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 2020年南昌市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感染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南昌市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病情监测结果,以科学制订南昌市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方法:2016 - 2020年在南昌市南昌县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每年调查不少于1 000人份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粪便样本和25份土壤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土源性线虫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 ~ 9周岁儿童蛲虫卵,并对土壤样本进行钩蚴和人蛔虫卵鉴定。结果:南昌市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2016 - 2020年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93%(47/5 054),各年感染率分别为0.10%(1/1 000)、2.94%(30/1 021)、0.79%(8/1 008)、0.50%(5/1 002)和0.29%(3/1 023),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42%(21/5 054)、0.02%(1/5 054)和0.49%(25/5 054),轻度感染者占97.87%(46/47)。人群分布特征显示,不同文化程度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8.06, P = 0.00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 = 0.92、2.01、13.60,均 P > 0.05),其中初中文化人群感染率最高(1.84%,24/1 301)。钩蚴培养显示,美洲钩虫占90.48%(19/21);3 ~ 9周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土壤钩蚴和人蛔虫卵污染率均为0。 结论:南昌市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病情呈低度流行趋势,鞭虫和钩虫是今后南昌市重点关注土源性线虫虫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可自主搜寻寄主、杀虫速度快、对环境友好安全,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在害虫可持续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作为商品化的新型生物杀虫制剂在全球生产销售.然而,昆虫病原线虫的商品化需要高效的人工培养技术.由于昆虫病原线虫的专化性较强,一种成熟的商业化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需要根据线虫种类优化.除了优化现有技术,还需研发新的人工培养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和现状,详细介绍了活体培养技术和离体培养技术,讨论了影响昆虫病原线虫产量的主要因素,强调了优化人工培养技术并降低培养成本的必要性.未来,随着人工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在丰富了昆虫病原线虫商品化种类的同时,还可降低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改良土壤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添加生物质炭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为改善我国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磷(P)供应不足的状况,该研究利用生物质炭(BC)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桉树人工林(林龄为 15 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加入不同用量[0(CK)、2%、5%、10%和 20%]的BC,重点探究不同用量BC对土壤P组分及转化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CK相比,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3--N)、全磷(TP)、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和pH值(P<0.05),而2%、5%和10%的BC添加量仅显著提高了MBP和pH值(P<0.05),对其他土壤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2)与 CK 相比,2%的 BC 添加量显著提高了易利用性磷(LP)(P<0.05),5%和 1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速效磷(AP)和LP(P<0.05),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AP、LP和难利用性磷(OP)(P<0.05),但中等程度利用性磷(MP)在 4 种BC添加量下均无显著变化.(3)与C、N和P转化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在 10%和 20%的BC添加量下显著高于CK(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n(BG)和ln(NAG+LAP)均与ln(ACP)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pH、TN和TP是驱动桉树人工林土壤P组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一步表明,pH、C∶P和N∶P是驱动土壤P转化的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不同用量BC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与C、N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P供应潜力,其中以高浓度BC添加量(20%)的效果最佳.该研究对指导我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厨余垃圾沼渣堆肥对搬迁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探究厨余垃圾沼渣堆肥和化学改良剂对搬迁地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和有机质分布的影响,可为土壤质量提升和沼渣堆肥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设置厨余垃圾沼渣堆肥不同施加量、化学改良剂(β-环糊精、硫酸钙和氧化铁按质量比1∶1∶1混合)及对照(100%土壤)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及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0%(土壤∶沼渣堆肥=8∶2)、30%(土壤∶沼渣堆肥=7∶3)沼渣堆肥处理显著降低了<0.106 mm粒径的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增加了 0.5~1.0 mm粒径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 ≥2.0 mm粒径的土壤大团聚体、团粒结构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降低了团聚体破坏率,其中20%沼渣堆肥和化学改良剂混施处理效果最佳.沼渣堆肥显著影响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分布,30%沼渣堆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分布的影响最大;沼渣堆肥显著增加了各粒径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0.106~0.25 mm粒径的土壤微团聚体有机质增幅最大.综上,沼渣堆肥有助于增加搬迁地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和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且沼渣堆肥和化学改良剂混施对搬迁地土壤的改良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利用CARS算法联合协变量估算盐碱农田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快速获取土壤含水率(SMC)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对于盐碱农田土壤的改良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河套平原农田土壤野外高光谱反射率和土壤属性实测数据,对原始光谱反射率(Ref)进行标准正态变量(SNV)转换后,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筛选敏感波段,然后分别以Ref、Ref-SNV和Ref-SNV+土壤协变量(SC)及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建模输入变量的策略Ⅰ、Ⅱ和Ⅲ,基于随机森林(RF)和轻梯度提升机(LightGBM)建立SMC和SOM估算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经CARS筛选后,SMC和SOM敏感波段压缩至全波段的3.3%以下,有效优化波段选择,减少了冗余光谱信息.与LightGBM模型相比,RF模型在SMC和SOM估算中精度更高,输入变量策略Ⅲ优于Ⅱ和Ⅰ,辅助变量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模型的估算能力.