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北滨海土壤无机碳组成和储量及其控制因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土壤无机碳特别是成土碳酸盐的固定是滨海地区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北部滨海地区的互花米草湿地(SA)、碱蓬湿地(SS)、幼龄杨树人工林(YP)和成熟杨树人工林(MP),分层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0~10、11~20、21~40、41~60、61~80和81~100 cm),利用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壤的无机碳组成和储量的差异,并探究了影响成土碳酸盐储量的关键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除MP表层土壤(0~10cm)外,其余土壤的无机碳含量均高于有机碳含量.整体而言,SA和SS 土壤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和无机碳储量的差异均不显著.与湿地土壤相比(0~40 cm),YP和MP 土壤的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分别降低了 32.7%和54.1%,成土碳酸盐储量分别降低了40.5%和59.2%,成岩碳酸盐储量没有显著变化,无机碳储量分别降低了 21.0%和17.9%.与YP 土壤相比(0~100 cm),MP 土壤的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和成土碳酸盐储量均显著降低而成岩碳酸盐储量显著升高,尤其是41~100 cm 土层,而无机碳储量没有显著变化.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是影响成土碳酸盐储量的最重要因子,其次是有机碳含量和容重,并且土壤有机碳抑制了成土碳酸盐的形成.综上,滨海湿地土壤比杨树人工林土壤具有更大的无机碳储量和固定潜力,通过改变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和有机碳含量能够调控该地区土壤成土碳酸盐的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微循环定量检测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微循环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确诊的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75例75眼作为NDR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33例33眼作为NPDR组,另收集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5人35眼作为对照组。采用RTVue XR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仪扫描受检者黄斑区3 mm×3 mm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图像,采用Angio Vue软件系统对检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比较3个组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周长、非圆度指数(AI)、浅层和深层FAZ轮廓异常分级、浅层毛细血管网(SCP)和深层毛细血管网(DCP)血流密度和FAZ旁宽300 μm区的毛细血管(FD300)血流密度,并分析各指标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间黄斑区FAZ面积、FAZ周长、AI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948, P=0.146; F=2.632, P=0.075;H=5.582, P=0.061)。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黄斑区浅层FAZ轮廓异常眼的比例分别为22.9%(8/35)、37.3%(28/75)和54.5%(18/33),深层FAZ轮廓异常眼的比例分别为42.9%(15/35),70.7%(53/75)和87.9%(29/33),其中NPDR组浅层及深层FAZ轮廓异常眼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随着DR病情程度的加重,无论是浅层还是深层FAZ,轮廓异常眼的分级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χ2=9.827、9.030,均 P<0.05)。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旁中心凹DCP血流密度分别为[52.50(50.70,54.80)]%、[50.40(48.40,52.60)]%和[48.30(43.60,51.55)]%,DCP血流密度分别为[49.90(47.70,51.80)]%、[47.30(45.20,50.10)]%和[45.80(41.30,48.6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21.719、21.652,均 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NPDR组中心凹SCP血流密度、中心凹DCP血流密度、FD300血流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SCP血流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H=5.290、5.534,均 P>0.05)。糖尿病患者的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及SCP血流密度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呈负相关( rs=-0.305、-0.330,均 P<0.05),浅层FAZ轮廓分级与LogMAR BCVA呈正相关( rs=0.353, 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可见眼底病变前即可出现旁中心凹DCP血流密度、DCP血流密度及FAZ轮廓的异常,糖尿病患者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SCP血流密度及浅层FAZ轮廓分级等微循环异常与视力存在相关性。OCTA在监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和识别影响视功能的微循环参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S100A1蛋白、核因子-kβ p65、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血浆S100A1蛋白、核因子-kβ p65(NF-kβ p65)、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4-1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AICI组)141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20例,AICI组根据梗死灶的体积分为小梗死灶组(SCI组)78例、中梗死灶组(MCI组)32例和大梗死灶组(LCI组)31例,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31例为对照组(HC组)。对比AICI组、TIA组与HC组S100A1、NF-kβ p65、IL-6水平及不同梗死体积亚组之间S100A1、NF-kβ p65、IL-6水平的差异,分析S100A1、NF-kβ p65、IL-6与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100A1、NF-kβ p65、IL-6对AIC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AICI组S100A1[(230.96±39.37)ng/L]、NF-kβ p65[(3.99±0.65)mg/L]、IL-6[(13.32±1.57)ng/L]均明显高于TIA组的(185.85±43.24)ng/L、(3.58±0.74)mg/L、(11.61±1.67)ng/L( t=4.95、2.39、4.14,均 P < 0.05)及HC组的(181.47±27.39)ng/L、(3.51±0.99)mg/L、(11.42±2.34)ng/L( t=6.54、3.32、5.55,均 P < 0.05);TIA组与H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LCI组S100A1[(254.25±37.07)ng/L]、NF-kβ p65[(4.41±0.45)mg/L]、IL-6[(14.00±1.40)ng/L]均明显高于MCI组的(225.42±30.92)ng/L、(3.85±0.64)mg/L、(12.77±1.31)ng/L( t=3.04、3.60、3.20,均 P < 0.05)和SCI组的(223.98±40.21)ng/L、(3.88±0.66)mg/L、(13.27±1.65)ng/L( t=3.79、4.01、2.25,均 P < 0.05),MCI组与SC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AICI患者S100A1、NF-kβ p65与脑梗死体积均呈正相关( r=0.24、0.27,均 P < 0.05),S100A1、IL-6与AICI患者入院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 r=0.24、0.28,均 P < 0.05);S100A1、NF-kβ p65、IL-6对AICI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8、0.667、0.75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1.03、3.50、10.79,相应灵敏度分别为95.0%、76.6%、97.2%,特异度分别为37.3%、45.1%、49.0%。 