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氧治疗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高压氧治疗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4)与观察组( n=34)。2组患者均采取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血常规、脾脏缩小情况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VX)、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PVX)、脾静脉血流量(SVF)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胰高血糖素(GLU)水平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及Ⅳ型胶原(Ⅳ-C)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脾脏缩小情况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6)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有助于肝功能恢复,减轻肝纤维化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特征的Hassab手术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手术)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肝动脉灌注并改善肝功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普外科接受Hassab手术的9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plenic artery steal syndrome,SASS)诊断标准分为SASS组(40例)和非SASS组(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SASS组与对照组间术前和术中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第3天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的MELD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SASS组术后第7天的MELD评分为3.17±2.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8±2.31(P<0.05);SASS组术后第14天的肝固有动脉直径[(4.13±0.33)mm]和肝固有动脉流速[(50.83±3.85)cm/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85±0.34)mm、(47.55±3.05)cm/s](均P<0.05).结论 Hassab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肝动脉灌注并改善肝功能,将"肝硬化性SASS"的概念引入临床可以使更多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病人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手术(T IPS)与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EGVB患者 135 例,将采用T IPS治疗的患者纳入T IPS组(93例),将采用PTVE治疗的患者纳入PTVE组(42 例).于术前和术后 1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和脾静脉流速(SVV)]以及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外周血WBC、RBC和PLT,PVD、PVV和SVV,以及AST、TBIL和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术前改善,且 T IPS 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 PTVE组减轻(均 P<0.05);两组患者WBC和PLT水平较术前升高,且T IPS组高于PTVE组(均 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PVD较术前降低,PVV和SVV较术前升高,且T IPS组PVD低于PTVE组,PVV和SVV高于PTVE组(均 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IP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TVE组(P<0.05).结论:肝硬化EGVB患者采用T IPS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患者外周血WBC和PLT,改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且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顽固性肝腹水伴Ⅱ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麝黄膏敷脐联合中药口服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麝黄膏敷脐联合中药口服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深圳市中医院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包括限钠、保肝、利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黄膏敷脐及口服利水软肝中药汤剂.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体质量、腹围、24 h尿量、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体质量、腹围、24 h尿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黄膏敷脐联合中药口服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猪脑死亡状态下肝脏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技术(CDFI)监测猪脑死亡状态下,肝脏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巴马香猪12头,应用改进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脑死亡状态12 h.脑死亡前为对照组,脑死亡后为实验组,于脑死亡前、死亡0、3、6、9h监测血压、心率及肝脏血流参数:门静脉流速(PV)、血流量(PVF)、肝动脉收缩期流速(S)、舒张期流速(D)、肝动脉阻力指数(RI)、肝动脉S/D值、肝动脉搏动指数(PI)、肝静脉流速(V).比较各组间差异及与血压、心率的相关性.结果 (1)脑死亡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对照组降低,脑死亡9h组收缩压与0h组相比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脑死亡3、6h组PV较对照组降低,脑死亡各组RI、S/D及PI较对照组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死亡组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收缩压与PV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脑死亡状态下,机体早期表现为持续低血压;早期肝脏血流动力学即有明显变化,低血压所致低灌注导致门脉流速减低较为显著,肝动脉流速及相关阻力参数增高,肝动脉的相关阻力参数对肝脏早期病生理的改变较肝动脉流速更为灵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硬化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硬化是由于长期反复的肝细胞慢性炎症、肝纤维化,最后发展为以假小叶形成为主的肝脏病理性改变.肝硬化形成后由于肝细胞的解毒功能、合成功能、分泌功能、血流动力学等功能障碍,导致远隔肝脏的相应脏器发生形态学、病理生理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改变,形成一系列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门脉高压性胃病、肠道微生态紊乱等,而肠道微生态紊乱虽然没有显而易见的形态学改变,但其紊乱会引起肠道的继发感染、内毒素血症等,且加重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及肝脏炎症程度,故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紊乱成为肝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此进行深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长抑素、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系统性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24例,分别应用生长抑素(A组,n=68)、奥曲肽(B组,n=73)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基甘油(C组,n=83)治疗,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肝脏和系统性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在治疗24 h、48 h和72 h,A组和B组出血控制率分别为(67.7%、73.5%和91.2%)和(68.5%、72.6%和91.8%),均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50.6%、54.2%和80.0%),均P<0.05],A组和B组出血控制时间分别为(32.7±6.8)h和(33.8±8.0)h,均显著短于C组[(44.6±15.4)h,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三组门静脉内径(PVD)、血流速度(PVV)、血流量(PVF)和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显著减低,而在治疗后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A组和B组心率和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而C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增高.结论 生长抑素和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者,其机制可能为减少了心输出量和收缩内脏血管,从而降低了门静脉血流量和门脉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引导下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套扎术(EVL)联合生长抑素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EV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A组采用EVL治疗;B组在EVL前,开始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持续用药5 d.比较两组患者套扎术前止血、套扎术后止血、早期再出血及迟发再出血等情况.评价治疗前和治疗5d后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套扎术前止血率为36.6%(15/41),显著低于B组的58.5%(2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再出血率为17.1%(7/41),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和流量均升高(P<0.05).B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和流量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联合生长抑素对EVB患者,可提高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不加重门静脉高压,改善回肝血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0例为观察组,其中肝功能Child-Pauh分级A级28例,B级23例,C级19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愿意参与本研究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 脾静脉内径(DPV、DSV),门、脾静脉血流量(QPV、QSV),门、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VSV),计算DSV/DPV.结果 观察组肝硬化患者DPV、QPV、DSV、QSV、DSV/DPV大于对照组,VPV、VSV小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Child-Pauh分级的升高,DPV、DSV、QSV、DSV/DPV随之升高,VPV、VSV降低,各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硬化评估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