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香精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影响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芳香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9月1日纳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芳香疗法缓解疲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篇,共计43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13例,对照组222例。采用StataMP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化均数差( SMD)值为-0.94,95%可信区间(95% CI)-1.71~-0.18,2组合并效应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2.42, P<0.05);以精油品种为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薰衣草和柑橘精油混合组 SMD值为-1.89,95% CI-3.22~-0.57,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2.80, P<0.05);以精油计量为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滴组 SMD值为-1.65,95% CI-2.65~-0.65,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3.23, P<0.05);以干预时间为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周组 SMD值为-1.23,95% CI-1.77~-0.70,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4.51, P<0.05)。 结论:芳香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水平,且芳香疗法对疲乏的积极作用与精油的种类、剂量、干预时间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薰衣草精油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优化薰衣草精油(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体外释药模型.方法:以芳樟醇及乙酸芳樟酯为指标,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溶出度的方法;选用硬脂酸、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辅料,优化辅料配比,采用熔融法制备LEO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处方配比为硬脂酸:PEG 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LEO=3:5:1:1,该条件下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在体外能够持续释药12 h,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所优选的处方配比工艺稳定可靠,所得缓释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药物溶出,缓释效果令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薰衣草精油对皮肤屏障紫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为探究薰衣草精油(Lavender essential oil,LEO)对皮肤屏障紫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LEO的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采用3D表皮皮肤模型,以600 mJ/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进行辐照,建立皮肤屏障紫外损伤模型;实验设置未给药+UVB未照射组、未给药+UVB照射组、维生素E/地塞米松+UVB照射组及LEO+UVB照射组,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等探究不同组别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屏障结构相关蛋白以及CD44受体的影响.结果显示,LEO经GC-MS检测分析后,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芳樟酯、芳樟醇、乙酸薰衣草酯等.UVB会造成皮肤屏障损伤,表现为ROS水平升高,SOD酶活性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增多,屏障相关蛋白及CD44受体表达减少.LEO对UVB诱导的皮肤屏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主要通过抑制UVB诱导的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前列腺素E2表达量增加及ROS水平上升(P<0.05),提升受损皮肤模型中4种屏障相关蛋白和CD44受体蛋白表达量及SOD酶活力来实现(P<0.01).以上结果表明LEO在减少皮肤屏障紫外损伤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为其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薰衣草精油嗅吸法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薰衣草精油嗅吸法对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焦虑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伴有焦虑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开放探视、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薰衣草精油嗅吸法,从入仓开始至移植患者出仓.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于入仓第1天、第7天、第14天和出仓当天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入仓第1天、第7天、第14天和出仓当天焦虑评分观察组分别为(54.13±1.74)分、(50.93±1.65)分、(49.23± 2.01)分、(46.70±2.04)分,对照组分别为(53.93±1.82)分、(53.40±2.49)分、(53.33±2.31)分、(53.17±2.10)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时间=96.546、F组间=59.771、F交互=63.494,P均<0.001.结论 薰衣草精油嗅吸法能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bHLH96的克隆及其在薄荷萜烯生物合成调控中的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薄荷精油是日化、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原料,bHLH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bHLH蛋白在薄荷挥发性物质合成调控中的作用,为通过代谢或基因工程改良薄荷种质提供重要基因资源,拓展有关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与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和RT-qPCR技术分析bHLH96 在薄荷根、茎、叶中的表达,并通过RT-PCR法克隆其全长序列,再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bHLH96,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薄荷叶片中过表达,检测过表达bHLH96 对薄荷叶片萜烯化合物含量和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薄荷bHLH96 的编码区全长 861 bp,编码 286 个氨基酸残基.薄荷bHLH96 是一个细胞核定位蛋白,植物bHLH96 蛋白间的序列相似性为 45.45%-73.68%,薄荷bHLH96 与薰衣草LaMYC4 和丹参SmbHLH94 等唇形科植物bHLH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薄荷叶片中瞬时过表达bHLH96,显著影响 15 种萜烯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过表达bHLH96显著上调萜烯合成相关基因OC2、SM1、KS1、ND和EAO1的表达,显著下调NLS1、LS1 和iPR的表达.[结论]薄荷bHLH96 可能通过调控萜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相关萜合成酶的活性,从而调控薄荷萜烯物质的合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吸嗅疗法临床应用文献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中外吸嗅治疗疾病特点,为吸嗅疗法临床应用指南的规范建立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以期促进吸嗅疗法的多维发展.方法 以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ScienceDirect(SD)数据库检索到吸嗅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归纳治疗类型、治疗途径、主治病症、药物成分、治疗方式、治疗剂量、时长、频率及周期等.