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域外国家窄治疗指数药品的仿制药替代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了保障窄治疗指数(narrow therapeutic index,NTI)药品仿制药替代的安全有效性,完善与优化我国的仿制药替代政策,通过检索国外文献数据库以及政府网站,梳理域外国家保障NTI药品仿制药替代安全有效性的代表性举措,涉及药物研发注册、仿制药临床替代和上市后监测等环节,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可以借鉴参考的做法.研究发现我国在NTI药品仿制药替代方面存在NTI药品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对象不明确、NTI药品的仿制药替代决策依据合理性有待提升和上市后监测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建议制定NTI药品清单、充分发挥医师和药师在仿制药替代中的作用、依据用药风险高低调整NTI药品仿制药替代和完善仿制药替代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等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已上市中成药的经典老药遴选及开发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成药是我国药品组成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用年限较长的已上市中成药,为药品研发与应用等多领域提供了经验和依据.已上市中成药老品种的有效筛选,是推进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二次开发、适应证扩大等药品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经典老药的概念及价值优势,明确经典老药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依据方剂的配伍规律研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及优势、不良反应较少、质量优良、现代应用时间较长、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明确了 3 个维度 11 类遴选要素的遴选体系,包括经典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性3 个维度及使用年限超过 40 年、近5 年临床仍有应用、来源于古代医籍、来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来源于官修书籍、来源于名医名家、老字号企业生产产品、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进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进入国家保密配方的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销量等 11 类遴选要素.明确了相关遴选要素的权重及实现路径,并提出加强面向满足临床需求及疗效的经典老药遴选要素优化、基于"三结合"发挥经典老药品种特色及优势、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明确经典老药的临床定位、加强经典老药品种关键技术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已上市中成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导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前列腺癌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研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现有认知、治疗模式,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未满足需求。方法:2020年7—8月对中国七大地区(北部、东北、东部、南部、中部、西南、西北)163家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问卷调研,纳入标准为主治或以上职称、有GnRH-a处方经验并有意愿参与研究的泌尿外科医生。问卷涉及前列腺癌患者基本资料、药物去势(含GnRH-a)使用情况及GnRH-a治疗的未满足需求(应用5分Likert量表评价)。本研究拟收集调研问卷300份,采用自填式结构化电子问卷收集数据。结果: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3 886份,收回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共410份,剔除110份未完成的无效问卷,共300份有效问卷被纳入分析。每名受访者月均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接受药物去势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2±8)例。使用1个月剂型GnRH-a的比例高于3个月剂型[(62.0±24.7)%与(38.0±24.7)%]。49.3%(148/300)的受访者表示接受GnRH-a治疗的患者主要随访频率为每月1次。决定随访频率的主要因素为GnRH-a注射频率(31.3%,94/30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频率(27.7%,83/300)和药物有效性(26.0%,78/300)。治疗依从性方面,46.0%(138/300)的受访者认为超过70.0%的前列腺癌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用药。在决定处方何种GnRH-a药品时,受访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为不同治疗方案疗效(92.0%,276/300)、药物不良反应(85.7%,257/300)、经济负担(76.7%,230/300)和注射频率(61.3%,184/300)。受访者认为GnRH-a治疗仍有改善需求的方面前4位依次为有效性[(4.04±0.93)分]、经济负担[(3.93±0.84)分]、药物不良反应[(3.90±0.90)分]和注射频率[(3.60±0.93)分]。受访者认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疼痛[(4.09±0.94)分]、心理压力[(3.61±0.90)分]、药物不良反应[(3.46±0.89)]分和频繁注射GnRH-a引起的不适[(3.34±0.91)分]。结论:我国泌尿外科医生希望在应用GnRH-a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降低注射频率,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局部抗菌治疗在耐药菌肺部感染、慢性肺部感染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证据,但抗感染药物经气道应用的适应证和适用药物均有限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有待评价;与此同时,国内专用制剂较少且存在静脉制剂局部应用、药品配制等争议和问题。本共识在梳理常用下呼吸道局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证、特性、用法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提出成人经气道局部抗感染治疗的指征、药物和用法,为规范经气道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指导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部分基本药物用药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我国老年人部分基本药物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旨在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涉及神经系统用药、精神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8大系统58种国家基本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医务人员给药顺应性、患者用药顺应性、临床价值综合评价以及药物经济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精神系统用药评价外,其他系统用药评价的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表明专家对各系统用药指标的熟悉程度较高,咨询结果可信。根据指标的综合评分,可考虑将硝酸甘油、酒石酸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奥美拉唑、二甲双胍、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卡波糖、缬沙坦、氯吡格雷10种药物作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的优先参考品种;硝苯地平、艾司唑仑、坦洛新(坦索罗辛)、辛伐他汀、阿法骨化醇、依那普利、比索洛尔、丙酸倍氯米松、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10种药物作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的次选参考品种。结论:专家推荐的评分较高的药物以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内分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为主,与老年人疾病谱相符;老年人全额保障基本药物遴选可考虑据筹资情况,优先从老年人使用频次较高且药品费用负担较重的几大类基本药物中挑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药物疗效临床研究终点设计解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对于判定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医师选择有效药物提供重要依据。