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LR、NLR与rt-PA静脉溶栓3个月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3 个月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2019 年 9 月—2021年 3 月,连续纳入 246 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溶栓前采集血样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一步回顾性分析预后良好(mRS评分 0~2 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 3~6 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及临床特征的数据.结果 246 例患者中有 74 例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LR、PLR、D-D、IL-6 以及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率更高(P<0.05).根据NLR和PLR中位数和四分位值进行亚组分组,当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干扰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2.77 和PLR≥98.47 仍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LR均可以良好地预测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 3 个月不良预后风险(P<0.05).当在基础模型(包含年龄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中补充NLR、PLR或NLR+PLR时,经DeLong检测,新模型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在似然比测试中,基础模型联合NLR、PLR、NLR+PLR的对数似然比P<0.05,且Akaike信息准则均小于基础模型.结论 NLR、PLR较高预示着AIS患者rt-PA溶栓 3 个月后短期预后不良,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入院时年龄+NIHSS基础模型预测及校准方面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索分析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的相关指南,并对高质量指南进行证据总结,为临床实践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循证团队,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的指南发布网站、电子资源数据库、相关的学术团体及指南网等,评价指南并汇总最佳证据,检索时限截至2019年6月1日,由4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篇指南,总结出人文支持、分娩陪伴、分娩体位、胎儿监测、延迟用力、会阴保护、宫底加压、预防产后出血、延迟断脐9个方面20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现有证据整合了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建议母婴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最佳证据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比较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3 d、7 d认知功能障碍(PCOD)发生情况,及术前和术后3 d TGFβ、Smad1和Smad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648.71±65.25)mg和瑞芬太尼用量(0.46±0.08)mg,均少于对照组的(837.92±57.53)mg和(0.59±0.14)mg( t=15.380、5.701,均 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PCOD发生率(术后3 d:8.00%,术后7 d:12.00%)低于对照组(26.00%、34.00%)(χ 2=5.741、6.832,均 P<0.05);观察组术后3 d TGFβ(0.45±0.09)、Smad1(0.37±0.06)和Smad2(0.36±0.04),均低于对照组的(0.60±0.18)、(0.47±0.08)和(0.42±0.11)( t=5.271、7.071、3.625,均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人胃癌根治术可降低术后PCOD发生率,且可下调TGFβ/Smad蛋白通路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心源性栓塞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 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所致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脑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病因学分型为CE或LAA。根据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比较组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106例患者,年龄(61.39±13.73)岁,男性70例(66.0%)。CE组74例(69.8%),LAA组32例(30.2%)。66例(62.3%)转归良好。单变量分析显示,CE组与LAA组性别、年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以及尝试取栓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转归不良、出血性转化和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收缩压、舒张压、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以及治疗后血流灌注分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1.04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4~1.078; P=0.004]、基线NIHSS评分较高( OR 1.117,95% CI 1.037~1.203; P=0.003)、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较长( OR 1.008,95% CI 1.001~1.015; P=0.019)以及治疗后血流灌注较差( OR 8.042,95% CI 1.532~42.215; P=0.014)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 结论:与LAA相比,CE并不会增高出血性转化以及有症状颅内出血风险,二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本综述就高压氧(HBO)在SAH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推动HBO对SAH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出血性转化风险的预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作为再灌注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出血性转化与患者转归不良密切相关。早期通过临床特征、影像学和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评估可预测出血性转化风险,从而更好地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再灌注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比较不同地域ACS患者PCI术后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和长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我国真实世界中,于不同地域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其长期预后。方法: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本研究选取OPT-CAD研究中诊断为ACS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以长江一线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根据患者就诊医院的地理位置分南方组和北方组。为减少选择偏倚和潜在的混杂因素,两组间患者根据倾向性评分按1∶1最临近匹配法匹配。主要终点为患者出院后60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60个月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2、3、5型出血。记录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β受体阻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ACEI/ARB)等。匹配前后均比较两组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 049例ACS患者,其中南方组共1 958例患者,北方组共5 091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南方组和北方组各1 324例。匹配前,北方组患者中吸烟、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有既往史(心肌梗死、PCI及卒中)和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较南方组高( P均<0.05)。北方组复杂病变、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和血栓病变占比均高于南方组( P均<0.05)。