结果 共筛选出158篇文献,其中治疗类型以植物精油为主;吸嗅疗法中直接吸嗅为主要治疗途径;辅助工具多用棉花(球)、扩散器等;主治神经系统病症,脑部疾病和情志疾病居多;薰衣草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药物形式单方应用广泛,常与西药联用;用药时长以30 min常见;临床试验中模糊剂量多为2滴;其用药频率大多为每天2次;疗程以15-30天较多.结论 吸嗅疗法应用研究广泛,具有非侵入性、无副作用、操作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等特殊优势,但芳香物质的强挥发性和气味辨识的强主观性,加之未有科学统一的客观治疗标准,使其疗效略有差异.因此,在明晰吸嗅疗法特点的基础上,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创新化对其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薰衣草精油通过抑制凋亡、上调海马BDNF/proBDNF表达改善大鼠卒中后抑郁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究薰衣草精油对脑卒中后大鼠缺血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proBDNF)表达及抑郁恢复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大鼠 45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 15 只.对照组在常规条件下饲养的大鼠,腹膜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试验;模型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大鼠MCAO/r后给予薰衣草精油和运动干预.通过露天场地、强迫游泳和蔗糖偏好测试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通过商业试剂盒检测大鼠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BDNF/proBDNF信号通路表达.通过免疫印迹发(Western blotting,WB)分析缺血海马组织中 CA1 区、CA3 区和齿状回(dentategyrus,DG)区的 BDNF/proBDNF比值.BDNF/proBDNF比值与抑郁的行为试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神经行为(感觉和运动)测试大鼠神经缺损.结果 模型组大鼠静止时间长于对照组,蔗糖偏好、攀爬频率和运动距离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大鼠静止时间长于对照组,短于模型组,蔗糖偏好、攀爬频率和运动距离低于对照组,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r-glutamyl cysteingl glycine,GSH)和抗氟离子酸性磷酸酶(fluorid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FRAP)水平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r-glutamyl cysteingl glycine,GSH)和 FRAP水平高于模型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 BDNF、神经营养素受体(neurotrophic receptor,TrkB)和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roBDNF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eurotrophic receptor P75,p75 NTR)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 BDNF、TrkB和 DCX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高于模型组,proBDNF和 p75 NTR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 CA1、CA3 和DG区的BDNF/proBDNF比值低于对照组;干预组 CA1、CA3 和 DG区的 BDNF/proBDNF比值高于模型组(P<0.05).BDNF/proBDNF比值与强迫游泳期间静止时间呈负相关(r=-0.74,P<0.01),BDNF/proBDNF比值与蔗糖偏好呈正相关(r=0.63,P<0.01).模型组神经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神经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 B淋巴细胞瘤-2 基因相关 X蛋白(Bcl-2 related X protein,Bax)/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高于对照组,Bcl-2 表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 Bax和 Bax/Bcl-2 表达低于模型组,Bcl-2 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薰衣草精油可能通过调节 BDNF和 proBDNF的相对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防御、抑制氧化应激途径和神经凋亡,改善PSD大鼠的抑郁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薰衣草精油缓释固体分散体对失眠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研究薰衣草精油(LEO)缓释固体分散体对失眠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氯苯丙氨酸(PCPA)模型组、地西泮阳性药物组、LEO缓释固体分散体低、中、高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450 mg/kg,连续2 d,复制失眠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NS).腹腔注射PCPA第2 d后,阳性药物组灌胃地西泮(0.92 mg/kg),低、中、高剂量给药组灌胃LEO缓释固体分散(1.67、3.34、6.68 g/kg),正常对照组与PCPA模型组按比例灌胃同体积NS,1次/d,连续7 d.在实验前及造模成功后每天固定时间分别称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连续7 d.第6 d灌胃60 min后,各组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 mg/kg),采用翻正反射实验测定小鼠的睡眠持续时间.第7 d灌胃后60 min,对全部小鼠采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并记录小鼠在3 min内的水平活动得分、垂直活动得分及修饰活动得分.末次给药24 h后取各组小鼠大脑海马及脑干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系统测定海马及脑干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高香草酸(HVA)、二羟基苯乙酸(DOPAC)、5-羟吲哚乙酸(5-HIA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结果:与PCPA模型组相比,LEO高、中、低剂量组的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睡眠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或P<0.01);LEO高、中剂量组的水平活动得分与垂直活动得分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LEO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的海马、脑干组织中5-H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LEO缓释固体分散体具有明确的改善睡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薰衣草精油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3种薰衣草精油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CLSI制定的M38-A3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3种薰衣草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MIC值.结果 3种薰衣草精油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中醒目薰衣草精油的抗菌作用优于穗花薰衣草和真实薰衣草;且精油中1,8-桉油醇、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的含量越高,则精油的抗菌作用越好.结论 常见的3种薰衣草精油中醒目薰衣草的抗菌作用最强,其抗菌活性可能与其所含的单体成分有关.本研究为薰衣草精油抗菌作用的研究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物精油对金针菇保鲜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开发天然绿色的食用菌专用型保鲜剂,对4种植物精油抑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木霉(Trichoderma sp.)等病原真菌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以金针菇为材料进行初步保鲜效果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薰衣草精油对黑曲霉的抑制率最高,为17.86%,柠檬醛对产黄青霉及木霉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16.69%和34.41%,而茴香油则对绿色木霉的抑制率最高,达17.39%.经柠檬醛处理的金针菇在保鲜过程中,失重率、褐变度被显著抑制,还原糖含量增加,CAT活性降低的趋势被减缓.这些指标均显示柠檬醛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是开发天然绿色保鲜剂的良好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