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D1的表达调节及其调节糖脂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催化饱和脂肪酸向单不饱和脂肪酸转化的关键限速酶。SCD1是SCD的主要亚型,其表达受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胰岛素和瘦素等因素的调节。SCD1在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等器官、组织的糖脂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抑制SCD1能显著改善肝脏、脂肪组织的糖脂代谢,促进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减少脂质沉积。与此相反,增加骨骼肌SCD1的表达,则显著改善骨骼肌的代谢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传统中药红花黄色素、小檗碱以及SCD1天然抑制剂苹婆酸等均能通过抑制SCD1的表达,发挥改善代谢的作用,SCD1抑制剂Aramchol现已进入Ⅲ/Ⅳ期临床试验。深入研究SCD1的表达调节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将为未来改善糖脂代谢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凤眼果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凤眼果具有温胃、杀虫等功效,其名称和性状易与苹婆属其他物种混淆,然而其相关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该研究对凤眼果性状、微性状、种子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利用双向测序获取凤眼果DNA条形码序列ITS2、psb A-trn H、mat K、rbc L,计算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建立邻接系统进化树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凤眼果性状特征为外被深红色果皮,种子表面红褐色或暗栗色,质硬,内含浅黄色肥厚胚乳 2 片.(2)微性状特征为外种皮红褐色,极薄,质脆;中种皮黑褐色,较厚,质硬;内种皮浅黄色,质软.(3)显微特征为外种皮石细胞结构和排列方式、中种皮栅状细胞结构、内种皮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草酸钙簇晶.(4)基于ITS2 序列可将凤眼果与苹婆属其他植物有效区分,mat K序列可将假苹婆与苹婆属其他植物有效区分.该研究获取的凤眼果性状、微性状及显微特征数据,结合ITS2 条形码序列可有效鉴别凤眼果,为其资源开发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苹婆种质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苹婆又名凤眼果、九层皮等,是药食两用坚果类植物.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苹婆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70份苹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性状变异系数介于7.80%~42.94%,单果重、单果种子总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异程度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57~2.04,其中种形指数(2.04)、淀粉含量(2.02)、种子纵径(2.01)、果实种子数(2.00)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Ⅱ的15份资源属于果实偏大、外观品质较好的种质类型,符合市场及选育需求.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重量分别与果实纵径、单果重、单果种子总重、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种率与果实横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能代表13个果实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为74.46%.果实性状综合评价得分(F)介于-2.95~3.35,S009、S021、S011、S036、S028等种质位居前列,综合性状优良.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单果种子总重、种子重量、可溶性糖含量、种子横径4个性状指标,可作为综合评价苹婆果实性状的关键性指标.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果形大、淀粉含量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丰富的优异种质资源6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硬脂酸、苹婆酸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澳门5种植物叶变色盛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叶变色盛期是植物生长季结束时的重要物候指标.为探究澳门地区气候因子对植物叶变色盛期的影响,利用3个固定物候监测样地2012-2018年的物候资料和气象数据,对5种野生植物叶变色盛期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前期各种气候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叶变色盛期不同,集中在12月的有山乌桕(Sapium discolor)、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和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ense),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的叶变色盛期在5月,秤星树(Ilex asprella)集中在1月.不同样地共有种叶变色盛期不同,大潭山样地秤星树的叶变色盛期显著早于九澳山样地,松山样地假苹婆的叶变色盛期显著早于大潭山样地.叶变色盛期与春夏季温度的变化呈正相关,与秋冬季的呈负相关.叶变色盛期与冬、春季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与夏、秋季的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植物的叶变色盛期亦有显著相关性.温度是影响这5种植物叶变色盛期最主要的气候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苹婆果壳总酚酸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苹婆果壳总酚酸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考察微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液料比4个因素对苹婆果壳总酚酸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法对苹婆果壳总酚酸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并通过考察苹婆果壳总酚酸的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性.结果:苹婆果壳总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500 W、乙醇体积分数46%、微波时间9.9 min、液料比87:1(mL/g),在此条件下,苹婆果壳总酚酸的提取量为16.37 mg/g(n=5,RSD=0.28%).当苹婆果壳总酚酸浓度为0.30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达88.97%,IC50值为0.10 mg/mL.结论: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苹婆果壳总酚酸的提取.苹婆果壳总酚酸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数据解析锦葵科梧桐亚科的系统位置和属间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分子系统学研究将传统梧桐科与锦葵科、木棉科和椴树科合并为广义锦葵科,并进一步分为9个亚科.然而,9个亚科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且梧桐亚科内的属间关系也未得到解决.为了明确梧桐亚科在锦葵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厘清梧桐亚科内部属间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对锦葵科8个亚科进行取样,共选取55个样本,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广义锦葵科中,刺果藤亚科和扁担杆亚科组成Byttneriina分支,Malvadendrina分支中山芝麻亚科为其他亚科的姐妹群,随后分出梧桐亚科(WCG、LSC和SSC矩阵构成的数据集),以及Malvatheca分支(木棉亚科和锦葵亚科)与非洲芙蓉亚科-椴树亚科的姐妹关系.(2)在梧桐亚科中,可乐果属分支(Cola clade)是独立一支,随后是酒瓶树属分支(Brachychiton clade)与苹婆属分支(Sterculia clade)+银叶树属分支(Heritiera clade)形成姐妹关系(WCG、LSC和CDS矩阵).(3)在可乐果属分支中,可乐果属为梧桐属(含闭果桐属)和胖大海属+舟翅桐属的姐妹群.该研究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基本澄清了广义锦葵科的亚科系统关系以及梧桐亚科内各属关系,系统发育树框架基本明晰,但梧桐亚科在Malvadendrina分支的位置和酒瓶树属在梧桐亚科的位置,以及梧桐属的概念及范围仍需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结合核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胖大海本草考证及现代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胖大海是我国重要的进口南药之一,是梧桐科苹婆属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种子,具有清热润肺、利咽、清肠通便的传统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胖大海具有抗炎、通便、镇痛抑菌、免疫调节等作用,对治疗慢性咽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关于胖大海的开发与应用也很广泛.对胖大海的本草考证、基原植物、国内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