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LDT)是一种由于职业接触三氯乙烯引起全身皮肤疾患,伴多系统、器官损伤的免疫性疾病。本文从T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系统等方面对OMLDT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OMLDT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引起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ICIs治疗后出现皮肤irAE的NSCLC患者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直至死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功能状态评分、病理类型、驱动基因类型、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实验室检验结果、皮肤irAE情况、治疗方案。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的第5版不良反应事件通用术语标准对皮肤irAE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皮肤irAE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比较不同类型皮肤irAE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34例NSCLC患者中G1~G4级皮肤irAE均有发生,分别有26例(76.5%)、6例(17.6%)、1例(2.9%)、1例(2.9%)。类型包括斑丘疹、瘙痒症、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白癜风、苔藓样皮炎、皮肤色素沉着、大疱性皮损和重叠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G2级及以上组中性粒细胞数高于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2.63)×10 9/L比(4.06±1.79)×10 9/L, t=2.58, P<0.05]。单纯表现为RCCEP、斑丘疹、瘙痒症患者的PFS分别为(7.94±3.49)个月、(14.21±9.59)个月、(17.95±11.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4, P=0.015)。接受全身和(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皮疹均有好转,只有3例(8.8%)后续暂停ICIs使用。暂停ICIs使用患者的PFS与继续使用ICIs患者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4.01)个月比(12.74±9.07)个月; t=0.36, P=0.720]。因皮肤irAE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5±7.15)个月比(13.43±9.76)个月; t=0.68, P=0.504]。 结论:ICIs治疗NSCLC可引起斑丘疹、瘙痒症、RCCEP、白癜风、皮肤色素沉着、大疱性皮损等不同类型的皮肤irAE。严重程度分级越高,中性粒细胞水平越高。发生斑丘疹、瘙痒症、RCCEP患者中,瘙痒症患者PFS最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病程分期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due to trichloroethylene,OMDT)的病程分期,了解该病的病程特点,为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6月,采用连续抽样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且病程记录完整的35名OMDT患者资料,分析其从入院至2019年5月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选择连续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指标、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等肝功能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等心肌酶指标。根据指标标准化值对研究对象以周为单位的病程时间点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指标变化趋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程分期;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程分期中的阳性率或平均水平,分析患者体质特征、疾病特点和治疗措施与各病程分期时长的相关性。结果:OMDT患者一般病程可分为急性期(3.0±1.5)周和慢性期(11.0±4.4)周,慢性期又分慢性前期[平均(5.0±3.0)周]和慢性后期[(6.5±3.7)周]。与慢性期患者比较,急性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白细胞分类计数(除嗜酸性粒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心肌酶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降低( P<0.05)。与慢性后期患者比较,慢性前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除发热)、白细胞分类计数(除淋巴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急性期时长与开始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 rspearman =0.62, Padjust<0.01),慢性前期时长( rspearman =0.96, Padjust<0.01)、慢性后期时长( rspearman =0.91, Padjust<0.01)均与期内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 结论:本研究综合多项客观指标确定了OMDT患者的一般病程分期,并分析了各期主要指标变化特点和病期时长的可能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恩格列净致皮肤过敏反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68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和伏格列波糖治疗10个月,因血糖抑制不佳,将伏格列波糖换为阿卡波糖,2 d后又换为恩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 h后(第2次服用恩格列净4 h后),患者胸腹部出现散在红色风团样皮疹伴瘙痒,继之眼睑水肿。考虑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过敏,予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皮疹逐渐消退,但皮肤瘙痒加重,且躯干、上肢逐渐出现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为恩格列净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停用恩格列净,加用非索非那定和炉甘石洗剂,皮疹消退。因患者病情需要,3 d后再次使用恩格列净,用药9 d后患者再次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停用恩格列净,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未再出现。考虑患者的皮肤过敏反应与恩格列净相关可能性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ROS/TXNIP/NLRP3通路在三氯乙烯致敏小鼠皮肤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活性氧/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ROS/TXNIP/NLRP3)通路在三氯乙烯(TCE)致敏小鼠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20年8月,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溶剂对照组(5只)、TCE处理组(15只)、TCE+(2-(2, 2, 6, 6-四甲基哌啶-1-氧基4-亚胺)-2-氧乙基)三苯基氯化磷(Mito TEMPO)联合处理组(15只),建立TCE致敏小鼠模型。在末次激发后24 h根据小鼠背部皮肤红斑和水肿情况将TCE处理组和TCE+Mito TEMPO联合处理组小鼠分别分为致敏阳性组和致敏阴性组。末次激发后72 h处死小鼠,取小鼠背部皮肤,观察小鼠皮肤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背部皮肤组织NLRP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背部皮肤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 1)、白介素1β(IL-1β)和TXNIP的相对表达情况,并检测背部皮肤组织细胞内ROS水平。