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相对含水量对蜜环菌生长特性及乌天麻种苗生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天麻种苗的存活率、产量、单重与土壤相对含水量(RWC)及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生长特性密不可分,研究土壤RWC对蜜环菌菌株生长特性及乌天麻种苗的影响,可为乌天麻良种繁育及乌天麻共生蜜环菌优良菌株筛选提供指导.该研究根据30 株蜜环菌菌株在活化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将其分为 4 类,再从每类蜜环菌菌株中筛选 2 株生长特性指标优的菌株与乌天麻米麻及阔叶树修剪枝进行箱式控水熟料栽培试验.结果发现具有根状菌索单轴分枝的蜜环菌菌株是与乌天麻共生的优良菌株,如第Ⅲ类、第Ⅳ类蜜环菌;土壤RWC对不同类型蜜环菌的生长特性指标,乌天麻种苗的存活率、产量、单重有显著影响;土壤RWC为 75%时,蜜环菌菌株生长速度、直径、分支数、生物量及乌天麻种苗存活率、产量、单重均最优,通过人为控制土壤的RWC,在大棚内将乌天麻米麻与优良蜜环菌菌株及阔叶树修剪枝伴栽可以获得优良的乌天麻种苗,为乌天麻的高效生产、米麻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云南省灯盏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灯盏花是云南重要的道地中药材,是云南省具有全产业链的"云药"大品种,被列为云南省"十大云药"和"五大天然系列"药物之一加以重点开发.该文主要从灯盏花良种繁育、种植、制剂开发及应用方面总结云南灯盏花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影响该产业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灯盏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山西省中药材种植业现状及战略发展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充分了解山西省中药材,特别是"十大晋药"中药材的品种分布和发展趋势,为全省中药材种植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也为探索山西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科学支撑.方法:依托县级中药材业务部门的调查数据及实地调研材料,结合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浑源综合试验站、运城综合试验站的抽样调查资料,对 2021 年山西省中药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山西省以连翘、黄芪等"十大晋药"中药材为代表的中药材区域布局基本形成,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产量产值稳定增加,但也存在道地优势开发不足、良种繁育推水平不足、产地初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数量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结论:应从资源保护利用、良种选育推广、生产标准规范、人才培育引进及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推进山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广东省野生与栽培何首乌资源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广东省野生和栽培何首乌资源现状,为何首乌资源和生产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各地的野生和栽培何首乌资源进行走访和现地调查,分析何首乌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利用现状.结果:广东省野生何首乌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但无大面积分布,难以大量采集和利用.当前,栽培资源分布在肇庆市、茂名市、云浮市和韶关市.肇庆市何首乌栽培期为2~3年,块根可供药用,蕴藏量约1.7×106kg;茂名市、云浮市新兴县和罗定市的何首乌栽培期为1年,块根用于生产保健食品或洗发水,蕴藏量约3.5×106kg;韶关市和云浮市云城区、郁南县栽培的何首乌计划2~3年后采收,药材质量尚待检测.何首乌藤茎和叶未作利用.结论:广东省何首乌资源的保护和生产现状堪忧.政府、科研工作者、企业、种植户之间需加强合作,推进何首乌野生资源保护、良种繁育、药材生产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新药研发、品牌推广等工作,促进广东省何首乌产业的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党参丛生芽诱导及不定根培养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及优化党参丛生芽及不定根培养体系.方法:以山西壶关党参组培苗为实验材料,以MS为基础培养基,研究6-BA对党参丛生芽及NAA对党参不定根诱导的影响,探索党参丛生芽及不定根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在固体MS培养基中6-BA浓度为0.3 mg/L时丛生芽诱导率最高,为90%,但丛生芽矮化现象严重;6-BA浓度为0.5 mg/L时,诱导率虽较低仅为62.5%,但丛生芽粗壮,生长良好;液体1/2 MS培养基中NAA浓度为0.5mg/L时,不定根生物量显著增加;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不定根继代培养,培养周期为24 d,较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周期(49 d)缩短了1/2.结论:建立了党参丛生芽及不定根快繁体系,为党参的良种繁育及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武陵山区玄参开花与传粉特性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研究武陵山区玄参开花与传粉的特性.方法 定株、定时观察记录玄参开花的群体、花序和花朵,统计其群体的开花物候期、开花动态及雌、雄蕊发育过程,采用分期授粉方式与套袋试验测定柱头熟性和自然异交率.结果 武陵山区玄参花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中旬,盛花期集中在8月下旬,持续时间约20 d.单株花期约16d,单株盛花持续时间为5~8d,通常在初花后4~6d进入盛花期.玄参的自然异交率达72.15%,属异花授粉植物,开花前花粉已经具有活力,柱头自开花至花冠萎蔫都有一定的活性,两者最佳可遇期为从开花4h到开花后24 h之内.结论 玄参开花与传粉特性的研究可为开展玄参集约化良种繁育及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哺乳动物中由精子RNA介导的跨代遗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飞速发展,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又重新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近年,哺乳动物获得性性状的跨代遗传现象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获得性性状的跨代遗传过程中,由环境压力导致的表观遗传信息经由生殖系在代际间传递.其中,在环境压力相关的表观遗传信息的建立及传递过程中,精子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RNAs)发挥关键作用,环境压力信息以sncRNAs的形式储存在成熟精子中,通过受精作用,精子sncRNAs参与胎儿原始生殖细胞基因组的表观遗传修饰,将表观遗传信息跨代传递,进而影响获得性性状相关的基因表达.本文主要综述了精子sncRNAs参与获得性性状跨代遗传的机制,为研究遗传性的代谢疾病、促进人类生殖健康及家畜良种繁育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公害黄连栽培技术体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连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临床应用广泛.但在黄连种植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威胁到用药者的生命安全,亟需进行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本文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简称GMPGIS)指导选地、结合土壤综合改良措施整地、良种繁育、合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概述黄连无公害栽培技术,为生产高质量黄连中药材提供指导,促进黄连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川芎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川芎为著名川产道地药材,为临床常用中药,栽培历史悠久,但川芎在栽培过程中仍存在盲目引种、苓种繁育不规范、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尤其农残和重金属镉超标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响川芎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是保障川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课题组基地生产数据,结合国内其他基地成功经验及文献调研,构建了川芎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基于GIS技术基地选址、土壤综合改良、良种的选育、合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为解决川芎镉超标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可促进川芎品质提升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兰州市中药材人工种植现状调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精品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6月-2018年12月,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通过电话与各区县农业局沟通、与有关乡镇政府联系和实地走访调查三种方式,对兰州市各区县中药材种植地中药材的品种、面积、产量和产值、栽培技术、加工方式等情况进行调研及统计,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材种植的合理化建议.结果与结论:2018年全年,兰州市共有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21种,种植总面积约51万亩,年产量达17万吨,年产值超17亿元,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移栽、覆膜或直接播种的形式,加工则以晾晒为主.兰州市人工种植中药材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特色品种突出、道地性得到保证、中药材种植与旅游相结合带动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达不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品种退化、基础研究落后、自然灾害严重等问题.建议兰州市应在加大宣传、扩大优势的同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展构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强良好农业规范(GAP)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力度,探索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开展中药材保险,保障种植产业的发展,以此促进兰州市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精品化种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