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随机将衡水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2020年 10月至 2023年 6月收治的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患者 110例均分为 2 组,对照组 55 例给予依巴斯汀+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 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治疗,7 d为 1个疗程,均治疗 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积分、呼吸困难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态反应指标[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白三烯(leukotriene,L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35]、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肠道菌群(乳酸杆菌、普拉梭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丰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高于对照组(83.6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 2组皮损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积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IgE、LT、IL-4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35 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IgA、IgG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4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普拉梭菌、柔嫩梭菌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疗效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好,能减轻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对《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对每一层的方剂进行共现计算,以获取桂枝类方的分层树形结构图。结果:纳入方剂79首,药物96味,总用药频次529次,涉及7种功效。高频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主要功效包括解表、温通经脉、温阳利水等。方剂树形结构图共分为7层,包含最大项为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芍药、麻黄、葛根,侧支药物有茯苓、白术、泽泻、干姜等。结论: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可串联药物之间的相关性,展示方剂里高频共现药物间的联系,可用于经方的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发枝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以探究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李教授治疗咳嗽的病历,采用Excel 2016及R语言4.2.1,多维度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通过因子分析探索高频功效分类,聚类分析区分药物群组,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占比及归经流年分析。结果:共纳入4 746首处方,涉及中药270种,总频次57 700次,用药性味以温性药最多,寒性药次之,温药以辛温、苦温为主,寒药以辛寒、甘寒、苦寒为主,主要归肺经、脾经、胃经、肝经。频次排名前35位中药可聚类为9组,群组1:紫苏子、苦杏仁和麻黄;群组2:辛夷、蝉蜕和甘草;群组3:前胡、桔梗、桑白皮、荆芥、防风和款冬花;群组4:白芷、羌活、陈皮、黄芪、升麻和黄连;群组5:薏苡仁、芦根、桃仁和冬瓜子;群组6:紫苏叶;群组7:柴胡、乌梅、枳实、黄芩和白芍;群组8:细辛、桂枝、干姜、五味子和清半夏;群组9:茯苓和炙甘草。流年分析显示,近3年炙甘草、茯苓、枳实等使用比例逐渐提高。结论:李教授治疗咳嗽以肺与脾胃为核心,临床用药注重升降相因、寒温并用,近年来更加重视从中焦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ICU 4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重症医疗队2021年1月7日至3月4日在河北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的确诊为新冠肺炎的48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既往史以及住院期间首诊和复诊的全部中药处方。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建立数据库,用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48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2.4±13.7)岁;病情普遍偏重,其中普通型17例、重型25例、危重型6例;大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共纳入有效处方146张,涉及方剂59首、中药115味。对146张处方进行使用频次(使用率)分析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常用方剂为清肺排毒汤(30次,20.55%)、宣白承气汤(10次,6.85%)、达原饮(10次,6.85%);常见中药为甘草(80次,54.79%)、茯苓(76次,52.05%)、石膏(70次,47.95%)、苦杏仁(70次,47.95%)、麻黄(57次,39.04%)、黄芩(56次,38.36%)、陈皮(53次,36.30%)、广藿香(50次,34.25%)、白术(50次,34.25%)、柴胡(43次,29.45%)。中药功效以清热解毒(129次)、清热泻火(129次)、利水渗湿(110次)为主;药性以温(509次)、平(287次)、寒(235次)为主;药味以辛(765次)、甘(654次)、苦(626次)为主;归经以肺(1 096次)、脾(785次)、胃(687次)为主。关联分析显示,共17对药物组合,其中支持度排在前3位的药对分别为苦杏仁-石膏(0.43)、麻黄-苦杏仁(0.38)、陈皮-茯苓(0.36)、麻黄-石膏(0.36)。聚类分析显示,共有3个聚类药物组合,分别为麻黄、苦杏仁、石膏,广藿香、茯苓、陈皮、白术,以及黄芩、炙甘草、枳实、泽泻、柴胡、生姜、桂枝;核心药物由茯苓、柴胡、陈皮、白术、广藿香、苦杏仁、黄芩、石膏、麻黄、甘草组成。