结果:TCE组和TCE+Mito TEMPO组小鼠致敏率分别为40.0%(6/15)和33.3%(5/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CE致敏阳性组小鼠背部皮肤表皮明显增厚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皮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嵴消失并出现空泡变性;TCE+Mito TEMPO组损伤较之减轻,线粒体数量较多,细胞结构相对正常。TCE致敏阳性组和TCE+Mito TEMPO致敏阳性组小鼠皮肤NLRP3、ASC、Caspase 1、IL-1β和TXNI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ROS含量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和相应致敏阴性组( P<0.05);TCE+Mito TEMPO致敏阳性组NLRP3、ASC、Caspase 1、IL-1β和TXNI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ROS含量明显低于TCE致敏阳性组( P<0.05)。 结论:在TCE所致药疹样皮炎中,ROS/TXNIP/NLRP3通路激活促进IL-1β的释放,加重皮肤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T和B淋巴细胞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于2019年12月,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OMDT患者(其中8例为多形红斑,8例为重症多形红斑)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百分数,分析肝功能与外周血调节性T、B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试验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谷氨酰肽酶(GGT)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胆碱脂酶(CHE)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试验组患者淋巴细胞、CD4 +T细胞、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s)、调节性B细胞(CD19 +CD24 +CD27 +Bregs)百分数和CD4 +/CD8 +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 +T细胞百分数高于健康对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DBIL水平与CD4 +CD25 +Tregs、CD19 +CD24 +CD27 +Bregs、CD4 +T细胞百分数和CD4 +/CD8 +比值呈负相关( r=-0.386~-0.809, P<0.05),与CD8 +T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除DBIL外)( r=0.503~0.568, P<0.05);TP、ALB水平与CD4 +CD25 +Tregs、CD19 +CD24 +CD27 +Bregs、CD4 +T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 r=0.351~0.784, P<0.05),ALB与CD8 +T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 r=-0.315, P<0.05),CHE与CD4 +CD25 + Tregs、CD19 +CD24 +CD27 +Bregs百分数、CD4 +/CD8 +比值呈正相关( r=0.390~0.527, P<0.05)。 结论:OMDT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可能由调节性淋巴细胞失衡引起,其肝脏损害可能与CD8 +T细胞的增高、CD4 +T细胞、CD4 +CD25 +Tregs、CD19 +CD24 +CD27 +Bregs百分数和CD4 +/CD8 +的比值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修订说明
编辑人员丨2024/5/18
随着临床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南的更新和建立,GBZ 185-2006《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以下简称"GBZ 185-2006")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指南,系统梳理国内外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的研究资料,并结合前期临床实践和临床相关学科的发展,对GBZ 185-2006进行修订.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加了 OMDT的术语与定义,调整了诊断原则中关于临床表现的表述,调整了潜伏期,删除了发病概率的诊断要求,增加了特异性变应原斑贴试验为病因学诊断指标,规范了特异性变应原斑贴试验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此外,亦完善了附录A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皮肤损害的基本特点和临床类型"相关内容,修订处理原则,增加了治疗技术新进展——人工肝应用的内容.修订后的GBZ 185-2024《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诊断和处理OMDT提供技术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替雷利珠单抗引起银屑病样及苔藓样皮炎药疹1例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患者男,61岁,全身红斑脱屑半年就诊,起病前因肺部鳞癌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2个月.皮肤科情况:四肢多发红斑、丘疹、脱屑,上覆鳞屑,有薄膜现象,Auspitz征(+);背部多发红斑,上覆鳞屑,部分可见肥厚结痂及苔藓化,Wickham纹(+),部分有虹膜现象.皮肤镜与皮肤激光共聚焦扫描提示银屑病及苔藓样改变.诊断:银屑病样苔藓样皮炎药疹,变态性接触性皮炎.予停用替雷利珠单抗,口服地氯雷他定,外用地塞米松搽剂及复方倍他米松乳膏对症处理为主,病情逐渐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无敌丹胶囊致剥脱性皮炎1例及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剥脱性皮炎(exfoliative dermatitis,ED)又称红皮病(erythroderma),是一种重症药疹,多见于老年男性.初期症状表现为细小密集的红斑、荨麻疹或斑丘疹,迅速泛发全身,一般> 90%体表面积,皮损融合成大的斑片,全身呈弥漫性潮红、肿胀,尤以面部和肢体末端严重,进一步进展可出现渗出、糜烂,可伴剧烈瘙痒.一般2 周后红肿可逐渐消退,全身出现大片状脱屑,掌跖部可成手套或袜套样剥脱,指甲可增厚,干燥,失去光泽.可继发感染甚至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如果及时治疗,一般 4 ~ 6 周后皮肤逐渐恢复正常,可遗留色素沉着 [1-2].ED的发病因素有药物、肿瘤、皮肤病等,其中药物引起的ED占12.69%~ 21.6%[3].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尚未见无敌丹胶囊致剥脱性皮炎的报道.本案例为无敌丹胶囊致剥脱性皮炎,属于罕见药品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血清外泌体miR-30d-5p靶向RHOB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检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30d-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再对miR-30d-5p进行生信分析并验证下游靶基因 RHOB.方法 收集 6 例OMDT患者和 6 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样本提取血清外泌体.透射电镜、纳米粒子跟踪分析以及Western blot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后提取miRNA,检测其中miR-30d-5p表达水平并与肝功能作相关性分析,用 miRWalk 及miRBD数据库预测miR-30d-5p的靶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和途径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靶基因RHOB.结果 6 例OMDT患者在发病高峰期时血清外泌体中miR-30d-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水平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s=-0.943,P =0.005;rs=-0.886,P =0.019;rs=-0.886,P =0.019).生信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RHOB是miR-30d-5p的直接靶基因.结论 OMDT患者血清外泌体miR-30d-5p表达降低,与肝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并且可能通过靶向RHOB参与三氯乙烯所致肝损伤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