然而,一直以来对于IBS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终点的设计和评价都是难点,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转变评价者以往普遍看重客观事实的指标设计、认为不带主观色彩的评价才最公正的观念。目前对于功能性疾病,接纳、尊重和科学评估患者的主观感受,是在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模式下的重要临床研究课题。美国FDA与欧洲药品管理局不断改进IBS药物疗效研究终点的设计,腹痛和排便异常联合终点得到双方机构的认可,为IBS的药物疗效评估和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系统类似疾病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蓝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患者居家应用胰岛素情况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居家应用胰岛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组织全国多家医院药师以问卷方式对门诊和住院糖尿病患者居家使用胰岛素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胰岛素的应用情况、胰岛素注射行为、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血糖监测的依从性、胰岛素保存行为等情况,以及血糖控制达标率和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问卷共包含50个问题,对其中与胰岛素应用规范相关的21个问题计算其正确率,考察患者胰岛素应用行为对胰岛素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共有31家医院的临床药师参与了问卷发放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40份。240例患者中男性106例(44.2%),女性134例(55.8%);年龄(58±15)岁;2型糖尿病210例(87.5%),1型糖尿病25例(10.4%),其他类型糖尿病5例(2.1%);使用1种胰岛素治疗者151例(62.9%),2种胰岛素治疗者89例(37.1%),涉及胰岛素13个品种。97.9%(235/240)的患者存在至少1项胰岛素应用行为的错误或者不规范,75.0%(180/240)存在至少1个胰岛素用药依从性问题,70.4%(169/240)存在血糖监测依从性差问题,68.8%(165/240)存在至少1种胰岛素保存不规范的行为。血糖控制达标率仅13.8%(33/240),低血糖发生率为55.8%(134/240)。血糖控制达标组患者胰岛素应用行为答题的总正确率与治疗依从性答题的正确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未达标组[71.4%(57.1%,81.0%)比61.9%(52.4%,71.4%), P=0.045;77.8%(55.6%,88.9%)比66.7%(55.6%,77.8%), P=0.023],无低血糖组患者与低血糖组患者比较胰岛素应用行为及各项行为答题的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均 P>0.05)。 结论:胰岛素种类繁多,药名相似,极易混淆,从而导致用药错误。患者胰岛素注射行为、治疗依从性和胰岛素保存行为不规范的发生率较高,可能影响血糖控制达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磷酸安泰他韦联合英强布韦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Ⅱ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100 mg或200 mg磷酸安泰他韦与英强布韦联合给药12周在各基因型、无肝硬化或有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无肝硬化或有代偿期肝硬化)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磷酸安泰他韦100 mg+英强布韦600 mg组(100 mg组)或磷酸安泰他韦200 mg+英强布韦600 mg组(200 mg组)中,连续给药12周,每日1次,停药后观察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停药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同时评估用药安全性。尽可能完全并且接近包括所有随机化病例的意向性分析的思想,定义所有经随机化分组且至少接受过1次试验用药品的受试者构成本研究的全分析集。所有至少接受过1次试验用药品的受试者(无论是否参与随机化分组),构成本研究的安全集。所有疗效终点与安全性数据均采用描述统计量进行汇总。主要疗效终点为SVR12,在全分析集中进行主要分析。计算试验药物组(磷酸安泰他韦胶囊联合英强布韦片)实现“HCV RNA<定量下限”的受试者例数、百分比。安全性分析基于安全性分析集进行汇总。结果:共纳入120例受试者,100 mg组59例,200 mg组61例。119例完成研究,1例受试者因失访提前退出研究;3例受试者发生病毒学复发。全分析集分析结果显示总体SVR12为96.7%(116/120),其中100 mg组为98.3%(58/59),200 mg组为95.1%(58/61)。代偿期肝硬化受试者总体SVR12为100%(14/14),无肝硬化受试者总体SVR12为96.2%(102/106),其中100 mg组无肝硬化受试者SVR12为98.1%(52/53),200 mg组无肝硬化受试者SVR12为94.3%(50/53)。共55.0%受试者发生治疗期不良事件(TEAEs),共33.3%受试者发生与试验药物相关TEAEs,两组TEAEs的发生率可比。发生率≥5%与试验药物相关的TEAEs为高尿酸血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未发生不良事件通用术语评价事件≥3级与试验药物相关TEAEs、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严重TEAEs、导致试验药物暂停或停用TEAEs、导致终止治疗TEAEs、导致提前退出或导致死亡TEAEs。结论:磷酸安泰他韦100 mg或200 mg联合英强布韦600 mg在各基因型、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受试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治疗领域药物选择有限,存在较大的临床需求。近年来,国内外PBC治疗药物研发活跃,有多个不同靶点的药物正在开展临床试验。为指导和规范PBC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2月13日发布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现简要介绍指导原则的要点,围绕药物临床评价难点,通过文献检索和组织专家讨论等方法,结合审评经验,探讨了受试人群和有效性终点选择等临床试验关键要素,介绍了其确定过程和科学考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仿制与原研维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第三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标药品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维格列汀片(仿制药)与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维格列汀片(原研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设计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珠海市人民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门诊应用维格列汀片治疗的T2DM患者。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门诊病历资料并提取相关临床数据。将患者分为仿制药组和原研药组,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对入选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有效性评估指标为用药1年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的下降幅度,应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HbA1c和FPG下降幅度的影响因素;安全性评估指标为用药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家医院共收集到4 511例服用维格列汀片治疗的T2DM患者,仿制药组3 039例,原研药组1 472例。用药后2组患者HbA1c和FPG均较用药前下降,仿制药组患者HbA1c和FPG下降幅度与原研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50(0.05,2.30)%比0.90(-0.10,1.70)%, Z=0.235, P=0.814;0.59(-0.40,2.20)mmol/L比1.00(-0.61,2.32)mmol/L, Z=0.421, P=0.674]。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药物未影响HbA1c和FPG的下降幅度( P=0.627, P=0.478)。仿制药组患者用药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与原研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5/3 039)比2.7‰(4/1 472), P=0.721;0.7‰(2/3 039)比0.7‰(1/1 472), P=1.000]。 结论: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仿制维格列汀片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原研药基本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