结论:中老年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正虚毒损,病机演变迅捷,湿浊毒邪多闭肺困脾、枢机不利,甚者内陷营血、阴竭阳脱;治以化浊解毒为要、补气养阴为则,使邪去而正气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桂枝麻黄各半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桂枝麻黄各半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s cough,PIC)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7月本院PIC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桂枝麻黄各半汤,2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激肽A(neurokinin A,NKA)、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激肽B(neurokinin B,NKB)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45/50)、对照组为68.0%(3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9, P=0.007)。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咽痒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04、6.30、9.03、9.71, P<0.01)。研究组治疗后NKA[(86.08±18.21)ng/L比(137.68±28.29)ng/L, t=10.85]、SP[(54.23±11.28)ng/L比(71.75±15.34)ng/L, t=6.51]、NKB[(96.15±20.19)ng/L比(149.84±30.22)ng/L, t=10.45]、CGRP[(62.93±18.35)ng/L比(89.59±23.25)ng/L, t=6.37]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研究组为10.0%(5/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3, P=0.727)。 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辅助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PIC,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KA、SP、NKB、CGRP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仲景辨治百日咳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通过对百日咳的文献研究以及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其的病因病机、症状、方药的研究发现百日咳属中医学"顿咳"范畴,多因疫邪而得,病多在三阳经.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顿咳一证的描述及患者恶寒、发热、汗出等情况将顿咳分为太阳证、阳明证、太阳阳明合证、少阳证四证,并在其四证上又分伤寒证、中风证、腑实证等而用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调胃承气汤等方临证对治,初步分析张仲景治疗顿咳的辨治经验,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温阳利水类经方辨治Ⅳ型心肾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3周前
Ⅳ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以心肾阳虚、水湿泛滥为核心病机,属危急重症的一种,可合用"温阳利水"类经方直中病机.Ⅳ型CRS急性发作时水湿之邪较重,据张仲景分三焦论治的祛邪之法,水停上焦选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黄芪或参类振奋心肺阳气;出现肺水肿、心包积液时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葶苈子丸,补泻同施;水停中焦选厚朴温中汤,治疗重在梳理气机,根据气机阻滞部位灵活加减以行气利水;水停下焦,心衰较重时选真武汤;若三焦水湿并重可三方合用.辨治过程中需根据疾病病机演变灵活化裁.阳虚水停可致瘀血内生,活血化瘀法需贯穿疾病始终.见阳虚甚浮阳上扰之象需与阴虚火旺之证鉴别.峻药利水后易损耗气阴,善后调护时需重视调补气阴以扶正固元.本文从分析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探讨温阳利水类经方治疗Ⅳ型CRS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麻黄-桂枝药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麻黄是指麻黄科的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部,桂枝是樟科植株肉桂的嫩枝.麻黄与桂枝均为解表中药,二者属于相须配伍.目前关于麻黄-桂枝药对的研究多集中于二药配伍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关于麻黄-桂枝药对的临床应用研究尚且较少,现将通过研究总结近年来麻黄、桂枝的相关文献,对麻黄与桂枝的药理作用、麻黄与桂枝的炮制方法与用量、麻黄与桂枝配伍的作用、含麻黄-桂枝药对的方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这4个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证态角度论述太阳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从证态角度来看,太阳表证本质为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是各种外感病症的前驱期,不同体质的人又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机体强壮者会出现交感张力相对低下的麻黄汤证,麻黄汤证的状态本质是机体交感张力的相对不足,难以解除疾病.麻黄汤因势利导,提高人体交感神经张力,进而提高整体代谢能力以解除疾病;如果机体虚弱,便会出现交感张力偏亢的桂枝汤证,桂枝汤证的状态本质为体质的虚弱与交感的偏亢,此状态会加大能量的消耗,使机体更加虚弱,陷入恶性循环.桂枝汤一方面改善虚弱的体质以治本,另一方面抑制偏亢的交感功能以治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论甘草在张仲景方药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甘草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使用频次很高的药物,是研究张仲景方药体系的重要切入点.甘草在张仲景方药体系中的作用与现在甘草的功效有较大差异,本文以张仲景方药体系为基础,结合历代本草古籍记载,对包含甘草的方剂进行梳理,总结甘草的4个基本功效为:存津液、保胃气、扶阳气和护焦膜.甘草的基本功效与张仲景方药体系的核心治则契合,甘草是构建张仲景方药体系的核心药物之一.为更清晰地呈现方药扩增的逻辑,本文将包含甘草的经方进行拆解,根据与甘草配伍药物的远近关系,将经方划分为一级方、二级方、三级方、四级方和其他方,将对应的药物划分为一级药、二级药、三级药、四级药和其他药.以桂枝、干姜、芍药、麻黄为例,分析其与甘草组方的原理.张仲景方药体系以充分发挥或延伸甘草的4个基本功效为动机加减方药,在不断扩增的基础上形成了现有的大部分经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张仲景方药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