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樟精油通过调控Nrf2/HO-1通路和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为探讨芳樟精油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的调控机制,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利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进行行为学测试;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通路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含量变化,并通过Tunel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旷场中心区运动距离、旷场中心的停留时间和中心区域的进入次数显著减少,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小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比(0T%)和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比(0E%)显著减少,强迫游泳实验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延长;而相较模型组,给予芳樟精油治疗后,小鼠在旷场实验中心区域运动距离显著增加,在旷场中心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旷场中心区域的进入次数显著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小鼠进入开臂的OT%和OE%显著增加,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减少;此外,模型组小鼠的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NF-α、IL-6和IL-1β炎症因子显著升高;给予芳樟精油治疗后能显著提高抑郁模型小鼠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并显著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Tunel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给予芳樟精油治疗后,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综上所述,芳樟精油能有效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上调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并阻止海马炎症损伤有关,这一发现为芳樟精油及芳香疗法在抑郁症中的治疗及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薰衣草精油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优化薰衣草精油(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体外释药模型.方法:以芳樟醇及乙酸芳樟酯为指标,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溶出度的方法;选用硬脂酸、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辅料,优化辅料配比,采用熔融法制备LEO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处方配比为硬脂酸:PEG 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LEO=3:5:1:1,该条件下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在体外能够持续释药12 h,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所优选的处方配比工艺稳定可靠,所得缓释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药物溶出,缓释效果令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薰衣草精油对皮肤屏障紫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为探究薰衣草精油(Lavender essential oil,LEO)对皮肤屏障紫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LEO的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采用3D表皮皮肤模型,以600 mJ/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进行辐照,建立皮肤屏障紫外损伤模型;实验设置未给药+UVB未照射组、未给药+UVB照射组、维生素E/地塞米松+UVB照射组及LEO+UVB照射组,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等探究不同组别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屏障结构相关蛋白以及CD44受体的影响.结果显示,LEO经GC-MS检测分析后,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芳樟酯、芳樟醇、乙酸薰衣草酯等.UVB会造成皮肤屏障损伤,表现为ROS水平升高,SOD酶活性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增多,屏障相关蛋白及CD44受体表达减少.LEO对UVB诱导的皮肤屏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主要通过抑制UVB诱导的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前列腺素E2表达量增加及ROS水平上升(P<0.05),提升受损皮肤模型中4种屏障相关蛋白和CD44受体蛋白表达量及SOD酶活力来实现(P<0.01).以上结果表明LEO在减少皮肤屏障紫外损伤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为其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破坏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并深入探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破坏以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方法 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研究精油主要成分的抑菌活性;通过细胞表面疏水性实验、结晶紫染色法实验、DNA与RNA泄露实验、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实验及脂肪酶释放量测定实验,研究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形成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结果 山苍子精油主要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值依次为α-松油醇、β-月桂烯<4-萜烯醇、α-侧柏烯与桧烯<芳樟醇<β-蒎烯<柠檬醛.山苍子精油可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重要生物大分子泄露,并抑制细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降低其引发细胞炎症的风险.