自我表露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引导其积极应对疾病,提升希望水平,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自我表露理论的团体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表露理论的团队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科接受住院治疗的60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接受基于自我表露理论的团队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在干预前及干预5周后分别采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ZBI)、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负担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ZBI总分、个人负担及责任负担2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ZBI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ZBI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总分、心理、社会关系2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总分、社会关系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总分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3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我表露理论的团体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照顾者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