结论:AICI患者血浆S100A1、NF-kβ p65、IL-6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ICI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及抗体水平监测在维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AS患者英夫利西单抗(IFX)谷浓度(TLs)与疗效的关系,了解抗IFX抗体(ATI)产生情况。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接受IFX治疗的AS患者38例。在第8次应用IFX前空腹抽取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在第1次、第6次、第8次应用IFX前进行AS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 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① 38例AS患者,其中6例(16%)出现了ATI。这6例患者第8次IFX给药(38周)时出现病情反弹。②以第8次IFX治疗相比第6次IFX治疗的ASDAS是否上升进行分组,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出IFX-TLs维持在0.635 μg/ml以上时,患者病情不易反跳。③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FX-TLs与BMI相关[ OR(95% CI)=1.536(1.023,2.308), P=0.039],与合并用药相关[ OR(95% CI)=0.218(0.06,0.797), P=0.021]。 结论:ATI的产生以及IFX-TLs变化与IFX失应答密切相关,应定期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头颅CT检查结果,应用Van Swieten量表(vSS)评分判断患者脑白质疏松的程度。根据治疗后24 h内复查头颅CT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出院后90 d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患者的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44例患者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23例(15.97%),未发生出血转化121例(84.03%);出院后90 d预后不良61例(42.36%),预后良好83例(57.64%)。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出血转化组患者的中、重度脑白质疏松者所占比例,D-二聚体水平、尿比重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 OR=0.281, 95%CI:0.105~0.753, P=0.012)、D-二聚体( OR=1.654, 95%CI:1.100~2.489, P=0.016)是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血转化者所占比例,治疗前随机血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D-二聚体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尿糖阳性者所占比例均较高,TOAST病因学分型分布也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 OR=1.395, 95%CI:1.213~1.605, P=0.000)及白细胞计数( OR=1.292, 95%CI:1.040~1.606, P=0.02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合并中、重度脑白质疏松、D-二聚体较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易发生出血转化。基线NIHSS评分较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易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型颅脑创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预测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sTBI患者术后CNS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70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70例患者按照7 ∶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 n=259)和内部验证集( n=111)。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NS感染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感染组( n=45)和非感染组( n=21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筛选sTBI术后发生CNS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CNS感染的效能,AUC>0.80为效能较高。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价预测模型的的临床净获益情况。 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入院GCS、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颅底骨折、脑室出血、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放置脑室引流管、放置颅内压探头、二次手术、颅内再出血、脑脊液取样、是否气管插管、切口感染、血清白蛋白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颅底骨折、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颅内再出血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均为sTBI患者术后发生CNS感染的危险因素(均 P<0.05)。绘制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显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8(95% CI:0.96~0.99)、0.95(95% CI:0.88~1.00),预测效能均较高。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重复抽样1 000次后,训练集的预测风险与实际风险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预测和鉴别能力。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比单独的危险因素预测CNS感染的发生更准确,可提高临床获益率。CIC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净效益。 