综合分析,基于策略Ⅲ-RF的SMC估算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p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63、3.16和2.01,基于策略Ⅲ-RF的SOM估算模型Rp2、RMSE和RPD分别为0.93、1.15和3.52,策略Ⅲ-RF模型是估算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方法.研究结论可为盐碱农田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快速估算提供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复合菌剂对新疆辣椒的促生效果和根际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有效微生物(EM)复合菌剂可缓解新疆连年重茬种植与偏施化肥导致的辣椒土壤环境质量恶化、产量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以不施EM复合菌剂为对照(CK),研究施用EM复合菌剂对辣椒植株生长、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根际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EM复合菌剂的辣椒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和根长分别增加22.6%、35.3%、33.3%、29.7%和15.1%,果宽、单个果重和产量分别提升5.3%、42.9%和74.7%.施用EM复合菌剂的土壤碱解氮在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10.2%和5.8%,速效磷分别提高10.4%和13.4%.施用EM复合菌剂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40.7%、14.6%和9.3%,脲酶活性分别提高7.9%、10.2%和11.5%,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16.8%和44.6%.施用EM复合菌剂还显著改变了辣椒根际真核生物群落的β多样性,其中,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功能的线蚓属和Sminthurides属种群的相对丰度较高,而致病微生物油壶菌属和不动壶菌属种群的相对丰度分别较CK降低了 98.0%和89.3%,轮枝孢属种群的相对丰度降为0.表明EM复合菌剂能够提高新疆地区辣椒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减少土壤致病真菌,从而达到促进辣椒生长、提高果实产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文献计量的细菌-生物炭协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可持续修复效能,研究生物炭与细菌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协同修复作用.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背景,总结了细菌与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特征及菌炭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单一生物炭或细菌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局限性,强调了细菌-生物炭协同修复技术的优势,阐述了细菌与生物炭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固定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迁移作用等重要机制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揭示了细菌-生物炭协同作用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巨大应用价值.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生物炭与细菌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协同修复已得到广泛关注.目前认为:生物炭与细菌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及提高土壤修复效率,也可促进植物生长及植物修复进程;生物炭对细菌影响具有双重性质,可促进细菌生长,也可能对细菌产生毒害;细菌可改变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而强化生物炭的重金属固定性能;细菌协同生物炭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生物炭主导吸附和固定,细菌则发挥活化和解毒等功能;优化细菌-生物炭组合形式,发展混合细菌与多种类生物炭协同技术,是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可持续修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揭示细菌与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耦合作用及长效作用机制,规避生物炭生产和应用中的潜在生态健康风险,研发新型高效能细菌与生物炭复合体是细菌协同生物炭可持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领域面临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分析是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运用In VEST模型测算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气候调节、生境质量和休闲游憩7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量,结合供需比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其供需特征和空间匹配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综合供需比为0.0608,除固碳和休闲游憩服务外,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境质量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均大于需求,但不同区域和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差异;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匹配类型有高高空间匹配、低低空间匹配、低高空间错位和高低空间错位4种,天祝县和肃南县为低供给-高需求区域,山丹县、民乐县和凉州区为高供给-低需求区域.建议祁连山国家公园高低空间错位区域以保护为主,提高管理水平;低高空间错位区域以综合改良为主,提高土地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煤矿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土壤种子库是植物多样性的潜在储备,对矿区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未破坏样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探讨了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修复区和对照区土壤种子库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相同海拔的修复区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小于对照区(P<0.05);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海拔2510和2630 m处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修复区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Sorenson相似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等土壤因子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呈显著相关(P<0.001).综合分析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煤矿修复区的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对照区差异较大,特别是海拔2510和2630 m的样地,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人为添加种子、改良土壤特性等)巩固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HS-SPME/GC-MS法比较不同改土方式对人参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分析比较5种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对老参地人参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人参的栽培方式和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富集人参中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检测出的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人参样品中共鉴定出225个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102种、酮类32种、醇酚类32种、醛类12种、酯类9种、杂环及其它类38种;老参地、强还原、强还原-生物有机肥、氯化苦熏蒸、氯化苦熏蒸-强还原、氯化苦熏蒸-生物有机肥土壤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632%、96.104%、86.107%、96.512%、94.355%、90.476%,特有成分分别有20、23、16、19、27、32个,6种不同土壤条件下共有化合物8个.结论:不同土壤改良方式的人参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为人参药材土壤改良方式的研究及挥发性成分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