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PLC-QAMS多组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法的畲药树参综合品质评价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建立同步检测畲药树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芥子醛葡萄糖苷、松柏醇、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HPLC-QAMS)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优劣解距离(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method,TOPSIS)法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乙腈-0.05%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以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为参照物,建立内参物与其他8个待测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RCF),进行RCF耐用 性考察及色谱峰定位,同时与外标 法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HPLC-QAMS法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以及 W-TOPSIS 法对 9 个成分 HPLC-QAMS法含量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挖掘影响畲药树参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建立畲药树参综合质量优劣评价方法.结果 9 种成分分别在 3.27~81.75μg/mL、9.85~246.25 μg/mL、0.43~0.75 μg/mL、0.31~7.75 μg/mL、1.58~39.50μg/mL、0.59~14.75 μg/mL、1.26~31.50 μg/mL、4.55~113.75 μg/mL 和 1.98~49.50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6.82%~100.07%(RSD<2.0%);HPLC-QAMS和外标法(ESM)含量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LC-QAMS法可用于畲药树参多组分定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89.589%,绿原酸、紫丁香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是影响畲药树参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加权TOPSIS法结果显示浙江地区所得畲药树参质量最优,其次为江西、安徽、湖南和湖北产树参,云南和贵州产树参位于排名后4位.结论 所建立的HPLC-QAMS多组分定量控制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多元统计分析联合加权TOPSIS法全面客观,可用于畲药树参品质的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三子养亲汤中11种成分含量同时测定及其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同时测定三子养亲汤中3,6'-二芥子酰基蔗糖、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阿魏酸、芥子酸、咖啡酸、木犀草素、原告依春、芹菜素、异鼠李素、原儿茶醛的含量,并考察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QQQ-MS/MS)分析采用Halo-C18色谱柱(2.1 mm× 100 mm,2.7 μm);流动相水(含0.05%甲酸)-乙腈(含0.05%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25 ℃;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采用分子对接进行模拟,对硝基苯酚法评价抑制作用.结果 11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2 0),平均加样回收率85.79%~117.52%,RSD 0.78%~3.73%.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咖啡酸、芥子酸和原儿茶醛与胰脂肪酶具有良好的亲和力,三子养亲汤、咖啡酸、芥子酸、原儿茶醛IC50值分别为41.16 mg/mL、4.006 mmol/L、6.798 mmol/L、10.48 mmol/L.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具有胰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的三子养亲汤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蒙古冰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序列鉴定及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肉桂醇脱氢酶(CAD)作为植物次生代谢尤其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生物/非生物胁迫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蒙古冰草(即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耐旱耐寒,在我国北方荒漠草原区域广泛分布.为探讨CAD基因在蒙古冰草木质素合成和非生物胁迫抗性中的作用,从蒙古冰草全长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并克隆到1个CAD基因,序列长度1 083 bp,命名为AmCAD.该基因编码361个氨基酸残基,同源序列比对发现蛋白质序列保守区域含有2个Zn2+结合基序和NADP(H)辅因子结合基序,属于典型的CAD蛋白,且三维结构与AtCAD5相似.AmCAD在茎秆中高表达,对AmCAD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蛋白对不同肉桂醛类底物均具有很强的催化能力,其中对松柏醛和芥子醛的底物亲和力更强.用不同浓度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蒙古冰草AmCAD基因表达受到显著诱导.研究结果表明,AmCAD在蒙古冰草木质素合成和干旱胁迫抗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提高蒙古冰草品质和抗逆性分子育种提供有价值的基因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胆木树干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树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胆木树干 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胆木树干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 14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1)、(9S)-9-hydroxymegastigma-4,6E-dien-3-one(2)、blumenol C(3)、9-epi-blumenol C(4)、松柏醛(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芥子醛(7)、3,4-二甲氧基苯酚(8)、3,4,5-三甲氧基苯酚(9)、2-oxopomolic acid(10)、覆盆子酸(11)、桔皮晶(12)、(E)-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二苯乙烯(13)、fraxidin(14).