出院后60个月,南方与北方组的抗血小板治疗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南方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北方组[9.8%(130/1 324)比1.1%(14//1 324)],而北方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南方组[(67.4%(893/1 324)比46.5%(616/1 324)]。其他二级预防用药的使用上,南方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24.5%(325/1 324)比16.8%(222/1 324), P<0.001]及ACEI/ARB[19.4%(257/1 324)比10.0%(133/1 324), P<0.001]治疗的比例高于北方组。匹配后,北方组出院后60个月MACCE[8.4%(111/1 324)比6.2%(82/1 324), P=0.030]和BARC2、3、5型出血[6.0%(80/1 324)比4.0%(53/1 324), P=0.016]发生率高于南方组。 结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PCI术后的ACS患者伴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复杂,对药物依从性较差,预后也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四维CT血管成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建立及效能预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四维CT血管成像(4D CT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及基于预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出血转化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医院急诊绿色通道进行“一站式”CTA-CT灌注成像及EVT的101例颈内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的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45例)及未出血转化组(5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相关临床、影像学变量,如年龄、初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D CTA侧支循环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等,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对AIS是否发生出血转化诊断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出血转化组与未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9.00(68.00,85.00)岁、73.00(62.75,80.00)岁, Z=-2.20、 P=0.028]、NIHSS评分[分别为16.00(12.00,21.00)分、9.50(6.00,14.00)分, Z=-4.44、 P<0.001]、ASPECTS评分[分别为5.00(3.00,8.00)分、8.00(7.00,9.00)分, Z=-4.23、 P<0.001]、4D CTA侧支循环评分[分别为2.00(0,3.00)分、3.00(3.00,4.00)分, Z=-5.39、 P<0.001]、血栓负荷评分[分别为4.00(1.00,7.00)分、7.50(6.00,9.00)分, Z=-3.42、 P=0.001]、闭塞位置(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别为23/22例、11/45例,χ2=9.70、 P=0.002)及心房颤动(分别为27、19例,χ2=5.83、 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SPECTS评分(OR=0.64,95%CI 0.47~0.87)、NIHSS评分(OR=1.13,95%CI 1.01~1.26)、4D CTA侧支循环评分(OR=0.40,95%CI 0.22~0.76)是AIS患者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以ASPECTS评分、NIHSS评分、4D CTA侧支循环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AIS是否发生出血转化的AUC为0.876,95%CI 0.807~0.945,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87.5%。 结论:低ASPECTS评分、高NIHSS评分及低4D CTA侧支评分的AIS患者术后更易发生出血转化,结合三者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IS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概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弥散加权成像相对信号强度预测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的转归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相对信号强度(relative DWI signal intensity, DWI-rSI)对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心源性栓塞所致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转归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EVT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心源性栓塞所致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3~6分)。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共纳入59例患者,男性29例(49.2%),中位年龄74岁(四分位数间距:68~80岁);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5分(12~21分),中位DWI-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8分(5~9分)。32例(54.2%)转归良好,27例(45.8%)转归不良,其中9例(15.3%)患者死亡(6例死于恶性脑水肿后脑疝形成,2例死于并发症,1例死于术后颅内严重出血)。21例(35.6%)发生出血性转化,包括12例(20.3%)有症状颅内出血。转归良好组基线收缩压、NIHSS评分、DWI-ASPECTS、DWI-rSI以及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收缩压(优势比0.977,95%置信区间0.919~0.991; P=0.015)和DWI-rSI(优势比11.809,95%置信区间1.932~72.170; P=0.008)为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DWI-rSI可预测EVT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心源性栓塞所致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绝经后女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子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病理诊断为HSIL,后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knife conization,CKC),其中资料完整、诊疗过程符合宫颈癌诊疗规范、既往无宫颈手术史的患者594例,根据绝经情况将患者分为未绝经组(463例)和绝经组(131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接触性出血、妇科检查、HR-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出绝经后HSI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的阳性率[12.98%(17/131)]、HR-HPV阳性率[77.86%(102/131)]与未绝经组[11.45%(53/463)、80.56%(373/46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3、0.46; P值分别为0.632、0.496)。绝经组患者子宫颈表面柱状上皮移位的比例[43.51%(57/131)]、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比例[87.79%(115/131)]均低于未绝经组[64.36%(298/463)、93.74%(434/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46、5.16; P值分别为<0.001、0.023)。绝经组ECC阳性率[62.60%(82/131)]、子宫颈Ⅲ型转化区[73.28%(96/131)]、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比例[9.92%(13/131)]、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24.43%(32/131)]均高于未绝经期患者[46.22%(214/463)、26.78%(124/463)、1.73%(8/463)、5.40%(25/46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5、94.68、20.11、42.62, 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颈Ⅲ型转化区的比例高( OR=6.569,95% CI 4.130~10.446)、ECC阳性率高( OR=1.978,95% CI 1.250~3.128)、锥切切缘阳性率高( OR=4.581,95% CI 2.386~8.794)、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率高( OR=4.612,95% CI 1.557~13.668)及宫颈外观光滑的比例高( OR=0.464,95% CI 0.294~0.731),是绝经后HSIL的临床病理特征( P值分别为<0.001、0.004、<0.001、0.006、0.001)。 结论:绝经后妇女HSIL与未绝经妇女存在差异,临床症状和筛查表现存在不典型性,并且病变易累及宫颈管、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高、病理升级的比例高,所以对诊断为绝经后宫颈癌前病变女性应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