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通过抑制过度自噬改善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H9C2)过度自噬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脓毒症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SPF级Wistar大鼠,按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于生药12.7、25.4、50.8 g/(kg·d)]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分为五组:对照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脂多糖(LPS)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1 μg/ml的LPS培养;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含10%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的DMEM预干预4 h后加入1 μg/ml的LPS。共同培养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物Beclin-1、ATG5和LC3B的mRNA及蛋白表达;共同培育8、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自噬标志物Beclin-1、ATG5 mRNA及Beclin-1、ATG5、LC3B蛋白表达在LPS干预细胞早期(4 h)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LPS组比较,LPS+芪参活血颗粒各剂量组均可降低LPS导致的Beclin-1、ATG5、LC3B的mRNA升高及蛋白的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实验显示:LPS组及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在12、24 h及48 h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LPS+芪参活血颗粒中剂量组24、48 h的细胞活性较LPS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浓度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均有抑制作用,且中剂量芪参活血颗粒灌胃大鼠获得的含药血清可通过抑制自噬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基于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收录的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绘制风险偏倚和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95篇RCTs,总样本量8 787例,涉及11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显示,①心功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前3的是稳心颗粒+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②提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丹葶肺心颗粒+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补肺活血胶囊+常规西医;③提高1秒率(FEV1/FVC%)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④改善血氧分压(Pa02)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⑤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⑥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补肺活血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⑦降低脑钠肽(BNP)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复方丹参滴丸+常规西医、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⑧改善红细胞压积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复方丹参滴丸+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安全性方面,26篇RCTs报告了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循环和消化系统.结果表明,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可增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鉴于纳入文献质量和数量参差不齐,缺乏中成药间的直接比较,以上结论还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大鼠蛋白尿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8
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大鼠蛋白尿的治法包括益肾活血法、培本固摄法、益肾祛风法、益气活血祛湿法和凉血泄浊解毒法等,代表方药包括健脾益肾活血方、参地颗粒、扶正祛风方、芪龙通肾方、复方蛇龙胶囊等.中药活性成分也具有改善MN大鼠蛋白尿的作用,包括生物碱类、多酚类、萜类、黄酮类等.中药复方和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抑制肾小球足细胞间充质转化等机制,从而发挥治疗MN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多处于实验阶段,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2)中药复方治疗MN的研究缺乏统一的辨证和疗效判定标准;(3)中医药治疗MN蛋白尿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今后,可开展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促进成果转化,并进一步研究中医药防治MN蛋白尿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王小琴分期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管窥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王小琴教授运用中医理论诊治糖尿病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王小琴教授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中医核心病机,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热毒、水湿、痰浊、瘀血,脉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总治则为补肾健脾、祛瘀通络,早期以养阴益气,补肾填精为主,常以参芪地黄汤加减;中期在扶正固本基础上,针对兼症辨证论治,如无明显浮肿,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如浮肿伴大量蛋白尿,常选用实脾饮加减;晚期以益肾健脾,调和阴阳,化湿泄浊为主,常以补肾泄浊之肾元颗粒联合自拟益气健脾、活血泄浊方加减治疗.文章归纳总结了王小琴教授运用经方加减分期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独特辨治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口服中成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口服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中成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并提取有效信息,统计中成药剂型、使用频率、证型、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高频药对;利用SPSS Modeler软件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收集481篇文献,涉及86种中成药,中成药剂型以胶囊剂为主,养血清脑颗粒用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使用频次最高,慢性脑供血不足涉及多个证型;使用频次较高的单味中药有川芎、丹参、当归、黄芪、牛膝、甘草、天麻等,药物性味以温药、苦味为主,归经以肝、心、脾为主,功效以活血祛瘀、补血为主;高频药对为川芎-当归、川芎-丹参、川芎-红花、川芎-黄芪,功效以补血活血、活血祛瘀、活血通经、益气活血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当归、红花、丹参.