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植物介绍——总状绿绒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高20~50 cm,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硬刺.茎圆柱形,不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稀狭卵形、条形.总状花序有多达14朵花.萼片长圆状卵形,外面被刺毛,早落.花瓣5~8,倒卵状长圆形,天蓝色或蓝紫色,有时红色.蒴果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密被刺毛.花期5-8月,果期7-11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PLC-MS/MS法同时测定胆木不同部位6个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测定胆木茎、枝和叶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喜果苷、乌檀酰胺C、绿原酸、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4-二甲氧基苯基-1-O-β-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6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 HPLC-MS/MS 法,色谱柱为 Phenomenex Kinete EVO C18 100?(50 mmx2.1 mm,2.6 μm)柱;流动相为0.5‰甲酸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3 μL;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结果: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喜果苷、乌檀酰胺C、绿原酸、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4-二甲氧基苯基-1-O-β-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2μg/mL、0.0125~2μg/mL、0.05~2 μg/mL、0.025~2 μg/mL、0.0125~2 μg/mL、0.0125~2 μg/mL(r≥0.9991),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RSD<5.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3%~103.02%(RSD<4.00%).含量测定结果显示6个成分在胆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胆木药材中6个成分的同时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浑善达克沙地黄柳小枝功能性状对风蚀环境响应的性别差异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植物功能性状及性状间权衡关系对揭示植物生长策略、资源分配模式以及探讨其生理生态过程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针对雌雄异株植物功能性状对其生境响应的性别差异却鲜有报道.以雌雄异株植物黄柳当年生末端小枝为研究对象,从枝水平、叶水平比较雌雄植株功能性状及性状间权衡关系对风蚀环境响应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小枝水平上,对照环境下雌雄植株茎干重-总叶干重之间的权衡均倾向于总叶干重,风蚀环境下则倾向于茎干重,且雌株权衡值分别为雄株的4.3倍和3.7倍;雌雄植株茎干重-总叶面积的权衡在各生境下均偏向于茎干重,两性的权衡值差异不大.叶水平上,相同叶片干重下,风蚀对雄株叶片面积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雌株叶片干重与叶柄干重呈等速生长关系,而雄株呈小于理论值1的异速生长关系,且在风蚀环境中,相同叶柄干重下,雌株叶片干重的累积速率比雄株快.研究表明,黄柳雌雄植株小枝各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对风蚀环境具有不同的响应,雌株比雄株更倾向于将资源投资在光合器官生长中,且风蚀对雄株光合器官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麻黄-桂枝药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麻黄是指麻黄科的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部,桂枝是樟科植株肉桂的嫩枝.麻黄与桂枝均为解表中药,二者属于相须配伍.目前关于麻黄-桂枝药对的研究多集中于二药配伍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关于麻黄-桂枝药对的临床应用研究尚且较少,现将通过研究总结近年来麻黄、桂枝的相关文献,对麻黄与桂枝的药理作用、麻黄与桂枝的炮制方法与用量、麻黄与桂枝配伍的作用、含麻黄-桂枝药对的方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这4个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秦岭羽枝青藓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利用苔藓植物开展裸岩工程创面生态修复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潜在新途径,巨量苔藓种源的供给是实现这种新措施工程化应用的根本前提,而掌握特定藓种生长的发育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以秦岭地区石生优势藓种——羽枝青藓(Brachytheciumplumosum)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观测、室内组织培养及养分施加试验,通过观测生长指标(主茎长、覆盖面积、分枝长和分枝数)和形态变化,了解其自然发育特征和不同繁殖体类型及养分供给模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羽枝青藓通过特有的形态特征适应岩石表层环境.主茎生长时,其侧边分枝同步发育、且表现的较为密集.(2)微生境显著影响羽枝青藓发育.与冠层间相比,冠层下除光照强度降低幅度较大外(15%-55%),空气湿度、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小,但羽枝青藓的生长速率提高3倍以上.(3)羽枝青藓的茎和叶片都有发育为配子体的潜力,但茎的再生能力优于叶片,且二者的发育模式不同.接种茎的成活率达到100%,配子体由茎直接再生,发育的原丝体未分化,主要发挥定殖和养分吸收的作用;叶片的成活率仅3.3%,发育过程中先产生原丝体,再分化为配子体.(4)长期营养液供给可能对岩石表层的苔藓生长产生负面影响.Hoagland营养液在试验前期促进了羽枝青藓生长,但也加剧了致病菌和藻类发育,导致后期羽枝青藓发黄枯萎.总的来看:羽枝青藓对逆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微环境变化敏感,周围生长条件适宜时可快速向外扩张.