结论:其中,化合物 2~8、10、11、13、14 为首次从乌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9、12 为首次从胆木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水栀子中酚性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sides var.radicans的酚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柱色谱法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 7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5-trimethoxy-9,9'-epoxylignane-4,4'-diol(1)、3,4-二香草酰基四氢呋喃(2)、marphenol C(3)、芥子醛(4)、对羟基肉桂酸(5)、异阿魏酸(6)、咖啡酸(7)、异秦皮啶(8)、异莨菪内酯(9)、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10)、6,7-二羟基香豆素(11)、丁香酸(1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14)、对羟基苯甲酸(15)、没食子酸-3-甲基醚(16)、没食子酸(17).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水栀子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 Willd.)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Silica gel,ODS,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等柱色谱技术结合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水提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6个化合物,即:儿茶酚(1),原儿茶醛(2),2-苯乙酰胺(3),5-羟基吡啶-2-甲酸甲酯(4),benzylcarbamic acid(5),N-苄基甲酰胺(6),raphanuside C (7),1-phenyl-1,2-ethanediol(8),2-(4-hydroxyphenyl)-ethanol (9),异鼠李素-7-O-α-L-鼠李糖苷(10),山柰酚(11),2,4,6-三甲基-没食子酸(12),2-(4-hydroxyphenyl)acetonitrile(13),丁香酸(14),原儿茶酸(15)和芥子酸甲酯(16).结论 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厄贝沙坦联合黄芪保心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黄芪保心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保心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50 g,党参30 g,丹参15 g,当归15 g,桂枝6 g,水蛭15 g,白芥子15 g,麦冬15 g,五味子12 g,甘草10 g.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血清Ang Ⅱ水平、醛固酮水平、心脏超声波和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患者醛固酮和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周后,对照组患者醛固酮与Ang Ⅱ水平均升高,且显著 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of shortening,FS)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功分级为Ⅰ-Ⅱ级人数显著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IV级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黄芪保心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莱菔子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莱菔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莱菔子中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光谱分析等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莱菔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2-0-β-D呋喃果耱基-α-D-异吡喃糖酯(2)、反式-芥子酸乙酯(3)、3,4-二羟基-2-氧-吲哚-3-乙腈(4)、反式-芥子酸(5)、4-羟基-3-吲哚醛(6)、β-D-(3-芥子酰基)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7)、阿魏酸(8)、反式-芥子碱硫氰酸盐(9)、5-羟甲基糠醛(10).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莱菔子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光质光强对远志生长和相关酶活性及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研究远志在不同光质光强下的生长、生理特性及成分变化情况,为远志的人工栽培,提高产量、增加目标成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远志直播苗为实验材料,光质设置白光、黄光、红光、蓝光4种光质,光强设置100、300、500 μmol/(m2·s)3个强度梯度,光照30 d后测定远志的株高、根长、叶长、叶宽、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结果 红光下远志的株高、根长、叶长、生物量均达到最大.黄光下MDA含量最小,白光下MDA含量最大.红、蓝光下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蓝光下总黄酮、总酚、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最高.不同光质对远志(口山)酮Ⅲ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300 μmol/(m2·s)的光照强度下远志株高最高生物量最大,500μmol/(m2·s)光强下远志根长最长.叶片中的MDA含量及SOD、POD、CAT活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不同光强对总黄酮、总酚及远志(口山)酮Ⅲ含量无显著性影响,300 μmol/(m2·s)下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最高.结论 红光对远志根的促进作用最强,红、蓝光可显著提高POD、SOD、CAT活性,蓝光对总黄酮、总酚、3,6'-二芥子酰基蔗糖积累的促进最强.500“mol/(m2·s)的光强对远志根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叶片的POD、SOD、CAT活性较高,不同光强对总黄酮、总酚及远志(口山)酮Ⅲ含量无显著性影响,300 μmol/(m2·s)可促进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积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勐腊毛麝香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综合运用大孔树脂D101、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勐腊毛麝香(Adenosma buchneroides Bonati)的全株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该植物的甲醇及甲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乙酰地黄苷C(1)、1,3,5-三甲氧基苯(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3)、对羟基苯甲醛(4)、对甲氧基苄醇(5)、松柏醛(6)、芥子醛(7)、吲哚-3-甲醛(8)、吲哚-3-甲酸(9)、丁香酚-β-D-葡萄糖苷(10)、丁香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11)、香芹酚-β-D-葡萄糖苷(12)、menthiafolic acid(13)、(8R)-evofolin B(14)、芹菜素(15)、4,4'-二羟基二苄基醚(1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且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毛麝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