结论 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显著抑菌作用,可作为防治痤疮的天然抑菌剂进行开发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花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8个云南不同产地的青花椒(分别产自云南迪庆州、昭通市、红河州、丽江市等地)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选用滤纸片法测试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的平均提取率为8.56%,精油中主要成分为芳樟醇、D-柠檬烯和4-萜烯醇,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对幽门螺杆菌抑菌圈直径大小均大于25 mm.综上所述,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均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且抑制幽门螺杆菌效果与精油中的芳樟醇含量成正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薰衣草精油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3种薰衣草精油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CLSI制定的M38-A3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3种薰衣草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MIC值.结果 3种薰衣草精油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中醒目薰衣草精油的抗菌作用优于穗花薰衣草和真实薰衣草;且精油中1,8-桉油醇、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的含量越高,则精油的抗菌作用越好.结论 常见的3种薰衣草精油中醒目薰衣草的抗菌作用最强,其抗菌活性可能与其所含的单体成分有关.本研究为薰衣草精油抗菌作用的研究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用蒸气蒸馏法从樟树叶中提取精油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运用蒸气蒸馏法对樟树叶中的樟油进行提取,并比较了不同叶龄及落叶中樟油的含量.结果表明:樟树叶尤其是落叶是提取精油的好材料.本实验的结果可以为高中生物学实验“用蒸气蒸馏法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精油”专题提供更多的实验例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固体蚊香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生物活性,比较筛选冬青油等12种植物精油对固体蚊香的增效活性,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淡色库蚊羽化后3-5d的成蚊为试虫,采用密闭圆筒法测定冬青油、八角叶油、黄樟油、香樟油、香茅油、山苍子油、白樟油、柠檬草油、薄荷素油、八角茴香油、芳樟油和熏衣草油12种精油对蚊香中烯丙菊酯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密闭圆筒法和5.8 m3小屋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筛选出增效活性明显的植物精油进行组合复配,筛选出最佳组合配方并进行质量指标测定.[结果]通过生物测定发现冬青油、芳樟油、黄樟油、白樟油和香樟油5种植物精油对烯丙菊酯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比为1.292~1.364;冬青油和香樟油的混合物(1∶1)对盘式蚊香中烯丙菊酯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对溶剂、乳化剂的筛选,确定增效剂的配方为30% ~ 84%的植物提取物、10% ~ 53.5%的溶剂、6.5%的乳化剂(NP-2),其中最经济的增效剂配方为30%冬青油+30%香樟油+3.35%乙酸乙酯+ 30.15%乙酸丁酯+6.5% NP-2.[结论]本研究得出的盘式蚊香增效剂配方(30%冬青油+30%香樟油+3.35%乙酸乙酯+30.15%乙酸丁酯+6.5% NP-2)在蚊香中对于烯丙菊酯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具有显著的产业化开发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配方精油的提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植物精油中含有柠檬烯、香茅醇、芳樟醇、安息香酸苄酯和乙酸芳樟酯等多种化合物,其芳香性分子可以缓解压力引起的精神紧张、情绪化暴力倾向以及一定的助睡眠作用.精油的分子量小,易渗透皮肤,达到血液,并随血液运行全身,对急性发病的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植物精油大多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杀虫、驱蚊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相比口服药物,可以避免首过消除和对胃肠道的刺激,安全性强.但是,配方精油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较少,主要集中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和镇静、催眠、抗焦虑的研究,且缺乏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性研究.实验室研究也大多局限于抗氧化性、镇静催眠方面的研究,肿瘤抑制性的相关研究较少.配方精油制备工艺与最佳配比的选择没有确定标准,疗效判定混入主观因素等问题难以解决.精油不易保存,易变质,由于空气混入,在将单方精油混合成复方精油时可能加剧其氧化变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薰衣草精油的纯化及安眠功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分子蒸馏法纯化薰衣草精油(LO),通过香薰疗法探究LO、轻组分、重组分和芳樟醇单体的安眠功效.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分子蒸馏的条件;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建立失眠大鼠模型,通过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观察大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通过HE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下丘脑中5-羟色胺(HT)、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及病理变化.结果:分子蒸馏的最佳条件为蒸馏温度55℃,蒸馏压力0.6 kPa,刮膜转速320 r·min-1,冷却温度15℃,在最优条件下LO主要组分芳樟醇、乙酸芳樟酯、乙酸薰衣草酯的纯度分别提高至45.11%,25.52%,14.27%.大鼠翻正实验和HE染色结果显示,LO组和轻组分组的安眠作用显著增加(P<0.01,0.01);与模型组相比,LO组、轻组分组和芳樟醇组大鼠下丘脑中的5-HT、GABA、IL-1β显著增加(P<0.01),NE、DA显著减少(P<0.01).结论:LO中起安眠作用的是芳樟醇和其他几种成分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