不同的繁殖体和营养液供给模式都会对羽枝青藓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开展羽枝青藓种源扩繁生产时应充分借鉴这些研究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王柏枝"肝肾同治"思想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机制复杂,不但是男性普遍存在的性健康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王柏枝认为ED病情有急缓之分,病位有肝肾之别.以肾为本、肝为标,并有湿、痰、瘀夹杂其中,或有阴虚,或有内热.ED急发常责之于肝,有肝气郁结,肝经湿热,肝肾亏虚,常用疏肝理气之逍遥散、清肝利湿之龙胆泻肝汤、滋阴养肝之滋水清肝饮等.缓发养肾,自创起痿丸温肾阳、暖命门、补肾精、强宗筋、活血脉、健脾养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永修县不同植被类型下药用植物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永修县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揭示永修县不同植被类型下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和分布特点,为永修县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样方法调查永修县不同植被下药用植物的组成、重点药用植物的数量等信息,统计分析药用植物多样性水平、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变化,从而揭示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结果:永修县不同植被类型的样方中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37科383属676种;药用植物的物种数呈现随植被正向演替发展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之间植物优势科的组成差异较明显;草本药用植物在各植被类型下均占较大比例;入药部位分析显示,全草、根及根茎、枝叶、藤茎为主要类型;Jaccard指数分析显示,不同植被类型间药用植物表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草丛和阔叶林中重点药用植物相对丰富.结论:永修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不同植被类型下药用植物资源的组成和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植被类型是影响药用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此外,水分也是影响药用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根据药用植物分布特征,提出了永修县药用植物的保护、利用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封面植物介绍——总状绿绒蒿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高20~50 cm,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硬刺.茎圆柱形,不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稀狭卵形、条形.总状花序有多达14朵花.萼片长圆状卵形,外面被刺毛,早落.花瓣5~8,倒卵状长圆形,天蓝色或蓝紫色,有时红色.蒴果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密被刺毛.花期5-8月,果期7-11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复合菌剂对新疆辣椒的促生效果和根际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有效微生物(EM)复合菌剂可缓解新疆连年重茬种植与偏施化肥导致的辣椒土壤环境质量恶化、产量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以不施EM复合菌剂为对照(CK),研究施用EM复合菌剂对辣椒植株生长、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根际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EM复合菌剂的辣椒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和根长分别增加22.6%、35.3%、33.3%、29.7%和15.1%,果宽、单个果重和产量分别提升5.3%、42.9%和74.7%.施用EM复合菌剂的土壤碱解氮在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10.2%和5.8%,速效磷分别提高10.4%和13.4%.施用EM复合菌剂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40.7%、14.6%和9.3%,脲酶活性分别提高7.9%、10.2%和11.5%,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16.8%和44.6%.施用EM复合菌剂还显著改变了辣椒根际真核生物群落的β多样性,其中,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功能的线蚓属和Sminthurides属种群的相对丰度较高,而致病微生物油壶菌属和不动壶菌属种群的相对丰度分别较CK降低了 98.0%和89.3%,轮枝孢属种群的相对丰度降为0.表明EM复合菌剂能够提高新疆地区辣椒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减少土壤致病真菌,从而达到促进辣椒生长、提高果实产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长白山苔原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苔原带典型植物牛皮杜鹃、毛毡杜鹃、笃斯越橘、仙女木的根系分离获得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研究其侵染定殖情况.采用形态特征与rDNA ITS序列分析相结合进行分类鉴定,研究了 4种苔原植物的DSE真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4种苔原植物的根系内均形成DSE的典型结构"微菌核".共分离出69株DSE菌株,分属于10个属12个种,分别是福廷瓶头霉、链格孢、细极链格孢、黑附球菌、小孢金丝酵母、白蜡树炭疽菌、茶树炭疽菌、小球腔菌属、枝状枝孢霉、茎点霉属、淡领瓶霉属、Discosia italica,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且所有种均为我国高山苔原带首次报道的DSE真菌,其中福廷瓶头霉为各苔原植物的共有种和优势种.4种苔原植物DSE真菌的Simpson、Pielou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差异显著.表明苔原植物具有丰富的DSE真菌多样性,且二者能够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增强苔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