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孢吡肟致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出生3 d的新生儿因感染性黄疸给予头孢吡肟0.16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12 h。第6天,患儿左外眼角、颈部皮肤发红,双腋下皮肤发红、糜烂、表皮大片脱落,皮肤脱落面积大约为2.0 cm×2.5 cm。考虑为头孢吡肟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停用该药,给予小檗碱药浴、红霉素软膏外用。3 d后患儿皮肤糜烂明显好转,无新发皮肤剥脱,黄疸明显消退。1个月后随访,患儿黄疸完全消退,皮损已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致喉头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2%~3%,是早期妊娠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75%) [1,2]。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作为临床常用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大剂量方案(>500 mg/m 2)主要用于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小剂量MTX也可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3,4]。MTX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剂量为50 mg/m 2或1 mg/kg,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其经济、有效且不良反应小,是国内外指南推荐临床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成功率约70%~95%,可能取决于治疗方案和初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5]。但应用MTX的患者个体化差异较大,据文献报道小剂量使用MTX,也可引起患者发生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剥脱性皮炎等一系列严重毒副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6,7,8,9]。本文报道一例由MTX治疗异位妊娠所致喉头水肿的病例,旨在为临床应用MTX治疗异位妊娠提供参考,以期预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19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TEN患者46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情况,并发脓毒症患者入住科室类别、有和无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治疗史脓毒症患者病死比例,患者死亡原因。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32例)与非脓毒症组(14例);根据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37例)。统计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可疑致病原、合并基础疾病的具体情况,入院时血液中转氨酶/胆红素、肌酐与血小板计数异常情况,病程中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情况。分别比较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病损面积、TEN严重程度评分(SCORTEN)系统评分、合并基础疾病情况以及病程中血微生物培养阳性情况、激素使用情况、丙种球蛋白使用情况。对数据进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选取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EN患者并发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46例TEN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8个月~92.0岁,入院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1例(23.91%)、剥脱性皮炎9例(19.57%)、TEN 9例(19.57%)、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7例(15.22%)、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6例(13.04%)、重症药疹4例(8.70%);并发脓毒症患者入住科室达11个,其中有ICU/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治疗史患者病死比例与无此类科室治疗史患者相近( P>0.05);死亡患者均并发脓毒症,且主要死亡原因为脓毒症。入院时,脓毒症组患者可疑致病原主要为别嘌醇(8例)与非甾体类消炎药(4例),非脓毒症组患者可疑致病原主要为别嘌醇(3例)与精神类药物(3例);脓毒症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达10种,非脓毒症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仅4种;脓毒症组肌酐升高患者比例( χ2=13.349, P<0.01)及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比例( P<0.01)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转氨酶/胆红素异常情况与非脓毒症组相近( P>0.05)。脓毒症组21例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皮肤分泌物中检出病原菌,种类繁多,14例患者为耐药菌感染,血液标本培养出的9株菌株中8株为耐药菌、6株为革兰阳性菌;非脓毒症组8例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皮肤分泌物中检出病原菌,种类较少,6例患者为耐药菌感染。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损面积、血微生物培养阳性情况、激素使用情况、丙种球蛋白使用情况相近( P>0.05),脓毒症组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比例( χ2=4.493, P<0.05)、SCORTEN系统评分4~6分患者比例( P<0.01)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病损面积、血微生物培养阳性情况、激素使用情况、丙种球蛋白使用情况相近( P>0.05),死亡组年龄≥60岁患者比例、SCORTEN系统评分4~6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 χ2=4.412、11.627, P<0.05或 P<0.01)。SCORTEN系统评分为影响TEN患者并发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025、2.757,95%置信区间=1.352~6.769、1.244~6.110, P<0.05或 P<0.01)。 结论:TEN入院诊断困难,男性为易感人群,别嘌醇为常见致病原;并发脓毒症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比例较高,血源性感染主要为耐药菌且多为革兰阳性菌;死亡患者的年龄大于存活患者,且主要死因为脓毒症。SCORTEN系统评分为影响TEN患者并发脓毒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培美曲塞引起剥脱性皮炎、腹泻和骨髓抑制致死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74岁男性患者因肺腺癌在原有厄洛替尼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美曲塞化疗。首次给予培美曲塞80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用药后第3天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并逐渐出现口腔黏膜溃疡、肛周及阴囊部皮肤破溃,诊断为剥脱性皮炎。用药后第6天患者出现腹泻,并逐渐加重,从3~4次/d至10~12次/d。用药后第9天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WBC)0.6×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 9/L,红细胞计数(RBC)2.04×10 12/L,血红蛋白(Hb)65 g/L,血小板计数(PLT)77×10 9/L。