结论:基于sTBI术后并发CNS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操作简单,有助于早期筛查sTBI术后CNS感染的高危患者,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CNS感染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延续性护理管理的针对性饮食指导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延续性护理管理的针对性饮食指导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实施手术的124例胃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延续性护理管理的针对性饮食指导干预,均持续干预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观察两组患者的转铁蛋白量、白蛋白量、前蛋白量,并记录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干预结束后1年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转铁蛋白量、前蛋白量及白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5%(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0.33%,与对照组的83.8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延续性护理管理的针对性饮食指导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消除紧张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列腺活检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合RP诊治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活检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相结合用于前列腺癌诊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4—9月苏北人民医院PSA>10 ng/ml且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均≥4分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16G活检针行mpMRI/经直肠超声图像融合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靶向活检,每例患者活检2~3针,活检组织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者立即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P);对不能诊断前列腺癌者,应用18G活检针行前列腺靶向+系统活检,系统活检18~22针,行常规病理检查。记录患者的基线数据、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患者,平均年龄69.9(66~73)岁。平均体质指数22.8(19~26)kg/m 2。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3.2(14.25~32.00)ng/ml,平均前列腺体积45(32~52)ml,平均PSAD 0.54(0.33~0.75)。PI-RADS评分4分3例、5分8例。直肠指检阳性5例。11例活检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中9例为前列腺腺癌,立即行RALP,手术时间111.5(96~126)min;术中出血量78.9(55~105)ml;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3(3.5~5.0)d;术后住院时间5.8(5.0~6.5)d。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3+4=7分1例,4+3=7分3例,8分4例,10分1例;3例切缘阳性,1例精囊侵犯;清扫淋巴结数量平均10.9(8.5~14.0)枚,均无肿瘤转移;病理T分期为T 2b期2例,T 2c期5例,T 3a期1例,T 3b期1例。2例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不能诊断者,其中1例常规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3=7分,后接受RALP;1例常规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炎症。1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2(3~7)个月。10例行RALP患者中,8例术后2周恢复尿控,2例术后2个月恢复尿控。3例切缘阳性患者于术后第2周规律行雄激素剥夺治疗。术后3个月1例切缘阳性和精囊受侵犯患者的PSA未降至0.1 ng/ml以下,余9例PSA均<0.1 ng/ml。11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生Clavien分级>Ⅰ级并发症。 结论:对高度怀疑前列腺癌患者,将前列腺活检组织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提示为前列腺癌者即刻行RALP,这种诊治模式是可行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下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腹腔镜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LLND)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2例和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选择性LLND 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性LLND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根治术组[247(179~405) min比146(118~258)min, Z=-5.169, P<0.001];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68(45~500)ml比56(25~500)ml, Z=-1.598, P=0.110]、术后通气时间[2.5(1~6)d比3.0(1~6)d, Z=-0.120, P=0.905]、术后住院时间[9.0(7~17)d比9.5(6~14)d, Z=-1.050, P=0.294]及住院费用[(49 000±3 000)元比(48 000±3 000)元, t=-1.072, P=0.28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和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51, P=0.458)。选择性LLND组患者的侧方淋巴结清扫数量为8(6~16)枚,26例患者中有5例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选择性LLND可以获得较高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并且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EN)的实施成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行MV治疗的神经重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各4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MV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Alb及APACHE Ⅱ评分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鼻肠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鼻胃管组( P<0.05),而GC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 P>0.05)。鼻肠管组Alb明显高于鼻胃管组( P<0.05),而两组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鼻肠管组MV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鼻胃管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 P<0.05)。 结论:针对神经外科重症MV患者采用鼻肠管留置的方式行EN治疗,有助于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