结论 中成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涉及多个证型,川芎是其核心用药,益气活血通络为其基本组方思路,黄芪、川芎、当归、红花、丹参为其核心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药对微小RNA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3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结肠上皮屏障的受损及免疫稳态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程冗长、迁延不愈、复发率高,是公认的难治性消化性疾病.微小RNA(miRNA)已被证实在UC患者和UC动物模型中均存在特异性或差异性表达,可作为UC诊断的标志物或治疗的参考.因中药治疗UC疗效确切、作用广泛、副作用小,故本文以miRNA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中药通过调控miRNA的表达进而调节UC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绿原酸、安肠汤、扶阳活血解毒方可通过调控miR-155、miR-146a、miR-31-5p等的表达,进而抑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柠檬苦素、人参皂苷Rh2、青蒿琥酯等可通过调控miR-214、miR-155、miR-19a等的表达,进而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氯化两面针碱、小檗碱、白藜芦醇等可通过调控miR-31、miR-146a、miR-146b等的表达,进而抑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芒果多酚、复方芩柏颗粒、黄芪多糖可通过调控miR-126、miR-193a-3p的表达,进而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益气活血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益气活血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对照药材为对照,选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制剂中黄芪/炙黄芪、五味子、牡丹皮、莪术、丹参;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和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HPLC-UV)法对益气活血颗粒中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处方中5味药材均能通过薄层色谱法检出,且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苷分别在进样量为2.32~37.04 μg、19.62~314 ng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25%、93.59%,RSD分别为2.27%(n=6)、1.90%(n=6).结论:研究建立的方法可有效用于益气活血颗粒的定性、定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腓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腓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且临床应用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UHPLC-MS-MS法同时测定舒筋活血颗粒中葛根素和黄芪甲苷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舒筋活血颗粒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UHPLC-MS-MS( LC-MS)法,对舒筋活血颗粒中2种活性成分葛根素、黄芪甲苷进行同时测定,采用Agilent poroshell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2.7 μm),以0.2%甲酸-乙腈(体积比40 :60)为流动相,4 min内等度洗脱,共测定10批次供试品.结果 葛根素、黄芪甲苷在4 min内全部洗脱,2种成分在10~1 000 ng/mL下线性关系良好( r2=0. 999 2和0.999 4),已测定的10批次供试品中葛根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42 mg/g,RSD为8.12%;黄芪甲苷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28 mg/g,RSD为19.63%.结论 本方法准确、快速、高效,为以该制剂为代表的复方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活血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颗粒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尿液中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SD大鼠的心肌梗死(M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7 d组和28 d组.每组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培哚普利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和益气活血颗粒组,另设只穿刺不结扎的假手术组.术后第2天开始培哚普利组(0.4 mg/kg)、芪参益气滴丸组(30 mg/kg)、益气活血颗粒组(21 g/kg)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分别于灌胃7 d和28 d后收集大鼠尿液.尿液样本中含有的代谢物质种类相同,但含量不同,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分别筛选出7 d组和28 d组中差异代谢物质,并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比较得到的共同差异代谢物基础上,比较益气活血颗粒组与模型组的差异.结果 灌胃7d后初步筛选出有差异的代谢物质16种(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尿液中找到差异代谢物9种(P<0.05),其中模型组赖氨酸、β-羟丁酸、脯氨酸、谷氨酸、草酰乙酸酯含量较假手术组降低,而天冬酰胺、果糖、异亮氨酸、丝氨酸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益气活血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找到差异代谢物6种(P<0.05),益气活血颗粒组赖氨酸、β-羟丁酸、谷氨酸、草酰乙酸酯的含量较模型组升高,果糖、异亮氨酸含量较模型组降低.灌胃28 d后初步筛选出差异代谢物质25种(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尿液中找到差异代谢物14种(P<0.05),其中模型组β-羟丁酸、谷氨酸、甲胺、半胱氨酸、甜菜碱、胆碱、乳酸、脯氨酸、苏氨酸、苹果酸、烟酸含量较假手术组降低,而鸟氨酸、γ-氨基丁酸、α-葡萄糖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益气活血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找到差异代谢物12种(P<0.05),益气活血颗粒组谷氨酸、半胱氨酸、甜菜碱、胆碱、乳酸、脯氨酸、苏氨酸、苹果酸、烟酸含量较模型组升高,鸟氨酸、甲胺、α-葡萄糖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结论 MI后大鼠出现多种代谢障碍,而益气活血颗粒可有效调节紊乱的代谢产物,促使其向正常范围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