尽管给予积极抗过敏、止泻、刺激血细胞再生药物治疗,患者骨髓抑制进行性加重。用药后第15天,WBC 0.1×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RBC 2.53×10 12/L,Hb 80 g/L,PLT 1×10 9/L。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用药后第18天患者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致剥脱性皮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2岁女性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接受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第1天)+替吉奥(第1~14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每次应用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前3 h予地塞米松等药物预处理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第1周期化疗期间,患者除恶心、乏力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未予干预。第2周期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滴注结束后约2 h,患者四肢肿胀、潮红,皮肤出现红色斑片,之后红斑增多并融合成片,足部皮肤脱屑,经抗过敏治疗后上述症状好转。第3周期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滴注结束后约3 h,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皮肤潮红、肿胀,伴抓痕;之后,部分皮肤可见大水疱,关节屈曲处水疱裂开,有渗出液浸渍。给予甲泼尼龙等抗过敏治疗,4 d后患者全身皮肤呈鳞片状脱屑,手足皮肤呈手套状脱落,诊断为剥脱性皮炎;9 d后患者皮肤颜色变浅,无新发皮疹。考虑剥脱性皮炎由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所致,将化疗方案更改为多西他赛(第1天)+替吉奥(第1~14天),患者未再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武利尤单抗诱导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79岁,2020年4月6日因反酸20 d收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示低分化腺癌,诊断为胃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联合治疗方案:静脉滴注紫杉醇脂质体150 mg每3周1次,腹腔灌注紫杉醇150 mg每3周1次,静脉滴注纳武利尤单抗200 mg每2周1次,口服替吉奥60 mg每天2次连用14 d,口服瑞戈非尼80 mg每天1次连用21 d。2020年4月12日和4月25日分别2次静脉滴注纳武利尤单抗。5月10日(首次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后28 d),患者右大腿根部出现小片红斑,无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5月13日,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局部出现小水疱,无破溃,无明显痛痒感,体温38.3 ℃,血压139/67 mmHg(1 mmHg = 0.133 kPa),脉搏92次,呼吸17次,皮肤科会诊后考虑过敏性皮炎,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躯干、四肢红斑仍进行性扩大。5月16日上午出现高热,体温39 ℃,躯干、四肢局部红斑上出现大疱,予物理降温,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 mg,并完善血培养及厌氧菌培养,当天傍晚复测体温36.3 ℃。5月18日,全身红斑上出现散在大水疱,部分表皮剥脱,诉全身皮肤撕裂样疼痛,皮肤科再次会诊后考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杉上斛多糖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效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究杉上斛多糖对特应性皮炎(AD)小鼠的干预效果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AD组(4只)和AD+杉上斛多糖组(4只),比较3组小鼠临床表现(搔抓次数、皮损评分、耳廓肿胀度),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损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3组小鼠外周血和皮损部位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3组小鼠IL-4和IFN-γmRNA水平.收集3组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组小鼠出现红斑、水肿、表皮剥脱和鳞屑等病理表现,皮损评分显著升高;皮损部位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层、真皮层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血清及皮损部位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葡萄球菌丰度增加,Muri菌、拟普雷沃氏菌属、毛螺菌科-NK4A136组丰度减少.使用杉上斛多糖干预后,AD小鼠的病理情况、皮损评分、皮损部位严重程度、炎性因子表达及差异菌群丰度均有改善.结论 杉上斛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炎性反应以发挥药理作用,可有效缓解AD的皮损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注射六零六或九一四所遇見的反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1)按過去十年經驗,若梅毒病人,在未注射九一四,或六零六以前,詳細查其心若無任何病症,射後可無大危險,偶然發生惡心,嘔吐,水泄等輕微病狀,亦無關緊要.再射時可以減輕其分劑,此等病狀可以免除.(2)注射九一四或六零六後發生皮炎;細考其原因,多因醫師不愼,分劑過大所致.若在注射後皮膚發現出疹,當卽時爲之注射磺硫酸鈉,萬不可再爲之注射九一四或六零六,否則必成爲劇烈剝脫性皮炎,甚難醫療.若不幸發生此種皮炎,醫師當爲之審愼治療,婉吿患者不能求速效,至少須三四星期方能有復原希望.吾國人抵抗力大,此病雖重,亦可痊愈.(3)磺硫酸鈉,用爲抗砒劑,確有良效,發生反應後用此藥,愈早愈好.對於發生皮膚出疹,若能早用此藥,功效尤佳.(4)在過去十年,注射殺台盼原蟲劑(Tryparsamide)者四十餘人,未有一人發現視神經萎枯病狀,因射者人數太少,不能斷定此藥之無弊.但此藥藥効,有時確比九一四或六零六較好.醫師當採用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致剥脱性皮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患者男,68岁,因"确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CNS-DLBCL)20余天"入院,既往结肠癌术后9年,心房取栓术后10余年,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史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广泛耐药肺结核并发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变态反应,可继发于皮肤病、恶性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等.有研究显示,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占12.69%~21.6%,属于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后数日至数周内[13].广泛耐药肺结核的治疗用药复杂,治疗周期长,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如合并肺部感染,还需要同时使用抗生素,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药物性剥脱性皮炎是少见和严重致命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4-5].笔者现报告2021年9月23日至2022年10月13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护理的1例广泛耐药肺结核并发剥脱性皮炎患者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